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自我挑戰 by 安東尼·羅賓

(2007-05-16 20:38:41) 下一個
第四節    自我挑戰

  一    自我突破
  “你站在領獎台中間那個代表最高榮譽的位置上,你聽見群眾間響起一片歡呼讚歎之聲。當奧林匹克運動會場中,揚起國歌的第一個音符時,一切的驕傲與榮耀,在此刻與你同在。國旗在空中冉冉升起,你眼中充滿興奮與喜悅的淚水,心滿意足。你是奧運金牌得主,一萬個小時的辛苦準備,就為了等待這曆史上光榮的時刻!”成為奧運會冠軍即以上此情此景,是每一位勤勉的運動員心中的夢想,就如同奪得世界大賽與超級杯冠軍,是職業棒球及足球選手的畢生誌向一樣。你的夢想為何?你或許不是世界級的運動員。但,你一定也有自我激勵的方式。也許你會幻想公司的老板,或你的朋友、家人,在你脖子上掛一麵象征性的金牌,因為你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成為世上最卓越的人。
  韋裏克的夢想,就始於多年以前:“在某個星期天午後,父親及祖父母曾帶我們到聖地亞哥動物園附近,一座很漂亮的芭柏雅公園,乘坐豪華的旋轉木馬。穿著最美麗的盛裝,我們爬上那些上下起伏的斑馬、獅子和老虎,隨著古老管風琴的音樂聲,一圈又一圈旋轉。四周全是炫目的鏡子與耀眼的燈光。我們往往熱切而又努力地伸展著小手,小小心靈中充滿了期待,希望能和其他人一樣抓到金環,可以免費再搭乘一次。”“年輕的讀者,可能沒聽過抓旋轉木馬上的金環這回事。但是,在1950年以前,如果你一伸手抓到金環,不僅獲得一次免費搭乘的機會,你的名字還會通過擴音機宣布,其他的孩子和父母全都會為你鼓掌。當然,所有的孩子也都熱切希望自己是金環得主。
  “回想起這段童年經驗,我漸漸明白。過去我確實認為,成功與獲勝是必須自我突破,向他人證明你的價值。你必須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去證明自己、表現自己,如此,你才能奪得金環或奧運會金牌。”為了自我突破,我們必須做到:1  發自內心的先愛你自己,才能將愛散播給別人。
  2  自我的價值觀,決定你所表現的品質。你的表現,僅僅反應了一部分,實不足以衡量你的內在價值。
  3  你愈不想引人注目,就愈使人印象深刻。
  4  你向世人所呈現的,正是你內在的感受。
  具體來說,我們必須做到:
  (一)內在的贏家
  具體來說,我們必須做到運動競技中的冠軍及各行各業的獲勝者,所共有的主要特質,即對自我的內在價值具有基本的信念。如果成功有賴於外物支援,將受製於經常性的焦慮。當同事為你的成就慶功時,你也許快意一時,但不久心中會懷疑,他們下回是否仍將如此衷心為你慶賀;若你受到批評時,更會感到受到傷害與威脅。事實上,成功的概念若僅是指一回完美的表現,或追求一麵金牌,那你將永遠無法獲勝。
  顯然的,天賦、外貌及其他特質,並非人人生而平等,但上天賜予我們豐富的“內在價值”,卻能夠綿延不絕。人生的競賽,並不局限在一個公司的競技場上,而我們每個人的教育程度不一,提供支援的家庭生活及其他因素,也大都非我們所能控製。但我可以確定的是,每個人都生而具有冠軍者的品質,那就是所謂的“價值”。
  你看,冠軍誕生了,盡管他們也很可能被自己的觀念與反應所蒙蔽,但他們克服了一切障礙。而失敗者並非生來就注定失敗,他們往往是被自己的觀念與決策驅使,設定走上失敗之路。
  安東尼•羅賓告訴我們,要學會用一個詞——“內在的贏家”,去描述那種能夠認知自己的內在價值,而又能夠以它為基礎,去實現目標。世界上,能夠在頸上披掛金牌的秘訣在於,你必須先是個內在的贏家,你必須認知自己是個潛在的成功人士。
  (二)真誠熱愛勝過一切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特別在80  年代以後,投資藝術品成為一項時髦的行為。藝術投資者中,賺錢是投資的主要動機,較少有人為美學因素而投資。每個人都談及梵高的畫,以上百萬美元的價格出售,心中豔羨不已。與其如此,為何不發掘一位新梵高,以低價買入其作品,再以高價賣出?買畫就像買房地產一樣,不同的隻是,你不能把房地產掛在你家客廳的牆壁上,作為裝飾。
  的確有些人投資藝術品賺了大錢——但是,很多人在開始投資時,便已極為富有。對那些企圖尋找新梵高的投機者,還不如去買個小豬,開始存錢。
  有一對夫婦——弗格與桃樂絲,他們從未將購置藝術品,當作投資的捷徑。但是,他們確實為新畫家與雕塑品深深著迷,他們喜歡和藝術家聊天。
  三十多年來,這位紐約市的郵政員工,與他在公立圖書館工作的妻子,發現了許多未成名的藝術家,購買了許多他們覺得有趣又美麗的作品,但他們從未出售任何作品,多年以來,弗格在曼哈頓的公寓書滿為患,他們擁有約二千五百件書畫與雕塑收藏品。
  在一篇紐約時報的報導中,弗格解釋道:“我們從不因為某一件作品很重要,而去購買。我們買我們所愛的,那與價錢無關,重要的是感覺。”最後,弗格的藝術收藏到底值多少錢呢?他們開了五輛貨車,將收藏品載到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美術館。美術館館長表示,實在不能確實估計這些藝術品在金錢上的價值。很少有私人收藏,能獲得國家美術館如此權威機構的青睞,除非是知名收藏家如洛克菲勒。
  而弗格夫婦很輕易的,就把大部分的收藏品捐給了博物館,有些則為博物館以高價收購。弗格夫婦打算用這筆錢,再去買更多的藝術品。
  根據這篇紐約時報的報導,國家美術館二十一世紀藝術品部門主持人柯瓦特說,弗格所作所為,皆出自對藝術的熱愛,他們甚至願意把這些藝術品,不計代價轉送給博物館。
  二    自我挑戰
  有句格言說的好:“失敗者任其失敗,成功者創造成功”。
  格言強調,勝利者天生是傾向行動的人。他們將自己視為世界舞台演員,而非被動地被他人行動牽製的受害者。
  即使失敗了,勝利者也寧願選擇一種有聲有色的方式失敗。如果無法避免失敗,就轟轟烈烈的大幹一場。那是成功者的處事方法。
  在1964  年,現代運動史上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件,那時,諾馬士預測他的球隊——美國足球聯盟的紐約噴射機隊,在第三屆超級杯足球賽中,會打敗國家足球聯盟的巴爾的摩小馬隊。
  當時如此的預測似乎全然不按章法而行,原因是:首先小馬隊被專家預計會贏十九分,因為前兩屆超級杯,也都是國家足球聯盟代表隊,輕取美國足球聯盟的球隊。
  但最讓人對諾馬士的預測感到震驚的是,當時根本沒有球員會在賽前談論此事,當噴射機隊獲勝時,人們除了感覺驚訝之外,還為他覺得鬆了口氣——因為全國的人都準備把諾馬士痛揍一頓,他竟敢如此信口雌黃。如果噴射機隊輸了,他即使不搬到西伯利亞那麽遠的地方,也得暫避至南美洲。
  自此情勢大變,諾馬士創造了一個新趨勢。
  同樣,拳王阿裏也曾用過這種方法(向自己挑戰激勵自己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數年之後,在拳王阿裏與弗來奇爾對陣之前,他像諾馬士那樣宣稱自己將獲得勝利。同樣的,這種裝腔作勢似乎不按牌理出牌。在他早期的拳擊生涯中,阿裏就常預測對手的實力,但那時他是與實力遠不如他的人競賽。現在,阿裏是離開圈內多年後再戰,而弗來奇爾則是常勝將軍。阿裏居然仍誇口自己會勝利。他也不隻說一次便罷,還重複無數次。
  這回,他的預測錯了,阿裏輸了。最後一戰他辛苦應戰,但失敗了。
  在這之後不久,阿裏被邀請上美國一家電視台的訪談節目,在他被介紹給觀眾之前,有人懷疑他上台時觀眾會有何反應。他曾信誓旦旦地說他一定會贏,結果他輸了,那確實令人無地自容。
  可是當阿裏出現時,他受到在場觀眾真誠地起立致意,熱烈鼓掌喝彩。
  他並不被認為是個愚弄自己的人,相反的,被認為是一名勇於以自己的名譽作賭注的勇士,雖然比賽結果並未如他所言,但比起他甘冒大險的勇氣,勝負真如鴻毛一般,不值一提。
  當然,在諾馬士和阿裏的時代之後,那種運動員在賽前誇張的預測,已全然沒有價值,因為它確實毫無意義。但是,如果你有膽量說你掌握自己的命運,這個世界將因此而尊敬你,即使事後證明你錯了。
  三    毅力可以克服阻礙
  當你繼續邁向高峰時,必須記住:每一級階梯都供你踩足夠的時間,然後再踏上更高一層,它不是供你休息之用。我們在途中難免會疲倦與灰心,但就像世界重量級冠軍詹姆士•柯比常說的:“你要再戰一回合才能得勝。
  碰上困難時,你要再戰一回合。”每一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但除非你知道它在哪裏,並堅持用它,否則毫無價值。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帕帕羅卡沙成名之後,仍然每天練習6  小時。有人問他為什麽還要這麽努力。他的回答是:“我認為我正進步之中。”我們得努力工作才能把握住偉大的工作。任何一位推銷經理都會告訴你,每一個“不”的回答都使你愈來愈接近“是”的目標。“黎明之前總是最黑暗。”這句話並非口頭禪,隻要你努力工作,發揮你的技巧與才能,成功的一天終會到來。需要指出,即使你成功的一天永遠沒有到來,你仍然是個大贏家。因為你已經有了知識,也懂得麵對人生,那是更大的成功。
  唯一蟬聯三次世界籃球冠軍的天才教練藍柏第有一次說:“任何一位頂天立地、有作為的人,不管怎樣,最後他的內心一定會感謝刻苦的工作與訓練,他一定會衷心向往訓練的機會。”鮑伯•理查是以前奧運會的金牌得主,也是美國最偉大的演說家之一。
  他特別強調跟人交往能得到的靈感,他還說奧運會運動員屢屢打破世界紀錄,是因為他們是在偉大的氣氛之下的緣故。世界各地來的年輕好手,見到其他選手一再打破紀錄時,每一個都會“創造自己的最佳成績”。人類在最佳的狀態時會有驚人的成就。理查又指出,跟金牌得主在一起會受到激勵。
  許多懶惰的人在心理態度方麵都有問題。他們吝於在工作或職業上使出全力,覺得如果盡力而未能成功,就會很丟麵子。他們的理由是,既然未曾盡力,那麽失敗了也可以振振有詞,不愁找不到借口。他們並不覺得失敗又能怎樣,因為他們從未認真地去做過。他們時常聳聳肩膀說:“這對我沒有什麽兩樣。”許多失敗者都是這種調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