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如何培養積極的心態 - 安東尼•羅賓

(2007-05-09 22:00:19) 下一個
第三節    如何培養積極的心態

  一    要學會假裝
  積極的心態能激發潛能,能給你的人生帶來驚喜,那麽怎樣培養積極的心態呢?安東尼•羅賓指出,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積極進取,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假裝”。當你在生理上假裝擁有某種心態,你就能實現那種狀態。
  生理狀態是我們所擁有的立時改變心態,立時獲得成效的最有效的工具。有句老話是這麽說的:“如果你想無所不能,那就裝得無所不能吧!”這句話真是金科玉律。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借助本章得到力量,改變自己人生。如果要得到期望的人生,如果希望發揮出巨大的潛能,那就得使生理狀態盡量地處於生龍活虎的狀態,如此方能帶來無所不能的行動。
  如果你裝得很活潑、很有勁,很自然地你就能進入那種狀態。在任何情況下,由於生理狀態的改變是既快又有效,所以被認為是扭轉心態最有力的杠杆。生理狀態和內心儲憶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能改變其一,另一方則隨之而變。俗話說:“沒有身,則沒有心。”或“沒有心,則沒有身。”如果你能改變,也就是說改變你的舉止、精神、語氣,你就能立刻改變你的內心儲憶。
  你是否記得有哪一次是筋疲力竭呢?當時你對周圍有何感覺?當你覺得身體疲倦、衰弱、疼痛時,對周圍的認知絕對是跟你在活躍有勁時,有很大的差異。如果你希望能控製自己的思考,那就好好控製你的生理狀態吧!當你覺得筋疲力竭時,你的思緒就跟著停滯;若你覺得活躍有勁,你的思緒就跟著飛揚。
  由此可見,生理狀態實在是情緒改變的杠杆。事實上,你若沒有相對的生理狀態的改變,就不會有應有的情緒;你若沒有相對的心態改變,就得不到應有的生理狀態。在前麵我們說過,要改變心態有兩個方法,第一是改變內心儲憶,第二就是改變生理狀態。那麽,如果你想馬上改變心態,該怎麽辦呢?對了,你得改變你的生理狀態,也就是改變你的舉止、神情、語氣、呼吸等等。
  如果你開始覺得有點疲倦,這時你便會不斷地告訴自己,做出這樣的生理狀態:把兩肩垂下來,全身的肌肉都鬆弛。你也可以改變你的內心儲憶,輸送個疲倦的訊號給神經係統,那麽你就會產生疲倦的狀態。如果你能改變你的生理狀態,像是很強壯的樣子,那麽你的內心儲憶便會跟著而變,呈現出相對的狀態。如果你不斷地告訴自己疲倦,那麽內心儲憶便會使你維持疲倦的狀態。如果你說你朝氣蓬勃,並且下意識地裝出相應的生理狀態,你的身體就真的變得活躍有勁。隻要改變生理狀態,你就能改變心態。
  常有人找安東尼•羅賓,說他辦不了某件事,羅賓就說:“裝做你能辦得到。”通常他們會回答:“不知道該如何假裝。”羅賓就說:“就裝作你知道怎麽假裝。你在舉止上、神情上、呼吸上,都做出應該是的樣子。”當他真的裝出應有的動作時,馬上就覺得他能辦得到。像這樣去配合以及改變生理狀態所做出的驚人成效,幾乎屢試不爽。一次又一次地單單改變生理狀態,你就可以讓人們做出以前所辦不到的事。因為他們生理狀態改變的時刻,也就是心態改變的時刻。
  你可以去想一想,是不是有哪一件事你做不來,但很想去做。如果你相信能辦得到的話,你會怎麽做?怎麽說?怎麽呼吸呢?現在就請你確確實實地展現你認為你能辦得到的生理狀態來,看看這時候的站姿、呼吸、神情,是不是跟原先認為辦不到時的樣子有差別呢?如果你生理狀態裝的分毫不差,這時你就會覺得“好象”你能做到先前認為辦不到的事。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過火的儀式上。某些人麵對火堆時,因為心理及生理上都做好了準備,所以充滿了自信,準備一試。果然,他們能昂首闊步,安然無恙地走過火堆。
  然而,有些人卻在最後一刻退縮了。或許是他們的內心儲憶改變了,想起可能會發生的不幸後果;或許逼近火堆時,灼人的熾熱趕走了原先培養出的自信。結果,他們的身體嚇得直打顫,或者大聲喊叫,或者呆若木雞。這時他們的肌肉僵硬,有各種不同的生理反應。
  為了讓他們忘掉那似乎不可能發生的情況,隻要做一件事,便能很快地消除他們的恐懼和勇於一試,那件事就是改變他們的心態。任何行為都是心態的反應。安東尼•羅賓認為,當我們覺得強壯、無所不能時,我們敢於嚐試在害怕、衰弱、疲倦時所不曾做過的事。因此,過火儀式讓他們能有一個體驗,就是能無視於過去認為所不能的,而在短時間內便可改變心態及行為,以實現目標。
  對於那些站在火堆前麵打顫、喊、發愣的人,你知道安東尼•羅賓是怎麽做的嗎?那就是改變他們的內心儲憶。羅賓要他們想一想,平安無事走過火堆是什麽感覺,這樣便可以使他們產生能改變生理狀態的內心儲憶。結果沒有幾秒鍾,這些人又都恢複了原先充滿自信的狀態,從他們的神色和呼吸便可看出來。這時羅賓會叫他們走,剛剛他們還怕的腿都發軟,此刻卻心無旁鶩地走過火堆,並在另一頭興奮地彼此慶賀。但是,有時候某些人會有灼傷或仆倒在火堆上的內心儲憶,而這種儲憶又遠大於能安然無恙走過火堆時的儲憶時,就得花較多的時間來改變他們的次感元。
  當某些人在火堆前嚇得完全不知所措時,有一個辦法讓他們恢複正常,那就是去改變他的生理狀態。
  雖然改變了他們的內心儲憶後,神經係統便會輸送信號給身體,要它改變舉止、神情等等,可是這還得多一道手續,何不直接就改變他的生理狀態呢?因此當有人在嘶喊時,就叫他抬頭看天,這時他便能以視神經來取代觸神經,立即就停止了嘶喊。不信你可以試試看,當你生氣或嘶喊而想退出不幹時,那就挺胸,抬頭仰視上方,你這時的感覺差不多馬上就會改變。若你的小孩受傷時,你也可以叫他抬頭看天,那麽在很短的時間裏,他便能停止了哭叫和疼痛,或者大大地減少這種視角。當嘶喊的人鎮定下來以後,如果叫他做出有自信能平安無事通過火堆的舉止、呼吸、神情、語調來,那人的腦子就會接到這種感覺的新信息,然後便能改變幾秒鍾之前因害怕而產生的歇斯底裏的狀態,重新采取能實現目標的行動。
  每當你覺得辦不成某件事的時候,例如不敢親近喜歡的異性或跟老板交談等等,你都可以采用這套方法。改變你的心像或心語,或者改變你的舉止、神情、語氣,你便可以改變當時的心態,使你采取應有的行動。當然最理想的辦法就是同時改變生理狀態及心語,你便能立即感到重獲力量,做出為實現目標而應有的行動來。
  這套辦法也可用於運動方麵。如果你精疲力竭時,你便會不斷地告訴自己是多麽的累,然後以喘息或坐下來休息的生理狀態,來加強傳送的信息。
  可是即使你連呼吸的力氣都沒有,若能下意識地使自己昂然站立,調勻呼吸,便可以很快地恢複正常狀態。
  若能改變內心的記憶及生理狀態,就會影響身體的生化功能和電波傳送,因而感覺會變,行為也會變。有許多實驗顯示,當人們沮喪時,免疫係統就會跟著降低它的效率,也就是說白血球的數目會下降。不知你是否曾見過一個人的透視照片?它所顯示身體的電化能是大大地受心態及情緒的影響。由於身心的密切關係,當它們處於昂揚狀態時,全身的電流便會改變,使我們做出先前認為自己辦不到的事。從我們所得到的知識及經驗中發現,我們身體的變化,不論是在積極或消極方麵,都遠比我們所認識的來得大。
  班森博士是一位研究身心關係甚有心得的專家,他在著作中曾談到一些駭人聽聞的故事,是關於世界各地巫術的神奇力量。下麵的故事發生於1925年澳洲某一個土著部落,巫醫為一位被俘的敵人進行一項“穿骨術”,使這位受害者相信自己得了可怕的疾病,並且可能會死亡。班森如此描寫:“這個人當時的樣子頗令人憐憫。他原地站著,臉上布滿著驚恐,雙眼瞪著巫醫,兩臂高高地揮舞,仿佛要掃去由天而降且注入他體內的毒素。不久他的麵色轉白,兩眼無神,臉上的肌肉扭曲得都變了形..。他想喊叫,可是聲音卻哽在喉間,隻見白色的唾沫,汩汩的湧出。他的身子不停顫動,身上的肌肉控製不住地蠕動。接著他便前後搖動,仆倒在地,一下子陷於神智昏迷,可是沒多久又雙手遮眼,呻吟起來..。再不久他就死了。”看了這段情節,不知你有什麽感受,但那卻是最細膩且最駭人的描述。
  這整個過程充分說明生理狀態與心態之間的相互關係。其實,巫醫從沒碰過那個人,一點都沒有。但是他的心態及生理所產生的力量,卻產生了令人不敢置信的效果,徹底摧毀了他。
  是否這種情形隻限於原始社會才有呢?當然不是,同樣的事情也都每天發生在我們的周圍。班森提到羅撤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恩格爾博士多年來匯集的一大堆世界各地的剪報資料,談到許多人猝死的情形。在每個案例中,都說明了那些人的死因,並非來自外界的不幸,而是因為個人極端消極的內心儲憶,使他們深感無奈、無助和孤獨,乃至於成為像那土著部落那樣的犧牲品。
  二    不要表裏不一
  在我們的臉上有八十條肌肉,它們都具有控製血液循環的功能,當我們的身體在經曆不尋常的體驗時,能穩定地供應一定數量的血液至腦部,使它運作正常。
  在1907  年,法國的物理學家魏恩堡發表過一篇引人注意的文章,闡述人的麵部表情的確會改變我們的內心感覺。其後,其他類似的實驗也都證明了這個說法的正確。
  心理學教授艾克曼博士說:“我們都曉得,人的情緒會呈現在臉上,不過現在我們發現,這種說法倒過來看也對,那就是人的情緒會隨臉上的神情而變。..如果你在痛苦時能大笑,那麽在你內心就不覺得痛苦;如果你呈現悲傷,你的內心就會有此感受。”事實上,艾克曼所說的這個道理,經常使測謊器失去作用。一個人隻要在神情、舉止、語氣、呼吸上都能裝出自己所深信的,即使滿口謊言,也會瞞過測謊器。
  到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不少身心的相互關係,讓我們不能不好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如果你能使身體常保持巔峰狀態,你便能使腦子充分地為你服務。這也是費爾登•克萊斯所從事的工作精髓。他利用人的動作來教導人們如何思考、如何生活。他認為單單借助生理的活動,便可改變自我意象、情緒以及腦子的一切功能。事實上,他從根本上就認為,人生的品質決定於動作的品質,隻要通過生理狀態的改變,便可實現整個人的蛻變。
  生理狀態有一點要特別留意,那就是要表裏一致。如果有人告訴了你一個確實的消息,但是說話的語氣卻有點閃爍,而舉止、神色也有點不自然,那麽他就是表裏不一。表裏不一會讓我們不敢坦然去做任何可能的事,也無法使我們產生無畏的心態。像這樣的矛盾信息,無異於告訴別人自己有所保留。
  你或許有過不信任某人的經驗,卻又說不出懷疑的理由;雖然你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就不願相信他的話。這種情形是因為你的潛意識接收到你的意識所沒有收到的信息。例如,當你問某人一個問題,他或許會說:“是!”但同時卻搖頭做出“不”的表示;或者他會說:“我應付得了。”但眼睛卻注視著地麵,兩肩往前垂著,你可以意識到他其實是在說:“我應付不來。”一方麵他希望能做到你對他的期望,但在另一方麵,他又知道自己做不到。
  這種同時進行兩方麵的舉動,就是不一致,雖然嘴裏說的是一回事,但舉止上卻是相反的表示。
  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有過表裏不一的經驗。雖然口裏是那麽說,但心裏卻不十分願意。不過,表裏一致是具有很大的力量,那些在各方麵都成功的人,就是能夠始終如一地組合身心的本能,以而獲得成功。如果你想擁有能力,養成表裏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
  當安東尼•羅賓在上課或與人交談時,他絕對是以他的言詞、語氣、呼吸和整個身心來表達出自己所堅持相信的理念。自己讓自己的神情舉止完全與自己所說的一致,使自己的腦子所接收的信號就是自己所表達的,讓自己的心隨著自己的話而行。
  如果你告訴自己:“是的,我認為我是該這麽去做。”但是在舉止上卻顯得有些猶豫或不情願,請問你的腦子會得到什麽信號呢?用看電視來比喻,你就能很快地明了。當畫麵因幹擾而跳動時,你能看見清楚的圖像嗎?同理,當身體提供給腦子的信號微弱或矛盾時,腦子就得不到清楚的指示,不知何去何從了。比如說士兵要趕赴戰場,將軍給他們指示:“各位,或許我們該這麽幹,但是我不敢確定是否有效,讓我們出去碰碰運氣吧。”請問這番話會讓士兵們怎麽想呢?如果你是將軍,而這麽說:“我決心這麽做。”且你的神情、舉止、語氣皆能一致,那麽你就能堅決地做下去。一致狀態是我們每個人所追求的,要想能臻於這種地步,你就必須做到生理上能堅決果斷。如果你說的和做的不能一致,你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三    模仿
  安東尼•羅賓認為,要想擁有表裏一致的能力,最好就是去模仿具有這種特質的人。模仿就是學習對方在各種情況下的反應。現在你去找五位身心都一致的人模仿,看看一開始你們之間有什麽差異?他們是何種神情和舉止?學學其中一人的坐姿,學學與他類似的神情舉止,看看自己有何感覺。
  如果你模仿別人的生理狀態,你就會感受到被模仿者的心情。現在請你做個練習,首先你找個人請他回憶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不過不要告訴你內情。現在你就去好好地模仿他,看他怎麽坐、腿怎麽放、手怎麽擱、神情如何、眼睛怎麽張、脖子怎麽轉,說話語氣如何、呼吸深度如何..。
  你得盡量模仿每個細節,並做到惟妙惟肖。當你做到分毫不差的生理狀態後,你的腦子所得到的訊號就會跟那人腦子所得的訊號相同,而你就能感受到和他相同的感覺。這時你很可能在腦海裏浮現和他相同的圖像,心理並和他有相同的想法。
  到達這個程度後,請你寫幾個字描述你當時的心態,並與對方也寫下的心態相互比較,差不多倆人用字約有八至九成是很相近的。由此可見,我們在模仿了他人的生理狀態之後,傳送到腦子裏的信息是和被模仿者所傳送的信息相同。
  這樣的說法雖然很難讓人接受,不過在安東尼•羅賓課堂上的那些學員往往在五分鍾之後便可做到這種地步。任何人都不敢保證你試第一次便能成功,不過你隻要有一次做得比較接近,你就能感受到那被模仿之人當時的痛苦、憤怒、悲傷、振奮、喜悅和快樂。
  曾有幾項科學研究支持了上述的發現,在美國的OMNI  雜誌中刊登了一篇報導,兩位學者發現語言在腦子裏是呈電波的型式,並且相同的語言在每個人的腦子裏都呈現相同的電波反應。在另一個實驗中,他們還發現即使用不同國家的語言說同一個意思的字時,也都呈現相同腦波。目前他們已經在進行讓電腦辨識腦波的研究,以便在人還沒說出話之前,便能辨明他的想法。
  既然連電腦都能夠分辨別人的心意,那麽我們通過心理狀態的模仿,便更能辨明人的心意。
  有些較突出的神情、語氣、舉止往往具有很驚人的力量,像潛能學家金恩博士、羅斯福就都擁有這種能力。如果你能模仿他們獨特的生理狀態,你就能跟他們一樣啟動自己腦中最有力量的那一部分,使你能像他們一樣地處理事情。由於呼吸、舉止、語氣是產生相同狀態所不可少的生理狀態,所以看電影及錄像帶比看照片更為理想。隻要你能盡量學得相近,你就能和他們有相同的感受。
  另外你也得學會這些人“表裏一致”的態度。如果你在模仿他們的生理狀態,但你的身心卻呈現“表裏不一”的狀態,那麽你便不能把所感受的信息真正的送入腦中,例如,假使你一邊在模仿別人的生理狀態,一邊卻對自己說:“我真驢。”那麽你就不能完全體會到模仿的用意,因為你表裏不一。
  不一致的信息是產生不了能力的。
  如果你能像金恩博士的一樣說話,你就能感受到那份神奇的力量;如果你看過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的傳記,就能為他們的成就所鼓舞;如果你再能模仿他們的生理狀態,你可能就覺得跟他們很象,甚至於會做出跟他們相同的行為來。
  你希望立刻能啟動深藏在內心的神奇力量嗎?那麽就請你下意識地去模仿那些受你尊敬且推崇之人的生理狀態吧!你將能產生和他們相同的心態,並有可能有相同的成就。當然,你是不可能去模仿沮喪之人的生理狀態,你要模仿的是有能力、有幹勁的人,因為從對他們的模仿中,你可以開啟你從未使用過的腦力,發揮你的潛能,讓你的人生有更多的選擇。
  如果你單想靠模仿世界級運動員的信念、心態、生理狀態,使自己也成為一流的運動員,有沒有可能呢?當然不可能,因為你並未像他一樣的經常的練習,同時在身體肌肉的鍛煉上也不盡相同。這就像你雖然模仿世界一流麵包大師的手藝,但是你的烤箱最高溫度隻有兩百度,而他的烤箱卻可高達六百度,就這一點的差異,你就做不出和他相同水準的麵包來。不過,最起碼他製麵包的秘方隻要你能用對,就能提高你的製作水準。如果你願意付出代價,有一天你也會有那種烤箱的,增加烤箱威力的方法我們將在下章討論。
  為什麽有些人要借助服食興奮劑、吸煙、喝酒、暴飲暴食來尋求心理的舒適呢?這些不就是通過生理狀態的改變,來間接地改變心情嗎?其實不要采取那些傷身的方法,隻要按照本章所提供的方式,便可直接改變心情。別忘了,唯有最多選擇的人,才是可以主宰自己的人。任何的係統,最重要的特質便是彈性。當一切的條件都相同時,最具彈性的係統有最多的選擇和有最多的能力來引導本身。人也是相同的道理。模仿的本質就是提供你更多的可能機會,而通過生理狀態的模仿是最快且效果最宏大的一種。
  下次你若看見一位極有成就,深令你尊敬與推崇的人時,模仿他的舉止,看看會有何差異,相信你會因想法的改變而欣喜。
  四    每天清除垃圾思想
  別忘了,我們必須每日清除心田裏的莠草。要常常懷抱樂觀,如果你光看自己生命中的灰暗麵,強調各種可能的困難,那你就把自己置於會滋生上述現象的心態中。例如,你是善妒忌的人嗎?不,你不是,或許在以往你曾有過嫉妒的心態和行為,然而你和嫉妒並不是一體。就因為你曾有過這種心態和行為,因此相信嫉妒在以後的日子裏會挾製和牽引你的行動。但是別忘了,行為是心態的反映,心態是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的結果,而此兩者卻是你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的。不錯,在以前你曾嫉妒過,但那僅表示你是用會產生那種心態的方式來儲憶。不過,現在你可以用新的方式儲憶,帶出新的心態和行為來。記住,我們永遠具有選擇儲憶方式的權力。如果你認為愛人欺騙了你,很快地你就發現自己處於憤怒的心態中。可是你並未把握真憑實據,隻不過憑空猜想,所以當對方回了家,你是既懷疑又生氣。請問在這種心態下,你會怎樣對待他(她)?八成不會太好。也許你會咕咕噥噥或怒斥她(他),或者心存不悅,日後再謀報複。
  別忘了,你所愛的人或許根本就沒做什麽,但是你這種瞎猜疑心態的行為,卻極有可能就此把她推到別人的懷抱裏。如果你嫉妒,那是你產生的心態,你可以改變這種不良的畫像,把它想成所愛的人因加班工作而無法趕回來。那麽,這個新的臆想過程就能把你置於相信對方工作一完就會趕回家的心態,而你對待她的態度會讓她歸心似箭,更急於和你廝守一塊。也有可能你的愛人正是如你想的,那麽你又何必浪費心思瞎猜呢?通常,你所猜疑的是子虛烏有,並且因此造成的痛苦卻傷害了雙方,何苦來哉?
  五    控製自我的意念
  如果我們能傳送控製自我的意念,對於所求的,能產生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訊號,那麽我們就能不斷地產生極佳的正麵結果,即使在成功機會渺茫或根本沒有機會的情況下也能。那些最能幹的人,往往是那些即使在最絕望的環境裏,仍傳送成功意念的人,他們不但鼓舞自己,也振奮他人,不達成功,誓不休止。
  梅爾•費雪就是這種人。為了一份深埋海底的財寶,他花了整整十七年的工夫,結果撈出了價值四億美元的金銀幣。有一位參與打撈的水手被問道,何以他幹了這麽久,他說道因為費雪先生具有振奮人心的能力。每天費雪都告訴自己和所有的人員,就是今天啦!到了當天收工,他又會說,就在明日啦!他可不是隻磨嘴皮的人。從他的口氣、他的意誌、他的感覺,日日都顯示出他信心的堅定。就這樣,他持久不懈,終於成功。他的故事是必定成功的範例,他知道後果,也知道怎麽去做,他從工作中學習,如行不通,便嚐試它策,直到成功。
  另外一位激勵高手,就是夏威夷大學橄欖球隊教練狄克屠邁。他相信心態影響成就。有一次在對懷俄明大學的比賽裏,夏大被壓製的抬不起頭,到中場時,比數為22∶0,夏大幾乎已是潰不成軍。
  你可以想象出,到中場休息時,夏大球員進入球員休息室是何等沮喪。
  屠邁眼睛掃過這群垂頭喪氣的大孩子,了解除非他們改變心態,否則下半場不可能扭轉敗局。看他們泄氣的樣子,心裏已經認為贏球無望,而這種心態根本就不可能有勁去打贏這場比賽。
  這時候屠邁拿出一張海報,上麵貼滿了多年來他匯集的剪報文章,每一篇都是從比分落後,終能扭轉注定必輸的噩運,贏得最後勝利的故事。在球員看過這些報導後,屠邁一點一滴地幫助他們重建信心,相信必能扭轉頹勢。
  就這樣鼓舞出新的鬥誌,在下半場,夏大球員個個如猛虎出籠,控製了全場,使懷大未得一分,終場夏大以27∶22  獲勝。由於他們能夠改變內心儲憶,相信贏球可能,就此成功了。
  別忘了,行為是心態的反映,如果你曾成功過,那麽運用與當時相同的心理和生理狀況,就可再得成功。1984  年奧運會之前,作為一位參加1500公尺自由式的遊泳選手,邁可•歐布萊恩一直在苦練,可是總覺得好像不可能贏得金牌,在他的心裏似乎已經布下一塊阻撓他取勝的障礙。他認為拿到金牌是奢望,因此把目標放在銅牌,至多是銀牌,就是不敢指望金牌。因為另一位好手,喬治•狄卡洛已經擊敗過他數次。
  為了幫助他,潛能開發專家羅賓花了一個半小時,幫助邁可想象他巔峰的狀況,也就是從某場曾擊敗過狄卡洛的比賽中,找出鍛煉的方式、腦海裏的想法、自我打氣的說法、贏後的感覺。他們逐項地探討他當時的生理及心理狀況,甚至於比賽時槍響前一刹那的情況。言歸正傳,當歐布萊恩進入決賽當天,他按照那次擊敗狄卡洛時所做的每項動作演練,結果,他贏得金牌,整整領先狄卡洛六秒之多。
  你看過《殺戮戰場》這部電影沒有?其中有一幕令人震驚,終身難忘。
  那是個生活在高棉戰亂中的小孩,隻有十二、三歲,在極端絕望的心情下,拾起一支機關槍,向周圍掃射。真是一幅懾人的畫麵。你不禁要問,到底為什麽,逼得一個十二歲大的孩子,做出那樣的事來?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他絕望到讓他掉入人性的極度殘暴的深淵;第二,是他生活在硝煙彌漫、斷垣殘瓦的世界,認為持槍射擊是適當的反應。他看見別人做過,所以自己也這麽做。這是多麽悲哀的一幕!我們曾盡量不回想這一幕,但它留給我們的印象是如此之深刻。為何我們會在某種心態下,不論是好是壞,做出在另一種心態下絕不會做出來的事呢?在此,希望你能牢記於心的是:行為是心態的反映,記憶的再現。亦即,行為是把儲存的做法,再施展出來。如果歐布萊恩未曾有過勝利的經驗,羅賓是根本不可能幫他贏得金牌的。羅賓隻不過教他學會積累過去的優點,改善方法,發揮所長,在他需要時,及時地施展出來。
  很少有人下意識地引導自己的心態像天氣般地變化無常。一會兒沮喪,一會兒興奮;運氣好時,如登山頂;運氣差時,如墜深穀。在各行各業裏,各人不同的成就就在於蓄積才能的能力,在運動界尤其明顯。沒有任何一位運動員能長保巔峰狀態,但有些人卻有能力適時發揮。為何賈克森能於十月達到擊出全壘打的高峰?為何拉瑞勃德和傑瑞威斯特能在嘈雜的人聲中,有百步穿楊的神射本領,成為NBA  職業籃賽的超級射手?就是他們能在最大壓力下,及時發揮出最大的能力。
  有許多人希望得到快樂、喜悅、興奮、平安,盡量遠避那些挫折、憤怒、煩惱、無聊的心態。可知他們是怎麽做的?多數人是扭開電視,挑些喜歡的節目來看,借著畫麵和聲音,使自己舒坦些。另有些人是到外頭吃頓飯,或者吸根煙,或者服點藥。更積極的人,或許會運動一番。這些措施是有點用,但不持久。當電視節目結束,他們的心態依舊,吃過飯或服過藥後不久,原先的那些消極心態又再現。不過,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從身心兩方麵來改變,而不需借助那些就長遠觀點看來會有副作用的外物。
  為何有人吸毒?並不是他們喜歡拿針紮手臂,而是他們別無他法尋找到想追求的心態。但是有些毒癮甚重的孩子,在過火之後,一腳踢開了那些壞習慣,因為過火讓他們用更高雅的方式,體會到相同的心態。有個沉溺於注射海洛因六年半之久的孩子,說他注射後的感受,遠不及走到火堆的另一頭。
  這並不是說要達到那種心態,便得經常過火,他隻要經常經曆那種新的心態便可。當做過他原先認為不可能的事後,就能在內心建立出一套模式,讓他能夠做出內心認為美好的事來。
  切記你的心態是個神奇的力量,是可控製的,不應容許任何外物來擺布。
  六    要有積極愉快的心情
  以下這種惡作劇,也許並不是一種非常好的遊戲,但是卻能為我們證明一個道理。請你選擇一個對象,當作這場惡作劇的犧牲品。但是你要確定這個朋友具有迅速恢複常態的能力才行。
  然後再找三位朋友幫你玩這個遊戲。
  接著,安排你們四個人,都能在同一個早上輪流見到這位“犧牲品”,使他感到很難堪、很難受、好象很虛弱的樣子——對他說:“你今天看起來好蒼白啊!你一定是生病了。”“你好象是得傳染病了。”“你在發高燒嗎?”“你的樣子好可怕,趕快去醫院看看吧。”你們要以很逼真的方式來說這些話,那麽那位犧牲品,將會真的生起病來。
  這種力量真的十分管用。同樣的一句話被人反複訴說以後,就會變成好象是真的一般。如果你告訴自己“我很窮”,別人一再對你說“你很窮”,而且你周圍的人們也很窮的話,那麽你就會在心理上變成極度的窘困了。
  下麵的這個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為了賺取上大學所需的食宿費用,吉姆照顧一位獨居的老婦人,做一些雜七雜八的工作。這位老婦人常失眠,往往要吞下一粒安眠藥才能安然入睡。
  有一天晚上,這位老婦人跑來敲吉姆的門說:“吉姆,很抱歉打擾你,睡不著而且安眠藥剛好吃光了。不知你身邊是否還有安眠藥?”吉姆很快地回答:“我有安眠藥,B  太太。放在樓下,我這就下樓去找一粒給你。”然後吉姆就很快地衝到樓下,跑到食品室去取了一粒大青豆。
  他知道B  太太的視力不佳,無法辨別青豆與安眠藥丸。他回到樓上,說:“這是一顆特大號的安眠藥。它很管用,把它服下你很快就會入睡了”。
  這位老婦人當真服下這顆“藥丸”,而且睡了她這一生當中睡得最好的一覺。從那天開始,她每天要求吉姆給她那種特殊的“藥丸”。
  一種思想如果進入心中,就會盤踞成長。如果那是一個消極的思想種子,就會生出消極的果實;積極的思想種子,就會生出積極的果實。
  每天你都有機會聽到好多人,以不同的方式對你說他們感到心緒不寧。
  有的人可能會抱怨種種病痛——頭痛、背痛、腰痛或胃痛。另一些人卻抱怨不幸的事件,諸如“我工作過多”、“我過度疲勞”等等。
  現在讓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假定你今天遇到了某某人,並且在你們剛開始談話,你就說:“我覺得很可怕,真是太糟了。”這時你的意思是:①你是在說:“我需要同情。”但是人們並不喜歡那些要求同情的人。
  ②你把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但是一位領導人物,應該是將焦點集中到“你的談話對象”身上。
  ③你本人已經變成一種痛苦的表征,變成人們極欲避開的對象了。訴苦就等於是把你自己心裏的痛苦,轉移到別人身上,人們並不喜歡接受別人的痛苦。古代希臘人,就有尋找快樂,避開痛苦的哲學,現代人仍不能脫離這種思想。
  ④隻要你一說出“我覺得心緒不寧”,就會真的使你自己“很糟糕”。
  假定你改說“我覺得很愉快,今天真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日子”,那麽:①你已經代表著快樂、幸福與繁榮。人們都很喜歡這種調兒,也很想分享跟你在一起的那種樂趣。②你確實會感到更好一些。這就是自我暗示的作用。
  七    經常使用自動提示語
  積極心態的自動提示語是不固定的,隻要是能激勵我們積極思考、積極行動的詞語,都可以作為自動提示語。下麵有一些有重要意義的提示語,以供參考:人的心神所能構思而確信的,人便能完成它。
  如果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你就能做到。
  我心裏怎樣思考,就會怎樣去做。
  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麵,都一天天變得更好而又更好。
  現在就做,便能使異想天開的夢變成事實。
  不論我以前是什麽人,或者現在是什麽人,倘若我是憑積極的心態行動的,我就能變成我想做的人。
  我覺得健康,我覺得快樂,我覺得好得不得了。
  如果我們經常使用這一類自我激發性的語句,並融入自己的身心,就可以保持積極心態,抑製消極心態,形成強大的動力,達到成功的目的。一些重要的激發詞還應當經常使用,並牢記於心,讓它成為心神的一部分。那樣,潛意識才會閃射到意識中來,用PMA(積極的心態)指導人的思想,控製感情,從而發揮出潛能,決定命運。
  八    要變不可能為可能
  “人類的一個主要弱點就是人們普遍熟悉‘不可能’一詞,這個詞顯示出一切規則都不起作用,任何事都幹不成。”這個世界上不可能的事太多了,“我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總統”,“我永遠不可能擁有一百萬”。人們常常被這種消極心態支配著,才導致大部分人一生半窮不窮,半富不富,既不太窮,亦不發達。而實際的情況是怎麽回事呢?成功總是伴隨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識的人!失敗總是伴隨那些在乎自我失敗意識的人!人們要學會在頭腦中將失敗意識轉變成為成功意識。
  隻要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敢於做別人認為不能做、不可能做的事,你就一定能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