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充分挖掘潛能 - 潛能釋放練習

(2007-04-18 21:41:49) 下一個
第二節    潛能釋放練習 -  安東尼·羅賓

  每一個人的真正的自我都是有磁性的,對別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通常說某個人“個性很有魅力”,其實是指他沒有壓抑自我的創造性和具有表現自己的勇氣。
  “不良個性”也可稱為“被壓抑個性”,是對個人潛能的一種壓抑,其特征是不能表現內在的創造性自我,因而顯得停止、退縮、禁錮、束縛。受壓抑的個性,約束真正的自我表現,使自己總有理由拒絕表現自己、害怕正視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緊鎖在內心深處,並大量地消耗著心理能量。身體終日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思維也幾乎陷於停頓境地。
  壓抑的症狀很多:羞怯、靦腆、敵意、過度的罪惡感、失眠、神經過敏、脾氣暴躁、無法與別人相處等等。
  正如前麵所述,每個人自身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隻是未被激發或受到壓抑。如果對否定或批評反應過了頭,則可能偏離正軌,使前進受阻。
  如果你見了生人就害羞,如果你懼怕新的陌生環境,如果你經常覺得不適應和擔憂、焦慮和神經過敏,如果你感覺緊張、有自我意識感,如果你有類似麵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顫抖、難以入眠等“緊張症狀”,如果你畏縮不前、甘居下遊,那麽,說明你受到的壓抑太重,你對事情過於謹慎和“考慮”得太多,限製了個性的發揮和表現。
  假如你是由於潛能受壓抑而遭到不幸和失敗,就必須有意識地練習解除抑製的方法,讓生活中的你不那麽拘謹,不那麽擔心,不那麽過於認真。學會在思考之前講話,戒除行動之前“過於仔細”的思考。
  那麽,究竟該怎樣釋放潛能呢?安東尼•羅賓提出了以下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一)釋放潛能——你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①不要事先考慮你想要說些什麽,張開嘴巴說出來就行②不要做計劃(不要考慮明天),不要有行動前考慮“行動——在行動中糾正你的行為”。這個模式看來有些偏頗,但事實上它符合機製開動的原則。一枚魚雷絕不事先“考慮好”它方向是否錯誤,也不事先試圖糾正錯誤,它必須首先行動——朝目標進攻——然後糾正行進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切偏差。
  ③停止批評自己潛能受壓抑的人經常沉溺在自我批評中,不管作出多麽簡單的舉動,事後他都會對自己說:“我真不該這樣做啊!”在鼓足勇氣說完一句話之後,他立刻對自己說:“也許我不該這麽說,也許別人會有錯誤的理解。”心理學家奉勸每一位受壓抑的人再也不要這樣折磨自己,因為有意識的自我批評、自我分析和反省雖然也是必要的,但是作為一種經常不斷的、每日每時都進行的自我猜測或者對過去行為的無休止的分析,最終隻能導致你行動的失敗。要注意這一類的自我批評和自我責備,要使它們立即停止下來。
  ④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受壓抑的人說話聲音明顯細小,表現得信心不足,盡量提高你的音量,但不必對別人大聲喊叫或使用憤怒的聲調,隻要有意識地使聲音比平時稍大就行。大聲談話本身就是解除壓抑的有效方法,它可以調動起全身15%的力量,使人能比在壓抑狀況下舉起更大的重量。科學實驗對此的解釋是,大聲叫喊能解除壓抑——能調動全部潛能,包括那些受到阻礙和壓抑的潛能。
  ⑤直接表露愛憎好惡受壓抑的個性既害怕表現壞的情感,也害怕表現好的情感。如果他表示愛情,就擔心別人說他自作多情;如果表示友誼,又怕被當作阿諛奉承;如果稱讚某人,又怕人家把這當作虛偽逢迎,或者懷疑他別有用心。正確的做法應當完全不必考慮這些否定的反饋信號,你不妨每天至少誇獎三個人,如果喜歡某人幹的事、穿的衣服或說的話,你就讓他知道。
  (二)釋放潛能——循序式肌肉放鬆法
  這裏介紹一種有效的循序式肌肉放鬆法,來釋放被壓抑的個性潛能:初步的肌肉放鬆運動並不難學,跟著下列的要點練習大約一星期,就可以掌握到放鬆的要訣。
  ①安排30  分鍾時間。
  ②安排一個寧靜而最好是黑暗的房間,內有一張舒適的床或沙發。
  ③穿著寬鬆的衣服(如睡衣),或將自己的緊身衣褲解鬆,然後睡或躺在床或沙發上。
  ④深呼吸3  下,每一次吸氣之後,盡可能忍氣不呼出,並全身緊張,然後握緊拳頭,這一過程是讓你體會到緊張的感覺。在每一次忍受不住時,再將氣緩緩呼出,盡管能導引自己有“如釋重負”之感,這一過程是讓你體會到鬆弛的感覺。
  ⑤盡量感受緊張的不適感與鬆弛的舒適感的強烈的對比,領受鬆弛的妙處。
  ⑥按身體部位逐一發布“鬆弛的自我催眠命令”。這些部位依次序是手指及手掌、前臂、手臂、頭皮、前額、眼、耳、口、鼻、下顎、頸、脖、背、前胸、後腰、肚、臀、恥骨以及生殖器、大腿、膝、小腿、腳及腳趾。你依照這些部位的次序,發布以下的指令:“放..鬆..鬆..弛..,我現在感到非常舒暢.。我(部位)現在是非常的鬆.弛,我明顯地感覺這部位有一種沉重而舒服的感覺。”⑦在向自己發布的這些命令的同時,你要盡量體驗全身鬆弛的感受。
  ⑧當完成手指到腳趾的鬆弛過程,想象一股暖流,由頭頂緩緩地流下你的脖子、胸、肚、腿,以及腳尖。這暖流帶來的舒適感,大大地加深全身的鬆弛程度。
  ⑨靜靜地躺在床上或沙發上,盡情享受這難得的鬆弛,體會這狀態的美好。
  除了第9  步沒有時間限製之外,前麵由手至腳整個逐步放鬆的過程需時大約6  至7  分鍾。如果你在不到6  分鍾的時間內完成,那說明你還未能達到鬆弛狀態。
  要點:(1)假如①和②的環境不許可,你應該“彈性”變通一下。
  (2)保證在這段時間內沒有外界騷擾。
  (3)在①中之所以安排半小時的時間去做一個7  分鍾左右的程序,是為了保證你不為時間所限而盡量放鬆。有一位工程師堅持練習此放鬆術,矯正了嚴重的語言缺陷,其邏輯思維和工作才幹也獲得驚人的發展,他溫順待人的態度和冷靜的處世方法,也得到周圍人的讚賞。
  (三)釋放潛能——嚐試未知
  曆史上許多偉大的人物諸如富蘭克林、貝多芬、達•芬奇、愛因斯坦、伽利略、羅素、蕭伯納、丘吉爾以及許多其他巨人,大多是敢於探索未知的先驅者。其實他們在許多方麵與普通的人一樣平常,唯一區別隻不過是他們敢於走常人不敢走的路罷了。另一位文藝複興式人物施魏策爾曾經說過:“人類的一切都不會使我感到陌生。”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進行任何活動,那麽,你實際上就能獲得成功。一旦你敢於探索那些陌生的領域,便有可能切實體驗到人世間的種種樂趣。想想那些被稱為“天才”的人,那些在生活中頗有作為的成功者,他們並非僅僅是某方麵的專家。  
  事實上,他們也是從不試圖回避困難的人。人們隻有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自己,打開心靈的窗戶,進行那些自己一向認為力所不能及的活動;否則,隻會以同樣而固定的方式重複進行同樣的活動,直到生命終結。而偉人之所以偉大,往往體現在其探索的品質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氣上。
  要積極嚐試新事物,就必須摒棄一些會對自己個性構成壓抑的觀點:改變現狀不如苟且偷安,因為改變將來帶來許多不穩定的未知因素;或認為自己非常脆弱,經不起摔打,如果涉足於完全陌生的領域,會碰得頭破血流等。
  這顯然是荒謬的觀點。如果改變生活中單調的常規因素,你會感覺到精神愉悅和充實;相反,厭倦生活則會削弱意誌並產生消極的心理影響。一旦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就可能導致精神崩潰。然而,如果在生活中努力探索未知,持堅定必勝的信念,你就行,你的心理一定會更加健康而強大。
  此外,人們還常常抱有這樣一種心理意識:“這件事非比尋常,我還是躲遠些好。”這種心理狀態使人不能麵對挑戰,積極嚐試新的經曆,也必須堅決摒除。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某種理由,否則做它又有什麽意義呢?”這也是許多人不能嚐試未知的一種習慣心理。其實隻要你願意,便可以去做任何事情,而不必一定要有理由。沒有必要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尋找理由。當你還是個孩子時,逗螞蚱玩上一個小時,其理由隻不過是你喜歡逗螞蚱玩。可當你成為大人時,你卻不得不為做每件事找一個充分的理由。這種對理由的“熱衷”阻礙了個性的成長發展,長期克製和壓抑個性,使潛能無法得以發揮。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其原因隻不過是你願意這樣做,這種思維方式將為你拓展生活的新天地,並勇敢地進入創富的領域。
  (四)釋放潛能——尋找內在安全感
  安全感意味著知道將要發生的危險,並能免除對個體的威脅;但安全感也易於使人們陷入沒有激情、沒有異議、沒有冒險精神的一帆風順的境地。
  安全感可指外界的保障,如金錢、房產和汽車等物質財富,也可指工作或社會地位等生活保障。但是,世界上也存在著另一種值得追求的安全感,這就是內心安全感。所謂內心安全感,就是相信自己能夠處理任何事情、對未來抱有信心和希望的安全感。這是唯一持久的安全感,也是真正的安全感。
  財物終歸會耗盡,但是唯有自我可以依賴終身。你應該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不妨將財產、工作或社會地位僅僅視為生活中令人愉快、但可有可無的附屬物。
  假如,此時你正在閱讀這本書時,閉上眼睛想象:突然有人撲向你,把你全身衣服剝光,扔到直升飛機上。直升飛機把你運到索馬裏內地,留在一片荒地上。你既沒有預先得到警告,也沒有帶任何錢財,除你自己之外,一無所有。你將麵臨語言、風俗習慣、氣候適應等困難,而你的全部所有僅僅是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是要設法生存下去,還是因愁困而死?是結交新朋友,找到吃的住的呢,還是僅僅躺在那兒哀歎自己多麽不幸?如果你依賴的是外部安全感,你將無法生存下去,因為你的所有財物都已被剝奪。然而,如果你內心強大,毫不畏懼,那你就會活下來。
  由此看來,我們可將安全感的定義改為:了解自己能夠應付各種局麵,包括沒有任何外界安全條件的局麵。一些敢於冒險和探索未知的人,他們並未事事都預先訂好計劃,卻可能事事走在前麵,因為他們有來自內心強大的安全感,勇於嚐試新的經曆,就能使得自己不斷發展,有所作為。
  (五)釋放潛能——不斷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暗示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優勢,並引導潛在動機產生行為。積極的帶有成功意識的暗示會讓你較少利用意誌力,在自發心理中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學習自我暗示時,要牢記5  個原則:1.簡潔你默念的句子要簡單有力。例如:“我越來越富有。”、“我掙了越來越多的錢”等等。
  2.積極這一點極為重要。如果你說:“我不要挨窮”,雖未言“窮”,但這種消極的語言會將“挨窮”的觀念印在你的潛意識裏。因此,你要正麵地說:“我越來越富有。”3.信念你的句子要有“可行性”,以避免與心理產生矛盾與抗拒。如果你覺得“我會在今年內賺到100  萬”是太不可能的話,選擇一個你能夠接受的數目。
  例如:“我一年之內會賺到50  萬元或30  萬元。”4.想象默誦或朗誦自己定下的語句時,要在腦海裏清晰地形成意象。勃生特在他的《富豪的心理》一書中說過:“你永遠不會致富,除非你能夠在腦海中見到自己富有的模樣。”5.感情想象自己健康,你要有渾身是勁的感覺;想象自己成功,你要有豐富人生的感受。成功學之父拿破侖•希爾博士也指出:“當你朗誦(或默誦)你的套句時..要把感情貫注進去..否則光嘴裏念是不會有結果的,你的潛意識是依靠思想和感受的協調去動作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