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財富]秘密四 行動計劃表的力量 ZT

(2007-03-20 17:13:54) 下一個
 "所以,你已經寫下了你的目標,用肯定、確實的詞句表達,也已經預定好了達成的時間表,以及為什麽要達到目標的原因。現在你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你知道自己要什麽,為什麽要它,以及什麽時候要達成目標,可是還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麽做?"

  年輕人坐在愛芮卡·席兒的正對麵,愛芮卡·席兒是一家頗具規模的國際出版公司的主編,也是年輕人名單上的第四個人。第一眼看到席兒太太的時候,年輕人十分驚訝,因為他以為一個出版主編應該是個中年人,可是席兒太太雖然是39歲,可是看起來起碼年輕10歲以上。她有著一頭金色長發。綠色的大眼睛,雖然已經有了三個小孩,可是身材還保持得相當苗條。

  "說實話,"年輕人說:"我是一點主意也沒有,你說得對,我雖然知道了自己的目標,可是卻不曉得該如何去完成它。"

  "這沒有關係。"席兒太太說:"12年前,我也同你一樣。我的事業是從一個自由文字工作者開始的,我一麵懷孕,一麵繼續工作,直到我把孩子撫養長大。那時,我寫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文章,就是有關初為人母和家庭的內容。也就是說,不管我們在家庭中的各個階段扮演什麽角色,我通常都可以找出一些主題來寫。我的文章大多發表在雜誌和報紙上,收入不錯,同時可以照顧我的三個小孩。可是我還有個更大的夢想--我真正想做的是,自己出版一份雜誌。問題是,自己出版一份刊物需要很大一筆資金,這使我的夢想像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然後有一天,我要到北方一個城市去采訪某個人,坐在我對麵的正是那個中國老人,他也要去同一個地方。他非常和藹可親,我們幾乎整個旅程都在談天。談著談著,我就告訴他自己是個文字工作者,可是一直有個夢想要出版自己的刊物,我也向他承認,這個夢想需要太多錢,我恐怕一輩子也無法實現它。

  "然後,他輕輕碰著我的手臂,對我說:'如果你要它,它就不是個夢。'"

  "這是什麽意思?"年輕人問道。

  "我也是這麽問他的。"席兒太太說:"老人於是說:'隻要是你腦子想得到,並且相信的,它就可以被實現。'"

  年輕人想起老人也跟他說過類似的話,他低頭開始記筆記。

  席兒太太繼續說:"就是在那個時候,他跟我提起財富的秘密。他給我十個人名和電話號碼,告訴我說他們可以向我解釋這些秘密是什麽。我去見了這十個人,因為我想或許這些人有什麽故事,是我寫文章可以參考的。可是我很快發現,財富的秘密是真有其事,而且也使他們都成功了。其中一個對於我特別重要的秘密就是,行動的計劃表的力量。"

  "行動計劃表到底是什麽東西呢?"年輕人問。

  "知道你要什麽,和為什麽要,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讓你的目標真正進入你的生活中,可是如果你做一些實際行動來達成目標,你就必須發展一個工作策略。這就是行動計劃表。

  "所有成功的運動員都會計劃他們的未來,他們會計劃出訓練時間,以使他們剛好在某個競賽的時刻達到巔峰。比賽之前一兩個禮拜才計劃已經來不及了,他們必須很早就預估到自己的巔峰期,才有可能成功。而我們的生命過程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在賺錢之前一定要有個粗略的構想,然後配合自己的行動計劃。

  "幾年以前,我問過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什麽是他成功的秘訣,他告訴我說,不管什麽事情,要成功必須做到三件事:計劃、計劃,再計劃!這個建議很有道理,你可以想象蓋一間房子,卻沒有施工設計圖嗎?要用什麽材料、什麽工具?要在哪裏打地基?要蓋成什麽形狀?有幾層樓?如果沒有計劃,你就不知道要如何開始。"

  年輕人點頭同意她的說法。

  "同樣的原則,不管你要得到什麽,一間房子、一條船。一輛車……或各種財富都需要行動計劃表。

  "不要隻是生活……,如果我們有了行動計劃,我們就可以依照想要的樣子去設計生活。這其實不容易,連一件小事都不見得容易呢!我舉個例子,譬如你的電視機壞了,需要換一台新的。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牌子、什麽樣子的電視,下一個問題是:'要怎麽做才能得到這台新電視呢?'"

  "你隻要知道哪一家店在賣,去買就行了。"年輕人說。

  "好!你找到這家店,可是如果太貴了怎麽辦?"

  "很簡單啊!那就不要買嘛!"年輕人回答。

  "中國老人跟你提到解決問題的黃金定律嗎?"席兒太太問。

  年輕人翻著他的筆記本,找到其中一頁,他念著:"當以為你已經耗盡所有可能性的時候,記住一件事--你並沒有真的耗盡!"

  "完全正確!"席兒太太說:"總有辦法的,你隻是得去找到它。好!我們接著談電視機,如果電視機需要200磅,可是你隻有100磅,你要怎麽做才能得到電視機呢?"

  "嗯……那就等嘛!先把100磅存起來,再去存另外一個100磅。你可以一個月存10磅,10個月以後就可以買到啦!"

  "沒錯!這是一個方法。可是你會有10個月沒有電視看!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那就去借錢,或用信用卡。"

  "這也是一個辦法,可是如果你不能趕快把錢還掉,你可能要付很高的利息啊!"

  "我就隻能想到這些了。"年輕人承認。

  "好!問問他們可不可以打析?很多店都把商品的價格訂得比較高,讓一些顧客可以討價還價。或者,問他們有沒有免利息的分期付款辦法?有的店還可以回收你的舊電視,然後貼補一些錢給你,你就可以不須付全額的價錢,就買到一台新電視。你看,不是還有其他許多的方法可以想嗎?

  "有些事情給人第一印象是'不可能',可是當你坐下來寫一張行動計劃表,你就會發現,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可能性呢!你隻要列一張十項行動計劃,寫下十個可能性。"

  "可不可以舉個例子呢?"年輕人要求。

  "當然可以!以我的例子來說,我需要10萬元才能成立我自己的雜誌社,所以我就寫了十個可能性:

  1.找個人或公司企業來投資10萬元。

  2.找2個股東,各投資5萬。

  3.找5個股東,各投資2萬。

  4.找10個股東,各投資1萬。

  5.找20個股東,各投資5000。

  6.找50個股東,各投資2000。

  7.找100人來投資,各出1000。

  8.找200個人來投資,各出500。

  9.向銀行貸款。

  10.把構想賣給出版商,與出版商以合夥方式合作。

  "一旦我把各種可能性都列出來,整個計劃看起來就不那麽困難了。現在我的每個案子、每個目標都有十項計劃表。"

  "我懂了!這對你的每個目標都有效嗎?"年輕人問道。

  "絕對有用!因為這會激發出許多不同的方法,是你以前所沒有想到的。我曾經讀到一則故事裏有一個神父,他要在一個新城鎮中建一座教堂,他沒有錢,所以就列了一個十項計劃書。他這麽寫的:

  1.租一個學校的建築。

  2.租一個社區互助會的大廳。

  3.租一間狩獵用的小屋。

  4.向葬儀社租一間祭祀堂。

  5.租一間廢棄的穀倉。

  6.租一間社區的交誼廳。

  7.租一個耶穌會的禮拜堂。

  8.租一個猶太教教堂。

  9.租一間劇場。

  10.租一塊空地。一頂帳篷和一些可折疊的椅子。

  "寫下這個計劃表之後,他馬上就有了許多可能性,結果他最後把教堂建在那個劇場裏。幾年之後,這神父--羅伯·舒勒博士,有了固定參加禮拜的群眾,他於是想蓋一間尖塔的教堂,讓整個城鎮的人部可以看見教堂的尖塔。這個尖塔將被取名為希望之塔,不隻讓人們前來做禮拜,更希望成為社區的中心,成為全鎮人民希望與精神的庇佑所。這一次,他需要1000萬元了。有人告訴舒勒博士,這恐怕不太可能。可是舒勒博士又擬出了一份十項計劃:

  1.找1個人出資1000萬。

  2.找2個人,各出資500萬。

  3.找4個人,各出資250萬。

  4.找10個人,各出資100萬。

  5.找20個人,各出資50萬。

  6.找40個人,各出資25萬。

  7.找50個人,各出資20萬。

  8.找100個人,各出資10萬。

  9.找200個人,各出資5萬。

  10.找1000個人,各出資1萬。

  "籌措資金實在需要花很多時間,可是他還是做到了。而這種十項計劃表,可以用在任何目標的達成過程中。"

  "是的,可以想見這的確對事業的建立會有幫助。"年輕人說,"可是私人的事情該怎麽計劃呢?我有一個目標,就是在城市郊區買一棟有五個房間的房子,還要有前後院空地,以我目前的薪水實在不可能買得起,我現在連一個房間的公寓都負擔不起!"

  "這表明一件事,除非你中了什麽大獎,你得找一個方法讓收入增加。這意味著你可能需要升官或換個薪水多的工作,甚至你可能應尋找創業的機會,不過反正,如果你一定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得尋求改變。

  "我知道這聽起來可能挺困難的,不過試著先把十項計劃表做出來。如果你想現在做,我或許可以幫你。我們先想想,怎麽讓你的所得增加。你現在年收入有多少?"

  "60萬。"年輕人說。

  "好!如果你每年多賺四倍,五年之內你將會有1500萬。這樣夠了嗎?"

  "夠了!可是我怎麽賺這麽多錢?"年輕人說。

  "寫出十項計劃。把你腦子裏想到的都寫出來。"

  "好!"年輕人想了想,說:"我可以努力工作,然後升到經理的位置。我想他們每年至少有200萬收入。"

  "這是一個可能,雖然還有一些距離。在一個公司裏麵,要從小職員升到經理級領導階層,通常需要花上10年的功夫。"

  "我能想到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換一份有業績獎金的工作,這樣我的薪水就可能因為業績不錯而提高。"

  "好!可是這業績獎金要很高呢!"席兒太太說:"再去拿一個更好的資格文憑,如何?這可以讓你找到一份薪水更好的工作。"

  "可是我現在負債,我得一直有收入才行。"年輕人防衛性地說。

  "沒錯,可是你可以去夜間進修。"

  "這倒也是!我沒想過這個。"年輕人說。

  "還有,自己創業如何?"席兒太太建議。

  "這也是個可能,"年輕人說:"可是做什麽事業呢?"

  "同樣的,計劃!很多人終其一生部在從事跟他們興趣背道而馳的工作,他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自己的潛力或弱點在哪裏,他們很少想到自己該做哪一方麵的事業。如果是這樣的話,工作就隻是賺錢糊口罷了。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熱誠,也沒有興趣。最後,他們在這一行永遠不可能成為頂尖的人才,生活也隻是庸庸碌碌而已。"

  年輕人深深倒吸一口氣,席兒太太說的正是他的情況。他對工作並不真的感興趣,工作隻是為了付帳單。他從來沒有仔細想過,自己對什麽工作有興趣,或他擅長做什麽樣的事。

  "這些問題都是最基本的。"席兒太太說:"除非這份工作是你有興趣或你擅長的,否則你很難做好。而如果你無法做好工作,怎麽可能有高的薪水呢?有一句很有智慧的話:做你愛做的,錢就會跟著來。如果說你真的很喜歡做某件事的話,你就會花更多時間去做它,然後你就會變得很擅長了,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他們工作賺錢,有了錢之後,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結果是,他們一個禮拜花五天去做他們沒興趣的事,然後想不通自己為什麽不快樂。"年輕人完全能夠體會,因為席幾太太說的正是他的感覺。

  "可是有多少人真的能夠樂在工作呢?"他堅持。

  "很少!"席兒太太說:"可是話又說回來,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富有的呢?"

  "嗯!我了解你的意思了。"年輕人說:"你的意思是說,在尋找一份工作,或要開始創業之前,你必須仔細地想到:

  一、你是否能夠享受這樣的工作;

  二、這樣的工作是否能夠發揮你的特殊才能;

  三、這樣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長期專業規劃,以及財務目標。"

  "這就對了!"席兒太太微笑著。

  "嗯!這個道理我懂了。"年輕人說:"我真希望我念書的時候就想過這些。"

  "你無法改變過去,可是卻能夠創造未來。"席兒太太說:"問題是,你接下來該怎麽做呢?"

  "我不知道,"年輕人說:"這是我來這裏的原因。不過我想,我真的可能會去開創自己的一番事業。"

  "太好了!那首先你得做什麽呢?"席兒太太又問。

  "製定一份行動計劃表。"年輕人回答道。

  "完全正確!"席兒太太又繼續解釋說:"所有的事業都需要一份專業計劃,一份仔細考慮過的行動計劃書。如果你需要去借一筆錢來創業,一個有經驗的投資者一定會先要看你的事業的計劃。他們要知道你是否把所有的細節都考慮進去,因為根據他們的經驗,沒有計劃或方向的事業,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開創事業以致富,你就必須把自己的目標和計劃都徹底想清楚。"

  這天晚上,年輕人把今天所作的筆記又拿出來詳細地讀了一遍:

  財富的第四個秘密--行動計劃書的力量

  如果你一定要完成目標,就必須發展出一個策略,一份行動計劃表。

  任何事情,如果想成功的話,有三個建議:計劃、計劃再計劃!

  每個目標都要使用十項計劃表,列出十個完成目標的可能方法。

  在找工作或創業之前,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是否能夠享受這樣的工作;

  這樣的工作是否能夠發揮你的特殊才能;

  這樣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長期事業規則,以及財務目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