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快樂]秘密五 目標的力量

(2007-01-12 20:14:54) 下一個
兩天之後,年輕人見到了名單上的第五個人--朱利斯·法蘭克博士。法蘭克博士是市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雖然已經70高齡了,卻保有相當年輕的體態,這讓年輕人想起了那個中國老人。

  "我在好多好多年前遇到中國老人,"法蘭克博士解釋道:"那是二次大戰期間,我在遠東地區的俘虜集中營裏。那裏的情況很糟,簡直無法忍受,食物短缺,沒有幹淨的水,放眼所及全是痢疾、虐疾,或中暑等疾病。有些戰俘在烈日下無法忍受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對他們來說,死已經變成最好的解脫。我自己也想過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個人的出現扭轉了我的求生意念--一個中國老人。"

  年輕人非常專注地聽著法蘭克博士訴說那天的遭遇。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風的廣場上,身心俱疲。我心裏正想著,要爬上通了電的圍籬是多麽容易的事。一會兒之後,我發現身旁坐了個中國老人,我因為太虛弱了,還恍惚地以為是自己的幻覺。畢竟,在日本的戰俘營區裏,怎麽可能突然出現一個中國人?"

  "他轉過來問了我一個問題,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卻救了我的命。"法蘭克博士停了一下。

  年輕人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麽樣的問題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問的問題是,"法蘭克博士繼續說:"'你從這裏出去之後,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麽?"

  "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我從來不敢想。但是我心裏卻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們。然後,突然間,我想起了自己必須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著回去做。那個問題救了我一命,因為它給我某個我已經失去的東西--活下去的理由!

  "從那時起,活下去變得不再那麽困難了,因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離戰爭結束近一點,也離我的夢想近一點。中國老人的問題不隻救了我的命,它還教了我從來沒學過,卻是最重要的一課。"

  "是什麽?"年輕人問。

  "目標的力量。"

  "目標?"

  "是的,目標,企圖,值得奮鬥的事。目標給了我們生活的目的和意義。當然,我們也可以沒有目標地活著,但是要真正地活著,快樂地活著,我們就必須有生存的目標。偉大的艾德米勒·拜爾德說:'沒有目標,日子便會結束,裂成碎片地消失。'"

  "什麽東西裂成碎片?"年輕人問。

  "靈魂。你知道為什麽很多人退休之後很快地就會失去健康,然後死去?你是否覺得奇怪,為什麽很多有錢或有名的人,最後竟然染上毒或酗酒癮?"年輕人點點頭。他的確經常想不透為什麽人一退休之後,很快就會變"老了";而他也不明白那些名人富豪--有好幾間房子和別墅,錢也多得一輩子花不完,有美好的家人和顯赫的事業名聲--可不是吸毒、酗酒,就是莫名其妙地自殺了。

  "原因之一,"法蘭克博士解釋道:"就是他們覺得生活沒有目標、沒有意義。你聽過海倫·凱勒吧?"

  "聽過。我知道她除了又瞎、又聾、又啞之外,她熱愛她的生命。"

  "沒錯。不過你知道她為什麽熱愛生命嗎?"法蘭克博士問:"因為她賦予她的生命意義。當她被問到為什麽她的身體有這麽多的缺陷,她卻還能如此快樂,海倫回答說:'很多人都錯估了快樂,它並非僅僅來自於自我滿足,還要通過對目標的堅持'。人類靈魂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尋求生命的意義,而這意義也就是'目標'帶來的。

  "目標創造出目的和意義。有了目標,我們才知道要往哪裏去,去追求些什麽。沒有目標,生活就會失去方向,而成了行屍走肉。人們生活的動機往往來自於兩樣東西:不是要遠離痛苦,就是追求歡愉。目標可以讓我們把心思緊係在追求歡愉上,而缺乏目標則會讓我們專注於避免痛苦。同時,目標甚至可以讓我們更能夠忍受痛苦。"

  "我有點不太懂,"年輕人猶豫他說:"目標怎麽讓人更能夠忍受痛苦呢?"

  "嗯,我想想該怎麽說……好!想象你肚子痛,每幾分鍾就會來一次劇烈的疼痛,痛到你會忍不住呻吟起來,這時你有什麽感覺?"

  "太可怕了,我可以想象。"

  "如果疼痛越來越嚴重,而且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你有什麽感覺;你會緊張還是興奮?"

  "這是什麽問題,痛得要死怎麽可能還興奮得起來,除非你有被虐侍狂。"

  "不,這是個懷孕的女人!這女人忍受著痛苦,她知道最後她會生下一個孩子來。在這種情況下,這女人甚至可能還期待痛苦越來越頻繁,因為她知道陣痛越頻繁,表示她就快要生了。這種疼痛的背後含有具意義的目標,因此使得疼痛可以被忍受。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已經有個目標在那兒,你就更能忍受達到目標之前的那段痛苦期。毫無疑問,當時我因為有了活下去的目標,所以使我更有韌性,否則我可能早就撐不下去了。我看見一個非常消沉的戰俘,於是我問他同一個問題:'當你活著走出這裏時,你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麽?'他聽了我的問題之後,漸漸地,臉上的表情變了,他因為想到自己的目標而兩眼閃閃發亮。他要為未來奮鬥,當他努力地活過每一天的時候,他知道離自己的目標近了。

  "我再告訴你另一件事。看著一個人的改變這麽大,而你知道你說的話對他有很大的幫助,那種感覺真是太棒!所以我又把這當成自己的目標,我要每天都盡可能地幫助更多的人。度過最困難的時期的秘密,其實跟走過最好的時期是一樣的。惟一的秘密就是--目標。如果目標可以讓一個在戰俘集中營的人有活下來的欲望,你想它對活在和平日子裏的人不就更有效了嗎?

  "戰爭結束之後,我在哈佛大學從事一項很有趣的研究。我問1953年那屆的畢業學生,他們的生活是否有任何企圖或目標?你猜有多少學生有特定的目標?"

  "50%。"年輕人猜道。

  "錯了!事實上是低於3%!"法蘭克博士說:"你相信嗎,100個人裏麵隻有不到3個人對他們的生活有一點想法。我們持續追蹤這些學生達25年之久,結果發現,那有目標的

  百分之三畢業生比其他97%的人,擁有更穩定的婚姻狀況,健康狀況也比較良好,同時,財務情況也比較正常。當然,毫無疑問,我發現他們也比其他人有更快樂的生活。"

  "你為什麽認為有目標會讓人們比較快樂?"年輕人問。

  "因為我們不隻從食物中得到精力,尤其重要的是從心裏的一股熱誠來獲得精力,而這股熱誠則是來自於目標,對事物有所企求,有所期待。為什麽有這麽多人不快樂,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沒有意義,沒有目標。早晨沒有起床的動力,沒有目標的激勵,也沒有夢想。他們因此在生命旅途上迷失了方向和自我。"

  "如果我們有目標要去追求的話,"法蘭克博士繼續說:"生活的壓力和張力就會消失,我們就會像障礙賽跑一樣,為了達到目標,而不惜衝過一道道關卡和障礙。所以我總是建議我的病人去學'搖椅技巧'。"

  "那是什麽?"年輕人問。

  "那是一種很簡單的技巧,就是想象你已經活過了一輩子,現在坐在一張搖椅上回想你的一生。你會希望記得什麽?你要自己做了什麽?你去過什麽地方?你擁有什麽樣的關係?而最重要的是,你希望自己是個什麽樣的人?"

  年輕人低頭記了一些筆記,這些都是很有趣的問題,而他以前卻從來沒有想過。

  "這個技巧幫助你創造出長期的目標。然後我們再依同樣的方法想出短期目標來--十年、五年、一年、六個月、一個月甚至一天的目標。然後我會要求我的病人把這些都寫下來,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把它讀一遍。這樣,你每天都有一個積極的目標幫助你起床,並讓你的每一天都充滿熱誠與興奮。"

  "我會試試看,"年輕人說:"早上我總是很難從床上爬起來。"

  "如果在一天當中和晚上上床之前,都能再讀一遍,也是很好的,這樣做會讓你把這些記在心裏。"

  "如果我改變主意,決定不要其中一個目標的話怎麽辦?"年輕人問道。

  "好問題。我們的價值觀和優先考慮的事物,的確會因為年歲的增長和經驗的累積而有所改變,我們隻要根據自己的想法改變目標就可以了。所以'搖椅技巧'應該經常做,至少一年一次。這樣我們就一定有一些自己已經想清楚的目標去遵循。這可以為我們的生命創造目的和意義,讓我們有動力。

  "目標提供我們快樂的基礎。人們總以為舒適和豪華富裕是快樂的基本要求,然而事實上,真正會讓我們感覺快樂的卻是某些能激起我們熱情的東西。這就是快樂的最大秘密--缺乏意義和目標的生活是無法創造出持久的快樂的。而這就是我所說的'目標的力量'。"

  "你有沒有再遇到中國老人?"年輕人突然問。

  "沒有。事實上,有時候我會覺得他說不定隻是我自己幻想出來的虛構人物。"法蘭克博士說。

  "為什麽?"

  "因為我以前從來沒有在戰俘集中營裏見過他,之後也沒有再看到過他。有時候烈日的確會讓你頭昏眼花的。可是戰後不久,我發現他是真的存在的。"

  "你怎麽發現的?"年輕人問。

  "我收到一位年輕人寄給我的信,他說我的地址就是中國老人給他的。"

  年輕人回到家後,把今天和法蘭克博士麵談的記錄拿出來看。

  快樂的第五個秘密--目標的力量

  目標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有了目標,我們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悅,而不是在避免痛苦上。目標讓我們早上有起床的動力。

  目標可以讓痛苦的時光好過一些,而快樂的時光則更好過了。

  "搖椅技巧"幫助我們決定一生的目標--從短期到長期。把所有的目標寫下來,在以下的時間讀一遍:

  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

  白天的某個時間。

  晚上睡覺之前。

  記得至少每年兩次重複做一次搖椅技巧,以確定自己的目標仍然適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