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受艾園的感染, 願與有興趣的朋友分享並探討一些精彩的故事和哲理!
正文

舍棄的力量 ZT

(2006-12-13 02:50:38) 下一個
兩天之後的一個午後,年輕人坐在市中心的一個小咖啡座上,坐在他對麵的是名單上的第六個人,萊蒂斯·倫秋。

  倫秋太太是個30出頭的年輕女人,結了婚,有兩個小孩。她可說是個標準的古典美人:身材修長,麵貌較好。有著閃閃發亮的紅褐色眼眸,嬌小挺立的鼻子,臉上掛著毫無防衛的親切微笑。

  "我第一次聽到有關愛的秘密,是在大約11年前。"她對年輕人說:"我正麵臨一個痛苦的階段,我和男友剛剛分手。當他對我說,我們最好不要再見麵時,我完全被擊垮了。我失眠、沒有食欲,也不能專心工作,我日夜消瘦,到最後很多人都認不出我來了。即使過了一個整月,我發現自己還是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我根本不相信這段感情真的結束了。

  有一天,我獨坐在教學廣場的木條椅子上,然後來了一個中國老人坐在我旁邊。他從外套口袋掏出一個小紙袋,開始喂鴿子,鴿子成群地圍繞著他,啄食他剝下的麵包屑,很快地,鴿子竟聚集了上百隻。他轉身向我微笑,跟我打招呼,並問我喜不喜歡鴿子?我聳聳肩說:"不特別喜歡。'

  '可是我覺得你喜歡。'他笑著說:'我小時候,在我們村子裏有個養鴿子的人,他對自己所飼養的鴿子非常引以為傲,還常常告訴他的朋友,他有多愛他的鴿子。可是有一天,當他向我和其他孩子們展示他的鴿子的時候,我不明白,如果他愛這些鳥兒,為什麽要把鴿子養在籠子裏,使它們不能展翅飛翔?我問了他,他回答如果不把鴿子們關在籠子裏,它們就會飛走而離開他了。可是我還是不明白,如果你真的愛某樣東西,為什麽要限製他們的自由呢?在我的國家有一個說法:如果你愛一樣東西,讓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那它就是你的;否則,就不是你的。'"


  年輕人又拿出筆記本,在倫秋太太說的時候,他記下一些東西。

  倫秋太太繼續說:"我那時就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覺得他說的故事對我隱含了某種特別的訊息。我不知道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因為他不可能知道我的苦境。可是這個故事又是跟我現在的景況如此接近,我就是一直試著想強迫男友回到我身邊,我總是認為,隻要他留在我身邊,什麽問題都可以慢慢解決。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心態是,我就是不要獨自一個人。可是那不是愛,對吧?那隻是害怕寂寞。

  老人聽完我的話之後,緩緩轉身繼續喂鴿子。我沉思了幾分鍾,想著他剛剛說的話,然後我說,有時候很難放手讓你所愛的人走。他點點頭,'可是,'他說:'如果你不讓他們自由,你就不是愛他們。'我們談了好一會兒,然後他就提到了'愛的秘密'。那對我來說是太不可思議了,我總認為愛是上天注定的。

  我不相信愛或愛的關係,是我們能夠掌握的事情。我到後來才明白一個道理,命運並不完全為星座所支配,而是被我們的思想、我們的選擇和我們的行為所支配的。

  舉例來說,我總是想像,當我找到一段愛的關係的時候,我就能夠經驗到愛的歡愉。可是倒過來想,是不是當我們體驗到愛的歡愉的時候,我們也就創造了愛的關係?老人離開之前給了我一張小紙條……"

  "上麵寫了十個人名和電話號碼?"年輕人插話問道。

  倫秋太太笑著說:"是的!在我和他們每個人的接觸過程中,我對愛的秘密越來越了解了。而最驚人的地方是,那些真的有用呢!"

  "在哪方麵?"年輕人問道。

  "我想,在了解我們可以改變事實這部分,對我的幫助最大。我了解到,我是掌握者而不是受害者。那些秘密都或多或少對我有所助益,可是我想,對那個時候的我來說,其中一項給我的協助最多,那就是'舍棄的力量'。

  愛是不能勉強的。我們必須讓我們所愛的人自由,否則我們就像那個養鴿子的人。我們必須讓他們自由,讓他們有自由做抉擇、有自由依他們的方式過生活,而不是我們要他們過的方式。

  放手讓你愛的人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那是惟一的方法。如果你不願意,你會終生活在痛苦、氣憤和沮喪之中。不過你要留意,我現在不是說在關係結束的時候放手,我們還必須在關係仍持續的時候放手。"

  "這是什麽意思?"年輕人問道:"如果你正在這段關係中,幹嘛要讓另一個人走呢?"

  "因為我們都需要空間,人們在一段關係中,是需要自由的,否則會很快就感到被束縛。如果我們愛一個人,我們就得尊重他的希望和需求。當我們緊抓著某人不放,我們很可能會使他窒息,而這通常是因為妒忌、不安全或害怕,卻不是愛。"

  "所以,放手的意思就是讓一個人自由。"年輕人說。

  "是的。不過放手的意義還要再多一點。我們舍棄的不隻是身體上的附著,任何事物、每件事物,我們都必須舍棄:因為那可能是愛的障礙。"

  "譬如什麽?"年輕人問道。

  "譬如,我們必須舍棄我們對別人的偏見和價值判斷。"

  "嗯……我好像不怎麽懂。"年輕人從筆記本上抬起頭來。

  "好!我再解釋仔細一點。如果說,我們對某個人或某一類人持有偏見,這偏見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我們對這個人的態度。若我們堅持這種偏見,就不可能對他友善。偏見就是,在了解一個人之前就先對他做了評斷。大部分的偏見都是不正確的,很可笑地把某些人歸類。這是很可怕的。你想過人們有哪些偏見嗎?"

  年輕人搖搖頭:"哪些?"

  "譬如說:'黑人都是罪犯,'或'愛爾蘭人都很笨,'或是'女人都是爛駕駛員,'或者'猶太人都吝嗇無比,'或'所有非猶太人都反猶太'。這些都是胡說八道!而且阻礙了我們去愛。

  另外一個我們必須舍棄的是我們的自我。很少有人意識到,人們的自我是愛的最大障礙物。"

  "怎麽說呢?"年輕人問。

  "你知道有多少人會為了一點芝麻小事爭得麵紅耳赤?即使他們爭辯的重點根本微不足道,他們還是會辯個你死我活,甚至到最後,他們連怎麽吵起來的,自己都忘了!他們不惜付出毀了彼此關係的代價,也要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對的。"

  "可是有時候,你得指正別人。"年輕人說:"如果他們對某些事的看法不正確,你應該告訴他們,不是嗎?"

  "我不一定會這麽做。"倫秋太太答道:"尤其對那些你認為重要,可是對與錯並不那麽重要的時候,為什麽要浪費時間在激起辯論呢?去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有什麽特別的意義嗎?你應該問自己的是:'別人相信什麽,對我真的重要嗎?'以及'為了證明自己的看法,值得去破壞彼此的關係嗎?'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幹嘛還要這麽麻煩去爭辯呢?"

  年輕人可以理解這層邏輯,挺簡單的。然而,他自己有大多經驗,為了一些不重要的話題跟朋友辯論不休,他想到此,便覺得有些心虛。

  "有人說,"倫秋太太繼續道:"生活中,有時候你得在愛和對之間做個選擇,你可以把精力放在贏得辯論或贏得愛,如果愛是你的第一優先,何苦把時間浪費在證明別人是錯誤的,而自己是正確的這樣一件無意義的事情上。這時,就需要取舍了。

  記得,當我們要得到愛的時候,我們必須排除愛的障礙物,而'自我'隻是其中之一。我認為,我們需要舍棄的還有生氣、憤怒以及怨恨。"

  "但是,要如何才能不生氣和不憤恨呢?"年輕人問。

  "兩個字:寬恕。要體驗愛,就必須先能寬恕。"

  "可是,不是有句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嗎?"

  "如果我們都冤冤相報的話,這世界上不是會有很多'瞎子'和'無齒'的人嗎?"怨恨會毀了心靈,而寬恕則讓愛的靈魂自由。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然而,從學習寬恕的過程中,卻可以擁有十全十美的人際關係。每個人都會犯錯,如果我們期待別人寬恕我們的錯誤,當然也必須寬恕別人。人都是生而善良的,即便是最凶惡的罪犯,也是從一個無辜純潔的嬰孩開始他的人生的。試想,如果我們有那樣的成長經曆與背景,你能保證自己不會比那個罪犯更惡毒嗎?"

  "當然,舍棄是愛的十個秘密中的一個,而那些都是同樣重要的。我的意思是,你不建議人們試著去壓製憤恨和恐懼嗎?"輕人說。

  "不!"倫秋太太說:"生氣、憤怒和怨恨是人們天生的情緒,而它們在我們心裏都有與生俱來的地位。我說的是,如果我們期待愛的經驗,我們必須把這些負麵的情緒舍棄掉。如果我們時時刻刻將它們緊抓不放,等於是把自己關入情緒的囚籠裏,而這會阻礙我們去愛。

  這些年來,舍棄的力量不隻幫助我從那破裂的情緒創傷中複原,還使我從後來的許多困苦時期中,很快地重拾信心。我還記得我父親在醫院中去世的那天,他到了癌症晚期,非常痛楚,那天是我這一生最痛苦的日子,我不願意他死去,卻也不要他再受苦。那一刻我恍然明白,愛,有時候指的就是舍棄,所以,我放走了我父親,因為我愛他。"

  那天稍晚,年輕人坐在房裏,再次閱讀當天的筆記。回憶卻如潮水般湧向他。他的父母在他六歲的時候就分開了,而他自己的感情關係,多年來,也是破裂的居多。他突然明白,遇到中國老人之前,他有一種矛盾的情緒,既害怕孤獨一人,又對承諾一段關係充滿恐懼。他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不能再帶著過去的痛苦活在今天。現在正是讓這些痛苦和恐懼過去的時候,他要重新過未來的每一天。

  可是怎麽做呢?他回頭看看和普契亞博士會麵的筆記,他找到一個方法可以撫平過去和那些負麵的潛意識信仰,那就是--"鄭重的陳述"!突然間,就像個奇跡,一句"鄭重的陳述"閃過他的腦海:

  "今天,我要讓所有的恐懼離我而去,過去對我已經沒有任何影響力了。今天就是我新生命的開始!"  

  他把這"鄭重的陳述"寫在筆記後麵,就在他和倫秋太太談話所作的筆記之後。

  愛的第六個秘密--舍棄的力量

  如果你愛某樣東西,讓它自由。當它回到你身邊,那它就是你的;否則,它就不是你的。

  即使是在一個穩定的愛的關係中,人們也需要彼此的空間。

  如果我們要學會去愛,我們首先需要學會的是寬恕,並且,舍棄過去所有的傷害和委屈。

  愛,就是舍棄本身的恐懼、偏見、自我和限製。

  "今天,我要讓所有的恐懼離我而去,過去對我已經沒有任何影響的力量了。今天就是我新生命的開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