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個人視角

除了血壓高,什麽Q都不高
個人資料
正文

德國《經濟周刊》:請不要害怕中國!

(2007-03-15 09:47:35) 下一個
各種跡象表明,中國將順利成為一個人們必須要認真對待的全球參與者。事實上,這個國家的崛起在我們看來是可怕的——在其程度上是可怕的,在我們每天要切身感受到的影響上也是可怕的。當然,中國的成功發展及其迎頭趕上在未來幾年內將置我們於巨大的壓力之下。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成功地應對21世紀的這一核心挑戰。

  和以前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崛起時的情況一樣,我們不一定會在這種崛起中崩潰。關鍵是,現在我們要冷靜地對機遇和風險進行評估並積極地接受競爭。對西方的唱衰雖然不是什麽新事物,但它這—次仍舊為時過早了。

  那麽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呢?若想製定成功的中國戰略,答案就在於八個祈使句當中。

1.我們必須重新思考!

  認為中國將順利崛起成為超級大國的人可能和預測中國將崩潰乃至毀滅的人犯下了一樣的錯誤。這兩種設想都過於極端。現實可能總是發生在兩者之間的某個地方。

  21世紀決定國家影響力的將不再首先是軍事力量,而是對待創新和速度的能力:適應快的人將在全球竟爭中占據決定性的優勢。經濟生產力和效率將與新創意和新模式的開發聯係在一起。

  因此,有一點是確定的:以兩極等線狀發展預期為主的幾何思維不再發揮作用。同樣,認為這個世界是零和遊戲的想法至少是混淆視聽的。一方的崛起不一定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衰落。這樣的想法在一個國家的實力幾乎還完全可以根據軍事力量來衡量的時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正是19世紀和20世紀的思維範疇。在21世紀初,(不僅僅是鑒於蘇聯解體的教訓)我們必須明白,單單軍事力量不再是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基礎。與競爭對手中國的競爭將在創新、對新全球挑戰和科技進步速度的靈活適應的範圍內進行。

2.不存在概括性的方案!

  與中國的競爭將不能通過好聽的價值觀討論,而是隻能通過構建對我們有利的經濟競爭能力來進行。

  因此,不管是對企業家還是外交官來說,厲壩應當隻有一個:隻有作出反應、進行適合各個領域、各種局麵和問題的改雖才能保證長遠的成功。在我們能夠滿足自身利益的領域中,中國將一再作為具有合作意願的夥伴出現。但它同樣也將在另外一些領域中堅決地尋求自己的優勢。

3.不要害怕中國!

  我們沒有理由害怕中國。目前,中國製度所取得的成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足以進行慶祝。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說:“對我們而言,最大的風險不是中國超過美國,而是維持其經濟速度所必需的東西沒有在改革中得到推動。”隻有成功消除了中國通往未來道路上所潛伏的危機,才會有這個國家真正處於什麽地位的問題。中國不會、也不可能成為隱士。

4.我們不能寄希望於中國的失誤!

  中國在內政問題上所麵臨的彈藥庫隨時都可能爆炸。這是所有試圖對中國政治進行評價的行為中所蘊含的真正危險。寄希望於內政問題甚至可能是較為嚴重的危機來抑製中國崛起,一方麵不符合我們的利益,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預言這會給我們帶來安全。把寶押在這上麵的人疏忽大意了。

  希望利用中國可能發生的危機甚至為其推波助瀾,以便保證自己在亞洲及周邊地區的優勢地位,這種在美國十分廣泛的願望被證實是把雙刃劍。中國經濟困難將不僅令美國,更將令整個世界經濟感到切膚之痛。而且,作為地區秩序的保障,中國不僅僅是在我們考慮到朝鮮問題時才不可或缺。

  這是我們的政策真正進退兩難之處。在使中國的成就成為可能的過程中,我們作出了很大貢獻。是我們的投資、我們的技術,我們的知識使中國的經濟奇跡成為可能。眼下我們正麵臨著這樣一個問題:麵對這個越來越成功的競爭對手,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市場和利益。希望中國因自身內部矛盾而受到羈絆,這已無法再為我們提供幫助,我們坐在同一條船上,而且看到中國保持穩定符合我們的利益。

5.我們必須停止布道!

  多一點謙虛似乎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我們目前所做的好像我們不僅有權利、同樣也有可能把在我們這裏毫無疑問取得成功的模式輸出到世界其他地方。這些日子已經過去了。我們所做的還好像我們永遠能夠生活在歐洲富裕、安全、和平的舒適小環境內,不受全球化的影響,盡管全球化在世界其他地方迅速發展。這些日子也過去了。希望在全球競爭中立足的人最好限製一下自己的這種過分自信。

  毫無疑問,西方民主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模式是一個成就——對我們來說,聯想到我們的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來說。那它因此就必須作為全球標準得到貫徹嗎?答案很簡單:不!我們不能再依賴這樣的事情發生:亞洲精英認識到它在我們這裏是多麽完美地發揮了作用並因此而希望效仿。他們當然還希望效仿一些東西——最好是我們的高端技術,但在政洽上他們早已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6.我們必須認真看待中國的“反”模式!

  中國模式的吸引力在不發達世界不容忽視。北京的領導人還可以證明他們的模式行之有效。隻要沒有政治危機或社會危機提供反證,中國就會繼續宣揚與西方模式對立的“反”模式,而我們隻能花大力氣來消除這種模式對那些以責備目光看待我們的國家所產生的吸引力。在這些國家看來,中國具有一個關鍵的優點 ——不論我們喜歡與否:中國願意提供不與政治條件掛鉤的合作。

  因此,將來我們必須比以往更認真地看待中國為樹立西方“反”模式所作的努力。亞洲政治家氣定神閑地宣布:21世紀的超級大國將是中國和印度!這對他們來說似乎理所當然,在我們看來則難以想象。講這種話可以逞口舌之快。但許多德國人對此也信以為真。這種討論讓我們誤入歧途。問題不在於中國和印度在國際政治中是否會與美國和歐洲形成對陣態勢,而在於當我們將這種奢望與現實對照時,這種奢望已經將我們拋在了後麵,讓我們愈發不知所措。

  所有這一切推導出一個簡單的結論:21世紀將很有可能既非中國世紀,亦非亞洲世紀。隻有中國之樹不受阻撓地向天空生長,那種景象才有可能出現。但更多事實表明,21世紀將是個全球世紀,它體現在全新的力量格局上。

7.閉關自守是迷途!

  還有一個悻論值得思量:誰閉關自守,誰就失敗!誰相信自己有能力或者必須抵禦全球化的挑戰,誰就會最終船覆人亡。

  公平地說,中國謀求更大的國際影響力、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政治與經濟的成就合情合理——不論我們喜歡與否。畢竟用我們也在不假思索地為自己要求這種權利。因此,我們也必須給予中國等國家這種權利。誰不願承認這點,誰就必然被排擠到守勢,處於守勢隻會失敗。在爭奪中國市場這塊蛋糕盡可能大的一塊時,人人都先想著自己。

  出於這些原因,坐等戰略不會帶來成功。也許應該采取一種亞洲戰術。不阻滯力量,而是借力打力。這是幾乎在任何一種亞洲武術中都能找到的原則。西方必須在對華戰略中走“緩路”——但必須堅決果斷。我們難道不該捫心自問,向中國學習的時候是不是早就到了?勤勞、創業精神、靈活、競爭力——我們自然而然地將這些詞與中國的經濟崛起聯係在一起。它們也曾是我們經濟成就的基礎。看來我們隻是忘記了這點。

8.我們必須主動應對競爭!

  與中國的競爭將在國內決出勝負!因此,別隨便指責亞洲人,把責任推給他們歸根結底是錯誤的!倘若我們在全球競爭中失敗,我們是敗在了沾沾自喜和自滿上。

  民主政治缺乏挑明令人不快的真相的膽魄。找—隻替罪羊則容易得多。中國為此提供了近乎理想的靶子。扶去工作崗位,是因為中國堅持運用其低工資的生產能力嗎?這僅在表象上是正確的。在曆史上所有重大的結構變革中,總出現同一種現象:當新技術排斥舊技術時,“舊的”工作崗位也隨即消失。當獵人和采集者變成農民時,九成的獵人工作消失了。當農民變成產業工人時,超過九成的農民工作被勾銷了。在我們的時代,產業工人正在向服務業者和一些人所說的“科學工人”轉變。有多少“舊的”工作會在此過程中消失呢?有一點肯定正確:這不是中國的錯!

  但與歐洲和美國不同,中國還處於新增財富總額為正值的分配鬥爭中。在一年的年底,所有人都比年初富裕——有人的財富僅僅增加了一點兒,有人的財富增加了很多。但所有人的財富都“更多”。在我們這兒情況正好相反:在一年的年底,少數人的財富增加了很多很多,大多數人的財富卻減少了。從這種結果為負值的分配鬥爭中產生了沮喪、抗議,最後還有令我們有理由憂慮的民主政治對自身的苛求。這與中國毫不相幹!(原題:全球的世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