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個人視角

除了血壓高,什麽Q都不高
個人資料
正文

開放心態為何重要?

(2006-11-30 07:26:48) 下一個

作者:美國法學教授James Boyle

過去15年,一批學者最終說服經濟學家,讓他們相信非經濟學家認為顯而易見的一件事:“行為經濟學”顯示,人們不是像經濟學原理所預測的那樣采取行動。

然而,這並不證明大眾智慧就勝過學術智慧。偏離“理性行為”,並非像你可能想象的那樣,是人類動機的普遍產物。這裏有一些模式。例如,麵對損失,我們就會排斥風險——我們傾向於高估損失幾率,而低估盈利幾率。對待問題,我們依賴試探法(heuristics),但即便與事實矛盾,我們仍會固執己見。有一些模式為人所喜愛;例如,除美國共和黨人和受過經濟學教育的人以外,所有人估計都會有對於平等的“非理性”關切。但是,多數模式隻不過是認知偏見的反映。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偏見,就像那些向我們兜售非理性的昂貴消費品保修服務的人那樣。或者,我們可以糾正這些偏見,就像受過訓練的飛行員那樣:在飛越厚重雲層的時候,要依靠儀表而不是自己錯誤的感知。

對知識產權和互聯網的研究讓我相信,我們還存在另一種認知偏見,即對開放的排斥。我們傾向於低估開放係統、開放網絡和非專利產品的重要性、生存能力和生產力。用以下問題對自己做一個測試。在每道問題中,時間都是1991年,而我拿掉了你對過去15年的所有認識。

你必須設計一個全球計算機網絡。一組科學家描述了一個完全開放的係統——開放的協議和係統,任何人都能與之連接,向全球提供信息或產品。另一組人(學者、商人和政界人士)指出了其中的問題:任何人都能與之連接。他們可能做任何事。會出現色情、盜版、病毒和垃圾郵件。恐怖分子可能上傳讚美自己的視頻。你激進的鄰居可能與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爭相評述伊拉克戰爭。最好是有一個管理完善的係統:建立網站需要得到官方的批準;僅有少數行為得到許可;我們大多數人隻是信息的接受者;垃圾郵件、病毒、盜版(以及創新和匿名言論)不可能出現。你會選擇哪一個?

想象一種任何人都能複製和改寫的軟件,創建這一軟件的授權要求,後來的程序員按照同樣的條款提供自己的軟件。想象一下全球為數眾多的程序員紛紛將自己的創造,貢獻給一個“集體創作”。這種聽上去像無政府主義的生產方法,在經濟上可行嗎?它能成功地與那些受法律和技術雙重保護,生產專有、封閉代碼,等級森嚴的企業展開競爭嗎?

給你自己分派一項撰寫有史以來最偉大參考著作的任務。它必須無所不包,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羅利最美味的泰國食物,到泰國稻米的年產量,從觀賞藍鯨的最佳地點到“藍狗聯盟”(Blue Dog Coalition)的曆史等等。你會創建一個由有償專家和各類編輯組成的龐大組織,創作受到版權和商標保護的鴻篇巨製,還是等待愛好者、科學家和自告奮勇的百科全書編纂者來創作、由搜索引擎來整理一本信息大全呢?我知道自己在1991年會選擇哪種方式。但我也清楚,自己上一次查詢百科全書的時間是在1998年。

這不是說開放總是對的,而是我們需要在開放與封閉、專有與免費之間取得平衡,我們在係統層麵有可能把平衡搞錯。原因部分在於,我們仍然不了解存在於網絡中的那種財產。我們的多數經曆都是與有形財產打交道,那些如果不能排除外來者就可能遭到覬覦的領域。對於那種財產,約束更有道理。我們仍然不能理解那種因過度使用而枯竭的財產(例如軟件),那種他人用得越多,對我們就越有價值的財產(例如通信標準)。因此,威脅是不同的,但共享帶來的機遇也有差別。我們的直覺、政策和業務模式,對這兩方麵都沒有認識清楚。就像在重力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宇航員一樣,我們的本能反應不適合自由墜落。

我上麵的問題與萬維網(World Wide Web)有關——萬維網去年迎來了15歲的生日。我們今天會創建它嗎?1991年時,你可能會嘲笑萬維網,嘲笑開放源代碼軟件,嘲笑從穀歌(Google)上獲取信息。直覺上,控製和所有權似乎是正確的做法。你對當今的討論有何感想?我們是應該保留“網絡中立”(net neutrality)和開放性,還是應該賦予網絡所有者更大控製權?我們是否應該為廣播公司和數據庫所有者設立新的權利?行為經濟學家的下一個研究項目,應該是研究我們對產權、控製和網絡的認知結構。就像在雲層中觀察儀表的飛行員一樣,我們或許會發現自己是上下顛倒的。

本文作者是杜克法學院(Duke Law School)法學教授,公眾域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Public Domain)創始人之一,創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董事會成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春江水 回複 悄悄話 網絡這種當今創造價值的新型式,它看不到,摸不著,卻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認為它的前景宏大,不可低估。網絡的出現,使人的思維更加開放,視野更加開闊,但知識產權確實麵臨新的挑戰。但我相信,有一天,會找到一種新的平衡。不是嗎?我們人類就是在不斷地打破舊有的平衡,找到和建立新的平衡中前進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