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在演變中,比如語言,比如文化,比如生活方式。在所有的演變中,有個主體和載體的關係問題。西方在軟實力在生活方式的入侵方麵,形式都是跟著潮流走的,好萊塢和夢工程出產的是時尚,並且引導時尚。
意識形態的輸出,會遭遇抵抗。而且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要將文化觀、曆史觀、世界觀通過課堂教育注射進入人體,在現在這個信息裂變的時代,根本無法實現。即使在某一代人中成功了,隨著生命的輪替,新一代人早已將父輩的所謂諄諄教導當垃圾扔了。形式上都不可能被認同,遑論價值觀的輸出和植根?植根不僅僅需要土壤了,還需要環境:養分、肥料、適時的氣候條件。
因此,文化,直截了當說是吸引人的潮流文化形式的輸出,才是令人恐懼的:跟著市場走,跟著人性的喜好走。隻要一個AMERICAN IDOL 就把超女給同化了,跟隨才是無法抵禦的。美國人的文化其實不是高明而是現實,人家NBA,管你姚明還是“豬豬王”,反正隻要有市場有人氣,就包裝你。我不用曆史教科書和你爭論,我製造娛樂形式,用娛樂誘導你。
目前的社會,已經在比創新能力,特別是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創新能力了,而不單單是創造能力或創作能力。美式民主根本不可怕,民主實在是個軟弱和漏洞百出的玩意兒,否則就沒有愛國者法案了。而美式娛樂是真正恐怖的東西,它將憑借自身的不斷花樣翻新,始終依靠創新的外在形式吸引新生的生命,特別是中國的下一代。
中國的文化傳播者應該警惕,當他們選擇了沒有生命力和傳播力的文化形式,並且絲毫不具備創造能夠自身迸發文化內力的形式的時候,自以為認識到炒作的手法就是占領了票房的製高點,那實在是糟踐華夏文化。當今社會,若沒有了吸引人的形式,再好的內容和實質都無法傳播和被耐心關注。中國人必須在利用文化的載體和形式上學會創新,才可能領導潮流而不是跟隨。毫無吸引力的傳統文化形式,怎麽可能戰勝具有根據人性喜好創新出來的娛樂形式呢。未來的電影工作者,應該具有這個基本的競爭意識、載體的選擇意識和形式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