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北美

在美國,忙忙碌碌地求生存,謀發展,我雖一直想寫些什麽記下這些年的心路曆程,可還真不曾想過要寫成一本書。但經過9。11事件......
正文

先睹為快——開欄的話

(2005-06-18 04:47:52) 下一個
先睹為快——開欄的話 熟悉本刊的讀者一定對“沈敏特”這個名字耳熟能詳,本刊曾先後刊發了他的《袁世凱其實也是“受害者”》(2003年5月號)、《有感於慈禧太後抓“改革”》(2003年9月號)、《“幸運兒”們的大悲劇》(2004年10月號)等文章,這些文章無一不以思想的深刻、行文的獨特而緊緊抓住讀者的心。 評論界公認沈敏特是一位“詩意的思想者”,善於把深刻的思想融入審美的形式之中,作品具有啟蒙與觀賞的價值。評論家王達敏對沈敏特有如下的描述:“沈敏特天智秀出,獨立特行,向來不以集體式的熱情來思考問題,在他看來,集體式的熱情裏從來沒有個人的思考和判斷。在氣質和觀念上,他是自由主義的,但在知識活動中,他的思想和智性則是現實主義的。”“思想之敏捷,論理之尖銳,觀念之現代,提升思想之彰顯,在學界他算出眾的一位。” 這位獨立特行的“詩意的思想者”,他的人生之路也是較為獨特的。沈敏特60歲的時候,他的小兒子出世了。然而,這個春天般的消息,並沒有給沈敏特帶來格外的驕傲和歡欣。“因為,按正常的生命長度,我為孩子盡責的時間,會比一般人短得多。現在,他還是沒有開蒙的孩子。而當他很懂事的時候,我也許已在另一個世界。也許我的壽命很長,但那時的我,還能像今天這樣,思維敏捷,激情滿懷嗎?我希望如此,但我不能保證。” 於是,沈敏特產生了一個奇想:他要把他的今天留給他的小兒子。他要寫出一封又一封的信,通過時間的郵政隧道,寄給15年後他的已經成年的兒子。當然,沈敏特這樣做,風險極大。人類寫下的文字,有很多類型。有的,當時有用,過時無用;有的,當時是人人擁護的“真理”,過時成了人人唾棄的謬說;有的,當時是人們批判打倒的歪理邪說,過時卻成了大家感激欽佩的至理名言……沈敏特寫出的,會是什麽呢?會不會在15年後完全過時,成了一大摞記載垃圾的廢紙?這對沈敏特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但是,“我對嚴峻考驗情有獨鍾,它是我的生命成長和發展的不可須臾或缺的激素。”從2003年5月到2004年11月,沈敏特陸續給他的還未成年的小兒子寫了30封信。這些被他稱為“提前15年給兒子的信”,他的小兒子現在未必能看懂,卻在沈敏特同行好友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當代著名詩人、雜文家邵燕祥認為,這些包含深厚文化內容和思想內涵的家信,不應該成為沈敏特小兒子的“獨得之秘”,今天凡是有一定閱讀能力的青少年,還有他們的父母、祖父母們,應該先睹為快。為此,邵燕祥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推薦沈敏特的這些家信。 邵燕祥在文中寫道:沈敏特提前15年寫給兒子的信,也許因為“老年得子”,他更是愛得深,想得遠,“掏出心窩子”說給孩子,從個人的經曆和感受,說到生命的質量,順境和逆境,“聽話”與思考,初戀的可貴,愛與責任,婚姻和家庭這些倫理教育的內容,進而說到閱讀與思維,科學與技術,讀史的必要,思想空間和心理空間,什麽是現代人,什麽是愛國這樣一些深層問題,以及關於金錢、時尚、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這些日常隨時會遇到的話題;他期望他的兒子具有自信和鎮靜的精神狀態,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能力,選擇能力,聯想能力和創造能力;他又用自己和先人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切身經驗提醒孩子,人生道路不會是一直平坦的:“我迎接你走進的世界……是富裕與貧窮、文明與野蠻、民主與專製、光明與黑暗、溫馨與冷酷、公正與不公……交錯爭鬥的天地。你能走好這人生之路嗎?你能經得起上升和下沉、成功與失敗的磨煉嗎?” 本刊有幸得到了沈敏特的這30封家信。從本期起,本刊將連續推出專欄“敏特說話”,精選沈敏特30封家信中的部分篇章予以刊發,讓本刊讀者先睹為快。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