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血統,我們必須明確一點,男女雙方對於下一代的血緣關係貢獻相等,
DNA各出一半(或者用另外的方式敘述)。而中國古代,把女方對於下一代的血緣關係的貢獻,完全忽略。這是不能接受的。
欲大致明白唐朝的血緣關係,必須把話扯得遠一點。
東漢末年,中國社會因為人口爆炸,整個社會徹底崩潰。最發達的黃河流域,人口大部分都死亡了,還有許多人往四處逃散。
有人可能懷疑,扯唐朝皇室的血統,怎麽扯到東漢去了?
曆史有時就像一張漁網,扯一根線索,必須扯得足夠遠才能看清來龍去脈的。
當時,在東北興起了一個民族----鮮卑人。他們以自己居住的山為號。今天搞清楚了,鮮卑人最早在大興安嶺北部生活。後來慢慢南遷。在三國時,他們居住在東北及遼西一帶,還有山西北部一帶。烏桓和他們是不同的部落,大概是一個種族的。袁紹和曹操都是靠烏桓的騎兵橫行天下的。後來,諸葛亮聯絡鮮卑人,準備聯合夾擊曹魏。結果,烏桓人不想替諸葛亮當槍使,根本沒有賣力作戰。
東漢末年的戰亂,黃河流域人口的大量死亡,給鮮卑人南下開辟了道路。西晉八王之亂後,中原虛弱,五胡亂華,在中原互相殘殺。幾十年的混戰後,鮮卑人趁機殺入,建立了北魏政權。首都在今天的大同。此時是398年。北魏建立了近百年後,在495年,孝文帝實行漢化的政策,禁穿胡服,禁鮮卑語。將鮮卑人的姓氏改為漢姓。將皇室的拓跋改為元氏。鮮卑人的幾大家族和漢大姓盧、崔、鄭、王,還有李姓之間通婚。他還把京城從大同遷到洛陽。
當時實行門閥製,高門大族把持朝政。為了對付北方其他遊牧民族的侵略,魏在北方設立了六鎮,住紮軍隊。北魏先後自東而西設懷荒(今河北張北)﹑柔玄(今內蒙古興和西北)﹑撫冥(今內蒙古四子王旗東南)﹑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懷朔(今內蒙古固陽西南)﹑沃野(今內蒙古五原東北)等軍鎮。
軍隊是世襲的。他們住紮在那裏,沒有希望進入朝廷,發揮影響力。麵對漢化的鮮卑貴族的富有和奢華,既嫉妒又恨。而他們的生活很艱苦。北魏的漢化實行了不到三十年,恰好是一代人長大後,六鎮的軍人及家屬於523年開始造反。這六鎮的軍人及後代是整個北朝及隋唐時期皇室及政要的主要來源。李淵的家族就來源於武川鎮。經過混戰,爾朱榮控製了朝政。身為契胡的爾朱榮,於528年,把當時朝廷中幾乎全部的大臣一起,用騎兵屠殺殆盡。這是亙古未有的野蠻和殘忍。這等於把當時社會中治理國家的骨幹力量全部消滅了。二年後,這個屠夫也被幹掉了。
孝文帝的漢化政策,最後導致了整個社會的反動,發生戰亂,社會動蕩不止。
534年,魏分裂為東西魏。西魏由宇文泰建立。這是些對魏漢化政策反感,對它進行反動的一夥勢力組成的。他們把已經漢化的鮮卑人姓氏再改回去,並且要求漢人胡化。
550年,東魏變成了北齊。
557年,西魏變成了北周。北周的楊堅篡權,建立了隋朝。楊堅一建立隋朝,要求被賜予胡人姓氏的人恢複漢姓。楊堅本人被賜的鮮卑姓氏是普六茹氏,那時他叫普六茹堅!
繞了這麽大的一圈,回到唐朝皇室的血統上。
據唐皇室自己宣稱的,李淵是十六國時期西涼國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世代顯貴。祖籍隴西成紀,就是隴西的望族。而李蒿自稱是李廣的後代。最後,唐皇室把自己的血統扯到老子李耳身上。李白就是用這個思路扯自己的血統的。
李淵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時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淵的父親李昞,北周時曆官禦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
李虎和李昞在《魏書》、《周書》和《北史》中都無傳記。《周書》是唐人寫的,居然也沒有這二人的傳記,很是奇怪的。
李虎是和宇文泰一起打天下的人。所謂的“柱國”就是掌管軍事的將領,就像今天的軍區司令。宇文泰是對鮮卑人實行漢化反動的人,他實行漢人胡化。李虎就被賜姓大野氏,那麽,李虎當時就該稱為大野虎!當時是府兵製,就是世代為兵。李虎是否是胡人,不好肯定,但他一定是胡化很深的,這是確定無疑的。李虎是否和鮮卑貴族通婚,不知道的。但他兒子李昞娶鮮卑人孤獨信的四女兒為妻。他就是李淵的母親。所以,李淵至少有一半胡人的血統。
《劍橋中國隋唐史》認為,李淵的家族和隴西望族李氏毫無關係。他引用陳寅恪的論文作根據,李淵的家族是河北趙郡的李氏。這個支派定居在拓跋氏北魏治下的西北,於非漢族的部落貴族實行廣泛的聯姻。這樣的話,李虎的身上,漢人的血統就非常少了。“據認為,從李虎先祖中的兩個人----李初古拔和李買得----名字可以看出,這兩個人要就是襲用了漢族的李氏姓,要就是被賜姓李,而他們的名則依然故我,也許是鮮卑族的。”我們沒有見過陳寅恪的論文。如果他的證據確鑿,那麽,李虎身上漢人的血統大概非常之少。
就算李虎和妻子是純正的漢人,那麽,李淵也就有1/2的漢人血統。李淵的老婆是竇氏,竇氏的父親竇毅在北周是上柱國,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就是鮮卑人宇文家族的。竇毅的叔叔竇熾,“漢大鴻臚章的十一世孫。章子統,靈帝時,為雁門太守,避竇武之難,亡奔匈奴,遂為部落大人。後魏南徙,子孫因家於代,賜姓紇豆陵氏。”就算他自稱的先人來源漢人,在匈奴作了多少代的酋長,那血統還不幾乎都是匈奴的嗎?反正,竇氏是匈奴和鮮卑的混血,這是無疑的。她從小養在北周武帝的宮中。當楊堅篡奪了北周的權力時,竇氏聞後痛哭流涕,趴在床上,說:“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可見,她對宇文家族是如何忠誠的。
這樣看來,李世民最多有四分之一的漢人血統。
李世民的皇後長孫氏,就是鮮卑人。她父親長孫晟是鮮卑人,而她母親是高敬德之女。高敬德是北齊的皇室。就是鮮卑人。所以,唐高宗李治最多有八分之一的漢人血統。
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是姨表兄弟,二人都是僅有1/2或更少漢人血統的。雖然楊廣是胡亂發動戰爭,亂用民力,導致百姓造反,但直接殺死他的是鮮卑人宇文化及。隋文帝楊堅在奪得北周的帝位後,將北周皇室全部殺絕,異常殘忍。從某種意義上講,宇文化及殺楊廣,也許有複仇的成分。李淵造反,固然有怕被楊廣殺害的成分,但他的妻子對他影響很大。那個女人對楊堅篡北周的帝位都非常憤恨,對於後來楊堅殘酷殺害全部的皇室成員,她怎樣想,不難推測。在某種意義上講,李淵造反,未必沒有為宇文家族複仇的成分。
所以,在唐朝,尤其是早期,很少人在乎他自己是否是胡人,根本沒有後來的漢人身份認同的問題。唐朝的許多高官和政要都是鮮卑人或者胡人。像長孫、尉遲、宇文等都是鮮卑人的姓。李淵的19女兒,其中許多都嫁給了鮮卑人或者其他胡人。
高密公主,下嫁長孫孝政;
長沙公主,下嫁豆盧懷讓;
房陵公主(先封為永嘉公主),下嫁竇奉節,又嫁賀蘭僧伽;
九江公主,下嫁執失思力(突厥人);衡陽公主,下嫁阿史那社爾(突厥人)。是否還有更多其他女婿也是胡人,我沒有時間去考證。
貞觀八年(634年)李淵在未央宮宴請西突厥。“高祖命突厥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長馮智戴詠詩。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隋唐朝皇室的許多做法也體現了胡人的習俗。隋文帝楊堅死後,他的兩個寵妃宣化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隋煬帝楊廣都收留了,曆史書還一本正經地說“太子蒸焉。”“亦為煬帝所蒸。”漢書生們的定義是:“蒸,下淫上也。
”
李世民收留他哥哥李建成的妃子,就是同樣的行徑。眾所周知的是,武則天年輕時,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後來,武則天變成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就是唐高宗的皇後。這是兒子收庶母。這是遊牧民族的標準習俗;而漢人根本無法接受這樣的做法,會被稱為“禽獸行”。在李治收留武則天時,根本看不到有大臣強烈公開反對的。
那個徐敬業發動叛亂,反對武則天。駱賓王為他起草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中列舉武則天的罪行之一就是:“陷吾君於聚麀”,指得就是兒子收留老爹的妃子。但這樣的叛亂,沒有什麽用,最後很快就失敗了。
唐皇室這樣的舉動,在漢人看來是很難接受的。如果你知道他們有很少的漢人血統,草原民族的習性在他們血液中根深蒂固時,那麽,這些行為就很好解釋了。
許多人,總要把唐帝國往自己一邊來,來顯示自己的文明。可別忘記了,李淵的爺爺當年可是叫做“大野虎”的,而不是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