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年度第48期封麵:中產萬稅
胡泊(北京)銷售經理 他給記者看上個月的工資單,應發6370元,實發5031元,除掉公積金和各種保險,扣稅431元。這個數字沒有包括銷售的傭金在內,因為這個月沒有回款。“傭金是看天吃飯,即便有,也得交20%的稅。”
南都周刊記者_炫風 實習生_鍾紫薇
12月2日晚,首都機場國際航班海關口,旅客們擁擠在出境申報櫃台前,排出一條人龍。人們一邊填寫申報表,一邊交頭接耳地打聽彼此行李內的“家當”,以及這些家當的國內價格。“我這櫃台的‘生意’,最近特別好。”辦理申報的海關職員對他的同事調侃道。
如果沒有中國海關在3個月前發出的“54號令”,習慣直接通關出境的——尤其是那些有國際旅遊經驗的中產,對“5000”這個數字也不會有這麽深刻的認識。按照海關的這個新規,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的才免予征稅,出境者們事前給自己帶出去的手機、電腦們估價,申報,成了出國前的必做題。
服從歸服從,很多人都說看不懂這個規定。就連聯想老帥柳傳誌都公開說“買幾千塊錢的東西(回中國),收稅不合適”,另一方麵,商務部也表態認為海關的“嚴打”有可能與WTO法則相抵觸。
“54號令”還僅是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中國龐大稅務森林的一道風景。曾有評論略帶誇張地形容:與西方,或者在西方製度下成長的華人地區相比,中國內地的絕大部分打工者缺乏“我是納稅人”的認知,不但不去(不能)接觸自己的稅單,更缺乏對各種稅收的認知,大家做的隻是交稅,並由公司或單位代扣,僅此而已。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歐美等,國民尤其中產階層對稅收有著高度的敏感。在西方,關於稅務的議題或立法從來都是最受關注的全民議題,參政者經常以此籠絡民意。今年9月,美國中期選舉前夕,為了討好選民,美國總統奧巴馬兌現競選承諾,展開大規模的減稅,為年收入低於25萬美元的家庭延長減稅期限。
在北京,10月下旬開始的關於車船稅立法流程,也證明了納稅議題對公民關注度的衝擊力。這部以節能減排為理由的增加中等排放量車輛稅額的法律初稿,在人大內部審議就已經被代表們“口誅筆伐”。一些立法界人士認為:“一個小法(修訂),卻引起了如此大的爭議,非常罕見。”另一邊廂,以壓製房價為因由的物業稅也是在一片爭論中,變作隨時衝擊房地產市場的“終極利器”。
人一生中永遠無法避免兩件事:死亡與納稅。納稅額度、稅收名目等都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中國人究竟一生要碰到多少名目的稅種?要交多少金額?這樣的問題,絕大部分國人,甚至征稅的部門都無法講清楚;如果是追問自己被征納的稅收的去向,那更非是現實可行的事情。
隱蔽的稅種
對於納稅,人們通常會下意識地首先想到,我的稅務負擔究竟重不重?一些專家認為中國早已是一個宏觀稅負偏重的國家,而政府方麵則認為中國征稅還不夠多。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底《福布斯》指全球稅負痛苦指數中國內地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法國,而國稅總局局長肖捷卻認為中國的宏觀稅負還無法滿足公共支出需求,“今後十年中國稅收占GDP比重還將繼續上升。”
事實上,中國的稅收製度建國以來一直在變化。根據記者調查,目前政府多個部門都有征收稅費的權力與行為,甚至稅務部門本身對中國稅種稅目稅費區別等等的篩分都沒有“標準答案”。人們可以參考的是非常宏觀的概量,譬如,2009年全國稅收收入共完成63104億元,其中個人所得稅收入為3944億元,僅占6.25%;2010年前10個月稅收收入已超6萬億,預計全年將達到7萬億元。
目前,對國人征稅最直接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它規定著人們從工資,到稿酬,到偶然所得的各種收入都必須納稅。但是,你如果想知道繳稅的個人明細,這相當不容易:與港澳地區等公民能收到詳細的稅單不同,中國公民一般需要主動到相關部門才能獲得個人的具體稅單,流程還需通過單位證明等,頗為複雜。
而更多的稅種對於公民來說是“隱蔽”的。譬如增值稅,這個稅征收範圍包括“所有的工業生產環節、商業批發和零售環節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勞務以及進口貨物”,也就是說,一個商品在生產和商業流通中的每一步都要分別繳稅,消費者隻要購買它,就已經繳納了商品價格17%或13% (增值稅稅率)的稅款。比如你購買了一袋價格2元的鹽,這個價格裏其實包含有約0.3元的增值稅。現實是,消費者幾乎每天都在消費,卻不知道自己在消費的同時,已經在納稅了。
在現實社會中,幾乎已經沒有能完全自給自足的個人,或多或少都要購買自己不能生產的消費品。所以,個體的消費活動和企業的生產活動、銷售活動一樣,都在納稅,隻不過有些是直接交了稅,有些是間接交了稅,但歸根結底,羊毛出在羊身上,對企業的征稅,通常都可以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譬如產品稅和營業稅等由企業承擔的稅項,出廠前就會列為了產品的成本。這些間接的稅項,還包括銷售稅,對汽油等消費的額外征稅等等——表麵上對的士和飛機征稅,實際上司機可以直接讓乘客來承擔這個稅項。
這些“隱蔽”稅種的“曝光”,經常取決於政府和商家是否願意將其透明化。早在2001年,北京王府井書店就有個頗有曆史意義的嚐試,在購物小票上分列了價款金額與稅款金額,比如標價100元的圖書,小票清楚標示其中書價款為87 元,稅款為13元。它實際上是在提醒你,你交書款時實際已納了13%的稅(電子、音像製品的稅率為17%)。
但這個嚐試最終無疾而終,因為不少消費者都不明白為何買了你的商品還要交稅?於是指責商家將本該由企業交的稅轉嫁到了消費者頭上,商家當然不願自找麻煩,於是作為消費者的你,現在拿到的購物小票上通常隻有價格,而沒有了稅的蹤跡。而在歐美,購物小票上,商品的價格和稅款通常都是分開打印的,這使人們對自己付錢時繳了多少稅一目了然。比如在美國,“家境貧寒的學生買書,到了每年報稅季節,就可以把這一情況報告征稅機關,獲得退款。”而在歐美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為了鼓勵遊客消費,除了稅單和價格分開打印外,還有相關的固定退稅政策,比如你買個LV包,隻需拿著小票和本人護照,在機場就有一個專門給你退稅的窗口,等於商品給你打了八六折左右。
幾乎沒有人能準確估算自己在交多少稅,或者預計自己以後還會遇到什麽新稅種。就目前來說,中國政府部門對稅的宣傳仍以“開繳”,“勸繳”為主。中國目前有19個稅種,立法的分別有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其餘的都是以行政法規保證其強製性。從立法預審就備受關注的車船稅法,將是我國第三個立法的稅種,它對中等排量和大排量的汽車提高現行稅額幅度,並被賦予“稅收法治”推進的高度。
看不見的收費
有北京媒體曾為繳稅進行過具體的估算:一個人在北京買房,付款中地價約占30%,稅收約占17%:實際上轉嫁給消費者的開發商繳納稅項約13%,購房者自行繳納約4%,“大約47%的購房款交給了國家”。
增值稅、個人所得稅、購房契稅等上述這些稅目,無論如何還是名副其實的稅負,而更多的稅負支出卻是你看不見的行政性收費。
事實上,在中國,除了目前兩個法定的征稅部門——稅務局和海關征收的各類稅目外,更多的稅負支出是以收費的形式出現的,工商、環保、質檢、公安、衛生、教育、交通等眾多部門都有各自的行政性收費名目,這部分的支出不僅多如牛毛,而且異常複雜。僅以交通出行為例,私家車有過橋費,乘坐的士有燃油附加費,乘坐飛機有機場建設費、燃油附加費……
這些形形色色的收費項目到底有多少,牽扯到多少部門,更是無人知曉。僅以去年1月,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決定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為例,兩年幾乎過去,直到現在13個部委聯席,由工信部部長李毅中牽頭的小組,還在為此事忙碌著。他們要麵對的是18個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部門,69大類的收費項目,上千個收費子項。
著名財稅問題專家、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李煒光曾這樣表示:“我國稅製與國外稅製有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除稅收之外,還有一個幾乎可以與它並駕齊驅的收入群:預算內收費、預算外收入、製度外收入。把這些統統加起來與GDP相比較,才是真正的‘宏觀稅負’……所有這一切,都被一些官員有意或無意忽略掉了。”
在單線的征稅鼓動下,缺乏專業的幫助,甚少中國的打工者——包括收取工資薪酬的員工以及他們的上司——能對收入進行稅務的估算和規劃。根據記者的了解,北京、廣州和上海等城市年收入達到10萬以上,20萬以下的雇員群體中,沒有一個有專業稅務人士幫助的經曆與意願。
在西方,由於民主機製以及政治競爭的存在,中產階級的稅單一直是政客們爭奪的重點。近兩年,英美國家都在醞釀對中產減稅而對富人加稅。英國聯合政府開征,提高了富人的個人收入所得稅;美國股神巴菲特說:“中低產階級的稅額,或甚至較高階層的中產階級的稅額,都應該再進一步降低。我認為金字塔尖端的階層,或像我一類的人們,應該繳納更多稅額。”
按照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計劃,美國中產階級將會永久性減稅,明年美國人稅收中的80%,將由年收入逾100萬美元的家庭負擔。也就是讓占美國總人口約2%的百萬富翁們納稅,減免其他98%的人的稅收,以此來縮小美國的貧富差別。
但在中國,政府部門的“稅收預算”則有各自一個算盤的味道。去年,中國海關總署表示,“2009年可能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海關稅收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全國海關將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今年秋天,在iPad等電子產品攜帶與郵遞入境日益增多的同時,海關高調發布“54號令”,重申旅客出入境攜同物品的報關和征稅。盡管商務部曾有“異議”,但短短幾天之後,商務部就變了口風,支持海關的收稅行為。於是三個多月來,習慣直接通關,出境入境的旅遊者們,便形成了文章開頭描述的踴躍申報的場景。
然而,在規定中如何界定“個人自用物品”並無標準。這個問題即便連海關內部也含糊其詞。 “中國人們過去出境百分百都沒有申報意識,現在回來不能出示在中國購買的證據的,要麽就讓他不要入境,要麽就要他繳稅。”一個負責海關檢查的內部人士對記者坦言,並強調,“相關規定一直就有,現在是加強查繳力度。”
稅糾察,稅糾結
“我國正在製訂新的煙草稅調整方案,明年有望出台。為了進一步加大控煙力度,煙草稅率肯定會繼續提高。”就在記者截稿時,一則這樣的消息見諸報端,國家稅務總局貨勞司消費處處長胡先明這番言論,顯然又是煙草稅要提高的一個信號。
這樣的言論你一定似曾相識:為了給股市去泡沫,調高印花稅;為了給房地產降溫,醞釀物業稅、房產稅;為了保護環境,出台車船稅;於是現在為了控煙,又要開始考慮提高煙草稅……這些花樣繁多、不斷湧現或調整的稅種,背後無不有一個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理由;而這些理由和調整的背後又無不有一個共同點——調高稅率,當然它們還大都有一個共同承受者——城市中產。
這些“理由”真的是上述稅收調整背後的真相嗎?我們不得而知,也無從而知。
就在煙草稅要提高消息傳出的前一天,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靳東升在一個論壇上又釋放出另一個信號:“中國流轉稅類比重偏高,財產稅類比重偏低,特別是對有產群體的財產征稅顯得有很大的不足,累退性特征比較明顯。”言下之意就是,目前對有產者明顯征稅不足。
有產者是誰?顯然又是所謂的城市中產一族。
近年來,中產一直是國內熱捧的一個話題,按照中國社科院一份報告,中產階層在中國人口中所占比例為23%,也就是說在13億人口中,大約有3億人已屬於中產之列(盡管中產的標準至今仍無統一的定論)。日本《選擇》月刊11月這期,也將目光聚焦在中國中產階層上,不過它給出的結論並不能讓人樂觀:“中國中產階級隻是一個幻影,而且瀕臨瓦解”。
《選擇》月刊稱,在過去10 年,真正拉動中國總體消費增長的是與官員有關係的富豪(人數在 7000萬至8000萬之間),這些人越來越富,而所謂的中產階級仍在奮鬥。“蟻族”的大學畢業生本應成為中產階級的預備軍,如今卻因房價、就業問題中途遇阻。“照此下去,中產階級新生力量會不斷減少,中產階級人數恐將停止增長。”
培育中產是個大工程,稅負顯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但各種接踵而來的“稅收”似乎卻在不斷挑撥著這個階層的脆弱神經。沒門路的隻能被動納稅,而有門路的,比如資產較多的人,尤其商業貿易等領域的企業主,則成了民間避稅,乃至偷漏逃稅的活躍主體群落。譬如,他們能通過境外公司或分散貿易等方式對付稅務部門。
對於廣大的雇員群體來說,如果沒有雇主主動的避稅安排,通常都隻能隨著各政府部門稅收立法和執法的改變而被動接受繳納的波動。對於更多的中產雇員來說,要合理地避稅,更多的還需要願意投入此工作的雇主,或者雇員自己的努力。
很多網絡功略已經列出了各種避稅的方法。譬如,如果你是自己去創業的人,可以設法多雇傭下崗工人或退伍軍人,達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免征3年營業稅和所得稅;白領們也可以與雇主商議,通過薪水的合理分解而達到節稅的目的。這也是如今人們應對數不清,看不懂稅費的現實辦法。
誰動了Mr.A的稅單?
南都周刊記者_沈玎 實習生 李秋萍
A先生可能是我,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任何人,他是中國最普通的一個三口之家中的丈夫和父親。
在西方,“納稅人”的概念就等同於“公民”,突出的是納稅人對政府的義務和權利。而在以流轉稅為主要稅種的中國,很多“稅”被隱蔽在了商品的價格之中。和大多數人一樣,A先生並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在“納稅”。隻是很突然地,他想做一些改變。
那是在今年5月,一個很平常的下午,A先生剛從他的留學顧問鄭瑩瑩的辦公室裏出來。A先生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他希望再過幾個月,能夠直接送兒子去美國念書。鄭瑩瑩讓他準備一些材料,包括個人職業證明、銀行存款……還有稅單。
“為什麽要稅單?”A先生很費解,鄭瑩瑩告訴他,現在很多人的收入證明水分都很大,隻有稅單是最可靠的。就這樣一件小事,仿佛突然打動了A先生一樣,他打算了解一些有關稅收的知識,彌補一下自己在這方麵的掉以輕心。
在瀏覽了N個網站之後,A先生發現事情有些蹊蹺。在稅收立法權、稅種開征權等權限高度集中於國家層麵的中國稅製下,對於“我們現在究竟有多少個稅種”的問題,竟然找不到一個統一的答案。
財政部網站是這樣表述的:“目前,我國共有19個稅種,其中16個稅種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關稅和船舶稅由海關征收……”之後,並一一列舉這19個稅種的名目。
而在國家稅務總局網站上,在“稅收宣傳”欄目裏是這樣介紹的:“目前,中國共有增值稅、消費稅……船舶噸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等20個稅種,其中,17個稅種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
也就是說,我國共有多少個稅種,財政部說是19個,而稅務總局說是20個。而在包括北京地稅局在內的更多的網站上還介紹稱:“中國的稅收製度共設有25種稅,按照其性質和作用大致可以分為八類……”尚未立法開征的遺產稅和已經取消的農業稅也囊括在內。
今年7月,國內一家媒體對此進行了曝光,國家稅務總局和北京地稅局網站上的稅製信息隨即進行了變更,與財政部的19個稅種的說法相統一。據該報道所述: “負責稅收征管的稅務部門工作人員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有的說有30多種,有的說 20多種;有的拿出有關資料想一一列舉,但邊說邊發現內容已經過期……”
“稅種這麽大的問題,主管部門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那下麵的征稅豈不是亂套了?” 2010年1至9月,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55957.37億元,同比增長24.2%。A先生現在已經決定要重視這個問題,搞清楚自己到底交了哪些稅,可不能讓別人動了自己的稅單。
很高興,我賺到了錢,可是……
徐澤忠(廣州) 紅酒經銷商
6年前在廣州天河天潤路開了“廣州葡萄酒世家”這間紅酒鋪(wine shop),出售進口酒,其中以法國酒為主。
“每一瓶葡萄酒身上都有三種稅,關稅14%、消費稅10%、增值稅17%,進口葡萄酒身上的稅比進口烈酒(如幹邑、威士忌等)要低些,但已經相當高了。我在廣州葡萄酒的生意,從2007年年底至今,每年的銷售額約有10%的增長。如果稅輕些,我們的價錢也可以定得低些,生意肯定比現在更好做。” 攝影_桑田
費了好大的周折,A先生終於從自己單位所在區主管地稅局領到了個稅稅單。他目前的稅前月薪為18000元,扣除社會基本保險後,稅單顯示他每月的納稅額為2337.64元,全年共繳納個稅28051.68元。假設自己以此收入水平為標準,工作35年,那上交的個人所得稅,已經近100萬元。
A先生突然感到有些肉痛,他看著街道上的市政工程、環衛工人……第一次真實地產生了這樣一種感覺—原來所有這一切,我都已經埋單。據財政部數據,2010年1至9月,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達到3716.49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21.5%。
A先生又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下,我是單身貴族,每月18000元的收入,扣除個稅後,應付生活十分寬裕;而如果我是一個家庭的唯一收入來源,並且還有年邁的父母久病在床,那要我同樣繳納近2500元每月的個稅,未免過於殘酷吧?
其實在美國,常規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隨納稅人的申報狀態、家庭結構及個人情況的不同而不同,沒有統一的標準。也就是說美國的個人所得稅是按家庭實際支付能力,而不是總收入征稅,更能體現量能征稅的原則。
我國現行的稅收製度,隻要是月收入過了起征點的居民,不論家庭負擔輕重,都要納一樣的稅,即“一刀切”地以個人為單位征收所得稅。這與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能力上,還不能夠掌握納稅人的真實信息不無關係。
國稅總局所得稅管理司副司長劉麗堅表示:“家庭聯合申報必須具備很高的條件:第一是全社會納稅意識法製環境非常好;第二是稅務機關的征管水平非常高;第三是這個國家的稅製要實行綜合稅製,或者混合稅製模式。”
所謂的綜合稅製模式(或混合稅製模式),就是個人要就全部所得算一個總賬,然後找一個總的適應稅率。A先生從他的美國親戚處了解到,在美國,每個人都有一個與身份證相應的稅號,個人的各種收入繳稅,都會記入這個稅號中。上到奧巴馬,下到鍾點工,無一例外。但這並不是正式的納稅。
每年的元旦之後,雇員都會收到一張來自雇主的W-2表,上麵列明了各種收入和扣稅額。然後在4月15日前,納稅人把正式的報稅表提交國稅局。表中信息包括納稅人身份,被贍養的人口數,全年境內外總收入等。看應納稅與預扣稅的差額,多退少補。
A先生想到一個很直觀的例子,他的弟弟正在上大學,弟弟暑期給一家日報社打工一個月,賺到了3000元的工資,並繳納了440元的個人所得稅(注:一次性勞務報酬的稅率為20%,其中不滿4000元的,應減去800元作為稅基)。但是在其他月份,弟弟並沒有收入。也就是說分攤到全年,弟弟月均收入低於 300元,但按照中國現行的個稅製度,也就是月收入300元以下也要納所得稅。
A先生的大學碩士論文已經出版成書,他當時得到稿酬 20000元,按現行稿酬稅率計算,需繳稅2240元(注:稿酬低於4000元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1-30%);超過4000元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所得收入×(1-20%)]×20%×(1-30%)。其實這本書是他用兩年的時間完成的,如分攤到每個月,月收入則低於1000元。
從事建築、裝潢、銷售等行業的勞動者也是如此,他們並非每月都能得到固定勞務報酬,而把一次性勞務報酬按一個月所得計稅,這種稅製設計顯然是不科學的。
這類似於目前中國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個人自行申報個稅製度,隻是還需將覆蓋麵推廣到所有人。截至2010年3月31日申報期結束,全國共有2689150人到稅務機關辦理2009年度個稅自行納稅申報,申報應補稅額16.42億元,申報應退稅額0.53億元。
所得稅是一種“直接稅”,它輕易地就引起了A先生的“稅痛”。但A先生還不知道的是,今年1至9月的個人所得稅數額,僅占了中國稅收總收入的6.6%。大都分個人承擔的“間接稅”,還隱藏在不易察覺的經濟行為之中。
老婆,你的臉為中國交了多少稅?
Apple(上海)白領
Apple使用的Chanel女士香水100ml Chanel CoCo的市場售價為1480元。Apple並不了解,這個價格中實際上包含了17%的增值稅251.6元,30%的消費稅444元,以及城市維護建設稅 48.7元。一款1480元的Chanel香水,所繳納的稅款就達到了744.3元,已經超過了商品的半價。攝影_劉林
2001年,王府井書店曾經為消費者搞了一個十分貼心的小創舉,其在購物小票上,分列了價款金額和稅款金額。比如標價100元的圖書,小票清楚地標示:價款87元,稅款金額13元。其實在國外,每單消費支出的稅打在小票上,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出乎意料的是,這一做法遇到了麻煩,很多消費者質疑,買個書為什麽還要納稅?是不是書店將企業稅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最終王府井書店不勝煩擾,放棄了向購物者做納稅人教育的機會。連讀書人都不能理解自己在消費活動中的納稅行為,更不用說其他商品了。
A先生和他的妻子都是喜歡看書的人,也經常會給孩子買一些課外書。兩人每個月幾乎都會去一趟書店,就在幾天之前,他倆又搬回了十幾本書,花了近500元。A先生還另外挑了三張CD,總價200多元。
在這筆總計700元人民幣的消費中,A先生已經為中國貢獻了約100元的增值稅(500 ×13% + 200 × 17%,圖書的增值稅稅率為13%,電子音像製品增值稅稅率為17%)。
所謂增值稅,就是在原材料到商品成品的過程中,對每一個增值環節所征收的稅。比如書是從一張張紙的生產開始,到作者一個個字寫到幾十萬字,再到出版社運作使其增值。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A先生每月的購物支出在4000元左右,他每月的增值稅支出就超過了600元。
逛得累了,那麽去餐館吃頓飯吧。A先生喜歡吃日式料理,他的妻子則喜歡必勝客的比薩。每次餐飲消費一般在200元左右,這其中,又包含了5%的營業稅,將近10塊錢。
“在交了增值稅之後,還要再交營業稅?”A先生對這些名目感到頭暈腦脹。且看製定稅法的人如何區分這兩個稅種,營業稅適用的典型行業包括交通運輸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等。
也就是說,購物時繳納的是增值稅,去看電影、吃飯、打羽毛球,繳納的就是營業稅。雖然營業稅的直接征收對象是企業,但這些稅最終還是會轉化成售價,轉嫁給消費者。A先生每月花在這些方麵的錢將近3000元,他每月繳納的營業稅(5%)差不多為150元。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出售不動產也要征收營業稅,稅率為5%。A先生在去年曾以150萬的價格賣出一套當初以100萬元買入的房產,他先要繳納7.5萬元營業稅,還要繳納4.5萬元的個人所得稅(稅法規定出售不動產的所得稅為差價的20%,但實際繳納時通常按售價的1%-3%繳納,胡怡健教授注)。
從整體上看,2009年對營業稅收入貢獻最大的五大行業依次是:房地產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築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除此以外,中國還對特定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加征消費稅。這裏,消費稅的作用不僅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手段,它還能調節市場的供求,引導消費的方向,緩解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不均。由此可見,很多奢侈品或者是不利於環保的商品,是消費稅重點照顧的對象。
目前需要繳納消費稅的商品包括煙、酒、鞭炮、化妝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高爾夫球具、高檔手表、遊艇、木製一次性筷子、摩托車、小汽車等。共有13個檔次的稅率,最低3%,最高56%。
例如目前高檔化妝品的稅率為30%。A先生的妻子剛在屈臣氏買了露得清的全套護膚品和雅詩蘭黛的眼霜,消費近1000元,其中消費稅就高達300元。而這些化妝品,幾乎在兩三個月內就會用完。“幸好我自己煙酒不沾。”A先生慶幸地說,他們家現在平均每月的消費稅支出為200元。
有一天晚上,A先生躺在床上,看著妻子在梳妝鏡前做皮膚保養,他情不自禁地感歎:“老婆,你這張臉為國家交了多少稅啊?”
在中國這個以流轉稅為主要稅種的國家,“稅”被隱蔽在商品的價格之中,所以大多數人隻知道自己幾乎每天“買東西”,不知道買東西時實際也在“納稅”。“我自己早就對含稅的價格習以為常,現在告訴我商品的免稅價格,我反而不太習慣。”A先生說。
2010年1至9月,國內增值稅實現收入15325.63億元,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為27.4%;營業稅收入8356.61億元,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14.9%;消費稅實現收入4693.8億元,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8.4%。
事實上,在這三個稅種的基礎上,我們的每一次消費行為,還需繳納1%-7%的城市維護建設稅。例如在市區,買一套CD為100元,其中增值稅為17元,城市建設稅為1.19元(17×7%)。
A先生身上的“唐僧肉”
小黑(上海)白領
小黑剛買一套近90萬的二手小戶型商品房,單價18000元/平方米,總麵積為50平方米。這個房價中,實際上已經包含了土地增值稅19萬,營業稅 4.5萬元,城建稅0.315萬(4.5 X 7%)。此外,小黑還要繳納契稅2.7萬元,印花稅450元,稅款合計26.56萬,約為房價的三成。攝影_劉林
安又琪(北京)歌手
為準備新歌《對味》的宣傳,安又琪前段時間光買化妝品就花了2萬多元。她不想知道國家到底從這些瓶瓶罐罐裏收走了多少錢,隻想問一個問題,“這是每個女人臉上 都要塗的東西,憑什麽你說是奢侈品就是奢侈品,你說收多少稅,就收多少稅?”攝影_邵欣
沒事喜歡上一下網的A先生發現最近在微博上流傳這樣一張照片,一位大陸居民手捧著偽裝成遺像相框的iPad,走過羅湖海關。對“稅痛”的共鳴,讓A先生對於網友逃稅的手法拍案叫絕。
網友沈立揚甚至在“深圳社區”論壇上發起來了“如何免稅帶iPad快速通關?遺像體創作征文活動”。在帖子裏,有記者版、城管版、白領版等多種“通關秘籍”,例如白領版的四個步驟:
1、穿一身工作服,通信、石油類企業的最好;
2、把iPad調整到一張黑白正麵人像照片,不推薦用自己的,推薦用你老板的;
3、雙手捧iPad在胸前,滿懷悲戚;
4、告訴海關人員,經理找石油或者架線的時候在巴基斯坦或者阿富汗被部落武裝殺害。
根據中國海關的規定,iPad屬於筆記本電腦類產品,應該按照5000元的標準,征收20%即1000元人民幣的稅款。幾天之前就曾爆出:一名香港籍男子攜帶2台iPad硬闖海關,最終海關出動多名警力將其擒獲。
關稅是個非常特殊的稅種,它不僅能組織財政收入,同時也是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樞紐。由於行業關係,A先生非常關注去年爆發的美國輪胎特保案。
2009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實施限製關稅,為期三年。白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第一年將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加征35%關稅,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
“輪胎特保”對中美兩國來說可謂是兩敗俱傷,而很多美國廠商最終選擇了價格高昂的歐洲輪胎,這些高昂的成本,最終將由美國人民埋單。
A先生對於iPad並不感冒,但他在2008年購買一輛斯巴魯森林人時,卻著著實實繳納了一筆高昂的關稅。A先生購買的2.0排量森林人到岸價為20萬元,按照25%的關稅稅率,需繳納關稅5萬元。
此外,還要加上消費稅1萬元,在此基礎上,再征收17%的增值稅4.42萬元,此時,這輛車的售價已經超過了30萬。再把這筆錢交給經銷商之後,A先生還麵臨著另外一項特別的稅種—10%的車輛購置稅,也就是3萬元。
2009年,國家為了提振汽車工業,曾對1.6升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原比例為10%)征收車輛購置稅。而在今年,又對優惠的幅度進行了調整,由此前的5%調整為7.5%,減免幅度有所收窄。購置稅減半的政策一出台,立刻造成了中國車市的井噴效應。
A先生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麽已經繳納了汽車消費稅,還要再征收自己的車輛購置稅?按照財政部的說法,汽車購置稅是對買方征稅,而消費稅是對賣方征稅。不過這個稅最終將包含於汽車售價之中,成為價內稅,間接由消費者埋單。
提車回家之後,還沒完,每年還要繼續繳納450元的車船稅。最近鬧得轟轟烈烈的車船稅新規也讓A先生寢食難安。
10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草案)》,我國車船稅新政策將分為7個梯度按照排量進行征稅,排量在1.0升及以下的乘用車稅負減輕,大排量乘用車稅負則大幅增加。
按照新規,A先生的2.0排量汽車可能是在第3檔1.6-2.0,年車船稅為900元;也有可能是在第4檔2.0-2.5,年車船稅則高達1500元。而4.0排量以上的汽車,最高稅額可能達到10800元。不少大排量汽車的車主,已經在考慮把自己的愛車送去鄉下“避避風頭”。
A先生特別欣賞乘聯會秘書長饒達的一句話,“目前汽車的稅費政策之所以不合理,不是製定政策的人是外行,而是製定政策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個人利益的結果。”每個權力部門都把汽車當成“唐僧肉”來啃,A先生憤憤不平地說。
至於原油開采的資源稅,還有已經開征,但沒有列入新稅種的燃油稅,更是一筆難以算清的賬單。
無縫不入的課稅點
黃早慧 (廣州) 攝影師
黃早慧拍照片的技術很專業,在朋友圈中頗有口碑。他有時會幫一些設計師朋友或者設計事務所拍照,工作的成本和交稅的費用加起來約占拍攝毛收入的30%。他曾想過開一家專業的、小型攝影公司,但朋友告訴他,即便是小公司,納稅計算方法也很複雜,他隻能把這個想法暫時取消。攝影_黃早慧
A 先生現在所住的房子是在2008年購入,這是他的第二套房。當時的成交價格為140萬,該價格中包含了5%的營業稅7萬元,城市建設維護稅4900元,以及由開發商繳納的土地增值稅約為20萬元(土地增值稅的具體計算與土地的增值額和房產麵積有關)。而A先生在購買房產的同時,還需另外繳納3%的契稅,稅額高達4.2萬元,再加上印花稅700元。
在老房子出售之前,A先生擁有兩套房產,老房子當時正以3000元每月的價格進行出租,根據房產稅暫行條例,對於非自住房,A先生要從房租中拿出12%作為房產稅,每年的此項支出為4320元(3000×12月×12%)。現在最讓A先生揪心的是房產稅的改革。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今年11月16日的《求是》雜誌上撰文表示,在“十二五”時期要研究推進房產稅改革,擬先在部分城市對部分個人擁有的住房進行試點,恢複征收房產稅,積累經驗後逐步擴大到全國。
據財政部數據,今年1-9月,中國契稅收入完成1741.49億元,房產稅收入646.28億元,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1%和1.2%。
去年,在樓價瘋漲,股市低迷的時候。A先生決定將房產套現,進入股市。他以150萬的價格出售了購入價為100萬元的房產,並繳納了7.5萬元的營業稅和4.5萬元的個人所得稅。除此以外,還有5250元的城市建設維護稅和750元的印花稅。
最後A先生拿到手的現金約為135萬元。他將這筆錢全部投入到了股市之中。然而最終證明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原先的那套住房,到今年已經漲到了近180萬元,而股市卻始終在3000點左右徘徊。A先生欲哭無淚,追悔莫及。
事實上,A先生手上的幾隻股票剛剛在前幾個月止損。炒股炒了一年,卻是個不賺不賠的結果。盡管如此,A先生還是支出了炒股印花稅近5000元。目前他已經將全部解套資金抽出股市,由於證券業的持續低迷,今年1至9月,證券交易印花稅持續負增長,收入為362.23億元,同比下降4.4%,占稅收收入的比例也進一步下降為0.6%。
原理上,隻要有經濟行為,政府就能征稅。當代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R·A·馬斯格雷夫(1910~1989)曾經製作過一個社會資金運動流程圖,告訴政策製定者經濟活動中金錢的流向,從而找到可以建“收費站”的最佳結點。
在馬斯格雷夫的描述中,社會貨幣經濟活動分為兩類,貨幣流和貨幣積。在貨幣流的經濟活動中:無非是個人向單位提供生產要素,單位向個人支付貨幣收入;單位向個人提供商品和服務,個人向單位支付貨幣。在貨幣積的經濟活動中,個人支付貨幣取得財產。
於是,家庭收入、消費、儲蓄或投資都是課稅點,而對企業,無論其采購原材料還是銷售貨物,也都構成課稅點。馬斯格雷夫共找到16個課稅點,政府要征稅,要麽在資金的流動中,也就是流轉稅;要麽在流入口,也就是所得稅;要麽在流出口,也就是支出稅;要麽幹脆對靜止的資本收稅,也就是財產稅,幾乎無縫不入。
A先生目前正處於持幣觀望階段。因為近期連續的加息,為了保險起見,他打算還是先將手上的100多萬現金存在銀行。從2008年10月9日開始,國家決定對儲蓄存款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對於A先生來說,這也許是唯一可以躲避稅收的避風港。
A先生的家庭稅單
(單位:元)
假設A先生的妻子稅前月收入為12000元,扣除社會基本保險後,應納稅1221.64元。最後,讓我們來統計一下A先生一家,從2008年到2010年,這三年的時間大約要支出多少稅:
A先生個人所得稅:2337.64 × 12(月) × 3(年)= 84155.04
A先生的妻子個人所得稅:1221.64 × 12(月) × 3(年)= 43979.04
增值稅:600 × 12(月) × 3(年) = 21600
營業稅:150 × 12(月) × 3(年) = 5400
消費稅:200 × 12(月) × 3(年) = 7200
關稅:50000元(斯巴魯森林人汽車)
海關征收的消費稅:10000元(斯巴魯森林人汽車)
海關征收的增值稅:44200元(斯巴魯森林人汽車)
汽車購置稅:30000
車船稅:450 × 3(年) = 1350
契稅:42000(購買不動產)
營業稅:70000(購買不動產)
土地增值稅:200000(購買不動產)
房產稅:4200(房屋租賃1年)
營業稅:75000(售賣不動產)
個人所得稅:45000(售賣不動產)
印花稅:700(買房) + 750(賣房) + 5000(炒股) = 6450
城市建設維護稅:(21600 + 5400 + 7200 + 10000 + 44200 + 70000 + 75000) × 7% = 16338
稅支出合計:84155.04 + 43979.04 + 21600 + 5400 + 7200 + 50000 + 10000 + 44200 + 30000 + 1350 + 42000 + 70000 + 200000 + 4200 + 75000 + 45000 + 6450 + 16338 =756872.08
A先生一家的總收入
A先生3年收入:18000 × 12(月)× 3(年) = 648000
A先生的妻子3年收入:12000 × 12(月)× 3(年) =432000
出售不動產收入:1350000-1000000 = 350000
1年房租收入:3000×12(月) = 36000
合計:648000 + 432000 + 350000 + 36000 = 1466000
3年稅負占收入比 756872.08 / 1466000 = 51.6%
(感謝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健教授、黃天華教授、上海海陽稅務師事務所、普華永道中天會計事務所鄧女士、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金融學院潘渭河教授對本專題的幫助和貢獻)
目前中國的19個稅種
1、增值稅 2、消費稅 3、營業稅 4、企業所得稅 5、個人所得稅 6、資源稅 7、城鎮土地使用稅 8、土地增值稅 9、房產稅 10、城市維護建設稅 11、車輛購置稅 12、車船稅 13、印花稅 14、契稅 15、耕地占用稅 16、煙葉稅 17、關稅 18、船舶噸稅 19、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從2000年起暫停征收)
增值稅
定義:增值稅(value added tax)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個稅種。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但在實際當中,商品新增價值或附加值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是很難準確計算的。
征收對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但實際上,該稅項將通過售價,轉移給消費者。
征稅內容:增值稅征收範圍包括:1、貨物(有形動產,包括熱力、電力、氣體等);2、應稅勞務(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3、進口貨物。
適用稅率:增值稅稅率分為四檔:基本稅率17%、低稅率13%,征收率和零稅率。
與國外的差異:增值稅問世於法國。早在1954年,法國即在原流轉稅的基礎上建立了增值稅,並逐步擴展到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目前法國是實行多檔稅率結構,包括標準稅率(19.6%)、低稅率(5.5%)、特別稅率(2.0%)和零稅率,與中國相類似。而在美國,除了曾在密歇根州征收一種稱為單一商業稅 (Single Business Tax)的增值稅外,其他各州都沒有征收增值稅。其原因主要在於兩個方麵:一是擔心增值稅的局限性會產生消極後果,如累退效應產生不公平,稅負歸宿不穩定,稅負轉嫁可能引起通貨膨脹;更深層的原因是政治上的障礙,立法者擔心增值稅的引入會引起中央和地方在稅收主權和利益方麵的衝突。
消費稅
定義:消費稅(Consumer tax)是在對貨物普遍征收增值稅的基礎上,選擇少數消費品再征收的一個稅種,主要是為了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保證國家財政收入。
征收對象:消費稅的納稅人是我國境內生產、委托加工、零售和進口《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規定的應稅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
征稅內容:煙,酒及酒精,鞭炮,焰火,化妝品,成品油,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表,遊艇,木製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汽車輪胎,摩托車,小汽車等稅目,有的稅目還進一步劃分若幹子目。
適用稅率:消費稅共設置了11個稅目,在其中的3個稅目下又設置了13個子目,列舉了25個征稅項目。實行比例稅率的有21個,實行定額稅率的有4個。共有13個檔次的稅率,最低3%,最高56%。
與國外的差異:根據各國征稅範圍的寬窄,可將消費稅分為有限型、中間型、延伸型。有限型消費稅征稅範圍不寬,征稅對象主要是傳統的消費品,稅目一般在 10—15種,如英國,僅對酒精、煙草、烴油等征收消費稅。中間型消費稅範圍較寬,除有限型消費稅征稅範圍包括內容外,還包括奢侈消費品及一些服務行業。世界上有30%左右國家采用這種形式。延伸型消費稅已經接近於無選擇的消費稅,除了上述兩類包括範圍外,還將生產、生活資料列為消費稅的征稅對象。如韓國、意大利等。
營業稅
定義:營業稅(Business tax),是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
征收對象:根據營業稅有關規定負有代扣代繳營業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征稅內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的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其中,應稅勞務是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稅目征收範圍的勞務。
適用稅率:(1)交通運輸業3%、(2)建築業3%、(3)金融保險業 5%、(4)郵電通信業3%、(5)文化體育業3%、(6)娛樂業5%-20%、(7)服務業,包括組織旅遊,提供場所等,5%、(8)轉讓無形資產 5%、(9)銷售不動產5%。[其中,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轉讓,全額征收營業稅;超過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轉讓,按其銷售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後的差額征營業稅;超過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稅。]
與國外的差異:很多國家並沒有“營業稅”的定義,比如美國流轉稅的主要稅種就是銷售稅一種,各州和地方的銷售稅率不同,最高隻有10%。因為稅製簡單,就不會出現消費者多重繳稅的情況。在中國香港,人工、地租都比內地貴,但很多商品反而便宜,這正是因為香港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城市維護建設稅
定義:城市維護建設稅(urban maintenance and construction tax)是對從事工商經營,繳納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
征收對象:在征稅範圍內從事工商經營,繳納“三稅”(即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下同)的單位和個人。
征稅內容: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三種稅的稅額為計稅依據。
適用稅率:按納稅人所在地分別規定為:市區7%,縣城和鎮5%,鄉村1%。
與國外的差異:在很多國家,並沒有這樣以“三稅”為稅基,再次征稅的稅種。
個人所得稅
定義: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
征收對象: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
征稅內容:(1)工資、薪金所得、(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4)勞務報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8)財產租賃所得、(9)財產轉讓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
適用稅率: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9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5%,共9級。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與國外的差異:中國的個人所得稅采用分項計征的方式,這其實與中國目前的征稅能力不強,中國居民的納稅意識薄弱有關係,並且目前我國隻能做到“量入而征”,無法做到“量能而征”。而在美國,為了保障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美國建立了“社會保險號”體係。在美國的居民,進行一切經濟活動時,如申請貸款,都必須填寫這個號碼。稅務機關可以通過社會保險號獲取公民經濟活動的全部信息,進而有效地抑製了偷漏稅行為。而為了保證納稅人按期足額繳納個人所得稅,美國在稅收征管工作中一直堅持稽查審核製度,若稽查對象被查出故意造假,違反法律,將受到重罰或以犯罪案件依法論處。再次,美國尤其重視對民眾納稅道德的教育,使民眾形成了良好的納稅習慣,使納稅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關稅
定義:關稅(tariff)是指進出口商品在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置的海關向進出口國所征收的稅收。
征收對象: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進出境物品的所有人。
征稅內容:出入關境的貨物和物品。
適用稅率:包括法定稅率(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普通稅率)、暫定稅率、配額稅率、信息技術產品稅率、特別關稅等多種稅率。
車船稅
定義:車船稅是指對在我國境內應依法到公安、交通、農業、漁業、軍事等管理部門辦理登記的車輛、船舶,根據其種類,按照規定的計稅依據和年稅額標準計算征收的一種財產稅。
征收對象:應稅車輛或船舶的所有單位或個人。
征稅內容:車輛,船舶等。
適用稅率:即將出台的車船稅新政策擬分為7個梯度按照排量進行征稅,最高可到10800元每年。
與國外的差異:國外並沒有車船稅的概念,例如美英等發達國家,也非常重視私車使用環節的稅收,但都不是固定稅額,而主要通過燃油稅來實現“多開多交、少開少交”的調節功能。這種做法將直接導致百姓的錢包與汽車的節能特性和用車頻度、裏程掛鉤,會比“車船稅”發揮出更大、更科學的作用。
車輛購置稅
定義:車輛購置稅(Tax on Vehicle Purchases)是對在我國境內購置規定車輛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它由車輛購置附加費演變而來。
征收對象:購置(包括購買、進口、自產、受贈、獲獎或以其他方式取得並自用)應稅車輛的單位和個人。
征稅內容:汽車、摩托車、電車、掛車、農用運輸車。
適用稅率:10%
與國外的差異:在購車環節中,發達國家通常的做法是采取輕稅政策,即征收額都很低。美國的車輛購置稅屬於地方稅,各州收取比例不同,最多的州也隻有6% 左右。而在購車環節,歐洲隻征收增值稅,各國稅率不同,意大利和法國在20%左右。在日本,普通轎車要交納5%的購置稅,而微型車隻需要交3%。
契稅
定義:契稅(deed tax)是以所有權發生轉移變動的不動產為征稅對象,向產權承受人征收的一種財產稅。
征收對象:在中國境內取得土地、房屋權屬的企業和個人。
征稅內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贈與和交換),房屋買賣、贈與和交換等。
適用稅率:3%-5%,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這個範圍內可自行確定各自的適用稅率。契稅的計稅依據,歸結起來有4種:1、按成交價格計算。2、根據市場價格計算。3、依據土地、房屋交換差價定稅。隨著二手房市場興起,房屋交換走入百姓生活。倘若A房價格30萬元,B房價格40萬元,A、B兩房交換,契稅的計算,自然是兩房差額,即10萬元。等額交換時,差額為零,意味著,交換雙方均免繳契稅。4、按照土地收益定價。這種情形不常遇到。
與國外的差異:發達國家,如日本的房地產購置稅,利率是4%。美國還曾出現買房“退稅”政策。2008年,為了幫助次貸危機中的40多萬“房奴”,促進美國金融市場和整體經濟恢複穩定,政府出台了一項總額150億美元、針對首次購房者的退稅優惠政策:2008年4月9日至2009年6月30日間首次購房的美國公民,可以得到聯邦政府向其提供的房屋交易價格的10%的個人所得稅退稅,但最高不超過7500美元。
房產稅
定義:房產稅是以房屋為征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餘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征收的一種財產稅。
征收對象:一般為房屋產權所有人。
征稅內容:所謂房產,是指有屋麵和圍護結構,能夠遮風避雨,可供人們在其中生產、學習、工作、娛樂、居住或儲藏物資的場所。但獨立於房屋的建築物如圍牆、暖房、水塔、煙囪、室外遊泳池等不屬於房產,室內遊泳池屬於房產。城市、縣城、建製鎮、工礦區,不包括農村的房屋。
適用稅率:按房產餘值計征的,年稅率為1.2%;按房產出租的租金收入計征的,稅率為12%。但對個人按市場價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於居住的,可暫減按4%的稅率征收房產稅。
與國外的差異:發達國家一般沒有單獨的房產稅,而是征收財產稅,如美國、英國、荷蘭、瑞典就將房產和其他財產捆綁一起征稅。其中,美國將房產歸為一般財產,征收一般財產稅。各國的稅收基礎均為核準後的房地產價格,國家的稅率各不相同,一般為3%-10%。中外最大的不同在於國外買房都是歸自己,不像中國的房產住戶隻是擁有使用權。
印花稅
定義:印花稅(stamp tax)以經濟活動中簽立的各種合同、產權轉移書據、營業賬簿、權利許可證照等應稅憑證文件為對象所征的稅。證券交易印花稅,是印花稅的一部分,根據書立證券交易合同的金額對賣方計征,稅率為1‰。
征收對象: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本條例所列舉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具體有:1、立合同人,2、立賬簿人,3、立據人,4、領受人。
征稅內容: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產權轉移書據,營業賬簿,權利、許可證照和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
適用稅率:現行印花稅采用比例稅率和定額稅率兩種稅率。其中比例稅率有四檔,即千分之1、萬分之5、萬分之3和萬分之0.5。
與國外的差異:在國外進行證券交易,絕大部分國家都不征收印花稅,隻有少部分國家和地區收,但是比例也是非常低的,一般都是單向征收0.1%以下。例如,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都不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
中美個稅,孰輕孰重
2009年4月15日,美國民眾在數百城市分別舉行抗議遊行,表達對政府稅收政策以及奧巴馬巨額財政預算計劃的不滿。
文_李煒光(財稅學者)
個人所得稅製大體分為綜合製和分類製,也有把兩者結合起來的。綜合稅製的特點是把納稅人在一年之內的各種來源的所得匯總起來加以計算,稅基寬綽,最高邊際稅率沒有必要定得很高,算出的結果能夠真實反映一個納稅人的負擔能力。而分類所得稅製,就是對同一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所得,按其所得的不同來源,將其分為不同類別的所得,對每一類所得按照單獨的稅率分別計征所得稅。分類所得稅製計征簡便,易於控製源泉,征收管理水平和效率較低的政府比較喜歡它,缺點是不大容易體現公平原則。至目前為止,中美兩國各實行其中的一種,美先中後。
老美的計算勁兒
美國的綜合稅製關鍵所在是基礎稅基和應稅所得的確定,其計算過程相當複雜。第一步,對個人全部所得進行調整,即排除掉法律規定的不屬於課稅範圍的項目,得出毛所得;第二步,減去交易或經營費用、租金、特許權使用費、資本利虧扣除(最多減3000元)以及其他允許扣除的項目,得出調整後的毛所得;第三步,扣除個人和被撫養者的寬免部分以及稅法上規定的項目,為應納稅所得額;第四步,把應納稅所得額納入累進稅率表中,看它適應哪一級稅率。如此這般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應交納的個人所得稅。
然而事情還沒有完,美國稅法還為特定階層的納稅人設立了稅收抵免優惠,可以直接從應納稅額中減去。這樣七扣八扣步步算下來很是麻煩,但由於該扣除的都一筆筆扣除掉了,也就顯得比較公平合理。
早就聽說老美做事,凡涉及個人財產權的事兒決不含糊,一個小數點一個小數點地摳,征納雙方皆如此,這一點在計算個人寬免和扣除額時體現得再清楚不過。
美國稅法規定,納稅人除了本人享受的寬免之外,還可以為每個符合條件的被撫養者扣除寬免,額度與納稅者本人相同,例如照顧孩子和被撫養者抵免。
美國稅法還規定,凡與個人工作有關的費用支出,如雇主未予補償的差旅費、投資谘詢費、工會會費、與受雇有關的教育費、製服費、專業期刊訂閱費、稅務顧問及律師、會計費、搬家費,甚至雇請牧師的費用、賭博費(以賭博收入為限)等,都包括在可以扣除的項目之內。當納稅人向教會、教育、科學、文化等機構和其他非營利組織捐贈時,隻要不超過納稅人調整後毛所得的50%,都可以在稅前扣除。從事捐獻所發生的電話、郵寄、停車等費,都可以作為減項。當納稅人遭遇災害,如車禍、失竊、搶劫、火災、風暴等偶然的和未能預料的損失,都準予扣除。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醫療費用扣除,納稅者本人及其配偶、被撫養者等家庭成員的醫療費用都可以扣除,通常看病的大部分費用——診治費、手術費、驗光配鏡費、藥劑藥品費、住院費、保健和事故保險費等等都列在其中。而且沒有時間限製。我的一個朋友在美國剛剛參加醫療保險就查出乳腺癌,住院動手術直到痊愈,隻花了一點掛號費。此外,納稅人支付的住房貸款利息、投資利息支出在一定範圍內也是可以扣除的。
應該說,規定這些扣除的目的主要是追求稅收的公平,例如勤勞所得抵免就是為了減輕低收入者的負擔。值得注意的是,勤勞所得抵免是返還性的,即使納稅人沒有達到納稅標準,也可以拿到一筆相當於該項抵免額的退稅,相當於一種負所得稅。不能不承認,由納稅人民意代表審定、推行的個稅製度為本群體想得真夠周到。
美國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表不是一個,而是四個,分別適用於單身個人、戶主、聯合申報的已婚者以及單獨申報的已婚者,實行六級超額累進,最高邊際稅率為3。這是一種相對合理的稅級和稅率設計。
美國個稅是按家庭、按年度計算征收的,納稅人繳納的稅款額度是由自己核定的,每年一次。由於製度比較成熟,稅收機關征稅方便,征收成本低,征稅麵廣。
美國個稅在征收時還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采用了“指數化”的方法,即每年根據物價指數調整一次標準扣除額、個人寬免額以及累進稅率的邊際級距。如果物價上漲劇烈,扣除額等會隨之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也就是說,當經濟發生波動時,美國政府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財政收入,而是穩定納稅人的稅負水平,保護納稅人的利益。
中國個稅還待完善
個稅在我國發展很快,許多地方已經成為繼營業稅之後的第二大稅種,但在這個稅種的稅製結構的完善上,十幾年來卻一直進步不大。若拿中美兩國的個人所得稅製作比較,肯定對我們不利:我們實行的不是綜合所得稅製,而是分類所得稅製,將納稅人所得分成工資、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11個類別,相當於我們有11種個人所得稅。由於分類稅製不能全麵反映納稅人的真實應納稅所得的水平,容易造成應稅所得來源多、綜合收入高的納稅人不繳稅或少繳稅,而應稅所得來源少、收入相對集中的納稅人多繳稅的現象。
個人所得稅征收的常識是:第一,不能征及屬於公民為維持個人基本生活所必需支出的部分;第二,應考慮公民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因素;第三,好的個人所得稅,客觀上有調節不同收入階層之間的收入水平的功用。顯然,這幾方麵美國人幹得都不錯,那麽細致認真地設計寬免額和扣除標準,就是不使貧弱者多納稅,也隻有這樣,才有追求社會公平的可能性。
我國個稅雖實行了三十多年,它的主要功能仍是為政府籌集財政收入,公平不是它主要的價值取向,因此對收入分配的作用基本上為零,甚至起反向的作用。據對五個省的社會調查,高收入者所承擔的稅負與其收入水平完全不匹配。對這部分人,個稅不僅沒有縮小整體收入差距,反而起了拉大這個差距的作用。
在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巨大差異,而個稅的“起征點”(即免征額),是不分中部西部、不論哪個“線”的城市,標準是完全一樣的。2000元收入在中西部一些地方或許可以成為高收入者,在北京、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也就是將就著解決個溫飽,它們之間的免征額怎麽能完全相同呢?這個賬連小學生也算不過來。
免征額標準其實是個稅改革中最簡單的問題,在我們這裏卻變得複雜。我國實行的是總收入減去固定的扣除部分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稅辦法,標準規定得過於粗略簡單。納稅人贍養人口、子女撫養及教育、醫療費用、住房購置費用等因素統統未予考慮,也沒有按最低生活水平線抵扣個人所得稅。這些大頭費用,過去很多都是由政府承擔的,現在都轉由個人承擔了,那麽,政府就應當把這筆錢留給個人,在稅前予以扣除。可是,我們沒有這樣做。以住房改革為例,由於政府取消了福利分房政策,居民就需要支付一筆數額相當大的費用來購買住房,可是人們的這項消費支出並沒有被計入免征額之內。
稅負輕重是比較出來的
《福布斯》說中國百姓的稅負比美國還“痛”,很多人不服,某部委領導不就“痛斥”了嗎?其實輕與重是相對的,不公平的稅負對於勉強交納它的人來說就是過重。特別是個人所得稅,涉及公民私有財產的增減,更要做到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否則將直接給納稅人造成沉重負擔。因為在各稅種裏,個稅屬於直接稅,不比增值稅、營業稅之類的間接稅,商家是可以通過抬高價格而間接轉嫁給最終消費者的。
中國個稅稅負是輕是重,我們自己也有統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新聞中心曾就個人所得稅問題聯合開展一項調查。在3698名參與者中,有97%的人認為目前的個稅稅負過重,“起征點”過低,還有同等比例的人期待能盡快將其調高。民意洶湧,今日更甚,“痛斥”還有什麽意義呢?
目前個人所得稅之重已成街頭巷尾人們熱議的話題,筆者近日參加會議,學者們在抱怨稅重的聲兒也不小。因此覺得有必要善意提醒決策者一下:通脹條件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如稅率、扣除額等不要保持在固定的水平上一成不變,因為有的家庭可能不得不用維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費用支出來納稅,會導致難以預料的後果。這是有前車之鑒的。
請為中產減負
文_王福重(經濟學者) 圖 向朝暉
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在全球各大經濟體中,表現上佳。這不是說,金融危機對中國的衝擊小,而是政府“太給力”的緣故。有人計量過,中國經濟增長的至少一半,是政府投資的貢獻,甚至可以說,是政府的獨角戲。
不過,自凱恩斯以降,當危機來襲,政府都會自動采取的另一招,中國從來沒試過,這就是減稅。減稅有用,在於它可以激發消費者和投資者或者更準確說是市場的需求,凱恩斯主義的精髓,就是一句話:在短期,經濟的好壞,是由需求而不是供給決定的。
中國不減稅,不是說,中國的消費者和投資者,對減稅沒反應,更不是沒有減稅的空間。而是,不願意減!
中國是否已經產生了一個中產階層,是可以存疑。不過,30年改革的成果之一,是中國已經有一大批富人。這裏我們不考慮原罪的事,並且將腐敗致富和壟斷致富,排除在外。
如果你成為中產者,你應該能體會到稅重猛於虎。
中國的稅負有多重?《福布斯》有一個全球的稅收痛苦指數(大體就是稅負)排行榜,中國最近幾年穩定在第二位,第一名是法國。這是製度因素決定的。稅收大體是兩類,一類是對商品、勞務征收的,一類是對個人所得和財產征收的。雖然,稅收應該是全覆蓋的,但是,一般說,一個國家的稅收要麽以商品稅為主,要麽以所得稅為主,不能兩者等量齊觀。中國的情況是,既征收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商品稅,又征收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所得稅。比如中國商品稅以增值稅為核心,配合消費稅和營業稅。增值稅的稅率是17%,因為基數大於其發源地歐洲,致使平均稅負高於歐洲;中國的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的平均稅負高於美國,而美國並不征收增值稅(隻征稅負極低的零售稅和貨物稅)。
以購買房子為例,在房價裏,至少包括營業稅、契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此外,還包括土地出讓金和數十項各部門的收費。業內人士認為,房價起碼一半以上是稅費。
所以,如果你有幸成為中產階層,你不但富裕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你還主要富裕了政府。
成為中產階層難,但是,消滅起來卻極容易。比如最近北京上海動輒三五萬一平方米的房子,就是很便當的消滅富人的手段。
製造業的中產們最可憐。金融危機以來,企業紛紛破產倒閉,那個時候,有一句流行口號,叫“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可是,真金白銀的政府資金紛紛流入國企的腰包,民企們隻能望洋興歎,怎麽能讓他們有信心呢?隻有到了這個時候,你才知道什麽叫冷暖遠近。到現在,中國的GDP超過日本,似乎經濟更強大了,但是,那隻是國企們的榮光,借著金融危機,原先隻有計劃經濟才能搞的東西,正在發揚光大,這是一種悲哀和危險。也因為此,民企們的風光卻已如明日黃花。
其實,危機時,民企和國企缺的,都是流動性,如果考慮到民企貢獻了75%的GDP和就業,怎能如此偏袒呢?減點稅,也許就可以救活一大批企業,可以讓一大批中產受惠。
中產階層的重要性在於,它是改革和發展經濟的階段性勝利標誌和目的,是中國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徑,因為事實明擺著,國進民退,非百姓之福。下崗職工也好,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也好,到城市尋求機會的農民也好,他們的希望和“救世主”,其實是中產階層。中產階層的重要性還在於,中國經濟所有的症結,在於結構的嚴重失調,把拉動經濟的力量由國企和政府轉交消費,才是正道。而沒有龐大的中產階層,這不可能做到。
與心裏從來沒底的中產階層相比,政府的日子實在太滋潤,全口徑的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名列世界前茅,並長期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速,遠超GDP,更超居民收入。每年近萬億的 “三公”消費,隨處可見的豪華辦公大樓,看不見的公務員高福利,不但官員門以為該當如此,就連納稅人也已經麻木認了。如果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重新甄別財政支出的合理性,我想,結論一定是,我們用不著這麽多的稅。
終究我們能見證,國企並不那麽可靠(“兩桶油”就是明證),沒有一個強大的中產階層的穩定崛起,任何國家的經濟都不會長治久安。無論是羞羞答答,還是幹幹脆脆,早晚都要承認這一點。當不能給予他們應得的關照時,少剝奪一些,似乎是中產們一點也不過分的要求。
誠如是,請開始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