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領取年金的殘孤生活 華人在日退休生活憂患錄

(2007-01-31 18:24:35) 下一個
隨著殘留孤兒對日本政府的訴訟的全麵展開,隨著神戶高裁對殘孤勝訴的判決,殘孤們的生活也得以進入主流媒體的實現,從而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由於戰爭已過去60多年了,曆經磨難回到日本生活的殘留孤兒們,也都進入了耄耋老年,他們的生活怎麽樣?盡管大多的殘孤還在靠生活保護生活費生活,但早年回到日本,並參加了工作的部分殘孤也跨入了年金(退休金)生活的行列之中,在日本工作隻有10幾年的時間,他們的年金能拿幾何,可以維持老後生活嗎?還有和他們幾乎同時來日的第一批新華人們,進入老年退休者也不乏少數,他們的年金又有幾許?在日生活無憂嗎?老後,何處是歸途?哪裏可以有經濟保障?這些都成為華人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已過中年的華人們心憂的問題,為此本文在此介紹幾個退休後在日本過著年金生活的華人的個例,供讀者借鑒參考。

一、 領取年金的殘孤生活仍然艱辛

作為文化上的華人--中國殘留孤兒,是日本社會中老後生活最艱辛的族群。在現在已回到日本的殘留孤兒中,有60%都在領取生活保護金,不僅金額少,而且有諸多限製,如不能過奢侈一點的生活,不能有存款,回國探望養父母或為養父母掃墓要扣除一部分保護金等。也有的殘留孤兒,歸國時年紀還比較輕,在日本的工作時間和加入年金的時間相對較長,他們能得到一點年金,因此不依靠政府救濟生活。

宇都宮先生4歲時被留在了中國,他的母親在戰後死在了佳木斯的難民收容所,父親被蘇聯軍隊帶到西伯利亞,第二年死在了西伯利亞。他在中國時在黑龍江省佳木斯機務段工作,有一定的修理機車的技術。他1982年歸國時41歲,回國後在家鄉的愛媛縣小瓶町做修船的工作,那時他加入了國民年金。1983年2月,他來到東京,在“JR東日本”下屬的會社“理研金屬株式會社工作,專門修理JR的貨車,從那時開始他加入了厚生年金,每月付3萬7千日元保險費,到60歲退休時,共加入19年,229個月,同時,他還補交了251月的國民年金,一共交納了150萬零6千日元,現在他和夫人每月能得14萬5千日元的年金。

在日本生活的人都知道,靠這點錢維持兩個人的生活,真是難上加難,他們現在住的是最便宜的房子,房費每月工資1萬3千200日元,水電、煤氣費加在一起僅用1萬多日元,由於上了歲數,每月看病也要花1花萬多元,所剩生活費不到10萬,生活非常緊張,可謂捉襟見肘。但是他覺得和其他的孤兒比,他還比他們強一些,其碼他現在很自由,願意去中國就中國,也不用看其它人的白眼。雖然宇都宮已經離開中國的多年,但是他對中國,中國對他都還是很有感情的,他現在在中國辦了退休手續,每月還有8、9百人民幣的退休金,由於他在中國時在鐵路工作,因此每年還有一張鐵路免費通票。所有的火車都可以坐,但是由於參加殘孤訴訟等活動,他還沒有去享受過這張免費的火車通票。

也有不少殘孤,開始時也想領取年金生活,圖個自由,圖個不受別人的白眼。但是殘孤歸國時一般年紀都比較大,如關東地區的殘孤平均年齡已達64.9歲,他們歸國時的平均年齡為48.3歲,回國後拚命工作幾年,但到了退休時隻有幾萬塊錢的年金。一位女性殘孤對記者說:他回國時一直幹清掃,但是9年以後,她退休了,年金隻有2萬多元,隻好再去申請保護。

殘留們由於回國時都年齡偏大,已經過了掌握語言、融入日本社會的適齡期,因此即使找到的工作,也經常被公司解雇,所交納的年金沒有連續性,等於白交,這也使他們無法用年金養老。還有的殘孤,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得病或傷殘,更使年金無法接續。如一名殘孤家屬在中國時是一名醫生,但是來到日本後他的行醫資格不被承認,政府又每天到家裏來催促他們“自立”,沒辦法他隻好去一家洗滌公司去工作,但在工作中被機器軋斷手臂,從此傷殘,年金更無法接續下去。日本政府曾在一個階段力勸殘孤們補交年金。也就是把中國生活那段成年期的國民年金補交,但是就是補交後所拿到的錢仍然很少。宇都宮先生說:他那時補交以為可以拿到金額國民年金,但是到拿到手的時候才知道,就是補交後也隻能拿到日本人的2/3,和自己花的自己的錢沒什麽區別。

二、拿14萬年金 老後怎麽過

1980年5月,年富力強的龍升從新疆來到日本。當時他36歲,父親是在日經商的老華僑。當年回北京解決不了戶口問題,龍升隻得來日本,他成為新疆地區為數極少的、最早的因私來日人員之一。龍升說,他來日的目的,不是留學,不是殘孤歸國,不是應聘求職,隻是想求一個安定的身份,自己幹活,自己吃飯,當然也沒想過繼承財產。

龍升一到日本就有了工作。他先進父親的公司,在其屬下飯店裏涮鍋、切菜,從侍應生、廚師,到店長、部長,乃至取締役,什麽都幹過。從1980年到1994年,龍升就職15年,也加入厚生年金15年。1994年,父親過世後,龍升獨立開設了一家小型的有限會社,同時還在原來的公司交納最低限額的厚生年金,一直交到2003年前後。如今,年屆63歲的龍升開始拿年金生活,他可能是80年代來日新華人中最早一批進入年金養老的人。

按期繳納了20多年厚生年金,現在龍升一個月有多少年金收入呢?據介紹,國民年金需交滿25年,厚生年金交滿20年即可。日本法律原來規定年滿60歲者可以支取年金,後來推遲到65歲。按推算,龍升這個世代的人從62歲開始支取年金,目前他每月可獲年金14萬日元。妻子後來加入國民年金,還需交幾年才滿25年,屆時每月大約領取4、5萬日元左右。年過花甲的龍升已心生退意,打算關掉小本經營的公司,今後就靠年金養老了。

作為一名年金收入者,14萬日元夠不夠生活呢?龍升認為,說夠也夠,說不夠也不夠。如果按日本的生活水平,那顯然是不夠的,比如日本人退休後還想保持原來的生活狀態,喜歡開車、打高爾夫、定期海外旅遊等,那樣肯定入不敷出;如果按照以前在新疆建設兵團裏的習慣,壓低生活需求,供應日常開支,所謂以艱苦樸素為主,那麽綽綽有餘。龍升介紹說,當年貸款30年買的房,如今還款20年,已近尾聲。全憑每月14萬年金收入過日子,也行。

但說到老後生活的幸福快樂,龍升覺得日本比不上中國。龍升的國內親戚,有南下幹部,離休金大概是每月3000元人民幣;也有上海的普通職工,退休金每月1200元人民幣,老兩口加起來月收2500元人民幣左右,支付日常生活有餘裕。在中國,老人可以打牌、措麻將、跳健身舞、參加社區活動,基本上不花錢,還可以感受濃鬱的人情味。在日本,做什麽都要花錢,打個乒乓、遊個泳,沒錢不行,所以在日養老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不行。

龍升提到兩對日本人朋友,他們的老後生活很有意思:一對夫婦現在每月年金收入24-25萬日元,另一對夫婦每月年金收入約為40萬日元,他們的老後生活基本上是日本住一段,中國住一段。前一對夫婦每年都去靠近內蒙古大青山的遼寧省朝陽市住三、四個月,他們喜歡當地的自由市場,可以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東西,那是老年生活快樂之一種。後一對夫婦每年都去雲南西雙版納住2個月,除了交給當地友人住宿費以外,他們還自己生火做飯過日子。每次他們都從下關乘船到青島,再從青島坐火車,慢慢悠悠地晃到西雙版納,目的就是消遣時間。龍升對他們的老後生活方式非常感興趣,頗有效仿之意。

龍升已經加入日本籍,回中國居住一次性簽證最長120天,頗有落葉難歸根之感。對於老後生活設計,龍升的想法是,或住到田舍郊外,或在日本和中國來來往往。人生別無他求,隻是喜歡到處看看,寫點東西,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龍升說,活到60歲,好日子、壞日子都過了,知道人怎麽樣都能活,有多少錢就有多少錢的活法,隻要心態樂觀就能過下去。

(三)年金有點積蓄有點工作掙點生活無憂

中原(化名)先生今年61歲,去年剛滿60歲時,他就從就職的公司退了休。目前在家裏過著悠閑的退休生活。中原先生介紹,他是1986年近40歲時來日留學,在一所大學攻讀碩士課程,由於在中國是已是大學畢業,並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因而在留學期間他就找到了工作,於是碩士中退,在日本公司就了職。在名古屋工作幾年後,又到東京一家公司工作,後又轉職一家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算下來他在日本工作了近17年,交了16年的年金。現在退休了,每個月可以拿到5萬日元左右的年金,到了63歲以後,可以拿到7至8萬元左右。如果僅憑5萬或7萬年金生活,生活當然會很艱難。但中原先生的妻子當年也到日本留學,並獲得博士學位後在一家大學任教職。按公務員標準,他的妻子會在63歲後退休,到時也會有年金。妻子雖然年金交的多,但工作的時間短,不足15年,因而估計妻子的年金也隻有7至8萬元,兩人和起來在15萬日元左右。15萬日元,維持生存還可以,但悠閑就談不上了。

但中原一家的退休後的經濟生活,年金僅僅是一部分。和身邊的華人一樣,自來日本起,夫妻倆就拚命打工、求學、工作,生活節儉,注重積蓄。而且隨著在日生活時間越來越長,熟練了日語,熟悉了日本的企業文化,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得到發揮和認可,工資收入約越來越高,10多年下來,夫妻倆不僅給國內的親人很大的經濟援助,自己也有了一些積蓄,幾年前,一次性付款買了房子。現在,房子有了,孩子已碩士畢業去了美國工作。夫妻已沒有什麽大項支出了。而且拿出一部分錢作了股市、證券投資,每年多有所受益。同時,雖然退了休,但身體很好,中原先生還發揮餘熱,為當地一些想去中國投資的企業牽線搭橋,作企業投資中國的相談員等,這樣也有一些收入。

這樣年金有點,積蓄有點,工作掙點,中原夫婦預計他們的退休生活在經濟上不存在困難,倆人在日本可以過輕鬆悠閑的生活,也可以不時去海外旅遊,去美國看看兒子。

本文出自:日本中文導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