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的水稻田---寫在上山下鄉30周年 (二十八. 臨陣磨槍)
(2006-11-21 21:49:31)
下一個
二十八. 臨陣磨槍
沒過兩天,遼寧日報刊登出了1977年高考招生簡章,考試時間定在12月1日和2日兩天。這次高考共有五門課程考試四張考卷,其中物理化學為一張卷,分數比例為60:40。同時,整整的幾個版麵刊登著可以報考的全部學校和專業。這年的高考不是全國統一的,而是由各省分別進行,因此各省的考試時間不同。城裏和鄉下就是不一樣,反映也是異常迅速,一夜之間上上下下人人議論,整整十屆的高中畢業生生都要報名參加高考,整個社會頓時形成了空前的高考熱。
已經十年沒有進行高考了,不僅如此,連除了課本以外的文化學習方麵的書籍資料也沒有出版過。突然間恢複高考,別的不說,找相關的複習資料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文革以前出版過種類數量都不多的學習輔導資料,文革中能偷著留下來的極其有限。柱子在家裏是老大,沒有前人給留下任何相關資料,這個時候誰有複習資料都是寶貝,沒有人會往外借的,圖書館也根本找不到相關書籍。沒有門路隻能因地製宜,重新翻出已經落滿灰塵的九年一貫製課本,還有那一套上海出版的中學數理化自學叢書。這個時候,沈陽師範學院急眾人所急想眾人所想,迅速編排出一本高考複習資料。八開紙裝訂,寥寥一百多頁,囊括了數理化語文政治所有內容。這可真是準備高考考生的救命稻草,芸芸眾考生幾乎人手一本,還沒有資格參加的學生也買,為下年的高考做準備,柱子也毫無例外的買了一本。所有這些就構成了柱子賴以參加高考複習的全部資料。
在家裏停留幾天之後還要立刻返回青年點,參加高考畢竟需要兩個充要條件。一個是要報名,知青隻能在所在地方報名,也就是說要在農場大隊報名。另一個是貧下中農是否允許報名,在政策尚未搞清的情況下,如果因為表現不好沒能報上名,一切都歸零,還要盡快回去好好表現。一個星期之後,柱子帶上所有的複習資料踏上了返回鄉下之路。
雖然隻離開了一個星期,這個時候的青年點與走之前麵貌比發生了很大變化,高考是中央的通知,現在知青們都在公開的議論這件事情,複習功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必要偷偷摸摸的進行了。帶隊幹部們這時候也與大隊進行了充分協商,盡量照顧知青們複習功課,爭取複習生產兩不誤。大隊在盡量滿足知青們的要求的同時也滿足了當地青年的要求。
柱子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製定複習策略。不管怎麽講高考目前還處於虛擬的準備階段,真正能否考好,考好了能否按成績錄取等都是未知因素,這些年來各種政治因素影響太多,目前真是說不準。那幾年有一部結合反擊右傾翻案風形勢的電影:反擊。電影裏有一個特寫鏡頭,一個農村青年伸出雙手高聲喊道:憑什麽上大學,就憑我這長滿老繭的雙手。柱子雙手也有老繭,十個手指已和柴禾棍差不多少了,這裏的知青人人都這樣,也從未見哪個去上大學。宣傳和實際是兩回事,不能報有太大希望,最現實的是已經插隊兩年具備了招工回城的條件,今年不行明年也有很大機會被招工回城,這可是看得見摸的著的事情。現在不能不顧一切的複習功課,如果因為曠工在社員中造成惡劣影響,招工回城的機會就會遠走高飛了。因此隻能見機行事,盡量的少上工多看書。這個時候也分不清哪個是西瓜哪個是芝麻,幹脆西瓜芝麻一起抓了。
從現在起到高考那一天還有整整一個月時間,這一個月除去必要的上工之外,需要進行五門課程的複習,時間極其有限,必須有效的利用。自中學的最後一堂課到現在為至已經近三年,除了去年底看場院時翻看過三角這本書算是撿著的,柱子沒有再翻過書本,所有內容全部需要複習。顯然短短的時間內根本沒有將應該看的內容全部看完的可能性,況且很多課程根本沒有學過,更不能花時間學習新內容,學習新內容的複習效率極低不能考慮。比較現實的做法就是爭取最大限度的把已經學過的內容過目一遍,其實這也是不可能的,隻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清輕重緩急,舍去初中部分不看,專門複習高中部分。
首先是數學和物理。這兩門課程在中學時期已經基本學過了一遍,部分高中課程就是由那套自學叢書中自學而來,如果能夠將那套自學叢書的高中數學物理內容簡單的全部翻閱一遍,將已經學過的內容撿回一部分來,這兩門考試共160分還是有一定信心盡量多拿的。化學在中學時隻學到有機化學的基本部分,沒有自學別的內容,那就複習到此為止,剩下內容全部舍去不要,反正化學隻占40分,還有一多半的分數有機會拿,還沒有上陣先自己割肉了。語文內容最為困難,基礎知識部分依靠中學已經學過的書本盡量翻看一遍,能撿回來多少算多少。作文部分隻能靠中學的那點底子,據傳說作文以類似最難忘的一天為題目的可能很大,那就事先打一個草稿壓題。題材好辦,不要說難忘的一天,這兩年難忘的事情多了去了,就是寫難忘的一年也能找到題材。最摸不著的就是政治。包括基礎部分在內,政治本來就是隨形勢變化的東東,中學時候一學期學的內容不多,為了應付考試可以死記硬背。幾年過去,死記硬背的東西百分之百還給了老師,況且這些年形勢不知變化多少了,大海撈針根本不知道該看些什麽內容。這些天廣播電台不是天天討論領袖和天才問題嗎?那就將領袖和天才問題的論述作為重點複習內容,其它就隻能依靠那本薄薄的統一複習提綱的政治部分,聽天由命了。總之,就當高考是從前的期末考試,有棗沒棗三竿子,也許能撿一個意外的驚喜。
這個時候,那些一直堅持學習文化的知青就顯示出了絕對的優勢。在政治掛帥的年代裏,在如此艱苦的勞動環境下,在一片悲觀沉悶的生活環境中,真正能夠堅持學習文化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柱子所在的生產大隊就有這麽一位。個頭不高白白淨淨,戴著一副普通的黑框眼鏡,說話吳音儂語,總是麵帶笑容待人和善,誰一眼看上去都能判定出是位有墨水的能人。人們便稱其為大學先生,與現在滿街大學生的情況不一樣,在那個年代年用來形容大學生的詞匯是天之驕子,哪怕是沒經考試的學員。。。。。。
先生比柱子晚插隊一年。同樣是每天下地幹活,先生必定堅持看書學習文化知識,在這個時候看來就是棋先一招。周圍的人自然是刮目相看羨慕不已,別人遇到疑難問題紛紛找先生請教,先生也是不厭其煩諄諄指導。在周圍人眼裏,先生確實已經是大學生了,隻是暫時還沒跨入大學校門而已。
為了本單位子女的前途,帶隊幹部們這時候也在盡最大的努力,借用大隊的小學校教室開辦高考複習補習班。每到周日,幾個教室同時開課,數門課程齊頭並進,教室裏麵人頭熙攘,人們的複習熱情空前高漲,每個教室都坐滿了求知若渴的人。柱子不能錯過這個好機會,首先來到數學教室聽課。聽了一會便坐不住了,講授的內容固然是好,可是講課的人必須照顧全體,人們的程度參次不齊,授課程度太淺進度太慢,補習班實際上變成了文化普及班。這樣下去根本無法起到高考補習作用,反而會占用寶貴時間,打亂自己製定的複習計劃。聽了一次之後,柱子就決定不再去補習班聽課了。這些補習班一直延續到高考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