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路邊的水稻田---寫在上山下鄉30周年 (二十. 新的變化)

(2006-11-21 21:38:51) 下一個
二十.  新的變化

     到了拔第三遍草的時候,田裏農活就算暫時告了一個段落,大隊和生產隊往往利用這段時期,維修水利設施,說白了就是去挖溝培土。
    柱子的羅鍋桶鍬早已扔到一邊不再使用了,換了一把腰板倍兒直的桶鍬,經過一番打磨弄得倍兒亮,安上一副鍬弓子,外加一把握在手裏粗細合適的鍬把,看上去應該得心應手。開始挖土時桶鍬還有點澀,過一小段時期,桶鍬磨的比較好用了,挖沙土時雖不比切小豆腐,但和切蛋糕也不相上下。
    新的問題很快又開始出現了,最直接現實的問題就是挖上半天土之後,手掌上準要打水泡,逐漸水泡破了變成血泡,手指之間也隨後出泡了。堅持數日之後,手上的水泡自然就變成老繭,再挖土就沒事了。不過,空過一些日子後再挖土時,老繭讓水泡軟了,挖土時仍然要有這麽一個起泡過程。柱子的手略小一點,對柱子來說粗細合適的鍬把,對別人來說就顯細了一些,強度就差了。挖土時間一長,鍬把就會有些向後彎曲,改成後羅鍋了。挖土雖然沒有問題,但是用後羅鍋鍬提土容易掉下去,辦法隻能是後麵的手略向下壓,實在不行就換鍬把,總之不會成為大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力量有限。柱子胳膊略有點長,別看就差一點點,由於力學上力臂的差距,挖好的土抬起來就要多費些力氣,本來就力不如人,裝車就更費力了。就因為這一點點,幹活挖土時社員就不願與柱子一組,嫌棄裝車慢影響進度。事情總是一分為二,臂長雖然裝車費力,但是甩起土來就比臂短省力。有時候挖土需要從溝底甩到溝沿,柱子雙腿半蹲馬步站穩,屁股一擰小腰一挺胳膊一揚,一下一下的發揮臂長優勢小鍬快甩,挖起土來還挺象回事,絕不比社員慢。社員們雖然不明究理,還是發現柱子的這個優勢還是可以發揮。
    水利活幹完之後,到十月份水稻收割之前,隊裏沒有多少活了,知青利用這段時間放暑假,又可以回家改善一個多月的生活了,這時候回城的柱子看上去與貧下中農已經沒有多少區別。與此同時,下一屆知青又緊鑼密鼓的開始插隊行動了。
    今年插隊到這裏的知青,除去柱子爹單位職工子女之外,據說還有更多從其它城市插隊來的知青。柱子所在的小隊說是要接待數十名新知青,青年點的住房非常有限,要求現在住在青年點的知青要全部搬到社員家住,騰出房間,柱子便在回家前將放在青年點裏的行李全部搬到了社員小五家。
    待九月初柱子暑假結束回到青年點之後,新知青已經來了,全部住在青年點。好家夥,男男女女足足五十多號人馬,比原來的知青總和還要多出數倍,青年點頓時變的熱鬧非凡。新知青也有自己的帶隊幹部,真不知道新知青的帶隊幹部是如何進行的管理。老調重彈,隊裏這次隻能在隊部院子裏召開全體會議,熱烈歡迎了。
     一下子來了這麽多的人,各方麵出現了諸多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住房問題,不到十個房間要住五十多人,肯定比柱子當初要擁擠的多,結果是新知青收工後更喜歡待在院子裏。隊裏決定在南麵再蓋一個新青年點,解決住房問題。其次,新老知青來自不同地區,新知青在人數上占有絕對多數,所以夥房管理要有相應的參與。原來夥食長兼夥夫外帶後勤采購等等,現在來自兩地的帶隊幹部和隊長經協商決定,在原夥食長領導下增加火夫兩名,由新知青擔任,必要時隨時增加幫廚。青年點長通常要由個人幹活情況和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表現決定,目前不列入考慮範圍。
    作為前一年的重複,新知青也是先休息一周,而後開始下地幹活。先由生產隊長帶隊,而後由社員帶隊下地幹活。一天幹下來後,二丫頭那邊先發表議論了:唉呀媽呀,這家兒渥撓渥撓地(本地方言:黑壓壓的意思)呀,看著都眼暈,也不分清誰是誰呀。也難怪,過去社員與知青混在一起幹活時,由於知青人數和社員人數都少,馬上就互相熟習融為一體了。現在新來的知青人太多,不熟習環境,還像在城裏那樣自己紮堆,社員看見眼前一大片生人,分清誰是誰還真要花一番工夫,所以相互當然會有些陌生感。
     隊長的工作負擔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原先每天通常隻有20-30人幹活,除去一些必要的固定崗位,真正每天需要分配幹活的勞動力基本不到20人。地裏每天需要幹哪些活都在隊長心裏裝著,這幾個人隨便一撥拉就安排完了,自己幹自己的,根本不需要隊長特意的去考慮和管理。現在不一樣了,一下子增加五十號人馬,相當於半個連隊,比原來每天出勤人數多出兩倍。小隊長無形中變成大隊長了,下地幹活跟出操差不多少。這下可是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沒點運籌管理的本領還真玩不轉。不過不用擔心,隊長自有一套,采用了最簡單樸素的運籌方法----撒手放羊法,每天誰願意上工就來,不來也不過問,全憑個人的自覺性。願意來的自然會經常來,不管是誰來,每天總體上會保持一定的上工人數,自然會達到某種平衡。新知青沒了約束倒也自得其樂,青年點出出進進總有一些不去上工的,每天總是熱熱鬧鬧的。
    別看隊長不大管理新知青,啞巴吃餃子心裏有數,對經常出工比較能幹的幾位還是了如指掌,新知青裏同樣也是英雄輩出。幾次下地回來,小張的本領便在社員知青中不脛而走。能幹!那家夥,200斤的大米袋子自己抗起來就走,一般社員也比不了。能吃!那家夥,到鎮裏下飯館一頓吃了十個饅頭。在青年點打飯,居然一頓吃了三斤半餅子說是墊巴墊巴,就算份量可能有點不足,那也差不了多少哇。生產隊長喜上眉梢,這可是多年難遇的人材,曾經有過一個非常能幹的大連知青,那也比不了他呀,以後幹活出工隊裏又多了一個能幹的大手。什麽叫大手,在這裏就是幹活的狀元榜眼探花的意思。糧食定量不夠沒關係,出工吃公糧都帶著去!
    柱子一夜之間就成為屈指可數的老知青了。幹活怎麽樣先不提,至少是社員比較熟習的人之一,一些被認為比較俏的活也就自然能經常落到柱子身上。看看地,幫幫廚,反正地裏活有的是人幹,不缺幾個人。與當年看待老知青時的心情一樣,現在的新知青當然也希望得到老知青的關照。柱子在心理上尚需要一個暫短的適應期間,雖然沒有能力照顧別人,卻也能很快與新知青融合在一起。沒過兩天,幾名嫌棄青年點擁擠的新知青也搬到小五家跟柱子住到一起了,小五家頓時也熱鬧了起來。
    還沒到開鐮收割的時候,這幾天幹活收工都比較早。這天剛剛回來就聽小五嘮叨:那邊水裏有挺多的螃蟹,你們還不快去看看。知青一行三人來到不遠處的一片水邊,這裏是靠近路邊的一小片荒地,說它小也就是一兩畝地大小,裏麵有十幾個人彎著腰在深不及膝蓋的水裏摸著。柱子覺得非常奇怪,這麽小的一片水能有多少螃蟹?恐怕人比螃蟹還要多。還別說,隻見裏麵的人一會兒一個的往岸上扔,螃蟹還真不小。按不住好奇,三人也下到水裏加入摸螃蟹的行列。沒有什麽竅門兒,一會過去居然也摸了一小盆,真搞不清楚哪裏來的這麽多螃蟹,怕不會是趕上了大規模的螃蟹遷徙?也太多了吧。回到屋裏準備蔥薑蒜末,徹底改善清苦已久的生活。柱子知道自己吃淡水產品有過敏的可能,發揚風格讓別人多吃,自己隻吃了半個。盡管如此,半夜過後還是上吐下泄發起了高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