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路邊的水稻田---寫在上山下鄉30周年 (十四. 冬天的日子(2))

(2006-11-21 21:28:23) 下一個
十四.  冬天的日子(2)

    年終分配結束,水利工程也告了一個段落,這裏真正進入了冬季農閑季節。在那個年代,人們沒有電視機,幾乎沒有收音機。每天早上的大隊廣播喇叭就是消息的主要來源,反複廣播無數遍的歌曲和樣板戲就是人們的娛樂生活主要內容。樣板戲絕對家喻戶曉,那個年代人人都會唱樣板戲就是這個原因。這裏冬季經常飄雪,天寒地凍北風淩冽。除了幹活外,農閑時人們最多的是待在家裏取暖。每家可從隊上分得一定的稻草,婦女在家用木製的簡易打草袋子機打草袋子,每個草袋子可賣兩分錢左右。在冬天寒冷沉悶的空氣中,聲音會傳得很遠。村子裏從早到晚此起彼伏的傳來打草袋子機卡嗒卡嗒的單調聲音,懶洋洋的催人入睡。
    很多人都知道當年的關東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煙袋,養個孩子吊起來。在這裏養孩子不需要吊起來防野獸,沒有注意考證窗戶紙是否紙糊在外,估計不需要,大姑娘小媳婦叼煙袋可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冬天農閑沒啥事幹,大家湊到一起聊天磨牙。互相串門時總要點上旱煙,於是抽煙成了消磨時光的最普通方式。人們都隨身帶著煙荷包,煙荷包的圖案也有一定講究。當時那裏最便宜的卷煙是白貓牌香煙,一角多一盒。稍好一點的如大生產牌香煙3角多一盒。成天抽煙當然抽不起卷煙,而且也嫌棄經過處理的卷煙太沒勁兒。所抽的旱煙就是俗稱關東煙的一種大煙葉,這種煙葉在當地也不種,當初都是到北鎮去買。
    關東煙雖然被標以關東名稱,其實最早東北並不出產這種煙。據不確切考證,煙葉最早是15世紀初由從葡萄牙或荷蘭傳入日本,很快經朝鮮半島傳入東北地區。東北地區寒冷的氣候,雖然不適於種植高收益經濟作物,隻適合於種植高粱玉米穀子大豆一類作物,但肥沃的土壤卻確非常適於種煙葉。煙葉到了東北種植以後,品質也發生了變化。不會抽的人感覺辛辣,會抽的人覺得關東煙有獨特的香味,作為旱煙葉非常適合北方老百姓的嗜好。種植煙葉的收益是一般農作物物的一倍以上,勞動量並不是很大,婦女老人也可以下地種植。因此種植煙葉很快在東北盛行起來,到了19世紀中葉以後,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東北,已成為次於大豆製品和柞蠶絲以外的對外出口商品。
 抽煙的方法也有幾種,最常見的是用煙具:煙袋杆,老人比較常用。冬天時節,老人盤著腿坐在火炕上,吧答吧答的抽著旱煙袋,絕對是東北農村一大特色。抽的時候在前麵的煙袋鍋兒裏麵塞一些旱煙末再點上火,煙末快燒完時隨時可以添加,隻要想抽就可以一直讓火著下去。這種煙袋杆通常五尺長,這種長煙管實際上也起到了一定的過濾煙油的作用。另外一種就是已經描述過的用紙卷旱煙,老少鹹宜比較方便,下地幹活時隨便拿出煙荷包,掏出一張紙片卷袋煙兒抽,也是自得其樂。
 與關東煙比較相似的還有鴉片問題。東北最早同樣沒有鴉片,營口港開放之前,東北實際上已經有了鴉片種植。在鴉片戰爭後的1861年營口港開放之後,鴉片開始被大量帶入東北。由於與關東煙相似的原因,鴉片的種植也開始泛濫起來,逐漸成為東北的重要物產之一,在一些場合下甚至成為貨幣代用品。鴉片泛濫問題曾經成為與土匪泛濫問題並存的東北兩大害之一。據有關記載,在長春至鬆花江流域種植的鴉片最多時甚至多達萬頃。至1906年,在清朝政府的嚴令取締之下,鴉片種植才告表麵上的結束。鬼子占領東北之後,表麵上嚴禁種植與販賣鴉片,實際上背後鼓勵日本的不法商人或者幹脆直接參與鴉片交易。搜刮民間流通的銀元,大發鴉片財,解決日本在東北移民的資金運作來源和軍費問題。直到解放之後鴉片問題才得到了徹底的根治。
 冬季農閑時節生產隊沒有太多的活,縣裏農場就借機搞些活動,哈爾套大集便是其中的偉大創舉。當時到自由市場賣自家產的農副產品被視為投機倒把,走資本主義道路。為了徹底割掉所謂資本主義的尾巴,各地的自由市場被明令取締。可是在計劃經濟的年代,農村可得到現金的渠道非常有限,有些農村人家往往在用隊裏分得的售公糧款買完份內口糧之後,已經沒有可以用來購買其它生活用品的現金,甚至有借錢買口糧的情況。拿一些自家產的土特產品賣給城裏人既可以換些現金,同時也豐富了城裏人的生活,所以自由市場是調劑農村和城市生活的重要媒介。在政治掛帥的年代,沒人敢搞所謂資本主義的集市,那就變個花樣搞社會主義大集----哈爾套大集。哈爾套本是遼寧阜新市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什麽事情都要樹立經驗典型。不知是怎麽個偶然機會,如同大寨小靳莊一樣,哈爾套鎮和哈爾套經驗一夜成名,被樹立成了遼寧省在那個時代的令人令人啼笑皆非的典型。
 從動機上講,除去作秀因素之外,哈爾套大集應該說主觀上還是很有積極性的,但是作為典型推廣運作起來的時候,就脫離實際作秀成分居多了,很多故事也應運而生。那個時候農民到哈爾套大集上賣什麽東西並不能根據情況自己隨便的作決定,為了顯示哈爾套大集所具有的優越性,集上的商品一定要表現出琳琅滿目豐富多采的特點。
    實際上,農副產品有自己的地區性和季節性,出售本地區的農產品當然會給農民帶來很大方便。那個時候個人不能搞什麽大棚暖窖蔬菜種植,所以如果在雞不產蛋的季節賣雞蛋,在冬天賣夏天才能生長的蔬菜等等,農民便無處找可出售的相關東西。於是大隊便指派硬性指標,哪個小隊必須有多少什麽樣的農產品到集市去賣,小隊指定個人準備。沒有怎麽辦?隻能想辦法買,而且緊俏商品肯定要貴一些,但是出售時卻隻能按指定價格賣。結果非但不能幫助農民解決困難,反而給農民增加了經濟負擔。一到這個時候,隊裏會派大車統一到北鎮想辦法買,那裏的農副產品相對地既豐富又便宜。北鎮距離村子非常的遠,馬車當天不可能走一個來回,還要花時間買東西,所以必須在那裏小住幾天。不必細說,車把式隻能住在大車旅館這種HOTEL裏了。
    有些個別的農產品也能在附近村落買到,當地就流傳著這麽一則故事:說是一老漢被指派賣雞蛋,正好趕上自家雞不生蛋,自己村裏也弄不到,於是便到外村去買。老漢買了雞蛋胯著籃子興衝衝的往回趕,誰知半路上突然一聲鑼響,周圍跳出早已埋伏好的民兵。檢查!一經檢查原來是私自買賣雞蛋,投機倒把行為豈能容忍,全部予以沒收!當然民兵也長眼睛,隻抓別村的人不抓自己人。上麵的指示不可以違抗,哈爾套大集必須是要搞地,沒有的東西還是要到外村買地,去外村之前家裏人反複的囑咐,務必牢牢記住:要偷偷的進村悄悄的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