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路邊的水稻田----上山下鄉留念/也留給後代 (一. 引子)

(2006-11-21 20:56:26) 下一個



                                               路邊的水稻田

        ------上山下鄉留念/也留給後代

                         聲 明: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傳抄。

                                                                 引子

     又快過年了,柱子過50又要奔60,70。確切的講,柱子這個稱呼隻能用在那個年代,人們現在很自然的稱呼他老柱。想必,經過文革的人大概都能記得樣板戲紅燈記裏鳩山的一句台詞:人生如夢轉眼就是百年。當年不知看了幾遍紅燈記的柱子年紀尚小,雖然這段台詞能倒背如流卻還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百年?對於孩子來說那是遙遠天際的繁星,是大洋彼岸的無名小島,是跟自己無關的故事。可現在,已經超過了半百的柱子,不得不麵對著鏡子裏臉上不斷爬上的皺紋,隨著時間的漸漸流逝,並非是煙雲的往事會自然的一幕幕的浮現,這一代人的故事太多了!上山下鄉插隊務農,這一代人帶到墳墓裏也無法忘懷的經曆,隨著時間的遷移越來越成為人們的話題。褒貶暫且放之一邊,刻骨銘心的記憶,思緒有時不免會回到那個年代。
     柱子出生在上個世紀50年代後半,在遼寧省鞍山市度過了小學中學時代,那裏是柱子當之無愧的第二故鄉。
     說起鞍山,還是有必要說起一小段的。這是一個南北長東西窄的城市,東部地區緊挨著丘陵地帶,廠區在西部,生活區主要建在東部的山腳下。以鞍山解放日期命名的219公園坐落在山腳下,這個日偽時期就已經存在的公園山清水秀,一個比較大的動物園和花窖以及自然形成的山水結構,在當時國內的綜合公園中亦屬皎皎者。鞍山街道整齊,環境綠化也一直比較好。鞍鋼當年曾經是中國最大的鋼鐵基地,其所在地鞍山則一直享有鋼都之稱。提起鋼鐵廠人們往往會與環境汙染聯係起來,實際上由於風向原因廠區的煙塵基本不刮向東部的生活區和市中心,市街也算比較幹淨。全國著名的風景區千山就坐落在郊區,節假日的時候到山裏踏青旅遊的人絡繹不絕,交通非常方便。鞍山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居住環境在當時比較不錯,應該說還算是個比較宜於生活的城市吧。不過這是70年代以前的鞍山,隨著城市的不斷改建,21世紀的鞍山已經麵目全非了,與全國其他城市一樣,高樓大廈和霧霾也成為這個城市的特征之一。
 鞍山這個城市的曆史並不是很悠久,明清時有個鞍山站,距現在市區南約八公裏處,那時僅僅是一個驛站(驛站附近有東西兩座馬鞍一樣的山丘)而已,甲午戰爭時那裏以及現在市區的“八卦溝”一帶也曾經有過一段戰事。除了借用名字以外,現在的市區與驛站沒有太多的關聯,遠不如現在歸屬於它的遼陽海城名聲響亮。鞍山的周圍有很多鐵礦山,據記載遼代以前這裏就已經有了煉鐵活動,但是後來由於各種原因煉鐵業逐漸銷聲匿跡。在清初,那裏的鐵礦石為努爾哈赤打造兵器專用。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獲取了長春至大連段的鐵路以及周圍寬3公裏的滿鐵附屬地。當時的清政府十分虛弱,日本人絞盡腦汁低價購買甚至搶奪鐵路周邊的土地,派駐守備隊,為侵吞東北地區做著準備。

   日俄戰爭時,日本軍隊到了這一帶發現指南針失靈,從那時起日本人開始意識到這一帶一定蘊藏著鐵礦。1909年8月16日,在名為開發湯崗子溫泉尋找水源的過程中,一個名叫木戶忠太郎的日本人在西馬鞍山發現了鐵礦,此後在周圍相繼發現了大小十幾個礦區,從此日本開始了掠奪鞍山地區資源的一切活動。在大漢奸於衝漢的協助下,日本獲得了實際上的采礦權和建立煉鐵廠的權力。1916年,在現在的立山附近,修建煉鐵廠”昭和製鐵所“的工程開始奠基,同時也開始了市區的基本建設。鞍鋼的第一個高爐從德國引進,在當時代表了世界先進水平。經曆一次大戰後的鋼鐵業蕭條,日中戰爭的鋼鐵特需,鞍山在1945年已經超過日本國內的八幡製鐵所成為遠東最大的鋼鐵廠。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枯竭日本的戰略物資供應,鞍山的鋼鐵廠區曾遭受過美機8次轟炸,生產能力受到一定的破壞。1945年815光複時工廠完全停產,之後主要設備被運往蘇聯。1948年2月19日改換新主人時鞍鋼已經完全荒廢,以至於有專家得出隻能種高梁的結論。
 解放後,國家對鞍山鋼鐵廠的生產恢複投入了極大的人力物力,從全國各地抽調大量工程技術骨幹及管理幹部,電視連續劇“鋼鐵年代”便是這段曆史的真實寫照。各路人馬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恢複工程,創造了很多奇跡。1950年秋,鞍鋼的高爐生產出了停產後的第一爐鐵,正式開始恢複生產。三年之後便達到了曾經有過的最高產量,成為當時亞洲地區最大的鋼鐵廠。日偽時期的日本人也曾在50年代到過鞍山,據他們的回憶,鞍山市民的精神麵貌和生活狀態甚至超過當時的北京,對鞍鋼人的勞動熱情予以極高的評價。
 鞍山的人口早已具有百萬規模,相當部分是因為鋼廠關係。從全國各地調來的支援鞍鋼建設的技術骨幹以及其他建設者或後代,夾雜著充滿血性背景離鄉老一代的血統,多少也算是藏龍臥虎之地,鞍山市的成長與發展必然與鋼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鋼廠也同樣受到了衝擊。不過當時工廠的口號是:抓革命促生產錘錘猛砸帝修反。如此這般,鋼廠一直堅持著生產,沒有像其他地方那麽混亂,少有因武鬥而死亡的事件發生。改革開放後,鞍鋼積極進行設備更新改造,逐漸成為更為現代化的鋼廠。鞍山的產業也越來越多樣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不過設備的更新換代還是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鞍鋼已經失去了鋼鐵老大的頭銜,鞍鋼老了。
 柱子,便是鞍山市百萬子民中的一個,是當年支援鞍鋼建設者的後代。柱子的小學中學時期恰好跨越整個文化大革命時期,懂事的時候已是文化大革命後期。當地有這樣的一個順口溜形容柱子這一代人:出生就挨餓,上學就停課,畢業就下鄉,回城沒工作。情緒是低調了些,卻也基本反映了這代人的人生履曆。

   文革時期人們的精神生活十分匱乏,基本是8個樣板戲,電影也隻有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小兵張嘎平原遊擊隊賣花姑娘瓦爾特保衛薩拉勒窩。後來又有了幾部配合形勢的電影,人們看了一遍又一遍,裏邊的台詞倒背如流。不僅精神生活,那個時代東北的物質生活也非常貧乏,不過作為孩子的柱子沒見過富裕也不懂得貧乏,雖然經常穿打著補丁且不合身的衣服,隻要能吃的飽能成天玩就無比高興了。與現在的孩子相比,要說柱子的小學中學時期甚是幸福也不為過,不象現在的學生有如此之多的課外作業。那點作業全憑個人自覺性,柱子在課堂上就把作業全做完了,不做老師也不會多管。更不要說家長強迫學鋼琴樂器繪畫舞蹈了,想幾點睡覺就幾點睡覺。爹媽上班不在家,半天上學混過去,剩下全是自己的時間,想怎麽用就怎麽用。那個時代不象現在城裏孩子們都玩高雅的,什麽踢球打彈扇牌踢毽遊泳滑冰爬山抓鳥湖裏逮魚爬煙筒打彈弓鬥蟋蟀打撲克下像棋軍棋等等等等,樣樣少不了柱子,有時也拉拉二胡吹吹口琴笛子什麽的。但有一樣,不去打群架不去盜竊不去掛馬子(現在叫泡妞,找妹子),不曾與人保組(現在叫派出所)打過交道,這在當時就算是十分規矩的學生了。那個年代的男孩子沒有幾個不打架鬥毆偷雞摸狗砸人家玻璃的,柱子就是在這野生野長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讓左右鄰裏討厭的,浪費了寶貴學生時代的孩子。不過,望子也難以龍的父母還是希望柱子多學習,出差去上海買了一套上海出版的數理化自學叢書,包括初高中全部課程共有18本,這在當時就是唯一一套比較全麵的自學課本了。遊玩之餘,柱子挑著比較感興趣的數學物理類,當作小說一般的基本通讀了一遍。就這基本的一遍決定了柱子將來的人生走向,這是後話。中學時代的柱子基本就是這樣稀裏糊塗的過去了。
     1975年夏天中學畢業了,幸福的學生時代被迫宣告結束。那個年代中學畢業實際上就意味著失業,絕大多數畢業生都必須上山下鄉到農村去。在這種大環境下,柱子毫無任何思想準備的被卷入了這個時代洪流。


其他內容參見: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576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