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0年厄瓜多爾紀行 (1)

(2020-03-29 20:23:52) 下一個

厄瓜多爾在我的印象中,總是與赤道和香蕉糾纏在一起。這個國家地處赤道,盛產香蕉,由於厄瓜多爾在國際舞台上很少拋頭露麵,久而久之,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就隻剩下赤道和香蕉了。我們這次旅行之所以選擇來厄瓜多爾,當然既不是為了體驗赤道的炎熱,也不是為了香蕉。我們的目標是厄瓜多爾所屬的位於太平洋中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即達爾文群島)。到了基多之後才發現,厄瓜多爾本土也是一個值得一遊的地方。這裏是拉美旅遊的熱點,有多樣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傳統。

我們在厄瓜多爾的第一個落腳點是厄瓜多爾首都基多(Quito),下榻於一個公園附近的旅館。基多老城在1978年就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足以證明其曆史價值。

基多老城始建於1533年,是世界上唯一的離赤道最近的首都,一年四季氣候溫暖。對於我們這些來自寒冷的美國中西部的人來說,感覺尤其深刻。我們在基多僅僅逗留一天,隻能走馬觀花地看看這座城市的著名景點,於是,第二天一大早便叫出租車載我們前往基多城北的赤道紀念碑公園。畢竟,厄瓜多爾號稱“赤道之國”,遐邇聞名的赤道紀念碑總是要看看的。

我們的出租車司機是個有把歲數的老頭兒,個頭不高,人幹淨利索,顯得很精幹。聊了幾句,還能說點兒英文。這在普遍說西班牙語的拉美國家是很難得的。他的英文名叫吉米,問能不能全天包他的車,他沒任何猶豫就答應了我們。他三排座的車個大、舒服。聽了我們在基多想逛的幾個景點,吉米二話沒說,開車走人。他不僅熟悉這些景點,而且開車風格飆悍。路上跟他閑聊,才知道他年輕時曾在美國東海岸打工多年,所以,見著我們多少有點兒見著半個老鄉的勁頭兒。看著老爺子開車的派頭,很難把他和那些在美國人家後院割草的“老墨兒”聯係在一起。然而,不少“老墨兒”偷渡到美國,不就為打幾年工掙點兒錢,然後回國把日子過好點兒嗎?看來我們這位司機大叔應該就屬於這類人了。

基多是個有三百多萬人口的大城市,平鋪在舒緩的山穀中間。街道上擠滿了車,大都是日本和韓國出產的轎車,使街道顯得有些擁擠。街道兩旁的店鋪人來人往,生氣勃勃。盡管新建築不多,但整個城市打掃得很幹淨,路邊賣早點的小攤,讓人看著感到親切。不知不覺,赤道紀念碑公園就到了。吉米開車快,到了公園門口還沒開門,他於是下車找來看門的,不一會兒,就把車開進了停車場。看他和看門人說話的勁頭兒,好像熟人似的。

赤道紀念碑公園建得很有特色。進去逛一圈,像上了堂地理課。可能是剛剛開門的緣故,這裏遊人不多,環境宜人。進入大門,一條筆直的大道直通紀念碑腳下,兩旁佇立著眾多世界著名地理學家的雕像,一條黃狗非常友好地跟著我們在這些雕像中穿行。

赤道紀念碑建於1979年至1982年間,高約30米,呈正方形,用赫紅色花崗岩建成,顯得莊嚴穩重。碑身四周刻有醒目的E、S、W、N四個英文字母,代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碑麵上刻著西班牙碑文,下麵還有一行西班牙文:“這裏是地球的中心” ,“經度:西經78度27分8秒;緯度:0度0分0秒”。當然,站在地球中心拍照成了來這裏的遊客熱衷的活動。據說,根據專業GPS設備的精確測量,這座紀念碑實際上偏離了赤道線。但這個誤差一點兒也不影響遊人們拍照的熱情。

紀念碑頂端安放著一個銅鑄的地球儀,中間刻有一條清晰的白線,代表赤道線。這條白線與延伸到地麵上印著的不容忽視的黃線聯成一體,把地球劃分成南北兩個半球。在這裏,您可以體驗一把”一隻腳還在北半球,另一隻同時跨進南半球”的喜悅。拍完照,乘電梯登上紀念碑頂部參觀,整個公園一覽無遺。遠處,群山環抱,腳下,鬱鬱蔥蔥。貫穿東西的緯度線最為醒目。站在這條線的兩邊我在想,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而此時,我卻腳踏南北兩個半球,何其幸運!

返回基多老城之前,司機吉米把我們帶到那個據說離赤道更近的小公園,與赤道紀念碑公園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於是,抓緊時間,打道返城。不一會兒功夫,車進老城區,街景變幻無窮,地地道道的西班牙風情。

由於厄瓜多爾經曆了被西班牙殖民統治300多年的曆史,所以,西班牙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相融合造就了具有拉美特色的基多。現在,基多的老城區還保留著大部分西班牙殖民時代的風貌。

吉米家住老城中心,對老城了如指掌。他大包大攬,人又靠譜。於是,他又成了我們的導遊。他首先把我們送到巴西利亞大教堂(Basílica del Voto Nacional),從那裏開始領略這個城市的風貌。

這座矗立在鬧市的巨大的哥特式教堂是這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印加帝國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地對印第安人實施政治統治並達到重塑當地文化與社會的目的,所到之處,摧毀原住民的神殿,在其基礎上建造天主教堂。以今觀之,這個政策還是相當成功的。當然,西班牙殖民者還是非常重視把基督教的普遍真理和拉美國家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以至於現在的拉美國家獨立後,大都還選擇使用西班牙語並信奉基督教。這種文化上的融合與重塑在這座教堂上也有所反映。歐洲國家的教堂,外牆上作為裝飾的五脊六獸往往都是聖經裏的妖魔鬼怪,但這座教堂卻使用了加拉帕格斯群島上的特有動物,藍腳鰹鳥、軍艦鳥、海鬣蜥、象龜作為裝飾。這真是一座具有厄瓜多爾特色的天主教堂!

巴西利亞大教堂被狹窄的街道緊密包圍。由於與其他建築缺少分割空間,更顯得鶴立雞群。為了拍一張教堂正門的全景,我不得不跑到對麵街上人家的門洞裏才把全景拍下來。據說,這座教堂是全美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雙尖塔高115米,在基多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

世界上幾個著名的哥特式教堂都有一個共同點特點,那就是讓人進去之後不由自主地產生莊嚴肅穆的神聖感覺,站在教堂中你會感到自己非常渺小。但在細節上則大同小異。這座教堂的不同之處是,允許遊人爬到塔樓頂端。我們買票登上塔樓,那真是一次難忘的經曆。

登上塔樓,別有一片天地。遠處有座小山,俗稱麵包山。山上有座聖女像,與大教堂遙遙相望。中間地帶是整個老城區的地界兒,白牆紅瓦在藍天白雲的映照下,生機勃勃,顯得很陽光。

關於這座教堂有個說頭兒,就是它的完工之日便是世界末日。因此,自開建以來,至今尚未正式完工。為此,我還特意各處看看,到底哪裏還沒完工。找了半天,才看到一個塔樓的台階上堆放著一些施工材料,隻能勉強說還在繼續施工。至於這是不是迷信,隻有上帝知道。

參觀完巴西利亞大教堂,吉米帶我們去他朋友開的一家餐館午餐。一路上,很多人和他打招呼。看得出來,他在這一帶是個吃得開的人物。這家餐館的位置很好,離武器廣場隻一箭之遙。餐館看似會所,內部陳設複古,在露天陽台上看老城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有一種穿越時代的感覺。

基多城是16世紀在印加城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盡管經過1917年的大地震,這座城市至今仍然保持著原來的風貌。吉米帶著我們在老城區內穿街走巷,不一會兒,就來到了老城中心的武器廣場。

跟所有拉美國家的老城一樣,基多市中心也有個武器廣場,周圍環繞著總統府、天主教堂和博物館等重要建築。廣場中心矗立著一座紀念碑,紀念當年為厄瓜多爾獨立而奮鬥犧牲的勇士。最上麵的自由女神像,跟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一樣,都是由法國的設計師製作。由於這座紀念碑的原因,這裏的武器廣場也被稱為獨立廣場。

基多不同時期和風格各異的教堂很多,其中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教堂(Iglesia de San Francisco)和孔帕尼亞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ñia de Jesús)最為有名。走在鵝卵石鋪砌的狹窄的街道上,吉米一邊講解這些教堂的曆史,一邊如數家珍般地講述老城故事。聖弗朗西斯科教堂氣勢恢宏,廣場尤為壯觀,但孔帕尼亞教堂卻給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這座巴洛克式的建築,外表古樸,內部裝修極其誇張,教堂四周牆壁以及天花板上鑲嵌有精美的金葉圖案,黃金色的雕飾,以及純金的聖壇,既顯示出當年的無限風光,也具有曆史文化價值。盡管教堂內禁止拍照,能夠進去一飽眼福也令人難忘。

晚飯後,在旅館附近的公園內閑逛。公園裏有很多小攤販,有賣小商品的,有賣小吃的。攤位有大有小,不太正規。好像這裏沒有城管,未能把公園整治得整齊劃一,卻使公園看起來更像公園。公園的一角,聚集著很多人,走過去一看,都是打牌的,有坐有站,還有圍觀的。每個人麵前都擺著一些小錢,有鋼鏰兒,有鈔票。看來這是當地人的一種休閑方式。返回旅館途中,見幾個年輕人趁著紅燈亮時在十字路口跳街舞,舞技高超。

基多,一個文化底蘊豐厚,百姓安居樂業的城市!可惜未能在這裏多逗留幾天,但願下次再來,能對這個城市有更多的了解。

告別基多總覺得有些不舍,因為這座城市給我的感覺比先前印象中的要好很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