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7)
2014 (1)
2023 (1)
我在美國讀研究生時,是在美國南方一個偏僻的小鎮。鎮上隻有一萬多人,除了大學裏的六千人,其餘才是鎮上居民。這樣一個地方,總共隻有兩家美國人開的超級市場,一家中餐館,賣的還都是甜酸肉,蒙古牛這些美國口味的菜式,根本就不要奢望吃到地道的中國飯。美國菜吃一次兩次還可以,天天吃可吃不消。離我們最近的中國城在亞特蘭大,開車要兩個半小時,總不能常去。為了滿足我的中國胃,我想來想去,隻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靠著在中國城裏買的種子,我決定自己種菜。我所在的係是屬於農學院,學農學的同學不少,正好近水樓台。他們那兒有的是精心培製的有機土,剛好拿來給我做實驗。他們經常研製新的化肥或是土壤添加劑,也都便宜我了。
我借來十個花盆,那些農學專業的同學教我怎麽鬆土,下種。土不能壓實,種子不能種的太密。種子萌芽期間,要澆適於育種的肥料。他們幫我把這一切打點停當,又在表麵放了一層粗木屑,說是為了保持水分,等幼苗破土而出再移走。看著他們拿出搞科研的架式來幫我種菜,我真是感動極了,心想,難怪美國的農業這麽發達呢!
十幾天過去了,碧綠的小苗鑽了出來,同學們移走木屑,又給我帶來有助於長葉子的肥料(因為我告訴他們這些菜主要吃葉子)。據他們說,這裏麵有多種礦物質,用了這種肥,葉子會特別大。遵照他們的囑咐,我每天傍晚澆一次水,每三天上一次他們給我的特效肥料。你別說,到底是科學種菜啊!有上好的肥料,有專業人士精心護理,這些菜苗像吸了魔法,出人意料地快速長高了,果然像同學們說的那樣,葉片肥厚碩大,看著讓人眼饞。沒過多少日子,居然可以收獲了。韭菜是可以再生的,我隻是割去葉子。茴香就隻好連根拔了。木耳菜和小白菜可以先吃外麵一圈葉子,等裏麵的也長大了,再吃不遲。那些老美同學說他們早就盼著這一天了。忙了半天,還不知種的是什麽,隻知道是他們沒見過的中國菜,這下,不僅一飽眼福,還能一飽口福。
我在家裏辦了個party,感謝這段時間,同學們對我種菜事業的支持。我做了小白菜肉圓湯,小白菜炸鍋貼,韭菜炒雞蛋,清炒木耳菜,還有茴香餃子招待他們。開始,他們看著一桌美味,都躍躍欲試。等嚐了之後,反應就各不相同了。來自巴哈馬的帕特說:“怎麽隻有白飯,沒有炒飯?我從來不知道這白飯怎麽吃。”我說:“和菜一起吃呀?”“不行不行,我看見白飯吃不下去。”我無奈的搖搖頭,隻好加點醬油,撒點蔥花,打了個雞蛋,把雪白的米飯炒成黑乎乎的醬油炒飯,這些老美才叫“好吃!”。隻有一個人大膽地嚐了茴香餃子,不過他說受不了這種奇特的味道,就不敢吃第二口了。木耳菜他們嫌太粘,口感不好,看上去像菠菜。韭菜味道也很怪,吃不慣。隻有炸鍋貼被一搶而空。看來,要適應別人的文化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瑞典同學施非格說:“本來看見那些菜那麽誘人,以為很美味,可真正吃起來,才知道自己適應不了這些古怪的東西。”老美同學威爾說:“我開始幫你種菜就是想日後和你分享,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麽在我們的超級市場找不到這些菜了。你一個人獨享吧!”我聳聳肩說:“沒辦法,你們吃不慣呀!我是很願意和你們分享的。”
Party之後,老美們的種菜熱情一落千丈。可我的菜園卻生機勃勃,韭菜已經長出了第二畦,小白菜長得像大白菜一樣大,葉子大的像扇子。我一個人無論如何也吃不完了,隻好分給其它中國學生。他們像得了寶似的拿回家,都說好久沒吃到家鄉菜了,明年也要向我學習,開辟自家的菜園子。就這樣,在我的帶動下,就像最初移民美國的拓荒者,小鎮上的中國人也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