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FreeTrader 於 2011-04-25 23:16:20
主力的心理和意圖及應對
主力的盈利模式和操作方式等等和跟隨者的是截然不同的。
在吸籌期間,主力是Average Down(跟隨者在任何時候原則上都應堅決避免);
在拉升期間,主力是為了墊高跟隨者的入場成本或跟隨成本(包括價格成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以及利用資金優勢、控盤優勢、盤外資源、對對手的了解等優勢,令跟隨者懷疑、動搖信心並引誘跟隨者反向操作。
基本麵的價值僅在於讓跟隨者能夠按照主力的意圖相信股價合理、應更高或應更低(也就是常說的題材)。當然,絕大多數時候(大致除了不可抗拒的力量之外,比如自然災害,但即使如此,對事情的公開描述還有可能是假的,比如剛過去的日本核泄漏),基本麵信息的披露是主力有意識有選擇地刻意而為。
有主力資金才有趨勢
主力資金的運作特點
主力的盤外資源和利用
主力了解對手並具控盤優勢
跟隨者的應對策略
有主力資金才有趨勢
趨勢是主力資金在盤麵上表現出的規律性既定意誌,典型表現為階段性盤整後突破,接著在新的價格區域盤整,如此循環往複。
區別真假趨勢,重點在於價格的波動是有意識地波動,還是僅僅在必要的時候隨指數隨機而動。
主力資金介入後有意識地引導,才是真趨勢,其順勢而為必須"引導"市場和跟隨者。
逆勢常常是有圖謀的表現,更多地出現在吸籌階段、洗盤或震倉、和出貨階段,而中間的拉升大多是順勢。
主力必須具備兩個特征:規模資金和盤麵能力。
選擇品種的主要前提是資金實力,大多~30%用來護盤拉抬和Back up突發事件,~70%用來打底倉。主要從股本、流通盤、業績與題材以及炒作曆史等方麵來考慮,盤子過大,不能從根本上體現主力的絕對優勢,所以應選擇考察總股本不大或較小的品種。但盤子過小也不易調動人氣,出貨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獲利相對低。對於美股,10M-150M的Float或20M-200M 的Outstanding較為理想。超大盤子的權重股大行情(比如,目前的AAPL)是為了帶動較長期的指數行情。
宏觀把握後,建倉會得到所屬機構的配合,一般會從集團公司的不同分公司調撥資金,這解釋了為何莊股的大股東是同一集團的不同分支機構,或幾個莊股的大股東總是相同的幾個大公司。
主力資金的運作特點
股市的一切收益都是二級市場的差價創造的,因為上市公司的Dividend會從派息的當天從股價中扣掉,所以是零和遊戲。主力運作必須想方設法地設局,欺騙的手法多樣,基本上公開示人的,都是欺騙性的。能意識到虛假信息,是入門的巨大進步。
市場裏從來沒有強迫,被欺騙有兩個原因:
1,技術和經驗不夠沒有能力識別;
2,識別出了但被恐懼、貪婪和僥幸等心理或性格原因驅使。
所以,跟隨者應該先有技術,然後才能談心態,兩者合一需要經曆Click、磨合和互相促進的過程。
越簡單越根本的東西,越不具有欺騙性,對具有全麵劣勢的市場跟隨者才越有利。
正確的技術手段要從K線、SMA、定式、形態和價量入手。
大體上,主力分兩類。
一類屬於操控指數主力的隊伍,另一類是比此稍差一些的;主要區分在行情運作時對指數環境,尤其是對中短線指數環境的判斷,以及所負責運作的股票與指數的互動利用上(高水平非大主力內部操盤手高概率判斷中短線指數的當然也有,但區分這點對跟隨者來說沒有意義)。因為逆大勢的中長線行情誰都知道不能跟,對長線指數環境的判斷,隻要不是太業餘,主力運作團隊絕對不會出錯,否則就不是主力而充其量是一個具有大資金量的大散戶罷了。
大部分(80%)股票沒有趨勢,這是正常的障眼法,應被參與的強趨勢更總是少數。
在上升過程中買入,隻有一點是錯誤的(最高點),下跌的過程中買入,隻有一點是對的(最低點)。所以,隻參與趨勢勢明顯的上升股,不介入下降股,入場後根據具體市場信息(盤麵、消息、與指數的互動等等)跟隨趨勢,跟隨主力。
能賺大錢的主力要麽是波段操作大盤股和非大比例持倉的股,要麽是中長線運作莊股(GS每天對小錢也不放過,基本上每天都有進帳!)。
前者利潤有保障且資金回籠頻繁,後者周期較長但暴利。
簡而言之,對於主力,有意義的大盈利是製造較長時間累積的大波動。
從而,跟隨者最有把握的策略是象主力那樣去思考並做波段和中長線,因為有意義的盈利都是歸功於判斷大波動方向,而隻有中長線才能抓住大波動。
DT和短線都是小錢,盡管其技術對於跟隨者來說是必須的,是波段和中長線持倉的基礎(DT和短線,與中長線的唯一區別:是否參與高概率預期的盤整,而與持倉時間長度實際上無關!)。在此策略基礎上,要耐心等待出擊時機,不要怕錯失,因為大行情不會被錯失。而小行情不值得參與,若突發行情隻持續了三兩天很短的時間,則根本不值得做,即使做了也風險太大,得不償失。
主力的盤外資源和利用
交易是博弈,需要推測對手的心理、意圖和手法。跟隨者的對手有兩個,其他跟隨者所組成的集合和主力。絕大多數跟隨者都是會失敗的,所以要研究主力怎樣誘導他們失敗。
主力盤外實力的表現主要是對公共媒體(比如Rueters、財富雜誌,等等)、專業財經媒體(比如CNBC, Bloomberg, IBD, Cramer etc.)、投資機構人員(大、中、小機構的Fundamental/Technical Analysts)、(國際)政府機構或高官(比如總統和Fed高層)、(國際)政治機構或人物(比如世界銀行和IMF)、通常意義的話語權(比如著名人物、著名專家、名校教授、Nobel Prize Winner,等等)、公司管理層的配合(比如出消息和Insider Buy/Sale)、公司行業的橫向和縱向業務整合等的了解和利用(典型比如INTC/AMD),等等人員和資源的調動能力。盤麵上如何利用這些盤外資源,是整個運作團隊要通盤考慮的,因為涉及到盤外成本和盤內效果及成本。
盤內成本容易理解,盤外成本稍間接一些。比如Rogers說離本世紀末還有92年,所以A股還有92年的時間到達1萬點,以及他本人從來不買A股等blah,blah,相當拙劣,令其往後的話語效力大打折扣!另一種盤外成本是利益均沾,比如,若Sokol的確誘騙Buffett Bought Out LZ,則會從C得到可觀利益,因為是損失了高概率個人前程換來的。平常Analysts的消息或Upgrade/Downgrade當然也不是免費幫忙。
話語權經常被利用來引導指數大環境的定勢思維,造成調控指數的消息背馳。
例一,Google("索羅斯警告:另一經濟大泡沫正在形成")。2010年4月16日,George Soros在《The Economist》舉行的一個會議上表示:全球金融市場正在錯誤的軌跡上瘋狂增長,而當這個泡沫破裂時,破壞程度會比次貸危機還要災難。其目的就是令市場參與者認為,牛市已盡,熊市在即。盡管3周後,在5月初出現了Flash Fat Finger增加了極大不確定性(which favored the wrong direction that PT pointed),市場卻在未創新低的調整後連續大幅上漲!
例二,2011年 2月25日星期五,有如此消息:Google("Fourth-quarter growth revised down to 2.8 percent"), 但盤前ES大漲8點,誘使跟隨者由於所謂經濟基本麵不好而反向操作賣出(Down to 2.8% from 2.9%!)。這種(較弱:2.9%->2.8%!)消息背馳是盤麵方向所指向的中短線強趨勢起點的確認。
例三,以自然災害對經濟的影響為理由的股市下跌,絕大多數都是借口。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強烈海嘯,當日日本股市大跌,但幾小時後,美股開盤,依然在前一日大跌後日內大幅反彈並收高。並且其後伴隨核泄漏利空進行強烈洗盤三天,然後大漲。(日本股市則動蕩劇烈,但也不是常人想象的應該大跌)
例四,2011年4月18日星期一(OE後的第一天,很具有代表性),Google("S&P Downgrades U.S. Credit Rating"),當日全部市場大幅跳空低開低走。然而,緊接著的第二天和隨後幾日,全部市場連續Gap Up向上猛漲,而且調整方式是窄幅橫盤。這Downgrade就是利用宏觀話語權進行市場大範圍最後一洗。
為了洞悉主力的這種意圖,跟隨者的交易哲學必須正確。
比如,理念上宏觀資金麵是Override一切的行情指標;具體技術上,可從權重股(Or Sectors)的互動、大多強勢股在當時的表現,以及曆史行情和個人經驗等等綜合判讀。
對於個股,除了最重要的盤麵手法外,盤外的公司消息和分析師評論是重要的信息來源。對預期的行情,主力會有或已進行較長期的計劃和行動,所以要超出盤麵高瞻遠矚,弄清主力的真實意圖。市場和輿論都是主力控製的,為了吃大魚,網眼當然可大一些,從而放過小魚。所以,跟隨者贏了不是因為高明,而是因為還沒上檔次有資格成為其對手。
主力做盤會在同一個板塊裏全麵撒網,因此同板塊的具有大致同樣趨勢的股票會有一種共性(並不代表同板塊的所有股票都類似,具有大致同樣趨勢的同板塊股票是關鍵,因為有些股票是沒有趨勢的)。由於公司的個性特征,各管理層會在不同時刻發布ER或消息,這樣,先發布的消息會給其後其它類似公司以借鑒。
盤子適中,主力持倉重,做盤時盤外資源(比如媒體)調動大,說明主力實力強。若個股出現消息背馳,則說明主力的運作目標誌存高遠。
對處於吸籌階段的股票,尤其是長期大底,當時Short Interest一般不會太大(隨著行情啟動和展開,Short Interest會由於跟隨者被蓄意誘騙而增加,所以Short Interest大而且有明顯上漲趨勢的股票,一般都已持續了一段時間,但這種情況下會繼續持續Short Squeeze),這種股在消息層麵一般是沉默。如果該股在同板塊內相比於其它股在吸籌時表現更強勁,但啟動較晚,尤其在其它股啟動後該股被刻意打壓繼續縮量吸籌,則表明後市更為可期,而且後市上漲速度、幅度、力度都會更大。而吸籌時的中小盤股,初次短線突破很可能是假突破。判斷的一個重要輔助特征是,是否有分析師給出樂觀評價。如果有,則很可能是假突破。此時,公司管理層不能發布實質性好消息,因為這會造成FA派湧入並且持股信心堅強。
對處於拉升階段的股票,尤其是中小盤股,特別是起始拉升段(二次突破),突破可能是大幅的真突破,而且回調幅度小。判斷的一個重要輔助特征是,是否有分析師給出負麵評價,甚至建議放空;另一個重要輔助特征是,是否有管理層在進行Insider Sale。如果有,則很可能是這類,也是消息背馳的一種。此時,大多公司管理層會發布非實質性好消息,或不算差勁但解讀可任意模糊的ER。
若主力在公布消息的前後,在盤麵K線中都有積極動作,則提前注意這些時間點可幫助分析主力操盤思路。
主力了解對手並具控盤優勢
主力優勢在於巨額資金、價格操縱能力、洞悉對手所有倉位、專業分析師、媒體資源等、運作團隊各司其職,完善的支持平台,等等。跟隨者的個人優勢在於,開倉的價格區域及持倉時間長短基本隨意,沒有額外成本;跟隨者作為集合整體,則優勢基本為零,因為跟隨者的統計行為並非雜亂無章,而是更象海裏的魚群,行動驚人地一致。
主力的交易軟件根據大量散戶各個倉位進場的價格和時間,可綜合精確算出散戶的持股數量和成本(公司管理層也可以隨時從SEC拿到 Shareholder list with shares held respectively),什麽時候拉,調整到哪裏,都有明確的目標,如果沒達到目標,可用假動作來達到目的,或者“以時間換空間”,令跟隨者由於希望提高資金利用率而放棄。因而,很多人介入過大牛股,但隻在大段行情中賺很少部分。其實,統計上,這是主力允許跟風者賺的錢,否則,走勢會改變。
主力盤內實力的表現一方麵是操盤技巧及嫻熟度,另一方麵是控盤度和籌碼的分布,包括價格成本和籌碼量比率的分布,這種分布反映了主導和跟隨兩大陣營的各自凝聚程度。
一輪大行情完畢之後,主力若想繼續運作,首先會使勁砸盤,其目的有二:
1,為下波行情運作砸出空間,更重要的是在砸的過程中不斷做出下跌中繼/震蕩/小反彈,以吸引和套住更多場外後備資金。原因在於,每個跟隨者的精力和資金都有限,跟蹤的個股都不會太多;一旦看好個股,進去後若長期被套,宏觀上所有跟隨者就隻有受主力擺布了,差別在於時間長短罷了。比如,看好該股的所有人都被套後,再砸到荒謬的低價格,也不會有人來跟主力搶籌碼,主力運作起來就容易多了,因為要做的隻是如何令被套者割肉出局。
2,主力了解散戶的心理和行為,即股價下跌時會盡力補倉,直至彈盡糧絕。當估計所有關注並進入該股的散戶已全線套牢時,再猛砸,徹底摧毀一部分持股者的心理防線而止損出局。而高位進入低位出局的散戶會有心理障礙再次進入,甚至不再關注該股;還被套並關注的在更低點已沒有資金搶籌了;深套的在將來拉升時不得不幫助鎖倉等待解套。
此時猛砸出的空間可很容易地在底部做反彈行情,而不觸及上方套牢盤。所以,跟隨者在下跌趨勢中若想獲勝,最重要的是,當指數或個股真正見底時,還有充足的後備資金。
主力相對控盤的股票,其走勢是比較流暢自然的,成交也較活躍,多方在盤麵起主導作用。成交量的峰值和股價峰值相伴而生。大行情的個股前期則都有較長的低位整理期,而拉升期很迅猛,也僅僅十幾個交易日,原因在於主力吸籌耗時長,快速拉上去不給場外撿低價籌碼的機會。在高度控盤的股票中,股價漲跌很不自然,平時買賣盤較小,成交稀疏,明顯被控製。著名的被市場廣泛專注的成功莊股的走勢可能被主力複製,因為容易引起跟風盤。
主力需要在盤麵感覺上,技術指標提示上,媒體信息暗示上引導對手按自己的目的操作(PT:Pattern Training)。跟隨者反引導的手段是,跟蹤目標股並把盤麵內外所有信息與實際走勢進行對比分析。信息和理由不重要,而盤麵行為最重要。縱有萬般理由要漲,但最終跌了,則跌了的事實比先前所有的信息和理由都重要。
主力運作大趨勢時,短線做騙線容易,而且隻在幾個關鍵點欺騙,否則成本太高。中長線欺騙成本肯定太高,得不償失。所以,中長線趨勢判斷和操作更重要,關鍵在於摸清主力想幹什麽。
對於趨勢本身,明顯時,且成交量穩定或較大時,SMA是相對可信的趨勢描述。盡管可通過操縱權重指標股來操縱指數,但指數的市場特征無論如何都會更強。所以,指數環境是很重要因素,個股走勢跟指數對比很多時候可看出端倪。
比如,指數大漲時,高控盤股票Gap Up然後大跌震倉就可一箭雙雕:既洗盤又不讓場外撿廉價籌碼。
跟隨者的應對策略
有一種說法叫市場分析(或稱Mr. Market),是完全錯誤的。它把市場當作沒有感情、沒有活力、冷冰冰的客觀的對象。市場的特征是主力與中小跟隨者之間博弈所展現出的規律性的統計特點,雖然表現出概率性的可重複性,但並不是本質的,尤其是實盤判讀並跟隨盤麵行情時。交易的本質是博弈,需要注重的是站在對立麵的交易者,Who會思考、會統籌、擁有並會調動資源、為達到目的而精心運作的極為聰慧的人和團隊!(關注點不是交易平台或交易行為表現出的統計特征!)
大多數機構、共同基金和養老基金都跑不贏指數,甚者大多數虧損,甚或不能超越小賬戶的表現,部分原因在於它們是金融大鱷們最大的獵物。另一部分原因是盈利計算模式。作為(大)跟隨者,賬麵浮額就是結果,浮額差決定了盈利與否及大,然而,這是不正確的。
在好行情裏入倉時,由於大持倉量,統計上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行情連續向上時,取得的也隻不過是與小倉位跟隨者同樣的績效表現。另一方麵,大機構由於持倉量大,由於套現時對行情影響大,最終所得必定比曾經的浮額小很多。因為無法順利出倉,在差行情裏更不得不持續忍受預知的浮額虧損,當然會使績效表現更差。 See!
參與博奕的各方都在謀取利益最大化,卻造成總體利益最小化!
對於作為跟隨者的較大倉位機構,實際上,真正的盈利是:從開倉到持倉為零時,賬麵現金量的數額差。按照這個表現本質的標準,行情發展時的連續浮額新高和行情沒落時的連續降低都沒有意義。這也說明,投資是錯誤的,市場的本質是交易!
主力運作時,會密謀聯手達成戰略共識,有組織有計劃有聯係,相互交流信息,並製定出協調的指導方針。在策劃書中,會對市場主趨勢的未來發展做大概的分析和預測,也預先策劃個股的圖形和盤外配合方式。
其運作也有統計特征:
1,有經驗的交易者很容易在盤麵發現主力進場,所以跟風盤永遠存在。無論怎樣隱蔽或如何打壓洗盤,總有死多頭不出來,大流通盤可能多至20%,小些的在5%以下,這是主力最頭痛的。
2,盤子適中而輕鬆上揚20%,基本可以確定主力的操作是有步驟、有計劃的更大中長線行情。而大盤子的股市場性更強,這種漲幅要有指數環境。
3,鎖定籌碼後敢於連續破位,洗盤凶狠;肆意反技術操作,沒有規律或高度規律,猛跌、洗盤、調倉同步進行,無視跟隨者的存在,對跟隨信心有相當大殺傷力。
4,反預期操作(消息背馳或反指數操作),在關鍵時間段或時間點,無視利好、利空,為所欲為,令盤外困惑。但這種動作過度的同時也預示著誌存高遠或未來行情凶猛。
5,下跌趨勢裏連續下跌的股票,往往是主力在不計成本出貨,即使股價修複,大多也要橫盤迫使短線盤離場。
6,故意長時間PT麻痹跟隨者,一旦突破立刻快速展開行情,令人無法再低成本介入。比如高控盤後,故意示弱製造主要阻力線,或在主要阻力線多次假突破,每次假突破後下跌模式都一致,給人以假象。一旦突破,立刻飛漲,令人陷入PT的思維想繼續低價撿籌碼博差價的預期落空,而依舊持籌者由於漲速太快且連續、唯恐再下跌而也早早地在突破漲了一點後就拋出;而飛漲後回調幅度很小,大多人隻會遺憾地幹看不敢動。
7,主力做盤,要打擊各種交易模式,短線連續行情概率不大。
解盤的最高境界是,看了K線圖,就知道主力想幹什麽。
對於中小跟隨者而言,終極並有效的方法是分析主力的做盤方式,包括盤麵手法,個股管理層或運營消息麵配合,個股Upgrade/Downgrade等評級配合,宏觀經濟形勢消息配合,固定時間點和創造出的時間點的運用,判斷主力心理、操盤意圖和主力的短期、中長期目標以及可能的隨大勢而為和可能的計劃改變等等。簡而言之就是如何通過盤麵、公開的信息以及它們之間的配合,在認識自己的優劣勢和主力優劣勢基礎上與主力理智地博弈。
當然,解盤技巧、持續學習、邏輯理性,經驗、自信和心態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