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FreeTrader 於 10-05-04 19:42:26
參與主力資金操控的市場
華爾街有個百年老店的麵館,招牌特色有基本麵,技術麵,消息麵,自助混合麵等。幾百年來,顧客總是不亦樂乎地爭論哪種麵好吃。而麵館老板的經營理念是:顧客是衣食父母;所有的麵,不管這麵還是那麵,都是投其所好、為了他們各吃所需而結合傳統秘製配方和現代科學工藝精細加工而成的;麵想細就細,想粗就粗,還可換湯不換麵;隻要他們吃的高興,百年老店的招牌就能保持經營,繼續為華爾街納稅。
華爾街麵館的傳統秘製配方是:
投機象山嶽一樣古老,華爾街沒有新東西;華爾街麵館的現代科學工藝是:複雜的計量模型和數學理論,剛剛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貨幣危機。
市場的本質是什麽?
答案是:
市場是主力資金操控的財富再分配係統和平台。
為什麽是再分配?因為所有失敗參與者的資金來源是從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係統和平台分配而得。
交易者首先應該是能進行獨立思考和研究的懷疑者,不輕易接受什麽,也不想當然。
不以交易為生的人,無論對宏觀交易理念,還是對微觀具體行情的看法,都是蒼白的。經濟學家說的即使有道理,也和具體的交易關係不大。搞經濟的人評論市場就如預測人必定會死,而交易者關心的是當下如何活得更好。能分辨出真假高手的前提,是自己已經可在市場中穩定獲利了,這時才能知道別人的方法是否行得通。有些看起來重大的且爭議頗多的問題,其實沒有任何價值,或者即使答案有解也無用。而有些細微的不為人道的問題,卻往往是根本。
長期以來,有關市場和交易的一些被教育的主流觀點枝繁葉茂。違反這些觀點,總會令人下意識地在操作中有所顧忌。然而,這些主流觀點並沒有給一般的參與者帶來成功和財富,所以,這些顧忌的合理性應該並不像想象的那麽可靠。
有效市場理論,理論很好,但根本不符合現實。因為,人有情緒,有恐懼和貪婪,再加上信息的不完全和大腦處理能力的有限,做決定通常不理性。然而,這還並不是股市漲跌甚或大起大落的本質原因。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和亞洲金融危機時,美國批評亞洲國家銀行體係不透明,延緩壞賬攤銷,政府幹預違反市場經濟原則。但在次貸危機中,美國政府主動營救貝爾斯登,並通過聯邦住房銀行將房地產事實國有化;美聯儲違反美國憲法購買住房抵押債券,默許大銀行不必滿足資本充足率監管;美國證監會更改債券資產估價的會計準則;美國財政部推行美元貶值策略,向世界各國轉嫁次貸損失。這一係列行動都直接違反美國一直倡導的所謂自由市場經濟準則,造成了嚴重的“道德風險”。而且,投資銀行們,作為最大投機集團,得到美國政府的直接救助,更加有恃無恐。
價值投資的漂亮外衣是投機或者技術分析無法比擬的。它更符合人類的道德觀,更符合人類對投資的界定和理解,更符合人類內心裏的善和美。但無論打著何種旗號,市場的真理和事實是:極少數圈內人大發橫財,多數夢想者最終兩手空空。他們時常受到誘惑,被卷入騙局,是食物鏈上的最後一環。華爾街的眾多普通從業人員,也是一樣。結局都是:夢想的街!傷心的路!
市場裏有些錢是從來不會輸的,它們叫聰明錢(Smart Money)。每次SM離場走後,利空就出來,頂部就到了;每次SM完成布局,利好會跟上,底部形成了。要注意的是,要根據經驗判斷這些資金的意圖是做長線,波段或短線以評估相應的跟進策略。根據無它,主要是價量配合和K線形態,如果可能是長線,還要分析一下基本麵的潛在運作可能。
市場裏頻繁有主力資金集中短暫(時間上)局部(typical stock or sector)優勢,打殲滅戰獲利的故事,造成rotation並持續驅動並調控市場指數。之所以需要短暫集中優勢資金,是因為主力的流動資金也是有成本的。有借貸成本,或至少有機會成本,因為至少可以生利息。
市場上,還有一些分析師、有影響力的名人、明星評論員和知名媒體。對他們的傳言,要永遠懷疑並辨別真偽,並透過他們所作所為的表象獨立推斷背後的客觀動機和意圖。
很多聰明人談論泡沫的時候,是不會有泡沫的。
投行機構做研究的人也不多,水平有限,也會犯錯誤。而從曆代大師的傳記和訪談中發現,大師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對預測抱以最大程度的沉默。所以,不要相信別人而要相信自己的踏實研究。
實踐上,不必刻意尋找這類人或事,但要知道如何利用:
當判斷與反指強烈不同時,要敢於重倉出擊;
當自身判斷模棱兩可時,反指的提示可指明方向;從反指的聲音、語氣,措詞和肢體語言上來考慮下單大小。
有規律的東西不一定能在數字上體現出來。
各類指數的計算方法都無法反映股市整體股票的實際情況。有些股票退市,同時新的股票上市,肯定使指數失真。有效觀察股市整體走勢,惟有節選某一時間段的所有股票複權數據,進行統計。同理,由於時間段的選擇和該期間資金的流入流出,收益率是正的,盈虧並非一定是正的;收益率是負的,實際盈虧並非一定是負的。背後的實質是市場的平均成本和籌碼分布。所以,任何理論都隻是在某一時段作出了正確決策,並契合了某段行情而已。
市場和市場規則不公平,弱勢群體總是以被保護的名義被更大地重創,比如美股DT 25K資金限製,NDX/SPX指數計算方式的改變,SEC關於是否允許放空規章的反複更改,中國A股大小非更改規則解禁等等。和製度爭,徒勞無益。參與市場是為利而來,有選擇的權力;不要做能力之外的事,覺得不合理就不參與,比如遊戲規則的製訂。不要由於不明白規則,賠錢就怨天尤人。規則由強者製定,市場從來不同情弱者,也不講道德。
在市場中,絕大多數的參與者雖然還活著,但不過是痛苦麻木地存在,或者叫生不如死。
每一波行情都要讓進來的那批人徹底絕望並最終完成財富大規模轉移,不達目的行情不會停止。
以中國A股為例:
1994年行情是以二百萬滬深股民的身家入市為基礎,他們大多被淘汰在1996年初春。
1997年大行情是以五百萬省會城市股民入市為標誌,他們1999年初紛紛倒在長虹春蘭黑豹下。
2001年行情是以二千萬地級市股民入市為代價,他們出局於2005年6月。
QDII基金2007年底在香港虧損30-50%,因為在高位接盤巴菲特拋出的H股中石油。顯然,他們幾乎不懂得任何價值投資,也不懂得任何投機。
2008年春節後,在跌勢中發行基金來接盤大小非解禁的0成本股票。
2008年行情是以一億城鎮居民變股民基民為基礎。
2009年行情是以由2008年底4萬億刺激而投放入市場的十幾萬億資金為基礎。
認清這些事實和假相,交易智慧就是根據自己的有效技術跟隨主力資金,判斷出入點。
已有投資價值的股票,要以投機方式作波段或短線;還沒有看出投資價值的有潛力股票,才能被甄選作長線。比如,巴菲特買KO時,根本就沒有投資價值。
要注意區別在於,主力資金盤子大,出入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跟隨者的優勢在於靈活機動。同時,推測行情的大小要以資金麵的來源和規模為基礎;原因很簡單,當獵物不是很多時,獵人們是不會大動幹戈的!
機會並不是總有相同的可能性或價值,要根據自己的理解恰當地控製獲利欲望,恰當地控製每一次參與的籌碼大小。沒有大機會時,交易獲利是精耕細作的活,重要的是節奏的控製。市場是現實的,資本是逐利的。有發動行情的理由時,資金會不請自來。此時,既要選好股票,更要選好時機,誰先漲,誰後漲,怎麽才能盡可能使利潤最大化。
大盤持續上漲的時候,大部分股票都在漲,市場分布會類似:
1,有領漲板塊的明星股;它們先於大盤見局部高點回落,下跌一定幅度後,止跌。在大盤出現恐慌性暴跌或調整之際,它們不再跟跌。跌無可跌,說明它們的局部低點已經出現,處於由弱轉強的臨界狀態。
2,大盤暴跌時,氣氛非常緊張,一波又一波的殺跌,個股大規模大跌。有些股頂住壓力,逆勢放量大漲,則顯示了超強實力。如果再加上圖形走勢屬於典型的慢牛欲加速形態,則從臨界到打破均衡的突破一氣嗬成,更理想。
3,有些冷門股漲幅遠遠落後於大盤。在經過很長時間的橫盤後,若成交量開始明顯放大,則是資金進場的明顯跡象。股價開始慢牛爬升,從圖形上判斷其應該有個快速拉升過程以脫離底部區域。整體漲幅不大,有資金進場運作,已準備好拉升在即。如果大盤配合,則可介入,否則應等待。
4,階段性行情接近尾聲時,最後上車的人造成車廂擁擠,所以必須震蕩,而最後上去的人是最容易被震蕩下車的,因為沒有座位(賬麵利潤)。震蕩期間,要耐得住寂寞。
5,熱點在行情波次中可能會發生轉換,而且轉換的方式會照顧到所有指數計算方式上的大致同步。
6,行情出乎意料地熱烈時,開戶數會猛烈增長,而且大多數沒有任何經驗的人一入場就盈利。這樣,場外資金就被成功地吸引到市場上來高位接盤。
接盤資金湧入到達高點時,頂也就到了,展開熊市。
漫漫下跌的熊市最終需有放量加速下跌的過程。
比如,大盤從6000點跌到3000點的損失,比大盤從 3000點跌到1600點的損失小得多。前者過程中,流動性好,參與者對後市的關注度和警惕性高;相反,後者的過程中,流動性差,而且,參與者總認為是在抄底,警惕性低。舉例來說,股票從100元跌到10元,繼而5元。對100元買入者來說,從10元到5元,持續縮水5%,而對10元買入者來說是50%。因而,熊市價格的下半部(或1/3處,或底部)會占有總長度的大部分(2/3左右);這是因為,對於高位套牢者,底部續跌價格帶來的賬麵損失已不是主要考慮因素(損失百分比的增加與已有百分比相比,太小),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消磨他們的持有意誌。
結束熊市則要在真正的底部一要暴跌,二要放量,最終摧毀套牢持有者的幻想而紛紛拋出籌碼,造成低位大規模換手。
由此可見,市場處於非理性的時間很長,非理性的確經常主宰市場!
這世界不合理的東西永遠存在,跟隨被強者操縱的市場,享受財富增值,這可不是尋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