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2024 (67)
2025 (4)
我們這個住宅小區是1995年建的,按照房產使用50年、70年的標準,要推倒重建是不可能的,但因為那時的設計、規劃比較保守,沒有超前的意識,導致現在停車位嚴重不足。最重要的是因為建築用的是海沙,現在的牆體出現脫落,鋼筋暴露在外麵,有幾棟已經歸入了C類建築物,如果出租的話,都難得到租賃資格證。
疫情前,周圍有幾個小區因為這個問題,已經重建了,業主獲得了巨大的好處,重建期間有房補,重建後的新房,價格高很多。所以我這個小區的群主也領導大家簽名重建,簽名率達到85%以上,重建的機會比較大。
疫情後,房地產業一蹶不振,哪個地產商有實力,敢冒風險來搞舊改呢?雖然我們這個小區是低層住宅,有許多的綠化帶可以利用,重建高層後,地產商還是有利可圖的。
去年10月我回來的時候,正碰見大家熱火朝天地忙簽名,寫報告,收集照片資料,我當然也去簽名了,希望早日把這個隻有8層高,沒有電梯的老舊小區,重建成現代高樓。
一切準備好之後,群主把信件上交給區政府的領導,領導又把信件轉給相關的部門,然後沒了下文。群主生氣了,要組織大家去市委上訪,要求上訪隊伍不少於10人,這樣才能得到上麵的重視。
群主在群裏發出通知後,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參加上訪,上班族說上班忙抽不開身,退休的說要接送孫兒上下學。
群主遠在外省工作,不能親力親為,他在群裏感慨人心不齊,個個隻為自己,不願冒一點點的風險。負責寫報告的業主挺身而出,說他願意領頭去市委送報告,然後陸陸續續有人報名,但還是不夠10個人。
我有大把的時間,也想通過參加小區的活動,了解更多國內的信息,但我離開中國太久了,不了解這裏的情況。於是我問:“上訪要做些什麽嗎?”
群主說:“具體不用做什麽,隻是湊個數,人多才能引起上麵的重視。”
原來隻是湊數,於是我加入了上訪小組。
上訪小組的人說好了集合的時間和地點,還沒有出行,便已經被上麵負責維穩的人知道了,我也接到了上麵打來的電話,核實我的身份信息和要打算上訪的事。我沒有否定,一口承認了。對方也沒說什麽威脅的話,確認是事實後,叫我注意方式方法,就掛了電話。
上訪小組群馬上就解散了,群主說已經把上訪的材料發給市”民生訴求”辦了,不用上訪,能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現在等結果。
智能數字化時代,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今天的社交媒體也在收集我們的每個舉動,記下我們買了什麽東西,在網上發表了什麽言論。但願永遠不會發生像《1984》這本書中的故事那樣:電視屏幕監視著每個人,人人相互監控,相互告密揭發。當初看這本書的時候,心裏充滿了壓抑和恐懼,連呼吸都是困難的。
我家的天花也露出了鋼筋,我老公修補後,重新粉刷了整個房子,現在住著舒服多了。
如果領導是真心為人民服務的,為什麽要怕百姓上訪呢?合要求的給辦了,不合要求的,給講理,堵,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你就好好吃喝玩樂吧,享受好的,不理差的。快回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