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我們在南京隻有2個白天的時間,沒有安排很多行程。第二個白天,早餐後搭巴士去中山陵,坐在車上順道欣賞南京的街道,小區建築,以及城市的花草樹木,這樣會比較容易得到一個整體的觀感。
南京老城跟廣州老城差不多,有滄桑的年代感和悠久的曆史文化故事。南京街道上到處都是梧桐樹,旅途中偶爾聽人說是因為宋美齡喜歡梧桐樹,下麵的人為了討好她。
快到中山陵的時候,也有一段筆直的路,兩邊是高大挺拔的梧桐樹,陽光透過微黃的葉片,斑駁地灑在寬闊的路麵,有幾個穿著漢服的女孩正在擺姿拍照,隻可惜秋意不濃。要是此刻,片片黃葉,紛紛而下,飄飄灑灑,那該是多美的畫麵呀。
我們弄錯了,提早一站下了車,剛好路邊有支付寶掃碼的單車,老倆口有幸騎著單車悠哉悠哉地欣賞這一路的美景。不知道是上坡路的原因,還是單車質量的問題,感覺這單車踩得很費勁。看見有停放單車的地方,我不願意再騎了,寧願走路去中山陵。
掃碼還車,結果收了我們每輛10多元,說是單車已經騎出了規定的範圍。去網上投訴,結果又把錢退回來了。
從百度上抄錄一段有關中山陵的介紹:“中山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陵寢麵積8萬餘平方米,於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
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穀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中山陵建築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
我們搭巴士,騎單車,走路,再踏上一級一級的階梯,是懷著足夠的虔誠和敬意來拜謁孫中山先生的。看見幾個老人還拄著拐杖,爬台階,這實在太不容易了。
從中山陵占地的麵積,建築的規模和布局,再看看毛主席的紀念堂(因為要排長長的隊伍,我沒有進去過),以及毛主席破落的故鄉韶山,後人會想些什麽呢?
不管怎樣,這是偉人給後人留下的曆史遺產,這已經成了名勝古跡。
從中山陵搭景區遊纜車來到巴士站,坐了幾站路,轉地鐵去南京博物院,老公的攻略沒做好,以為南京大屠殺博物館跟南京博物院是一回事,其實我更想看的是南京大屠殺,看看有多慘烈。
凡是能在網上找到的東西,我不願意多花時間和筆墨去說明,這裏再抄錄幾句文字:“南京博物院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簡稱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占地13萬餘平方米,為“一院六館”格局,即曆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
南京博物院大殿的建築為仿遼代宮殿式,由民國著名建築師徐敬直設計,經建築大師梁思成修改。”
我們在博物院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一院六館,除了沒去數字館,其它5 個館都走馬觀花看了一遍。人太多,因為有中小學生,特別吵雜。走累了,坐在靠牆的凳子上眯一會兒眼,接著再看。
走出博物院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回頭再看看落日餘暉下金燦燦的琉璃瓦,還有那輕盈婉約的飛簷,會給人一種騰雲駕霧的愉快和自由。
我們坐在博物院外麵的石凳上等高峰時段的人流散去,打開大眾點評,尋找附近的美食。因為前一天晚上在夫子廟的美食街根本就沒有吃好,慕名要了酒釀圓子和鹽水鴨,結果酒釀圓子沒有酒味,稠稠的,像漿糊。老公怕浪費,勉強吃了一點,我是一口也沒有嚐。鹽水鴨也是不新鮮的,還比不上我自己做的好吃。
為了吃上一頓南京好菜,我們搭著巴士穿街走巷,來到新城區居民住宅中心的沈氏私房菜館,一進門就是一條熱毛巾,像上帝一樣被寵著。大廳就餐的人不多,我們進去的時候隻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2歲左右的孩子在進餐,直到我們吃飽離開,沒有見到第3張台入席,服務員說很多吃客喜歡包房。2個服務員小妹全程陪伴服務我們,這種感覺很不好,我不喜歡高大上的地方,中檔水平就好。這裏的菜比較清淡,適合我們,這裏的鹽水鴨和糯米藕才是南京的味道。
晚上跟著穿漢服的年輕人逛夫子廟,夜遊秦淮河,穿越明清時代,期待著與秦淮八豔的相遇。(更多的照片和視頻請看我的微信視頻號:白開水7310)
我們安排的時間寬鬆了一點,像明孝陵,我們就沒去,想著中山陵已經去了,沒必要看那麽多陵。
早餐都是在大排檔吃的,很接地氣,專門買了一瓶南京酸奶嚐嚐,稠稠的,山羊味太濃,不是我喜歡的味道,老公又成了我的垃圾桶,哈哈。
南京的梧桐樹是一絕,特別是去中山陵那段,南京大排檔吃得應該不錯啊。
繼續跟著生活遊:))
90年代我們還在填飽肚子的階段,還沒有條件談美食和享受,甚至還覺得這是該批評的小資享樂主義,嗬嗬。
在國內出行,我充分利用各種交通工具的便利,無後顧之憂,實在走投無路了,可以叫嘀嘀打車。
人真多,熱鬧。應當多玩兩天,吃吃喝喝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