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彭小玲散文集《生活在英國》
朱文昌(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由青年作家網策劃、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的散文集《生活在英國》,是一位現定居在英國的彭小玲女士根據她在英國的家庭生活而寫的一本生活隨筆集。作者以平實的心態真實地記錄了她一家人在英國的生活和所見所聞。
《生活在英國》散文集,總共五章,二十八萬多字。作者通過第一章“懶媽與兒子”,第二章“寫給老公”,第三章“血濃於水”,第四章“英國生活”,第五章“生活隨筆”,以平實的心態敞開心扉,客觀地與讀者分享了她在異國他鄉看到的世界,以及生活的點滴感悟,真實的記錄了一名中國人眼中的當代英國社會。
1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的必修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和希望之所在。關於孩子教育,也是世界各國教育機構對在不同階段教與學中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中國家庭孩子教育,既是中國家庭到了國外也會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經濟能力不太好也要節衣縮食讓孩子上私立學校。
曾作為深圳一名教師的作者,通過送孩子上學沉浸式的體驗,親身感受了英國的教育模式。作者注意到,英國在教育方麵也很尊重孩子愛玩的天性,注重孩子通過玩去學習,如學校經常組織一些校內外活動,邀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參觀博物館、曼徹斯特的唐人街等。了解到英國的教育注重孩子的自主發展、興趣的培養、實際能力的鍛煉。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都注重與現實生活的實際相聯係,讓孩子親自參與,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孩子去感知、認識、總結,從而獲得知識。如從校園文化建設上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進了校園感受到的是另外一種環境:“一進門的信息欄上你就能看到學校的各種信息,走廊靠牆的邊上擺放著一些盆景,牆上貼著孩子們的畫,掛著孩子們製作的手工,每個教室門口都擺放著書櫃,書籍按一定的編號排列著。教室門口還有一排整齊的鉤子,是給孩子們掛衣服用的,每天孩子們進教室之前先把外套脫掉,掛在有自己名字的位置上。”“進了教室,更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牆上貼滿了孩子們學習的成果和一些班級的信息,頭頂上掛滿了本學年孩子們要學習的字、畫,牆角堆滿了孩子們的學習用具。”作者親身感受到“這裏是一個信息的小世界,隻要你張開眼睛,各種信息就會跑到你眼前;這裏是一個純樸得令人感動的小世界,沒有華麗,沒有矯情,一切那麽樸實自然,體現了人的自然屬性。”通過閱讀《生活在英國》,也使讀者看到了英國學校教育如何切合學生的的實際,尊重學生的感受的這一教育理念。
作者從孩子的入學教育中,親身感受到“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注重孩子的個性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為主。有時老師布置作業,還要特別強調孩子能做多少做多少,沒有完成也沒有關係。老師給家長的建議非常暖人心,非常尊重孩子。”切實感悟到“孩子在學校學習了多少知識是次要的,孩子的感受好不好、對學習的興趣是否濃厚,才是最主要的。”
從老師對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等各方麵給予的學期綜合評價來看,老師對學生的學期報告是認真負責的。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采取的方式方法是比較科學的,先是總評學生達到了什麽目標,然後對學生各科學習進行詳細的介紹,學生學會了什麽,哪些方麵還需努力,老師都寫得非常具體,最後是校長的評語和簽名。從老師對學生的一點一滴真實匯報中,可以看出老師對學生的非常細心和非常了解。英國學校的精細化教學、管理和老師非常細心、非常敬業的教學態度、教學精神,以及非壓力式教育、和諧式家庭教育、不失原則互通式教育,是值得國內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學習可鑒的。
作者還通過孩子入學教育,把接觸到的英國文化與中國文化融合,潛移默化融入到孩子日常教育,表露出對中國文化不忘初心,對西方文化的渴望了解。
2
雖然作者在《生活在英國》講述的是一家人生活在英國的狀況,但作者在書中用接近全書四分之一的篇幅,講述了“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又遠又近的父女關係”回憶的是父親因孤獨而太過於的正直和嚴肅,以及在子女調動工作方麵的不善言辭,彰顯的是一個家庭良好的家教家風。契訶夫說“人的一切都應該是幹淨的,無論是麵孔、衣裳,還是心靈、思想。”作者“從生活中的細節看一個女人的修養”、“勞動是快樂的”簡述了祖母用內心的幹淨、用生活中的細節來教育我們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女人,體現出一個人對自我、對生活的要求和品質,以及在無形中暴露出的做人的底線,總結出幹淨是修養最無聲也是最基本的體現。道出了當下好多進城父母的生活不習慣:“母親不願意住在城市”,是“因為城市裏沒有她的活計”,“隻有不斷地堅持勞動,才能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好吃懶做的人沒有明天和幸福。對於辛苦操勞了一輩子的母親來說,她不知道清閑是一種享受,她認為勞動是最快樂的。通過祖母和母親內在的精神品質和日常行為,溫暖的親情,鮮明的表達了中華民族勤勞樸實的底色和熱愛勞動的本色。
3
仔細品讀,從書中的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是在用樸實的語言、真誠的心態在講述自己的過往時光和記憶,去形成一個講哲理故事的角度和方法。
書中平實細微的簡述,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張牙舞爪的寫法,把知道的、了解的、感受的、領悟的,都是從頭到尾以平實的心態、自然的心境、放鬆的心情,娓娓道來。作者客觀看世界、寫世界的精神世界,折射出其堅定的信念和樸素的人生價值觀。如寫在英國疫情期間,“我們慢慢習慣了宅家慢節奏的生活——看看書,看看電視,再解決肚子的問題”,寫出了疫情居家,溫暖滿心房的心境。在“勞動是快樂的”一節中寫道:“陽光暖暖地照進了我的飯廳,也普照著我那蔥蔥鬱鬱的小菜園。一邊吃著早餐一邊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的內心是滿足和愉悅的。”往事在曆史主義、客觀主義、寫實主義的講述中,彰顯出自信自強,使得本書更有溫度、有力度、有高度。作者樸實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更加拉近了與讀者零距離的交流。
《生活在英國》書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精彩語句,風趣平實的語言,以及英國女郎的時尚與傲慢,讓人在讚歎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不得不去品賞把玩一下時尚的英國城市文化的閑情逸致。
“做好自己,守得住寂寞,總有雲開霧散的時候。”
“親情是剪不斷的血緣關係,無須刻意地去經營,無論你說錯了話、做錯了事,都會得到諒解;親情就像我家鄉冬日裏湛藍天空中的太陽一樣,溫暖而又舒坦。”
“走累了,坐在瑪莎百貨門口的木椅上,吃著雪糕看過往的人群,這是最有意思的流動的風景。”
“三個胖女人吃力地從坡下慢慢地向坡上一搖一擺地挪動著,坐在輪椅上的是胖女人,推著她的也是胖女人,走在最後的也是胖女人,而且還背著兩個鼓鼓的包。從我身邊走過時,我聽見了沉重的喘息聲。”
“我的目光跟隨著一個從瑪莎百貨商場走出來的摩登女郎一直走到了街道的盡頭。她的高跟鞋敲在石子路麵的聲音特別清脆響亮,因為穿著高跟鞋,穿著直筒窄裙,她的每一步都特別妖嬈多姿,她手上還提著一個經典款式的LV包。”
作者在《生活在英國》無不簡潔的生動講述,正像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安妮˙埃爾塔代表作《悠悠歲月》一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現在年代的讀者,都能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內容和最清晰得記憶。
作者簡介:朱文昌(原上塬),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曾擔任縣作協副主席,省級報刊特約記者。《父親的事業》《老邱圓夢》《山水人家》《麵館的書香味》等散文作品先後發表於《人民日報》《中國報告文學》《時代報告》《文學少年》《參花》《人民郵電報》《中國郵政報》《農民日報》《甘肅日報》《甘肅郵電報》《蘭州晚報》《隴東報》和中國西部散文網、創新文學網,散文《那金黃的楊葉》《信之力量》《河石》入編甘肅人民出版社《北地春韻》《奮鬥鑄就輝煌》文學作品集;長篇報告文學《5G 高地》《使命與擔當》《最後一公裏》刊發於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報告文學核心期刊《中國報告文學》《時代報告》。長篇報告文學《5G 高地》被推薦參評第九屆徐遲報告文學獎。
若能把最近自己動手裝修房子的故事也列入,則更受讀者歡迎了:)
生活原來就是作家,難怪!讚!
很符合我對生活博客的認知!再次祝賀生活新書出版,並得到國內讀者的認可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