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中餐是英國人最喜愛的外賣之一遍布於大街小巷,這歸功於早期香港移民的努力,很多餐名都是香港語音的拚寫。現在老一代的香港移民都幾乎退休了,他們的後代大多不願意繼承家業,來自福建的難民讓中餐不斷地發揚光大。
改良後的英式中餐是為了取悅英國人的口味,基本上都是油炸的,不符合中國人健康養生的標準。中老年人比較注重健康會選擇咖喱和豆豉青椒係列,年輕人喜歡香辣的椒鹽雞牛蝦等重口味的。蝦片 、春卷、烤排骨、咕佬雞、炒飯、炒麵等是每個外賣店流量最多的品種。
英國人習慣了英式中餐,到了中國有機會吃真正的中餐反而不適應。我的一個客人被公司派去廣州工作二年,每次回來都急著要來買他喜歡的炸雞球和炒飯。另一個被派去馬來西亞工作的David 每年回來3次,他誇張地對我說我的咖哩雞和薯條已經成了他的鄉愁。
英國人的墨守成規從吃飯就可以領略一些,哪一天哪個鍾點吃什麽基本上是不變的,所以我每天該準備多少食材也就心中有數了。最忠實的粉絲是Gordon老頭,十年了,永遠沒有變過,一個毛菇芙蓉,一個白飯和一杯加辣的咖哩汁,每周四8點做完運動後一定來。如果哪一次沒來準是生病或旅行去了,但十年來他這個快八十歲的老人真的沒生病過,一年四季他都是穿著短運動褲進來的。
另一個忠實的粉絲Tam吃完他最喜歡的雞芙蓉以後就永遠地不再回來了。三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接到Tam打來的訂餐電話,聲音非常的虛弱無力。我著急地問他怎麽了?還好嗎?他說他在醫院,就是想念我的雞芙蓉,一會兒他的夫人來拿餐。幾個星期後他夫人告訴我Tam那晚享用過中餐後就離開了。斯人已去,幸好夫人現在有了新的男友,也成了我的常客。
我店的四周住了一些老人,老人喜歡吃英國傳統的薯條,但買一份又太多吃不完。沒關係,我按他們的需求給,錢也一定要收一點,要不他們會不高興,下次就不敢來了。有一個有趣的老女人,我們私下裏叫她老妖婆,七十多歲了,染著粉紅色的頭發,十個指甲顏色各異,去年有段時間還經常有個男伴陪著。有一次醉醺醺走進來,我問她:"喝酒了?"她說:"沒有,隻是碰了一下酒瓶子。"站在她邊上的送餐司機在偷笑。這老妖婆每次都說:"我要很小份很小份的薯條。"我就給她裝一點點,問她夠不夠,她說再加一點點。
這個隻有2萬多人口的小鎮就有5間中餐外賣,還有3間英國傳統的魚條店,競爭是激烈的,但每間店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基本固定的客戶。我秉承童叟無欺,保質保量,真誠服務的經營理念,不需要做廣告發餐牌就已經夠我們忙了。周末有時太忙,服務的態度會差一些,客人等餐的時間就很長,好些常客都非常有耐心,超過時間了也從不催餐,但也有個別不那麽友好的,不但拚命地催還要求折扣。以前沒有經驗也貪心,隻要有單進來就接也沒有考慮廚房是否能準時做好,隨口向顧客承諾45分鍾能送到。有一個客人等了2個小時都沒有吃上,氣得把我痛罵一頓並說以後再也不來了。忙碌過後,錢是賺到了,但因為讓客人等得太久而惴惴不安。為了保證客戶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安,在人手問題解決不了的情況下,我們先調整心態和策略,有時實在忙不過來就不接電話或者直接告訴客人需要等多久願意等就下單。吸取教訓調整心態以後,現在一切有序地進行,那個說再也不來的顧客停了幾個月後又重新回來了。
有個朋友來我店學會炒餐後也開起了外賣店但生意不好,埋怨我們沒有教他細節問題,我今天所分享的就是所謂的細節,而細節是需要時間經曆和真誠慢慢地體會的,不知道這朋友是否能理解。做好自己,守得住寂寞,總有雲開霧散的時候。不管做什麽,舍得真誠地付出總會有所收獲。對這個行當說不上喜歡,因為它不是大家認可的高大上,但能解決溫飽問題,我還特別享受自己說了算的自由。
不知道兩家生意怎麽會差別如此之大。
另外我覺的能開餐館的都不是凡人,因為餐館的事情千頭萬緒,每天調度安排好方方麵麵瑣事,還能做到讓顧客滿意你的出菜品質和服務質量真的不容易。況且你白天還有很多空閑時間,太曆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