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提上來簡單說說混血和人種的variety的問題

(2009-09-22 22:08:54) 下一個
前麵有姐妹提到:“異族通婚後,都是混血,就隻有一個人種了,variety 就少了。”

其實,我覺得這隻是杞人憂天。

首先,現代社會雖然異族通婚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在全球婚姻中所占的比例,還是10的負多少次方而已。當然,有人可能會說,那按照這個趨勢下去,幾十年、幾百年、或者幾千年後,這個比例會不會達到幾十個percent? 那時又怎麽辦?

別急,看看我們人類的老祖宗當年在非洲大陸遊蕩的時候,他們有多少人?據一些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報告,人類的祖先也曾一度(或幾度)隻剩下一小群,大概在2000-20000人左右。即使考慮一個幾十萬人的祖先population,那時人類的variety有多少?相信遠比現在的少吧?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人類在曆史的發展中,其variety在不斷增加,以致我們現在有看起來很不一樣的世界各地的居民。

我們知道,這個variety的增加,主要是各部落在世界各地不同的環境氣候和生存壓力之下造成的。但是,我們的地球各地的環境現在或在可見的將來會變得均勻一致了嗎?不會吧?至少溫度、日照量、海拔、食物等生存環境還是有很大的不一樣吧?這不就能繼續影響各地區的人群而讓他們不斷產生和鞏固新的基因變異嗎?而這些基因變異,不正好造成了人類的variety?

當然,通婚能抹平一定量的變化。但這個能被抹平的量有多少是個大疑問。一方麵有多少人能跟異族通婚本身就是個問題。很難想象全世界有百分之幾十的婚姻是異族通婚的,因為技術上很難做到,更不用說政治、經濟等問題了。另一方麵每對異族通婚的父母隻能幫忙部分抹平兩個地方(父母的來源地)的差異,而對別的地方的差異毫無作為。這樣,即使沒有新的變異的出現,即使百分之百的婚姻都是異族通婚,那也恐怕需要幾萬到幾十萬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去抹平大部分(還不是全部)的差異。

可是,要求新的變異不會出現是不可能的。而且除了自然界本身的地理環境差異外,人類自身的活動也會不斷造成環境差異,這些差異也能形成生存壓力而選擇了某些新的變異。

這樣,異族通婚混血的過程隻能不斷的在人類現有的差異和新出現的變異的後麵去追趕。而由於地球各地環境的巨大差異和人類現有的巨大人口數目的關係,這個追趕抹平的過程大概會是一直遠遠的落在人類的variety的後麵。

所以,還擔心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