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健-提出所謂“國先”、“人先”的說法,說的是:
“國先、人先兩種說法都對,一內一外而已。
向內,以人為本,國家才能健康。
向外,以國為依,人民才有保障。
光向內,國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又或指向老子“小國寡民”的狀態。失去了國家
的保護,人也就難以有自由和尊嚴。
光向外,國家變成僵死的外殼,人民縱安全卻不幸福。國家就無法長期保持生命力。
隻有內外兼治,取法中庸才是正道。
但在不同情況下,內、外則可作適當張弛。大體原則是和平時期注重人多些,國家
衰弱及外強欺侮時以國為先。”
這些說法不無道理,尤其是那兩句:
“向內,以人為本,國家才能健康。向外,以國為依,人民才有保障。”及其延伸解釋。
但是,稍為結合各國的具體情況深入的想一下,會發現其最後一句“大體原則是和平時期注重人多些,國家衰弱及外強欺侮時以國為先。”反映出一種把“國先”和“人先”對立起來的思潮。說是思潮,是因為回想起來,其實在以前很多人的文章中都多多少少、隱隱約約反映出這種想法來。我在這裏提出幾點自己的意見來,希望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A.“國先”並不意味著可以踐踏民權。不知道你是否有這個意思。但事實上專製獨裁者多半以這個理由來踐踏民權,讓人們遭受許多非外來侵略者造成的痛苦。蘇聯當初的大清洗、中國的反右和文革等都是例證。記得在衛國戰爭最緊急的關頭,斯大林照樣清洗軍中非己的高級軍官。在日寇入侵的國難當頭時,蔣介石仍然要先“安內”(消滅共黨)。。。這些,可都是對“國先”一說的最大的諷刺。
B.事實上,在嚴 酷的國際環境下,一個國家的人民更應該精誠團結,共同禦外。而要人民精誠團結,不僅僅要靠統治者的號召和侵略者刺刀的威脅,而更應該靠統治者和人民之間的相互信賴、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而要做到這些,統治者必須尊重人權、尊重民意,而不是踐踏人權和民意。用句古語來說,這個時候統治者更應該“以德服人”。
舉個反麵的例子,國府在抗戰中是盡了很大的努力,付出很大的犧牲,這點大家都會同意。但國府也有很多做的很不好的地方,比如糟踐拉來的壯丁(光這一點就損失了幾百萬人)、許多軍隊隨意踐踏老百姓的權利、搶奪老百姓的財產(以致造成了華中地區有幾萬國軍被憤怒的民眾繳械的荒唐事情),等等。
誠然,國難當頭,人民是要為國家的存在做出某些甚至大量犧牲的。但這些犧牲如果是由統治者號召的,即使是強製的,也應該是合理的和以理服人的,應該讓民眾明白國家和人民的處境,並盡量減少民眾的損失。而不應該是無理強迫和不合理的剝奪。比如在911後,美國加強了許多安全措施,其中不少有侵犯人權和隱私的部分。這時政府需要做宣導,告知民眾情況的危急。而各界人士也要共同做監督,使人民的損失盡量降低。在危急的情況下,比如在抗戰的某些最艱苦的日子裏,軍隊需要糧食,要向民眾征糧,而且要征到讓民眾餓肚子的情況。即使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強迫征糧也可以用軍隊維持好秩序,盡量不傷害民眾,而不是上去一槍托、一刺刀把民眾打倒紮死的去搶糧。
C.“注重人”和“注重國”並不完全矛盾和對立。不注重人的統治者是難有強大的力量去禦外的。國共內戰時,國軍隊伍中的官兵等級森嚴、官欺負兵的現象到處都是。而共軍隊伍中官兵相對比較平等。在控製別的因素(裝備、訓練等)下,兩支部隊的戰鬥力的差別是很明顯的。
D.當然,“注重人”和“注重國”之間還是有矛盾和資源分配等問題存在。如何在“注重人”和“注重國”之間做平衡,則需要“烹小鮮”的智慧和能力,也更需要有好的、大的目光和遠見及對於民眾利益和人權的深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