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簡單談談平衡的概念及其在社會學上的應用的初步思考

(2009-02-01 21:25:50) 下一個

首先,借助從物理學來的概念,我們知道平衡有不穩定和穩定平衡兩種。不穩定平衡類似於站在山峰頂上一塊岩石上做平衡,稍微有一點波動就會打破平衡,滾下山去。穩定平衡就類似於躺在山穀低部那樣,打多幾個滾都會滾會平衡點附近,維持平衡。

事實上許多複雜係統,包括生物體(含人體)、生物圈、穩定的人類社會等,都是在一定的範圍內處在穩定平衡中。有一點小的變動是不會使係統崩潰的。但如果變動過大,出了那個範圍,就可能把係統帶到一個新的狀態(包括崩潰)。

比如對大部分人來說,一個人一天不吃飯也不會餓死。但對於一個已經斷糧好多天的人來說,再多一天的沒飯吃可能意味著使這個人陷入昏迷或者甚至死去。

另外,對於“活”的東西和事物,象生物體、城市、人類社會等,其平衡不是一個靜態平衡,而是動態平衡。也就是說,他們在不斷的與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訊息等。一旦這些交流停止了,他們就會進入真正的靜態平衡---死亡。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人在社會上的位置不是事先安排好的、非這個人不可的。社會象不停的流動的流體一樣,處在某種動態平衡。而當一個人進入社會(出生、入學、開始工作等)時,他/她是插進去的(象人走進/跳進水中一樣)。有時他/她的進入意味著另一個人的不能進入或退出(例如進入有限額的工作職位)。有時社會會在一定限度內調整該處的容納限度而把這個人也包容進去(例如進入公立學校)。

但是,不管怎樣進去的,既然進去了,就得自我奮鬥一番去站穩腳跟,在社會上立足。同時,這個人與他/她周圍人的關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是經過一番互動而形成的。因此,從動態平衡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擁有一個好的,能讓自己與周圍的人和事有良好互動的關係,就得不斷的努力。停下來不努力的話,就隻能靠吃以前努力的老本(慣性)了。一旦這些老本(慣性)用完了,這個人在社會上的位置就會瀕臨危險。(這裏講的老本,既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關係---友誼,也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物質關係---金錢,等等。)

從動態平衡的角度來看一個複雜係統,象人類社會等,有許多東西可以看。但從最基本的來說,就是看這個係統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如何變化和發展,而且這些變化和發展是向好的方向還是不好的方向。同時還要注意到一些重要的問題,比如說,什麽方向是好的?為什麽好?什麽方向是不好的?又為什麽不好?

又比如,必須看到,一個社會光是穩定在一個長期沒有什麽大變化的平衡中也不見得是什麽好事,那很可能意味著不思進取和死守祖宗的老教條。比如,中國在一、兩千年中,不管是經曆了多少戰亂和災難,也不管是誰坐江山當皇上,其社會製度基本上是封建製度。所以從社會製度的角度來看,那真是一個超級穩定的狀態。但是,當國門被堅船利炮打開後,才發現原來已經遠遠的落後了。這個教訓非常值得記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