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作家不切實際的YY就能改變曆史進程?

(2008-07-10 10:10:50) 下一個

這位王幹說了不少話(見下麵所附的原文),但有沒有道理?我們來看看:

1。“簡體字跟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有很大差距”、“我們現在把這個漢字一改以後,中華民族很多的妙處,很多博大精深的地方都給衝淡了,或者沒有了。”

有什麽差距?怎樣衝淡了?能不能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光喊幾句口號而沒有論據能服人嗎?


2。“簡化字的掃盲功能已逐漸退化”、“繁體也可以掃盲”

沒有人說繁體字不能掃盲。但簡體字恰恰是因為簡體字容易認、讀和寫,其掃盲功能比繁體字的強大了很多。繁體字不光對於目不識丁的體力勞動者在學習上有很大的困難,甚至對於象我們這些有相當好的簡體字基礎的“知識分子”,也都有相當的困難,尤其是在寫的方麵(記得當初沒有中文輸入軟體時,我曾經花了兩個多小時在幾張《世界日報》中仔細尋找有用的繁體字來寫完一封給一位台灣人的信)。

中國從50年代起的幾十年的掃盲過程中,簡體字的容易認、讀和寫的特性立下了巨大的功勞。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硬說:“簡化字的掃盲功能已逐漸退化”根本是無視事實的說法。請問王大作家,這個“逐漸退化”的原因何在?為什麽對於以前的人,簡體字有好的掃盲功能,而對於現在的人,簡體字就沒有好的掃盲功能?現在的人比幾十年前的人腦袋好用嗎?有什麽科學根據?


3。“中國肯定是有文盲的,但是文盲那是數量非常少的,我們不能為非常少的那麽,可能中國的文盲我沒調查過,也許千分之一,也許萬分之一。”

王大作家還記不記得,是誰說的“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手頭沒用資料,連GOOGLE、白度一下都不會?好吧,我來代勞一下。根據《新華網》2002年3月4日的資料表明:

“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掃盲工作取得了世界公認的曆史性成就,成人文盲率由10年前的22.23%下降到8.72%,但文盲絕對數仍高達8507萬,其中2000萬左右為15至50歲的青壯年文盲。西藏、青海、貴州、甘肅、雲南、寧夏、新疆、內蒙古、陝西等10個省區的人口總數占全國的15%,而文盲數卻占全國的50%。在農村貧困落後地區,已經形成惡性循環。我國東部發達地區仍然有少數文盲,統計表明,北京還有文盲近60萬。”

這下出醜出大了。8.72%比“千分之一”或者“萬分之一”多了多少倍?王大作家的小學算術還記得嗎?記得的話,請先算算看?

王大作家用瞎蒙的數字作為論據,是不是太不負責任了?而這個論據所支持的論點“所以基本應該說基本沒有文盲”和“文盲跟簡體字之間沒有什麽聯係,因為掃盲現在已經不是我們教育的一個最主要任務了”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3。“簡化字損害了漢字的自然發展”,“我們1956年的時候人為地做了一次簡化,是一個刻意的強行推行的一個過程,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漢字一個自然發展的自然規律。”

王大作家口口聲聲說的這個“損害”,能不能拿出點實際例子來?AGAIN,光喊口號是沒有用嘀。要能說明你的觀點,必須要有證據。

哦,僅僅是個“可能”?也就是王大作家的猜想?沒有事實根據?王大作家這麽高文化的人不會不知道,沒有事實根據的猜想是不能拿來做論據的吧?


4。“我們1956年的時候人為地做了一次簡化”、“簡體字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東西,是一個新的東西,一個從來沒見過的東東”

前所未有的新的東西?

王大作家是否了解漢字的簡化過程?知不知道漢字的簡化過程是有上千年的曆史?知不知道在1956年前,中國就有很多簡化字在流行使用?而1956年的那個“人為”的過程,不過就是把這些流行中的簡化字整理成一個規範的形式。如果沒有那個人為”的過程,廣大人民群眾仍然會大量使用簡化字。隻是不甚規範,容易造成誤會和混亂而已。從這一點來說,1956年的那個和後來的幾個這種人為”的過程為漢字的自然性發展確立了規範,大大減少了誤會和混亂。這不是美事一樁?

另外,這麽孤陋寡聞,王大作家又是怎麽當“作家”的啊?

還有,王大作家知不知道許多簡體字就是從古行書來的?王大作家在欣賞那些行書時,怎麽不批判那是“損害了漢字的自然發展”?也許王大作家根本不懂得欣賞行書?


5。“五十年內廢除簡體字”

王大作家在做夢吧?看看現在中國社會上有多少人讚同廢除簡體字的?可以說,除了某些“文人”(如王大作家之流),絕大多數的人是不會讚同廢除簡體字的(即使他們欣賞繁體字)。原因嘛,就在於簡體字的容易認、讀和寫。王大作家可以做個社會調查,看有多少人願意廢除簡體字、恢複繁體字的?


6。“我覺得恢複繁體字可能比推廣簡體字更容易一些”

王大作家根據什麽來做此“認為”?一個“中國古典熱”能包括多少人?有多熱?有多少人投書報紙雜誌慷慨激昂的論述恢複繁體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這個所謂的“中國古典熱”其實不過是一些小知識分子的某種獵奇而已,根本不能代表每天為衣食而奔忙的廣大勞動人民。

另外,王大作家不是說“文字的發展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淘汰選擇的過程”嗎?那麽人為的廢棄已經廣泛使用了幾十年的簡體字而去恢複已經沒有多少人在使用的繁體字,難道是個“自然而然淘汰選擇的過程”嗎?王大作家還真的會自打嘴巴。


最後,再來說一下那位主持人:他/她可真的是半個白癡。給王大作家用這麽些個完全不切實際的YY來忽悠兩下,立馬就相信了,還在憂慮家中的簡體字印的書。真正是沒有頭腦。這種水平的主持人實在是有損該電(視)台的聲譽。

-------------------------------------------------------------------
附:-中華之聲-轉載的王幹的訪談錄: 作家王幹:簡化字損害了漢字的自然發展, 簡化字的掃盲功能已逐漸退化......

精彩語錄:

簡體字跟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有很大差距,中國文化所有的精髓都通過漢字充分的體現出來,我們現在把這個漢字一改以後,中華民族很多的妙處,很多博大精深的地方都給衝淡了,或者沒有了。

簡化字的掃盲功能已逐漸退化

  主持人:我不知道網友什麽感覺,我覺得本來我坐在主持這個位子的時候,我覺得我是反對王老師觀點的,我覺得繁體字太複雜了,等於讓我重新再學這個文字,但是剛才王老師說著說著,我覺得我如果不接受的話會顯得我特別保守(笑)

  網友:中國人現在還有很多人是文盲,他們學習繁體字會不會有困難?

  王幹:中國肯定是有文盲的,但是文盲那是數量非常少的,我們不能為非常少的那麽,可能中國的文盲我沒調查過,也許千分之一,也許萬分之一,你像我們現在都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了,所以基本應該說基本沒有文盲,當然也有一些比如可能打工的孩子,也有極少數人吧,失去教育的機會。我想這些人掃盲的任務,繁體也可以掃盲,簡體也可以掃盲,像台灣、海外,其他地方肯定也有文盲,這個不影響他們使用繁體字,文盲跟簡體字之間沒有什麽聯係,因為掃盲現在已經不是我們教育的一個最主要任務了。

  主持人:現在主要是港台都還在使用繁體字,我去香港的時候看到那個字,其實有的字真的要猜,我覺得還是要學的,特別是當這種文字和它當地的一種方言掛鉤以後就更難理解什麽意思了。

  王幹:比如廣東、香港,他們方言是不規範的,哪個地方的方言用簡體字寫出來也一樣看不懂。

簡化字損害了漢字的自然發展

  網友:按照您這個邏輯,那中國漢字應該曆史最悠久的是甲骨文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習這種文字?

  王幹:第一個,我沒有說文字越古越好,我也沒有說恢複寫大撰小撰,也沒有說寫鍾鼓文,我說的這個漢字是基本用了兩千多年了,這麽一個所謂的正體字。恢複甲骨文,我不是說文字越古越好,我現在講的這個漢字是我們已經用了幾千年了,而且基本約定俗成了,甲骨文跟我們現在漢字,它是漢字最初的一個原始形態,是有很大距離的,他是把我的話簡單化了,第一,恢複繁體字不是複古,第二,甲骨文是遠古時代漢字的初始時代,今天是沒有辦法使用的

  主持人:那王老師,您希望漢字回到一個更合理、更嚴密、更有美感的一個形態下麵,那麽這個形態以什麽作為標準呢?

  王幹:我覺得標準應該以繁體字為主體,因為繁體字已經經過幾千年的考驗,你看從漢代以來,就是漢字那個基本的變化,它有變化,不可能不變化,但是是非常有限的,這個簡體字基本上就是從漢朝以來基本上是顛覆的太多了,所以我覺得應該以被簡化前的那一批正體字作為一個基本的框架,略做修改就可以了。

  主持人:能不能這樣理解,其實文字的發展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淘汰選擇的過程,而我們1956年的時候人為地做了一次簡化,是一個刻意的強行推行的一個過程,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漢字一個自然發展的自然規律。

  王幹:對,是這樣的,剛才大家說人使用了,約定俗成了,我覺得真是這樣的,比如台灣有一段時間在抗戰時間,他被強行推行日語,很多人寫日語也寫慣了,我們關複以後當然要恢複漢字了,當然這個事情跟簡體字不是一回事,但是本身簡體字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人為強行推廣的,而且是在這麽強大的一個政治背景之下,當時經曆過反右,經曆過文革那樣一些運動,這個我覺得不是一個自然形成的。

  主持人:對,我理解您的意思了,實際上如果它自然淘汰選擇到了今天,那它自然會形成它的一套邏輯和合理性,因為它中間是被強行推進的,是人為催化成這樣的,它可能會有很多的問題在其中,它在邏輯上不是特別合理,它沒有經過時間的檢驗,強行的變了一種形態。

  王幹:對,尤其它是跟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有很大差距的,因為漢字的構成方法都是中國文化所有的方法,所有的精髓都通過漢字充分的體現出來,我們現在把這個漢字一改以後,就是中華民族很多的妙處,很多博大精深的地方都給衝淡了,或者沒有了。

隻要政府支持30年廢除也很有可能

  主持人:今天聊天的時間馬上就到了,我還有一個問題要回到王老師這篇,還用我那個詞,驚世駭俗的文章,說“五十年內廢除簡體字”,您認為第一,這個時間您認為它是不是合理,或者說在這個時間段裏它一定會形成一個相對合理的另外一種繁體字的形態,一種語言形態?

  王幹:這個五十年,因為我想我們使用簡體字差不多也使用五十年了,我想要慢慢把簡體字淡出我們書寫閱讀的範圍,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弄出來的,再一個,它這個簡體字本身已經形成了很多著作,形成了很多文本,所以我們還要使用這些著作,還要使用這些文本,所以我提出一個五十年,就是慢慢慢慢,要按照自然規律自然淘汰,我想是這麽一個想法。

  再一個,我覺得恢複繁體字可能比推廣簡體字更容易一些,五十年我考慮的是比較多,也許不要五十年,為什麽呢?因為我們現在有一個中國古典熱,我們在接受中國古典文化的時候,經典著作的時候,大量的經典都是繁體字寫成的,所以不像簡體字,簡體字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東西,是一個新的東西,一個從來沒見過的東東,那麽這個繁體字正好是我們回歸到傳統,回歸到我們文字的家園當中去,所以其實我說五十年,也許不要五十年,三十年就可能實現了,當然前提是要由政府來把這個方案向全國推廣。

  主持人:聽了您的話我突然產生一絲擔心,因為我家裏有很多書,這些書大部分都是用簡體字寫的,也許過了十年、二十年之後,可能新的孩子會不認識它,會覺得文字很奇怪(笑)我覺得不管繁體字和簡體字到底我們使用哪一種文字,其實我們都希望能夠繼續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展現出漢字,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美感來。非常遺憾,今天的聊天隻能進行到這裏,各位網友如果有什麽問題繼續跟王老師討論,可以到王老師博客上去,我們新浪博客頻道也經常推薦王老師博客,王老師博客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精彩的文章,謝謝王老師光臨新浪“網上大講堂”,更感謝今天光臨我們嘉賓聊天室的各位網友,我們下次“網上大講堂”再見。

  王幹:再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