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生,互助互愛

互相提攜勉勵;為我,為你,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在海外闖出美好的生活和成功的事業奉獻自己的綿力。
個人資料
peterpan166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譽為台兒莊戰役第二的小界嶺戰役參戰將軍一覽

(2024-11-28 23:21:25) 下一個

譽為台兒莊戰役第二的小界嶺戰役參戰將領一覽

小界嶺戰役沉重打擊了日軍進攻我國的囂張氣焰,也被國民政府譽為“第二個台兒莊”戰役。那你知道此戰參戰將軍都有誰嗎?

1,孫連仲(1893-1990)字仿魯,河北雄縣人,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抗日名將。1914年入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曆任班連營團長。1924年秋任衛隊旅長。1938年8月,參加武漢會戰,任大別山防線第三兵團司令。抗日戰爭勝利後兼任河北省政府主席。1949年3月去台,初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56年1月退役。1990年8月14日,在台灣病逝,享年97歲。

2,張金照(1902—1970)河南郾城陰縣趙鄉姬留村人,字輝亭。1930年中原大戰擔任第30師88旅旅長。1938年2月任第30師師長。1941年任冀察戰區遊擊指揮部獨立旅旅長。1949年1月參加北平解放運動。1955年當選鄭州政協委員,著有《第三十師增援台兒莊作戰片段》。1970年因高血壓病逝鄭州。

3,吳鵬舉(約1893~1975)河南周口人。西北軍出身。1928年10月任第25師旅長。1930年10月任騎兵第4師團長。1933年1月任42軍獨立第44旅團長。1936年7月升任旅長。1942年7月任暫編第36師副師長。抗日戰爭期間率部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47年11月晉升陸軍少將,於次年退役,後閑居四川。

4,池峰城(1905—1955)又名鳳臣,字鎮峨,河北景縣人。1920年7月從軍。1929年2月任第31師91旅183團團長。抗日戰爭期間曾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9年3月升任第30軍軍長。1945年11月任第33集團軍副總司令。1949年1月曾配合北平軍統起義。同年4月因“曆史遺留”問題被逮捕入獄。1955年3月16日病逝獄中。1983年北京市公安局為其平反。

5,陳瑞河(1904—1962)原名榮光,安徽合肥人,抗日名將。1932年任第87師259旅518團團長、36師106旅旅長,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抗日戰爭爆發後任36師副師長、師長。1939年11月任75軍副軍長。1940年7月任71軍軍長。1942年3月任14集團軍第9軍軍長。後掛職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高參。1946年退役經商。1962年10月7日逝世。

6,宋希濂(1907年-1993年2月13日),字蔭國,湖南省湘鄉縣人,抗日名將。1925年隨軍參加討伐滇桂叛軍之役。1938年獲華胄榮譽獎和獎狀。1942年率部參加滇西反攻之役。抗戰勝利後,宋希濂獲國民政府最高勳章──青天白日勳章和美國政府的棕葉自由勳章。1964年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93年2月13日,因患嚴重腎衰竭在紐約逝世,享年86歲。

7,黃樵鬆(1901—1948)河南尉氏人,號怡墅。1922年5月參加馮玉祥西北軍。抗日戰爭期間曾率部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西鄂北會戰。1945年底任第30軍副軍長。1946年6月任整編第30師副師長。1948年11月因策劃太原起義事泄,被閻錫山逮捕押赴南京,28日被槍決。

8,鍾鬆(1900—1995)別號常青,又名鬆根,抗日名將。1925年,任黃浦五期入伍生連連長,參加過南昌、蚌埠、徐州、濟南戰役。1937年,任陸軍獨立20旅旅長。參加上海“八·一三”中日會戰,授於華胄榮譽勳章。1938年8月參加武漢會戰。1953年,任“浙江省政府代主席”。1968年退役。於1995年3月7日在在荷蘭逝世,享年九十六歲。

9,沈發藻(1904—1973)江西大庾(今大餘)人,字思魯,抗日名將。1925年9月軍校畢業後任第1師中下級軍官。1935年5月11日敘任陸軍工兵上校。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5月26日調升第2軍副軍長。1948年1月調任陸軍裝甲兵編練總處中將處長。1959年退役後聘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67年出任“光複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73年2月4日病逝台灣台北。

10,鍾彬(1900—1949),廣東省興寧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31年任第87師團長。抗戰全麵爆發後任第88師師長、中央軍校漢中分校主任。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1946年任國民政府參軍處參軍、整編26師師長。1948年八月任陸軍第九訓練處處長兼第109軍軍長。1949年11月被俘虜。1949年12月底在北京景山關押期間跳崖自殺,終年49歲。著作有《龍陵會戰史》。

11,蕭之楚(1897—1959)山東荷澤人,號景湘。1924年9月任第15混成旅營附。1925年2月任國民2軍第8混成旅營長。1927年4月任第2集團軍暫編第1師第1旅旅長。1935年4月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中將。抗日戰爭期間率部參加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長沙會戰等戰役,1945年10月任第7綏靖區副司令官。1947年6月退役。1949年去台。1959年病逝台北。

12,田鎮南(1889—1974)河南項城人,號柱峰,抗日名將。1921年任湖北督軍署諮議。1933年8月任第42軍副軍長。1936年1月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少將。1945年10月任第4綏靖區副司令官。1949年10月逃台後任“總統府”上將參軍、國策顧問等職。1974年12月病逝台北。

13,王修身(1901—1960)河南項城人,字新民。1920年從軍。1928年10月任特種兵師第2旅旅長。1936年6月任第32師師長。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5月參加隨棗會戰。1941年參加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1950年12月退役,任郵政總局顧問。1960年12月病逝台北。

14,陳永(1894—)山東荷澤人。生於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1935年4月17日授少將銜。1937年7月代理國民革命軍駐廣西部隊第44師師長。抗日戰爭期間任第26軍44師師長,參加過武漢會戰。1938年5月10日晉中將銜。

15,馮安邦(1885—1938)山東無棣人,字化民,抗日名將。1910年從軍。1913年起任副排長、北洋陸軍第7師排長。1924年起任國民1軍副營長、團長。1930年任第27師80旅旅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娘子關戰役。1938年參加台兒莊戰役,曾因戰功獲青天白日勳章。1938年11月3日空襲殉職。1940年9月追認為陸軍上將。

16,曹福林(1891—1964)河北景州人,抗日名將。1912年入北洋軍陸建章部左路備補軍。1938年6月任第三集團軍副總司令。曾率部轉戰山東、河南和湖北等地,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1946年內戰爆發後任第四綏靖區副司令長官。1952年10月退役。1964年6月9日病逝於台北。

黃岡小界嶺抗戰遺址:千年老樹彈坑猶在(圖)_新聞_央視網(cctv.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