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萊拉的書架

文章都是轉貼,為自己看起來方便, 謝謝各位作者了。
個人資料
正文

早餐到底要不要吃?營養學家爭論不休

(2006-10-21 21:35:53) 下一個
廣州日報


本吃早餐的習慣在地球上有著悠久的曆史,存在於世界各國的文化中。中國人講究“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在許多文化中,早餐都被認為是“黃金餐”,即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為人展開一天的活動提供體力和腦力基礎。因而,不吃早餐被看作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據統計。在歐美國有1/3的人不吃早餐。錯過早餐的人心裏往往很惶恐。然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打破傳統思維,他們通過個人體驗和初步研究指出,吃不吃早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天之內進餐的內容和次數,甚至有科學家認為,不吃早餐反而有益健康。 

  馬克•麥特森是美國國家老齡研究院的神經學家,他對早餐一向不屑一顧。從1986年起,他已經有20年沒吃早餐了。他說,如今的自己很瘦很健康,從來都沒有感覺這麽好。

  “無論怎樣,都不要錯過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這些說法仿佛已成為營養學界的金科玉律,有著不容挑戰的權威性。然而,近年來,一些營養學家和科學家開始挑戰這種傳統智慧。不過,他們對兒童需要吃早餐保證營養毫無異議,他們挑戰的焦點集中在成人是否能夠跳過早餐。

  紐約大學營養、食品研究和公共健康學教授瑪麗恩•奈斯托說:“對成年人來說,我認為(早餐有益身體)的證據是含糊的。”瑪麗恩•奈斯托本人已經好多年不吃早餐,因為早上她並不感到肚餓。

一份傳統英式早餐。

  還有一些科學家比這走得更遠。他們表示,對成年人來說,跳過早餐或許更有助於健康,前提是隻要一天中其他時間小心進食。

  去年,麥特森在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的論文中稱:“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跳過早餐或午餐(或者兩者都跳過)是不健康的行為,而且從動物界得來的數據顯示恰恰相反。”

  麥特森算是反早餐運動的領軍人物。不過,他承認,他還沒有最後證實自己的觀點,其研究也隻是初步的。

  盡管如此,麥特森的研究還是吸引了一大幫擁護者,他們一接觸到麥特森的理論後就開始跳過早餐。與此同時,一個名為“武士減肥”的計劃開始在美國和全世界興起,其核心內容包括不吃早餐。

  有調查顯示,在歐洲和美國,大約1/3的人不吃早餐,主要是因為早上沒有足夠的時間,還有一個原因是許多人想借此減肥。

  不過,絕大多數的營養學家和健康專家都堅持認為,不吃早餐是不明智的做法,這樣做不但無法令營養得到及時補充,而且還容易導致之後的幾餐食量增加,增加肥胖的風險。

  ◆正方觀點 早餐可以為大腦“充電”

  早餐的概念源於何時何地已無從考究,不過早餐存在於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是事實。阿爾及利亞人喜歡喝咖啡,吃法式麵包,抹黃油和果醬;泰國和越南人喜歡喝湯,吃米粥;中國北方人喜歡油條豆腦,廣州人喜歡喝早茶;英國人則喜歡吃鹹肉、雞蛋、香腸和油炸麵包片。

  1902年,速食麥片和玉米片的誕生推動了西方人早餐文化的發展。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營養中心的注冊營養學家蘇珊•鮑爾曼認為,經過晚上好多個小時的“禁食”後,人體補充食物重新獲得活力似乎合情合理。而且,補充體力不是唯一的好處,“許多早餐時吃的食物是一天中其他時間人們不再攝入的東西”,比如奶製品、水果和全麥類食物。

  營養學家認為,早餐時的食物是鈣(從牛奶、酸奶、奶酪中攝取)、纖維(水果、全麥麵包和麥片中攝取)、鐵質(強化鐵的早餐麥片或者全麥麵包)、維生素C和維生素A(從橙汁和添加維生素的牛奶中分別攝取)的優質來源。

  許多研究發現,不吃早餐的成年人存在營養不足現象。今年,在16000名20歲以上成年人展開的研究顯示,那些不吃早餐的人獲取的微量營養素更少,這些微量營養素包括葉酸、維生素C、鈣、鎂、鐵、鉀、纖維等。

  還有研究顯示,不吃早餐會讓那些企圖減肥的人獲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邁克爾•墨菲說:“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存在體重超標的更大風險。”

  另有研究顯示,早餐能夠防止慢性疾病,因為像早餐這樣的“小餐”不太容易造成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島素的突然大量增加,從而降低胰髒受損以及得糖尿病的風險。

  1998年,英國威爾士斯旺西大學心理係教授戴維•本頓主導的一個研究發現,早餐可以為大腦“充電”,讓大腦更好地工作。

  ◆反方觀點 早餐:最該避免的一餐

  不過,麵對早餐支持者這些似乎“鐵證如山”的證據,早餐懷疑論者仍然堅持己見。他們指出,這些研究結果都是模棱兩可的,經常不足以支撐一個確定的結論。

  許多認為早餐有益健康的科學家也承認這些研究的不足之處。

  首先,一些研究並未發現在不吃早餐和肥胖之間有清晰的聯係。

  康奈爾大學營養學兼心理學教授戴維•萊維特斯基說:“看看那些減肥者的飲食習慣,你會發現首先發生的改變就是早餐被去掉。” 萊維特斯基認為,減肥者做得很對。“他們比科學家知道得更多。”

  為了挑戰不吃早餐容易肥胖的理論,萊維特斯基親自做了一個研究。在這個尚未發表的研究中,他將本科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早餐吃什麽都行,而另一組不吃早餐。兩組人在一天的剩餘時間吃東西不限。

  結果發現,不吃早餐的人,在午餐時會吃掉150千卡熱量。他們與吃早餐的人相比,每天少攝取450千卡熱量。按此推算,如果一周兩天不吃早餐,就大約節省1000千卡,這樣堅持下去,減肥不難做到。

  在齧齒動物身上所做的實驗也支持不吃早餐的理論。耶魯大學的獸醫兼神經學家塔馬斯•霍瓦斯在實驗中發現,饑餓會令小白鼠更聰明。“絕大多數動物都沒有早餐、午餐、晚餐的概念。”霍瓦斯說。

  為了研究早餐的奧妙,有的科學家甚至在自己身上做實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塞斯•羅伯茨在自己身上做實驗多年,隨時記錄自己的變化。他發現,過去自己在早餐前幾個小時就會醒來。這種情況被稱為“預期活動”,是因為對早餐的預期所引起的。

  所以,他決定不吃早餐,結果現在睡得很香。“大家都錯了,早餐其實是一天中最該避免的一餐。”塞斯•羅伯茨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