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夜不成寐談妥協

(2006-11-01 09:39:35) 下一個



二十歲和四十歲的最大不同,就是前者是憤怒的年齡,而後者是妥協的歲月。憤怒創造了曆史,但也毀壞了曆史。妥協延續了曆史,保存了曆史,“與時俱進”了曆史。陳勝吳廣憤怒了,可是阿房宮燒毀了;吳三桂為美人怒發衝冠了,可是大明江山丟了,自己最後被貶到雲南,沒得好死;柴玲憤怒了,可廣場還是丟了,還被吃饅頭的人惡罵一輩子;施明德憤怒了,可自己還是先住進了醫院。人的一生,和人類曆史一樣,都是以憤怒開始,以妥協結束。

仿佛一夜之間跨入了中年,頓時,牢騷少了,氣順了。

二十歲戀人是烈火幹柴,恨不得立馬改造對方;四十歲夫妻是冰和水,主要以沉默為主,不再有明火的幹仗, 上善若水, 真正懂得我黨對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 。 即使對孩子教育有不同的看法,基本上也是 “擱置主權,共同開發”。

天安門四君子之一候德健,是少有的明白人。如果學生們聽他的話,結局肯定比狼狽不堪被打出廣場的好。他有首歌“三十以後才明白”,唱得陳琳崇拜得五體投地。“ 三十以後才明白 , 要來的早晚會來;三十以後才明白,想愛的盡管去愛。三十以前 , 學別人的模樣談戀愛 , 三十以後 , 看自己的老婆隻好發呆。”很慚愧,我比他整整晚了十年才明白。
妥協是政治家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妥協,政治就沒法玩了。 2000 年大選,高爾如果不和布什妥協,美國可能再來一次南北戰爭都說不準。雖然丫現在假模惺惺開口必有“ Global Warming ” , 但我還是很欽佩他當初的高風亮節。

有個笑話,說一愣小子趕集,和另一愣小子在獨木橋上對麵相遇,各不相讓,相持良久。父親尋之此,說,兒子做得對,我先替你一會,你回家吃完飯,再來替我。

台灣難題,攪得很多政治家頭痛。我的心中也很著急,因為沒有人聽我的妙計。其實,明白了妥協,一切都好辦。既然台灣獨統各半,那麽雙方妥協,各退半步,將台灣分成南北兩台灣,南台灣正式獨立,北台灣並入中國,要獨立的人到南台灣去,要統一的人到北台灣去,皆大歡喜,難題解決。

不但要和人妥協,還要和饅頭妥協。四十歲前,心躁性急,饅頭發麵曾經是我心中永遠的痛,發麵N次,N次失敗,蒸出的饅頭和路邊的石頭一樣硬。懂得了利用 Texas 的陽光自然發麵法後,終於蒸出和“味全”牌相差無幾的饅頭。一旦過了饅頭發麵關,各式麵食得心應手。每每遇到誇獎時,含羞道:“無它,唯手熟耳。”

發麵技術是一切西式糕點、中式麵食的基礎,就像飛彈是核彈的基礎一樣。為什麽北朝鮮先試驗“大浦洞”,然後再試驗核彈?有了遠程導彈,再在上麵添些花樣,加載核彈頭,小菜一碟。 IT 者說,發麵技術就是研發 Transport Layer ,有了好的 Transport Layer ,在其上可以做各種各樣的 Application ,變化無窮。

說到廚房烹飪,想起馬莎, Martha Stewart 和 Hillary Clinton 是我最欽佩的兩位美國女名人。前者和法庭妥協,今天終於東山再起;後者和老公妥協,現在向 2008 年總統衝刺。

扯遠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阿門。 Trick-or-Treat!!!

2006-10-3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