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不能輕易答應美國的要求

(2019-01-20 04:54:45) 下一個

如果中國答應美國的要求,就要說到做到。如果做不到,後果很嚴重。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中英簽署了南京條約。簽完之後,中方非常不願意按照條約讓英國人進入廣州經商,而且當時的民眾也堅決反對。因此,中方官員就想盡一切辦法軟磨硬泡,想方設法不讓英國人進入廣州。最終結果是什麽呢,就是中英矛盾逐步積累,逐步激化,最終在幾十年後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一過程非常曲折,詳細描述可見李桂枝的著作《這一次,我們又挨打了》。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按照摸著石頭過河的模式在發展。它的本質是短期目標推動。但是,貿易戰改變了一切,它要求我們考慮行動的長期後果,這個是我們不擅長的。

什麽叫考慮長期後果呢?李若穀在《中美關係發生了實質變化》一文中說,美方在貿易戰之前對他們的損失是做過評估的,他們計算,中國的損失是美國的8倍,因此,他們願意承受這個損失,同中國打貿易戰。這就是按照長期趨勢分析采取行動的具體案例。

所以,中國現在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不能說我們做一些讓步,緩解一下矛盾,以此作為滿足。這種應付短期問題的做法,對中國來說是危險的。現在需要的是一個長遠的分析,並根據這樣的分析采取行動。

為了做出這樣的分析,就需要像美國人那樣,對所有的可能選項進行評估。對每一個選項計算出中國的短期損失和長期後果。這種評估需要組織一個很大的團隊,進行大量的統計分析,不能想當然。據說美國的貿易戰組織了幾百人的團隊,進行了不止一兩年的策劃。中國現在是倉促應戰,匆忙應對。在分析能力上麵,雙方不在同一個檔次。

所以,中國現在應該寧可承受短期損失,也不要匆忙做決定。現在需要的是建立一個足夠大的分析團隊,對各種選項的利弊得失做充分的分析。尤其是對各種選項的長期影響要做出盡可能準確的研判,比如,會不會像日本廣場協議那樣帶來20年的經濟停滯;會不會像前蘇聯休克療法那樣帶來國家的解體?總之,對各種最壞的可能性,都要有準備,有方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魯鈍 回複 悄悄話 說的有道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