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古今能幾葉淺予(多圖)

(2007-07-08 09:56:05) 下一個



北京中國美術館一帶真是好地方。從王府井大街往西轉進五四大街,一眼看見美術館的幾個古色古香的大屋頂,你就知道總有幾個好的美術展覽在裏麵等著你,你就像年輕時要去見你心儀已久的姑娘一樣,你對自己說,沒事沒事,咱中國歐洲北美甚麽好東西沒見過,可是,由不得你,呼吸還是變得短促,心率還是跳得快起來,膝下還有一點甜甜地發軟。唉,真沒用。你對自己說。

更不用說後麵美術館東街 22 號的堆滿好書的三聯書店,以及往南回來一點路,王府井大街上商務印書館的涵芬樓書店。(裏麵售貨員業務素養真棒,在國內許多個城市裏沒見過這麽好的。如今三聯底樓的售貨員的那種作派,比起它來,差的不止是兩個等級。)還有,美術館斜對麵的首都劇場,那是甚麽地兒?北京人藝的家呀。您瞧瞧!

兩個月裏,飛了兩趟中國,好些天裏,人就像在漿糊瓶子裏似的,反複地倒時差。可是,還覺得值。因為這第二次去,看了一個大展覽: “ 葉淺予百年誕辰藝術展。 ” 開幕式是在 2007 年 6 月 13 日,上午十點。主辦單位是中國文化部和中國文聯。

葉淺予,畫家,美術教育家。 1907 年 3 月 31 日生於浙江省桐廬縣。 1995 年 5 月 8 日在北京病逝。 終年 88 歲。



小時候,常常把早餐錢省下來買書和小畫冊。買過不少葉淺予的速寫活頁畫冊,像大號的明信片那麽大,二十張一盒,裝在一個印刷精美的封套裏,兩毛幾分錢,小心地放進書包裏。那流暢的線條,準確的造型,少數民族演員活潑的舞姿,一天拿出來看幾次,得到兩三個星期的快樂。以前也看過葉老的真東西,可都是一張兩張。這次是大大小小幾百幅!說是懷著朝聖的心情去看這個展覽,可不是誇張。

主席台上(其實沒台,就一排椅子。)坐的,都是當今中國美術界一個個赫赫有名的大家:中國文聯副主席 也是畫家的 馮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劉大為,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中國國家畫院院長龍瑞,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葉淺予先生的女兒葉明明。不好意思,追了一回星,請葉明明簽了個名,心裏自我安慰地說:算是請她代葉淺予先生給簽的吧。

貴賓席上,坐著幾位人物:漫畫家丁聰,書畫家黃苗子(鬱風的先生),國畫家、齊白石弟子婁師白,文史家及文物鑒定家史樹青,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李可染夫人鄒佩珠也來了。丁聰和黃苗子都是葉淺予幾十年的朋友。葉淺予的碑文 “ 畫家葉淺予碑記 ” 就是黃苗子先生寫的。

陣勢這麽大,有它的道理。徐悲鴻先生在 1948 年 2 月寫過一篇文章 “ 葉淺予之國畫 ” ,他在文中說: “ 淺予之國畫一如其速寫人物,同樣熟練;故彼於曲直兩形體均無困難,擇善擇要,捕捉擷取,毫不避忌,此在國畫上如此高手,五百年來,僅有仇十洲、吳友如兩人而已,故淺予在藝術上之成就,誠非同小可也。 ”

仇十洲又叫仇英,明代畫家,他畫人物,筆法流轉勁利,畫青綠山水,墨色細潤俊俏,,與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並稱 “ 明四家 ” 。吳友如為清末光緒時人物畫家,參考西方透視法,所繪人物,線條簡潔,構圖緊湊,他後在上海成名,對以後中國的連環畫影響很大。徐悲鴻先生六十年前竟說上下五百年裏,中國畫的人物畫裏,就這三個人。這評價,既很高,又很準。

中國畫裏,人物畫的巔峰時代在唐代,敦煌莫高窟 492 個洞裏的 45000 平方米的壁畫,已確立了其舉世無雙的地位。到元代永樂宮壁畫,已日趨式微。往後的人物畫,大都僵硬死板,重複前人重複自己而已,還說什麽 “ 無一筆沒有出處 ” 。筆筆都有出處,還要你幹什麽?明清的唐伯虎、陳老蓮、黃慎、任伯年、近代的徐悲鴻、蔣兆和都作了很大的努力,可是,都沒能翻開新的一頁。一直到天降葉淺予,葉老和他同輩、後輩的大家們,才在中國畫人物畫這一領域,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建立了一個新的繪畫體係。

除了柳絲、風箏線、蜘蛛網、電線 ······ 自然界裏並沒有多少線條存在,但是線條的魅力就在這裏,你看不見它,可你又時時能感到它的無處不在。線條是中國人物畫的造型基礎。線條,到了葉淺予先生手裏,化為富有神韻的旋律節奏線,成了充滿詩意的心靈情感線。葉先生對中國傳統戲劇人物和少數民族舞蹈人物,揣摩研究數十年,他用線條表現了翩翩起舞的人體美,他用線條勾勒出意態表情的靈魂美。他行筆自在,遊刃有餘,他剛柔相濟,濃淡適宜。他描線自然,施彩生動。看他的人物畫,你隻感到發自心底的不中斷的暢快感。你覺得你和葉先生一起,走進了畫中,你和葉先生、戲劇舞蹈人物三方渾然一體,你們在同歌共舞。看他的畫,讓你體會到生命本原的歡樂。你覺得,當一回人也不是特別不堪的事兒!



雖然有心人能看出來葉老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的風格和發展,但是他在 “ 大西北風格 ” 、 “ 印度風格 ” 、 “ 張大千風格 ” 、 “ 戴愛蓮風格 ” 、 “ 新疆西藏風格 ” 和 “ 戲曲風格 ” 中,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那一瀉千裏的 “ 葉淺予線條 ” 的力度和美來。



我這才剛剛講到葉先生四大成就中的一項而已。另外三個:漫畫,速寫,美術教育。一個個都夠資格載入中國當代美術史。

我不在這裏講他的漫畫成就,那不是十頁八頁寫得完的曆史,那是一段包括葉老在內的一群忘我地為藝術和正義、抗日呐喊的年輕人的生命!我隻請您回去問問你的父母或祖父母輩的老人,他們年輕的時候,知道不知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有過 “ 王先生 ” 和 “ 小陳 ” 這麽兩個漫畫人物。葉先生是在中國開連續漫畫的第一人,也是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者之一。在中國當代美術史裏,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漫畫和木刻為人民爭取民主、自由和反對日本侵略者的鬥爭,起到了尖刀兵的作用。

為了這個成就,他後來在抗日戰爭中(請注意:是抗日戰爭時期。),被美軍請進重慶歌樂山磁器口的中美合作所裏去,專門畫諷刺瓦解敵偽、鼓舞全國人民抗日的漫畫,印好的畫由 “ 間諜 ” 帶到日寇敵占區(比如上海)去散發。(不巧的是,軍統人物戴笠插了一腳,接見了他,親自給他衝了一杯咖啡,還批給葉淺予相當於兩個少將的工資。)也為了這個成就,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北京的秦城和別的監獄裏,共坐了七年大牢。

他從監獄放出來以後,心靈和身體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在這裏,我們要第一次向世間披露葉先生出獄不久寫的一封信。信是寫給他的朋友李濱聲先生的。(李先生是漫畫家、戲劇家、民俗學家、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李先生從畫漫畫逐漸轉為畫戲劇人物畫,也是得到葉淺予先生的鼓勵、指點的。我通過澳洲的張君的引見,見到了李先生。得到李先生的同意,我們拍了這信的照片。在這兒不加任何評注,我們請您自己看。



信全文:

濱聲同誌:

十年滄桑,友朋隔絕,重新聯係,別有滋味。我十年空白,連一支毛筆也沒有,現在我才開始追索自己原有的水平,希望有所恢複。

至於指導別人,則為時尚早,因為心有餘而力不足也。

另一原因是經過長期禁錮,養成孤僻習慣,不愛與人交往,我想你能理解。

草複 安好

葉淺予三月二十五



好,看完了這信。還要告訴您,年已八十二歲高齡的李濱聲先生讀這信的時候,聲音顫抖,眼裏含著淚水,特別是在讀最後一句話時。

在過去的多少年裏,在廣袤的大地上播撒著迷信和蒙昧的種子,毫不手軟地撕裂著人心深處那一點點脆弱的精神的文化的東西,會收獲什麽樣的果實呢?近看,人的素質發生群體性的淪落。遠看,幾百年幾千年之後,後人會說: “ 有過這樣的事兒?讓我們來好好研究一下,那時的人為什麽要這麽做,又為什麽這麽做得出來? ” 就像我們今天研究古人用幾十個美麗可憐的少女為一個醜惡的老奴隸主殉葬的動機一樣。

德國哲學家康德 說過: “ 人要當人對待,因為他是人。 ” 曆史是一定不會放過不把人當人對待的這一頁的。

這兒,還有一點並不那麽有趣但是卻值得關注的花絮。

1978 年全國政協恢複了葉淺予的委員身份。 1979 年得到平反,中央美院宣布他的政治結論,撤銷以前的不實之辭,決定發還抄家物資。他向當局查問抄家時失去的書畫文物 39 件,其中比較重要的 33 件。已被前首長們取走了。最後隻找回來八件。

北京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開了個單子,向葉淺予提供書畫文物每件的去向,清單抄錄如下:

陳伯達名下:張大千仕女條幅 1 件, 張大千仿敦煌壁畫 l 件, 張大千唐裝仕女圖 1 件,張大千華山圖 l 件,張大千仿畢宏絹本山水 1 件,張大千青綠山水 1 件,徐悲鴻立馬圖 1 件,石章 2 件。(我曾讀到陳伯達的兒子陳曉農編寫的關於陳出獄後的事情的文字,很生惻隱之心。當年他 “ 調撥 ” 好東西,出手卻不軟。)

康生夫人曹軼歐名下:潘天壽野趣圖軸 1 件,張大千荷花扇 1 件,蘇仁山畫條 1 件,吳昌碩刻狩紐章 1 件,葉淺予各色章 2 件,琥珀羊紐章 1 件。

林彪名下:仿馬和之蘭亭圖 1 件 ,任阜長花卉屏 4 條, 張大千青綠金地扇 1 件, 張大千荷花鳥扇 1 件,錢慧安人物畫冊頁 1 冊 ,石章 3 件,章料 1 件,孝穆刻竹臂擱 1 件,刻花子石隨形硯 1 件,奎熙齋圓柱墨 1 件,胡開文蘭花墨 1 件。

李作鵬名下:蘭英絹本山水 1 件。

康生名下:石章 1 件。 (康生當年在成都留下的 “ 杜甫草堂康生左手 ” 八個字,多麽瀟灑、漂亮!至今還記得那件真跡給我的震動的感覺。)

江青名下:曹麟伯製墨 l 件,嵌銀絲漆木鎮尺 1 件。

汪東興名下:明代陳洪綬款人物雕刻臂擱 1 件。

看到這份清單,不僅讓人心裏驚歎,幾位革命老前輩真的很懂行!都是對路的東西呀。也使人產生一點更遙遠的遐想, “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 這些好東西,現在又被哪些人家收藏了呢?但願在國家的博物館裏。

和上麵名單裏人的做法相反。 1980 年,葉淺予把補發的 “ 文革 ” 中被扣的 7 年工資 3 萬元,全部捐給中央美術學院作為國畫係研究生畢業創作和論文的獎學金。 1988 年,他把自己收藏的包括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黃賓虹、傅抱石等人的佳作和自己創作的 201 幅精品及曆年藏書全部捐贈給了家鄉浙江桐廬縣。 先生去世後,家屬又將數百件個人作品和上千件畫稿分別捐贈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及桐廬縣,一共大約數千件。大多數作品都是價值連城的東西,有的甚至是無價之寶。

葉淺予常說,一個人不能沒有錢,也不能太有錢。沒有錢苦惱,錢太多煩惱。葉先生的一生,苦惱多於煩惱。他的晚年,可能是不苦惱也不煩惱。

葉淺予的第三個成就就是速寫。葉先生一生畫過的速寫無數,口袋裏永遠裝著速寫本,他在看戲看舞時,一定帶著速寫本。據捐贈部分統計,僅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的速寫本就達 432 本之多。葉淺予的藝術造詣,首先體現在速寫上。速寫,也是他從漫畫向中國畫人物畫的過渡的橋梁。 20 世紀 40 年代後,他深入苗族地區看到苗飾苗舞之美,又在訪問印度時,被印度的舞蹈打動,開始轉為用中國畫表現人物。他如此快速而自然地轉向,就是得益於他有強大的速寫功力。

速寫不僅是記錄形象、儲備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也是鍛煉造型技能的主要方法。當畫家一要有創造性的素質,二要基本功好。這兩條都離不開速寫功夫。通過大量的速寫訓練來解決造型問題,就能成功。葉淺予、黃胄先生都沒有進過藝術院校,都是靠速寫起家而獲得成功的。他們是公認的國畫大師,同時也是速寫大師。

速寫,不是鏡子、照相機,它是被描寫對象在畫家心中的形象,是經過畫家取舍、加工、提煉了的有 “ 神 ” 的一瞬,是畫家和對象情緒交流的產物。速寫,是與真實有著一定距離的再創造。葉淺予的舞蹈速寫,就是依賴他高超的再創造能力,才畫得那麽生動、流暢,傳神。他的舞蹈速寫,成為了他人物畫創作的寶庫。

平時人們不說誰是速寫畫家,也很少將速寫作為一門單獨的藝術,隻當它是一種表現手段。到了葉淺予先生這裏,他的速寫已完全成為獨立的一門藝術。我們應該將葉淺予在速寫上所取的成就與他在漫畫、國畫上所取的成就相提並論。

在美術教育方麵,葉淺予發展了徐悲鴻的美術教育思想。 1947 年應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中央美院前身)之邀去該校任教,擔任速寫課教師。在建國前夕,校長徐悲鴻讓他當國畫係的班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正式成立後,於 1953 年將原繪畫係的彩墨畫科改為國畫係,學製五年,葉淺予先生任係主任。他頂著一些人的反對(說他是畫漫畫的,國畫不是本行。),創立了以白描為造型基礎, “ 臨摹、寫生、創作 ” 三結合, “ 傳統、生活、創造 ” 三位一體的現代中國畫教學體係。新時期又提出 “ 吞吐古今,涉獵中外,自學為主,啟導為輔,尊重個性,鼓勵獨創 ” 的教育方針,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對中國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突破性貢獻。

他對青年畫家是愛之深,教之嚴。女畫家周思聰,是他的學生,很勤奮,也有才氣。剛改革開放時,有些地方約她去當場揮毫,港商也以優厚的待遇邀她去香港表演、賣畫。葉淺予知道後,把周思聰請到家裏,談了兩個多小時。他告訴周思聰,如果到處去表演,那會毀了自己。他還告訴港商,不要毀了我們的年輕人。

周思聰後來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水墨人物畫的代表作有《人民和總理》、《礦工圖》組畫、《涼山彝族婦女》組畫、《荷花係列》等,在中國當代美術界獨樹一幟,她的成就也對前人有所超越。在中國美術界,她被尊為 “ 人品、畫品俱佳 ” 的新一代水墨人物畫的傑出代表。

周思聰女士於 1996 年病逝,享年 57 歲。我當時聽到這消息時,很是震驚、傷感。我從七十年代後期起,就喜歡她的人物小品,鮮活靈動,過目難忘。她的丈夫、也是葉淺予的學生的非常出色的水墨人物畫家盧沉也於 2004 年因病去世,享年 69 歲。聯想到英年去世的河南的人物畫家李伯安( 1998 年去世,享年 54 歲。也是一個看到他的畫 —— 曆時十載創作的人物長卷《走出巴顏喀拉》 —— 和聽到他的創作事跡就要被感動的好畫家!),有人說畫人物畫心血投入大,傷神(相比較於搞花鳥和山水而言)。也算是一說吧。這幾位都是已經走進了美術史的巨人!

上蒼賦予了葉淺予太高的藝術天賦,但是,卻給了他一個不順心的家庭生活。葉先生的女兒葉明明曾這樣說: “ 父親的一生,在事業上是成功的,在生活上是坎坷的,在婚姻上是不幸的。 ” 應該說,這是比較實在的描述。

葉淺予在 22 歲時,奉父母之命回家鄉和羅彩雲結婚。羅家是桐廬當地望族,她卻不喜歡讀書,成了個半文盲,成年後終日陪著祖母打麻將。葉淺予跟她成婚後,並無共同語言。到上海以後,她學會了上海少奶奶的作風,擺派頭,不願喂奶,把時間都消磨在麻將桌上。羅彩雲為葉淺予生了一雙兒女,兒子叫葉善籙,女兒叫葉明明。兒子繼承父業學了畫, 53 年畢業於中央美院,文革中因父親曆史反革命問題受到衝擊,在肉體和精神雙重折磨下,多年的疾病加重, 76 年以尿毒症去世,得年僅四十六歲。前妻羅彩雲在 “ 文革 ” 中發現身患癌症,也於 1970 年服用過量安眠藥而逝世。對兒子留下的遺言是 “ 你們葉家害得我好苦! ” 葉淺予出秦城監獄後,聽說了羅的消息,深感自責痛惜。


葉淺予和羅彩雲

使葉淺予離開羅彩雲的是梁白波。女畫家梁白波,廣東中山人。畢業於上海新華藝專,天分很高,思想激進。她在做學生時,曾參加過共產黨組織的南京路飛行集會,在 1929 年前後,加入共青團。她是殷夫(又叫白莽)烈士的好友,為殷夫的詩集《孩兒塔》作過插圖。梁白波開始是油畫家,是上海油畫沙龍決瀾社的成員,主其事的是龐薰和倪貽德。梁後來去菲律賓一個中學教畫圖,回國後在《時代畫報》與葉淺予相遇。

梁白波長得不算美,但是有藝術家的風度與魅力。說話慢條斯理,一個字一個字地慢慢吐。她性格內向,生性孤傲,不易為人所知。 1935 年,她與葉淺予一見鍾情,兩人相見恨晚,星星之火一觸即燃。 “ 彼此心裏都以為是天作之合,無可抗拒。 ” 葉淺予晚年回憶說, “ 白波自然知道我有妻子兒女,但她不在乎,這就是三十年代的浪漫主義。 ”“ 白波不是一位尋常的女性,她有不吝施舍的精神,也有大膽占有一切的勇氣。她的一切生活方式、藝術思維、人生觀念,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誘人的,我無法抗拒。 ” “ 回憶在南京的生活,那是我們最美好的日子。我充分享受了一個才女的一切賜予,充分感受到她在藝術上對我的啟發。盡管這幾年也有許多磨難,但所收獲的比失去的多得多。 ”

在當時第一流漫畫家的行列中,唯一的女性漫畫家,也是被中國漫畫界譽為 “ 第一才女 ” 的,就是這位連載漫畫《蜜蜂小姐》的作者梁白波。梁白波上世紀 30 年代開始為《時代漫畫》創作漫畫。全麵抗戰後,她加入了抗日漫畫宣傳隊。成為這條戰線上的一名勇敢的女將。在武漢被選為全國漫畫作家協會戰時委員會委員。梁白波的作品,極具女性特點,她經常從女性的立場出發進行創作,以喚起婦女同胞的抗日覺悟,去盡婦女戰時應盡的責任。她的畫風大膽潑辣,她畫的抗日宣傳畫也有陽剛之氣。但正如書法家、畫家、作家黃苗子先生所說,她有點疏懶,所以留下的作品很少。 1938 年她 31 歲時,在武漢離葉淺予而去,從此結束了與葉淺予三年的同居關係。回到了家庭的生活中去了。梁白波告別了畫壇, “ 漫畫界從此失去一顆發光的彗星 ” (葉淺予語)。

她與國民黨空軍軍官陳恩傑結為夫婦,後來去了台灣。她最後也和陳分了手,但是她非常鍾愛他們唯一的兒子。她後來在陶藝廠畫瓶子,為林海音所編的《聯合報》副刊畫插圖。她在給林海音的信中,把自己比作 “ 一塊可以隨意丟來丟去的抹布 ” ,可見其心情之淒苦。她最後因精神分裂症,七十年代初在台南海邊一間小屋裏鬱鬱而終,結束了她坎坷的一生。電影《城南舊事》的原小說作者林海音在三十多年後,對梁白波寫給她的四封信發表感想說: “ 看了想哭! ”

文化革命結束之後,葉淺予聽到梁白波的消息,心情黯然。 80 年代初他去武漢講學,特地跑到武昌曇華林文華大學原址前三廳駐地憑吊故人。梁白波當年住三廳的孩子劇團宿舍。他難忘梁白波為他付出的那一段愛。

漫畫家、漫畫史家畢克官在《中國漫畫史話》裏說: “ 梁白波是 20 世紀 30 年代著名的也是惟一的女漫畫家。其成就和影響,至今沒有另外的女性漫畫家能與之相比。 ”

畫家、散文家、詩人黃永玉說: “ 梁白波鬱沉鐵線描,精微之極的西域精神合著漢唐風格。 ”“ 他們才是創新的先行者。 ” 我們知道,黃永玉是具有何等眼光之人 ! 他能對梁白波作出這樣的評價,梁白波若地下有知,也會發出會心的滿足的微笑。

1940 年,離開了梁白波的葉淺予被派到香港,去辦一本直接由宋慶齡領導的刊物。這時候,從海外回來的舞蹈家戴愛蓮走進了葉淺予的生活。當時戴愛蓮要演出,葉淺予去畫速寫。戴當時完全不會說中文,她是特立尼達多巴哥的華僑,而葉的英語水平隻是中學生的,所以兩人幾乎無法對話,好在葉欣賞戴的舞姿,戴欣賞葉的繪畫,特別是戴愛蓮看到這位畫家畫的全是自己的舞姿,這種感覺當然很好,戴愛蓮產生了一種崇拜畫家的情結,所以,他們相識半個月便結了婚。這一年葉 33 歲,戴 24 歲。

婚後,他們雖然經曆了戰亂等艱苦歲月,但還是過了一段極為幸福的日子。這時的戴愛蓮和葉淺予都進入了一個藝術的創新時期,戴是把芭蕾舞中國化民族化的第一人,而葉則開始了國畫創作。兩個人經常在一起采風,並且葉總是替戴畫速寫,留下了許多傑作。而到了 1950 年,葉淺予時任中國美協副主席,戴愛蓮當上了北京舞蹈學校的校長。葉戴十年婚姻,戴沒有生育,她曾去香港治過病,但無果,這讓她覺得有所愧疚。所以她後來把葉淺予和羅彩雲的女兒葉明明視同己出。人生真是難測,而正是這一年,他們的愛情和婚姻又走到了終點。

1950 年的秋末冬初,葉淺予從新疆訪問回來,戴愛蓮突然向葉淺予提出離婚的要求。葉淺予問為什麽,戴愛蓮說她已經愛上了別人。葉追問是誰?戴說是一個在這裏住過的青年舞蹈家,其實就是她的舞伴丁寧。在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舞劇《和平鴿》時,和托舉她的舞伴陷入愛情。 “ 文革 ” 中她又被丁拋棄。當戴愛蓮提出離婚,這個時候葉淺予才明白,上一回跟梁白波,如果說是自己越軌,那麽這一回是輪到他要出局了。第二年由組織出麵協調,兩人正式離婚。有人說戴愛蓮甚至在晚年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愛過葉淺予,隻是說葉淺予優秀而已,因為優秀和愛還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事出有因,有一種說法是,這得追溯到 戴愛蓮的 初戀情人:遠在英國的雕塑家捷克人維利 · 蘇科普。這位舞蹈藝術家一生也沒有從這段 23 歲時 隻一塊處過兩個星期的感情中 走出來。

享年 90 歲的戴愛蓮( 1916 — 2006.2.9) ,後來被稱之為 “ 中國舞蹈之母 ” 。她對事業的執著,對中國舞蹈事業的付出,使她在中國以及世界舞壇上享有盛譽。在英國皇家舞蹈學院的接待廳裏,陳列著四位世界傑出女性舞蹈家的石雕肖像,戴愛蓮便是其中之一。雕像是由她的初戀情人雕塑家維利 · 蘇科普創作的。

葉淺予的第三位妻子是王人美,雖相互為伴三十年,按他自己的話說, “ 王人美是和我共同生活時間最長的,但是由於我們在世界觀、人生觀和生活習慣等方麵差異很大 ” , “ 她的性格急躁,又好強, ”“ 三十多年來始終磕磕碰碰,貌合神離,兩人都不幸福。 ” 王人美和葉淺予由朋友介紹認識,那時王人美和電影皇帝金焰已經分離十年。他倆於 1955 年結婚,當時,葉 47 歲,王 41 歲。結婚時,風聲漏出去了。朋友們紛紛送來賀禮,幾十個人擁進四川飯店,有郭沫若、於立群、陽翰笙、吳祖光、丁聰、黃苗子、鬱風等等。葉淺予花了將近 200 元錢,回來的路上,葉告訴夫人,他已經破產了,因為他全部財產也隻有 200 元。葉淺予這個人從來不愛攢錢。葉淺予從來不讚成畫價過高,相反,他主張壓低畫價,而且從 80 年代起,他拒絕向任何畫店售畫了。王人美後來說: “ 他是個好畫家,卻不是個好丈夫。葉淺予過於沉浸在事業裏,當這種人的妻子真不容易! ” 她還說過: “ 我們結了婚,而實際上你愛的是戴愛蓮,我愛的是金焰, ······”“ 昨晚我又夢見了金焰,他現在的情況也不比我好,身體糟透啦!那還是次要問題,我相信他精神上的痛苦更厲害(這當然是我主觀猜測)。我隻有一句話評他:本質是好的,以後受環境影響太厲害。我現在要告訴你的是,從現在起,我決定將與他千絲萬縷的情緒割斷,好好做你的愛人、主婦、同誌,並使我們共同的事業更邁進一步。 ” 這些話,都可以看到他倆三十多年的婚姻為什麽總是 磕磕碰碰的。

王人美早年在上海,進入黎錦暉的美美女校學歌舞。王人美在導演蔡楚生的成功之作《漁光曲》中的成功表演,成為她電影演技的一個高峰,也是中國電影藝術的一個裏程碑。電影獲得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的榮譽獎。《漁光曲》的主題歌曾經風靡一時,人們提到《漁光曲》便會想到王人美,見到王人美,便會想到《漁光曲》。解放後,她成為上海長江電影製片廠的演員, 1957 年反右運動之後,她忽然神經錯亂,被送進北醫的精神病院。以後,王人美進了北京電影製片廠。 1987 年 4 月 12 日淩晨 2 時,王人美病逝。 4 月 23 日,王人美遺體在八寶山火化。而作為她三十多年的家庭伴侶,葉淺予因病重不能去告別,隻能從空軍總醫院窗口向空中遙祭。

 

對於葉淺予,葉先生的老朋友黃苗子先生曾這樣寫詩描述: “ 倔強出天性,堂堂對世人。《滄桑》留信史,天壤此雄文。筆底眾生相,心中血淚痕。十年焚火後,抉目認昆侖。 ” 。《滄桑》,指葉淺予 的自傳《細敘滄桑記流年》。


一個人短短的一生,如果能取得葉淺予四個成就中的一項,也可死而無憾。而他卻完美地做成了全部。古人說: “ 人精一藝能通神。 ” 葉先生可以說在多個領域都能通神。 更使後人敬仰的是先生的正義剛直、淡泊豁達的人品和為人民為藝術而奉獻一生的人格。

葉淺予呀葉淺予,你真不愧是五百年來的非同小可!

步出綠蔭遮蔽下的中國美術館,跨過馬路,不覺止步回望這個通神之地,心中突然湧起一種很濃的傷逝之感。別了,葉淺予!別了,大師們!

今朝別離後,明日又天涯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我的星 回複 悄悄話 難得的好文章!
ASU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做賊心虛的評論:
而你呢?就是“**養的”--這是一句武漢漢罵,沒有侮辱你母親的意思,隻是表示對你淺薄的輕蔑。
北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風中秋葉的評論:

Indeed an excellent and exquisite piece--

傳神阿堵 (chuan2 shen2 e1 du3)

傳神阿堵:傳神:指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語,即這、這個。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得其精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善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1)
(of literary or artistic work) vivid, lifelike. --eltee

cf. ‘阿堵物’與王夷甫

其技巧之超卓,真可謂傳神阿堵,神妙欲到秋毫巔了。 (2)

(1) 《漢典》。
(2) 《曹聚仁散文選集》,百花,2004。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真是一篇力作,這是一篇阿堵兄用盡心血寫下的文章,仁兄良苦之用心實令我輩感動不已!

通過葉淺予先生的線條藝術,我們看到了葉老先生那“倔強出天性,堂堂對世人”光明磊落的一生。也誠如仁兄所言,這些線條藝術,讓我們體會到生命本原的歡樂,讓我們覺得來到世上當一回人也不是特別不堪的事兒!

有些精神是永遠不會死的!在阿堵兄的身上,我看到了這種精神!

保重!

叩謝!
瑞冬 回複 悄悄話 我們經曆了一段扼殺天才的歲月,令人扼腕。今日初訪,日後有空再來。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好看得很

原來胡蝶個子蠻高的嘛,
紅粉凝碧壇...

謝謝
xerl 回複 悄悄話 真長知識了,隻記得小時候還買過葉老的郵票。
花語 回複 悄悄話 我想我明白你這名字的意思......
SUNNE 回複 悄悄話 文章很好看
悟空孫 回複 悄悄話 藝術的人生,人生卻不隻有藝術。人生多無奈,磨難煉真金。藝術家如此,其實凡人何嚐不是呢?
做賊心虛 回複 悄悄話 準確地說, 戴愛蓮 還是一個婊子
風中秋葉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很值一獨,還是多讀罷!打印收藏!
問好!
另老楊說:你的名字好有意思!我也同感。我想過多次總是不明:阿堵物是錢的意思。阿堵是不是“錢”的意思?那麽你的“神”是什麽?還請指教。
老楊 回複 悄悄話 你的名字好有意思!喜歡看你寫的東西!
從上世紀70年代末,我就喜歡去美術館.有幸看過不少名作和名人.印象比較深的有漫畫家阿成和華君武,有國畫家李可染,李和夫人去看另一個人的畫展,有人攔住李老,要說什麽,鄒女士說,他剛打了針才過來的,身體不好.還有蔣兆和的畫展,賴少其的畫展和其本人,那次,錢昌照正去看.還幾次在那裏見過黃胄,拄個棍子.還有你剛說的周思聰夫婦,好像他們就住白塔寺附近?...一晃,二十多年過去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