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辟一章談一下國語片。俺對祖國的電影事業是很關心的。遠遠近近大凡有點名的都看過。早一點兒的《開往春天的地鐵》、《和你在一起》、《我和爸爸》,近一點的《孔雀》、《如果愛》、《千裏走單騎》、《天狗》、《綠草地》……幾乎你說得上的,俺都看過。不是俺看得多,實在是國產片產量太低。
看中國電影真是傷心。平心而論,現在中國導演的電影技術大有進步,具體體現在電影語言的運用上,也就是電影技術提高了。比如《開往春天的地鐵》、《孔雀》、《如果愛》和最近的新片《好奇心害死貓》,在敘事結構、鏡頭角度包括色彩音樂的運用上都相當成熟。然而正如小荷一再強調,電影的靈魂是故事。我覺得現在中國導演的主要差距是思想意識上的。
偏偏大導演們還荒謬地把這差距歸咎為沒錢、高科技後期製作跟不上等等客觀條件。倘若他們能大大方方承認技不如人也罷了。沒有靜下心來,貼近生活的創作,沒有冷靜的審視和深刻的思考,又沒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你若是能編出 Star War 咱也不怪你,可明明這又不是您強項),實在搞不清楚他們怎麽能頂著導演的頭銜顧左右而言他,時不時還貶低一下觀眾的欣賞水平?
上周末又看了些 Matrix-1 的片斷。在聽一遍台詞,仍然忍不住拍案叫絕。有一幕, Morpheus 一手各拿著一紅一藍兩個藥丸 : You take the blue pill and the story ends. You wake in your bed and believe whatever you want to believe. You take the red pill and you stay in Wonderland and I show you how deep the rabbit-hole goes.
這台詞寫得。再看我們的《英雄》“大王,殺!”幾聲喊得我心驚膽戰。那個登峰造極之作當屬陳大導的《無極》,虧我回國時專門進電影院觀摩,結果就是聽觀眾一起哄笑。可憐大家還得被指責為欣賞水平太低。我覺得如果去掉那些個令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情節和對白,《無極》起碼還是可以看的,隻是不知道陳導到底是如何認識世界、認識觀眾的。
原先還有馮導老老實實一年給大家說個故事,不知怎的,最近也中了邪,給大家整出一堆華麗而昂貴的垃圾。想我“泱泱大國……”著名的馮導竟拾人牙慧,這一拾還拾出幾百年去,真讓我汗顏。我無法理解的是,侮辱完中國人民的智慧,他們還能夠信心滿滿地拿出來展覽,企望外國人民的垂青。老外在他們心中真的那麽好騙嗎?也不想想美國每年幾千部電影上映,大浪淘沙,沒有真家夥哪裏站得住腳。搞得中國電影隻能給人家獵下奇。
為此,小荷隆重推出最爛電影排行:《風月》與《茉莉花開》並列第一,排名不分先後。不幸陳大導又中一元。這兩片都是極度無聊,竭力迎合(妄圖)海外觀眾的上層之作。失敗的結局也是不言而喻的。或變態或荒誕的故事,導演自以為高明的情節和對話安排,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加上女主角拙劣的演技。我一直不明白鞏俐為什麽會去演《風月》,總之非常的不合適。感覺兩位導演在拍這兩片時都或有或無地試圖去仿製《大紅燈籠高高掛》,描寫女性坎坷壓抑人生。可惜隻有創新才有出路阿!唯一亮點是陳衝在《茉莉花開》中的表演。
言歸正傳,還是推薦兩部好片吧《女人四十》(香港)和《盲井》(大陸)。
《女人四十》拍的細膩真摯,又有點兒小黑色幽默,笑過之後,心裏有點酸酸的。把真情與生活的無奈演繹得淋漓盡致。 蕭芳芳 主演(因此片獲柏林影後),徐鞍華導演。《男人四十》還沒看,估計也不錯。張艾嘉的《二十、三十和四十》也可以一並看一下。蠻有意思的。
《盲井》一直被我強烈推薦。可惜看過的人不多,剛查了一下,導演叫李楊(不熟悉),原來此片獲了 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 53 屆柏林),評委總算沒有負我。真是近年來不多的好片,好故事、白描寫實手法,黑色幽默。比《 可可西裏》強。以下摘自網易娛樂頻道:
“ 這是一個關於人性的故事,一方人性的 “ 盲井 ” 。劇組在一個小煤礦裏拍戲,條件極其艱苦危險。地底下的小煤洞裏沒有任何支柱,有一回,他們在地下連續工作了二十多個小時,上來兩個小時之後,煤洞就塌方了 …… ”
其餘的咱就不多說了,唉。(提醒一句:千萬別看內容簡介,看過就沒法看電影了)
其實能把一個紛繁複雜的故事說好,絕對是個技術活,可惜國內的導演大多不具備此素質,還喜歡自我陶醉於藝術片的妄想中。薑文算是個很有才華的人《鬼子來了》、《尋槍》俺都很喜歡,尤其是前者。個人覺得裏麵的描寫比較接近真實的“日本鬼子”,為此還特地向我一個在日本學習生活了十年的朋友求證過。可惜這片看過的日本人不多。還有《藍風箏》和《活著》,這幾個估計大家都看過。沒辦法,國內的片子乏善可陳,就那麽幾部可看的。
再說說港台。楊德昌、 侯孝賢 、王家衛的片都看過一些,王家衛看得最全。可惜這些大導演都有個通病,不肯好好講故事。總是一些支離破碎的情節和若有若無的感覺或感情,尤以王家衛為甚,非常的可怕。或者是冗長沉悶的不行。完全喪失了電影的娛樂性,在我看來總有點舍本逐末的味道,不太喜歡。推薦一個楊德昌的《麻將》,侯孝賢我已經放棄看他的東西了,王家衛看一個就夠了,《 2046 》吧,算是集大成了(他自己的)。
另推薦一個黃真真的《 六樓後座》,描寫年輕人的困惑的,有點兒意思。至於其他商業電影,多如牛毛。記得一部《一個字頭的誕生》有點兒《羅拉快跑》的味道,最愛當然是《無間道(一)》啦。港台商業片雖有些優秀作品,但普遍缺乏創造力,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日韓的電影也看了一些,說實話,經典的不太多。早期的片子,小津安二郎和黑澤明都是冗長沉悶的,雖說有點兒意思,可是太過平淡。《談談情,跳跳舞》還算有意思,可以細細體味一下日本人獨特的內心情感和夫妻關係(理查基爾翻拍過此片 -Shall we dance? 可惜脫離了獨特的日本文化氛圍,此片很失敗,美國人是無法體會這種奇特的情感的)。最近流行的也各看了四五部,還可一看,卻也沒什麽大作。有一片日本的英文叫 Game 的故事挺出人意料的。
還看過幾個蘇聯片(或者是寫蘇聯的),但是還是比較喜歡美國片和法國片。可能我是被西方電影洗了腦了。
[ 後記 ] 原本就想短短寫幾個片子,千字以內。不想寫了這麽長。起因是有天大魚給我念一個電影的 list ,才發現很多片子連故事情節都忘了。趕緊寫個東西記錄一下。很多片看了幾年了,不知道現在看還會不會像當初那麽喜歡。看多了,標準也越發嚴格起來,有些片,早些看,說不定也上榜了。突然發現,這幾個 list 上竟然沒有一個愛情片,看來我是真不喜歡談情說愛阿。還有一個就是我不太中意煽情的東西,可能是小時候思想教育受多了、逆反來著。我是寧願笑著哭(黑色幽默),也不願哭著笑(感人片有個大團圓的結局)。也由此可見,上榜電影還是有很強的個人偏好的。在可見,人是很難做到客觀公正滴。我看片,一般就是按圖索驥, IMDB 上榜影片就找出來看看,大家可以參閱這個網站,還是比較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