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美食 -在澳洲吃海鮮
澳大利亞四麵環海。得天獨厚的純淨環境使得當地海鮮健康且鮮美。東澳洋流沿著澳洲東海岸向南流動,將熱帶海洋生物帶往澳洲東南海岸。所以澳洲的海產豐富,種類繁多。
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悉尼、墨爾本都靠海,吃海鮮很方便。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澳大利亞的菜式接近英倫,特色是三明治,炸魚和土豆條。澳洲的飲食特點不在於烹調方式,而在於材料。主要材料來自海鮮。例如流行於英國的炸魚土豆條,到了澳洲就變成了以鯊魚肉做炸魚。澳洲的海鮮三寶是海膽、生蠔和鮑魚。我們在墨爾本的聯邦廣場上的著名酒吧Arintji Cafe裏嚐試了澳洲的生蠔,一種是原味,直接放在鋪了一層海鹽的盤子裏,一種是澆了酒吧調的甜酸沙士,生蠔價格不菲,腥味較重,覺得不如西雅圖的生蠔味道鮮美。在大洋路看見鮑魚遍布在海邊的礁岩上,需要用特製的工具才能將其摳下。導遊說,這些鮑魚太小,捕撈是違法的。
在悉尼去了兩家海鮮酒家。一家是圓形碼頭旁的璿宮酒家。侍者向我們推薦活鮮貝(帶子)。以前一直以為鮮貝是大海蚌的連接蚌殼的肉柱,納悶其他的蚌肉都到哪裏去了。這種活鮮貝很大,帶殼,放在小盤內蒸熟,澆醬油,蔥薑。白色的肉,桔紅色的卵,色彩鮮麗,十分誘人。味道鮮美。紅色扇狀的殼和Shell加油站的標誌一模一樣。塗上清漆,就是一件很漂亮的藝術品。這家飯店的炸軟殼蟹味道也很不錯。另外一家是中國城的金唐海鮮酒家,這裏的活魚活蟹品種最多,特別是活龍蝦,活鮑魚都是最好的。
澳洲龍蝦在墨爾本賣得很貴,比美國的龍蝦貴得多,開始一直覺得不值。後來在墨爾本的龍舫飯店吃飯,由於活魚種類不多,就要了一隻活龍蝦。嚐後覺得和美國龍蝦不同,第一味道更鮮美,肉質也很細嫩。特別是肉比美洲龍蝦多,一個一磅半的龍蝦,三個人吃得都很盡興。最獨特的澳洲海鮮是在陽光海岸的一個小鎮的餐館裏吃到的。那天我們從沙灘驅車回來,饑腸轆轆,找到旅館後,就去吃飯。才發現今天是情人節,小鎮上的幾個飯館都已訂位到客滿。連吃幾個閉門羹後,看見一家海鮮館。打算作最後嚐試,不成就吃快餐去。侍者看見我們急迫的樣子,非常同情,在角落裏湊了一個兩人桌。坐下後奉上菜單,翻到海鮮類,正挑挑揀揀。看見鄰桌端上一隻巨大的玻璃籃子。那份量,正適合我們的饑腸。侍者說這是海鮮籃。海鮮籃裝滿了對蝦,生蠔,螃蟹,魚,魷魚,墨鬥魚,青口,鮮貝等各種海鮮,其中有一種叫Bug的,橢圓形,像一隻硬殼甲蟲,肉質細膩,多汁,稍甜,蒸熟後味道不遜於龍蝦,是澳洲人最喜歡的海鮮之一。Bug的學名叫Thenus,中文叫東方扁蝦,屬蟬蝦科。澳洲的特產海鮮還有白色的南極蟹,體型很大,一隻在一磅半到兩磅左右,肉質細嫩。
BARRAMUNDI是澳大利亞特產淡水魚,廣東話叫盲槽,鱸魚的一種,是中國餐館常見的活魚。加蔥薑清蒸後,肉質潔白如玉,味道極其鮮美。盲槽魚死後,肉質會很快腐敗,腥味很重,所以要買活魚,即殺即吃。其它澳洲特色還有鱷魚,鴕鳥,袋鼠肉。但在西餐館很少見,隻在中餐館見到。在墨爾本的北京烤鴨店品嚐過炒鱷魚肉片,樣子味道都類似炒魚片。BBC聽眾評選了50種不嚐就會終生遺憾的食物,其中就有Bug,活鮮貝,BARRAMUNDI,鱷魚,鴕鳥和鯊魚。
墨爾本市有3000多家餐廳,每天吃一家,要吃十年才能嚐遍。我們在這裏品嚐了日本,泰國,希臘,土耳其,中國,台灣,意大利等各種口味。墨爾本和悉尼的中國城都滿布中國餐館。但是悉尼和墨爾本的中國餐館都各有特色。悉尼的中國城喜歡在街上擺滿露天餐桌。每到下午,總是座無虛席,而且大部分食客都是高鼻深目的洋人。是中國城的著名景觀。墨爾本的中國城街道狹窄,無露天餐桌。但每家中餐館門前都站著一位旗袍小姐,拿著中英文菜單招攬食客;這種場景倒與悉尼紅燈區有些相似,那裏每家脫衣舞場的門口也總是站著一位大漢,招攬男性遊客。
墨爾本市中心有一些希臘人集聚區。他們多是淘金潮時來到墨爾本的希臘移民的後裔。街上遍布希臘飯館。希臘式烹製的澳洲海鮮很有特色。我們每天早晨都在希臘咖啡館吃早飯,便宜且豐盛。家庭式的小餐館很有人情味,小黑板上手寫的當日特色菜,氣氛溫馨。
如到澳洲,美食不可錯過,尤其是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