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思淺唱

且將文字和音樂砌成心緒的棲息...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李昶專欄] 在失望中的那些時刻

(2006-09-23 08:50:37) 下一個

·李 昶·

  大概是人性使然,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總覺得自己一生掙紮,一生生活在一連串的失望中,而看他人,似乎總是一帆風順,春風得意,馬不停蹄地向前奔。人們在看待生活中希望與失望時,有點像不少中國人看待家庭關係:“老婆都是別人家的好,兒子總是自己家的乖。”

  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講,充滿了艱難和障礙。我們嚐試,我們失敗數次,有一些成功,在那基礎上再進一步高攀一點,再嚐試,我們又失敗了。失敗在他人看來,是一種身份、地位、狀態、目標、目的的未達到或失去。而失敗在自己看來,是某種希望追求、自尊的喪失,是某種價值的未實現,是某種關係的脫離,是一種對自我存在意義的否定。失敗導致我們在心態上的失望。

  失望在本質上是指我們未能達到我們製定的目標或希望達到的目的;失望也可能指外界環境的不允許,或他人的行為阻止了我們去實現目標或理想。

  失望與失敗相關聯,它可以是指沒有能夠達到某些合理的目標或要求。失望也可能與從一開始就設定的不合理的、過高的目標有關係,而追求這類目標是注定要失敗的。

  失望中的心態是十分難過的。它不僅僅是指難受、委屈、自尊心的下落和自信心的低潮,它還指不被他人理解和誤會的可能產生。

  還有讓失敗中的失望者痛心的是:這是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時代。人們往往隻看成功,隻讚美首肯成功,而不管導致成功的手段;麵對失敗,人們往往又是那樣的不寬容,而不管失敗的道德意義,即便有些人是為了捍衛正義和道德價值觀念而在生活中失敗的。

  失望讓我們氣餒,失望使我們想放棄追求,失望使我們想躺下不幹了。我們由此感覺到我們付出的是那樣多,而我們得到的是那麽少,這讓我們悲觀,對前途前景提不起信心。

  失望的另一核心通常是一種擴大化的現象:我們覺得在失敗中自我給否定掉了。也就是說,我們賴以生存的心理基礎受到了打擊。比如說:我在一件事上不成功,我會認為自己不行,什麽事都幹不好;我在一件人際關係上的處理不妥,我會感覺似乎我什麽關係都處不好了。

  失望中會產生自我不足感,如“我幹不了”,“我幹不下去了”,一種沒有希望的感覺,“我怎麽努力都是沒有用的。”自我不足感讓我們可能放棄,並可能產生憂鬱的心態,而沒有希望的感覺讓我們焦慮,讓我們不願意再做努力。

  失望的心態往往也可能導致自我批判意識加強,如“我算是沒努力到頭”。失望中的人經常產生狹隘的偏見,把失敗的起因歸於自己人為的努力不夠。而據筆者觀察,生活中不少失敗的起因是與當事人處事的方式沒大的直接關係。生活中有時許多事情由不得當事人或當事人做的努力,當發生的還是要發生。

  失望也與對自我能力的評估有關係。如:“這對我是太難了一點。”“我覺得我應付不了”,人要取得一定的成功,對自我能力的評估能力是關鍵之一。如果對自己的評估太高,那麽會建立起不切實際的期待值,造成生活中難以實現目標。如果對自我能力的評估太低,那麽,那種個人無能的心態就會表現出來,體現在麵對生活的責任或挑戰不能起步和做出適當反映。

  失望會可能產生憤怒,尤其是當我們體驗到曾經受過不公正的對待或待遇上。這種憤怒在表麵上是對不公正的回應,實際上是體現出我們內心的強烈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感。同時,憤怒往往讓我們失去判斷能力,削弱我們進一步行動的能力。

  失望可能讓我們抱怨,讓我們推卸責任,讓我們指責他人,讓我們不敢正視麵對自己的錯誤和應當承擔的責任。失望也因此讓我們回避矛盾,讓我們不能從真正有意義的途徑去尋求答案和解決問題。

  失望也可能讓我們喪失對生活、對事物、對他人的興趣。嚴重的,可能患上憂鬱症。而喪失興趣本身,就削減了我們的行動能力。而這一點產生的結局,可能是很糟糕的。因為人之所以能前進,能取得一定成就,其根本就是要有對生活的興趣,否則會覺得生活無聊乏味,提不起精神,自然也談不上麵對生活的挑戰,談不上克服困難,談不上取得成就了。

  失望與成功或失敗相關聯。而這裏還有些更為深層的心理問題。弗洛伊德的深層心理學認為:人們有想取得成就的需要,這使不少人去拚命努力,拚命去幹。然而害怕失敗的心態也可能導致人們努力地去幹。而當我們達不到目的而失望時,人們也很難搞清我們是因為不能成功而失望,還是害怕失敗而失望,或許兩者都有。比如一個男孩子拚命去追求一個女孩子,最後被拒絕,他自然會覺得很失敗、失望、很沒有麵子。這裏人們很難判定的是他想得到那女孩子,是因為愛她得到她有一種成就感,因而他失望的是沒能得到那女孩子;還是這種失望可能不是沒能得到那女孩,而是因為丟不起麵子,是因為害怕失敗而失望。

  失望還可能與人性和人的心理上更深層的狀態有關。弗洛伊德曾經指出:有人是害怕成功和期待失敗。最常見的情況是:有些人本來幹得不錯,但是一旦被提升,他可能把工作搞得一團糟。有的人期待失敗,總覺得老板要開了我,做起事來戰戰兢兢,夾手夾腳,最後耗掉老板的或自己的耐性,要不被開,要不自己辭職。無論哪一種情況,到頭來都是失望。無論害怕成功還是期待失敗,都是屬於自我擊敗的範疇。

  失望也可能讓我們退回內心深處,讓我們放棄努力,放棄與人打交道。更嚴重的是,它可能導致我們自暴自棄,讓我們不再相信他人和外部世界,嚴重的甚至會認為全世界對自己懷有敵意。那麽,當事人會對他人失去信心、仇視他人。當事人做出來的事,輕的是拒人於千裏之外,重的可能在言行上對他人有攻擊性行為。

  失望讓我們難過,讓我們委屈,讓我們憤怒,讓我們膽小,讓我們不願意承擔責任。失望讓我們否認現實。失望讓我們悲觀,失望讓我們退縮。失望讓我們自尊心打折扣和產生自卑。失望甚至讓好心受到誤會、真誠受到懷疑、正直遭到賤踏。

  怎樣解決失望感?坦率地說,一下子從這種失望悲觀的心態轉出來,是不容易的。光勸當事人看問題正麵樂觀一點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有一點可以相信,時間可以醫治失望和心理創傷。另外,如果覺得憂鬱、吃不好、睡不著覺,對什麽都提不起興趣、無精打采、行動遲緩,可能就應該馬上去看醫生、檢查一下是否得了憂鬱症,尋求專家幫助。

  你可以和家人朋友多談談不開心的事,心理上的壓抑,說出來會好受得多。關鍵是,不開心的事不隻是帶給你失望,更重要的是你要反思一下,看從中能學到什麽,下次怎麽能做得更好些。失敗中自己應否承擔部分責任。不要輕易對自己下結論,一兩次的失敗並不代表人生的失敗。如果有一天,你能反思到此種程度,也算是大徹大悟了。

  失望中如能多想: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好事從來多磨,失敗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想:人生本來就是與一連串大大小小的失望失敗相關聯,個人的失望與否是與本身對生活要求完美有關。還有,據筆者的經驗,對某些事情不要太追究、太認真,自己心情反而會好些。

  最後,筆者想說明一點:本文中提到的失望中產生的種種心態情緒,有許多是筆者本人在人生數次生活挫折失敗失望中慢慢體會出來的。有些人喜歡把自己打扮成幹大事的成功人士,而筆者隻能說自己是一位在挫折和失誤中不斷摸索著、不斷反思自己、改善自己、力所能及地去幹點小事的人。我是一個一直生活在希望和失望中的人,但不悲觀。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本文原載於《北美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