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思淺唱

且將文字和音樂砌成心緒的棲息...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知音難養

(2006-09-20 16:01:25) 下一個
BY:容

夫子雲,“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想來夫子一定是吃過女子與小人的虧,有了切身經曆,才會如此痛心疾首地教誨弟子,吸取他老人家的教訓(具體怎樣,俺就不考證了,有的是這類文章)。雖說夫子思想博大精深,不是俺這樣不學無術的後生晚輩可以隨便輕慢的,但談到人際相處的藝術,俺倒不肯輕易聽夫子言而從之。首先俺從未有過性別成見,無論男女,隻要不是小人,俺都放心交往。至於小人,也沒有太多左右失衡的顧慮,敬而遠之就好了,管他(或她)怨與不怨!倒是高山流水一樣的知音,俺反而覺得有些無所適從,確實體會到了夫子那種“近之不孫,遠之則怨”的痛苦,不由得也要長歎一聲:“唯知音為難養也!”

一提到知音,有點文化的人就會想到“高山流水”的故事,不過,伯牙與子期都是男性,結為兄弟就萬事大吉、千古傳奇了。古時的人們心地比較單純,不會去猜疑二人會不會心中有一座斷背山之類。但是,如果他們是不同性別呢?這樣的男女知音,先不管他人如何竊竊議論,自己很可能就由知音而欣喜,由相知而相愛,然後就可能不以兄妹終局,而是以夫妻而結合了,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不就是一例嗎?

說真的,要成為同性知音,在現實中是不容易的。兩個同性而同樣優秀的人物遇到一起,多半會有“既生愉,何生亮”的苦惱,彼此的佩服、欣賞往往也會轉化為內心難言的嫉妒與痛苦。就算真的甘拜下風,也隻停留在暫時的口頭讚譽,長期的互敬互愛很難做到。伯牙與子期的故事,寫到結為兄弟,也就到此為止了。

而異性知音卻是史不絕書,隨處可見。君不見,才高八鬥的文人書生與技藝超群的青樓紅妓,演繹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粉色傳奇?紅顏知己、青衫至交就是這些異性知音彼此給對方起的雅號。不過,也正因為這些傳奇和雅號,使得俺再再體會知音難養的麻煩與痛苦。

如果婚前遇到異性知音,自然要額首稱慶,互道萬幸。由知音而夫妻,乃人間“稱心如意的第一美事”。但是,這樣的美事發生概率之低,比中彩好不了多少。多數情形是“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等到明白過來已經晚了;也有的是雖相知相愛,卻受阻於種種客觀困難,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就注定既是夫妻,又是知音的可能性實在大大低於人們的期望值。

而婚姻外的知音,人們過去隻歎難覓,其實在俺看來,覓是覓得到的,不過是難養而已。走得太近了,不要說雙方的家庭不答應,就是當事的兩人,也覺得危機四伏。本來就性靈相通,再身體相近,就是神仙也很難做到清醒把持的,結果如何,不言而喻。但要是若即若離,君子之交淡如水,雖然能保有“清白而高尚”的感覺,那種“無話不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也就很難求了。

試想一下,本來是欣喜於雙方的緣份,茫茫人海中,終於找到一個既互相敬佩和欣賞的對象,又在交往中日益感受到那種難得的知心與默契,卻因為不得不有所顧忌,避免引起麻煩等等,不能夠隨心所欲地一逞痛快。這樣的知音,沒有也罷!最不好相處的,便是其中一方顧慮較少,或者不顧一切,而另一方卻囿於規距,不得不違心地推而拒之。既不想失去知音,又不願引火燒身,遠近難養的痛苦體驗就自然而然地一遇再遇了。

就算是君子坦蕩蕩,雙方心裏都有底線,雙方的家庭也都理解和支持,也抵抗不了周圍閑雜人等的腹誹與榜議,象林徽因那樣的絕代才女,也不能不在家庭與知音之間,做一個明確的選擇,劃清一道區別的界限。婚後的她,在金嶽霖或其他人的心中,固然仍享有類似女神的崇高地位,但卻很難再有知音相處的快樂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