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房地產領域成為官員腐敗的最大溫床(和開發商的對話之四)

(2007-06-15 06:14:41) 下一個


        房地產人士:我在地方政府工作過,很多開發公司是高幹子弟辦的,他們可不是孫子,是大爺。我們和他們沒法比。

        我:你說的對。我給你講兩個故事。

        我在建設部主管房地產開發時,凡是能在各地建立分公司的房地產集團公司,其成立都要由建設部批準。陳希同的兒子陳小同大學畢業不久,被剛成立的光大實業公司要去,組建光大房地產公司,擔任副總裁。他為成立公司的事,到我那裏去了兩次,也許他知道中央部委不買陳希同的賬,因此來時很低調,不愛講話。後來批準他們成立房地產公司,部裏還下了文。我當時就感到,光大實業公司的領導深知高幹子弟的價值。光大讓他搞房地產,就是看中了他父親在北京的權利。在北京搞房地產,北京建委、規劃局等有關部門,哪個敢不買市長兒子的賬?後來他和李鵬的兒子李曉勇、喬石的兒子蔣小明(喬石原姓蔣)、李瑞環之子李振智被稱為“京城四少”,到處弄地皮。陳小同後來栽在一樁房地產案上,被判 12 年。陳希同不倒台,他不會有事。

        另一個故事涉及李鵬的兒子李曉勇。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去廣西北海市出差,某副市長請我吃飯。席間我提到李曉勇到處要地皮搞房地產的事,各地反映很大。他給我講了李曉勇在北海的故事。鄧小平 92 年南巡講話後,全國掀起開發熱,李曉勇來到北海要地皮,陪她來的不是他的夫人,據說是財政部某副部長的兒媳婦,十分漂亮。晚上他倆去北海最高級的夜總會跳舞,北海當地地頭蛇、市公安局長的兒子為首的幾個幹部子弟,不認識李曉勇,非要和他的舞伴跳,雙方吵起來,後追到李曉勇住的市委賓館打 了起來。李曉勇武警出身,沒讓他們占上便宜,把公安局兒子的眼打青了。公安局長聽說兒子打了李鵬的公子,嚇壞了,趕緊拉著兒子來賠罪。李曉勇看事鬧大了,連夜離開北海市,地皮也不要了。

        中國的貪官想發財,其捷徑或是讓子女搞房地產,或是讓情人搞。這是中國的特色。

        話說回來,政府要想讓開發商聽話,動用哪個部門都管事。問題是你屁股後麵別有屎,俗話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北京市主管土地和城市建設的副市長劉誌華不就被抓起來了。胡錦濤、溫家寶很明白,中央下了多少文北京都不動,肯定主管領導有問題。據說抓劉誌華,事先劉淇、王岐山都不知道。

        房地產人士:劉誌華被抓也有半年了,北京房價上升的勢頭並沒有什麽改變?也不見劉誌華的案件有什麽突破。你如何看這個現象?

        我:這就是我對中央這次調控並不樂觀的原因。可以這麽說,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全國各地,已經形成了開發商和地方官員組成的強大利益集團,這不是抓一兩個人就能立竿見影的。在北京,阻力很大,不從最大的那幾個開發商入手,像上海搞周正毅、張榮坤那樣打開缺口,要想有大的突破很困難。北京的土地管理、規劃等部門問題不少,如果這次不把那些蛀蟲揪出來,中央的措施還會落空。

        中央調控文件下來了,北京官方不敢公開反對,於是有政府背景的開發商跳出來向中央叫板,任誌強說:“我們從來不認為房價漲得快。”北京“享受了外地財富帶來的繁榮,就得有承受高物價、高房價的心理準備。”一派胡言!我建議中央要抓這種敢於向中央叫板的人,集中力量查他的公司,我敢肯定他有問題,一查一個準。順藤摸瓜,還能查出政府裏的黑手。

        北京最大的幾家開發公司目前儲存在手裏的大片土地,絕大部分是通過協議出讓的方式拿到手的,這裏就有貓膩。還有,北京原來準備用於經濟適用房或廉租房的土地竟被開發商用作中高檔商品房開發了,膽子大不大?!這裏肯定牽扯官員的腐敗,規劃部門不點頭,他敢?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北京那位全國最敢講話的開發商私下向他傳授,在北京要想拿到理想的地塊,一是錢,二是女人。

        問題很嚴重啊,就看中央有沒有決心。

        房地產人士:北京要開奧運,動作大了會不會影響奧運?

        我:你講的是個現實問題。有一種說法:中央對北京投鼠忌器,動作太大了怕影響奧運。但我認為這個顧慮不必要,少了誰地球都會照樣轉。把貪官揪出來,對奧運隻有好處。

        就全國來講,現實的問題是:在某些城市,房地產在地方經濟中所占的地位短期內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可以取代,有不少地方財政收入的 50% 以上靠房地產來支撐。如果房地產發展慢了,地方收入減少了,地方政績必將大打折扣,不少地方官員的仕途將成為懸念。地方一定要千方百計維護自己的利益。

        如何正確評價地方官員的政績,如何調整這些官員的理念和心態,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

        房地產人士:從你的談話看出,看出你對房地產商印象很不好。

        我:我管過這個行業,和一般的老百姓還不一樣,我能看到房地產商這二十年來對城市建設的貢獻。二十年前,我們組織全國優質住宅工程評選得獎的住宅小區,和現在的住宅區根本無法相比,中國的許多住宅項目以及酒店、寫字樓已和世界接軌,城市是越來越漂亮,開發商功不可沒。

        但房地產業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的社會形象並不好,似乎總跟合同欺詐、暴利、土地黑幕交易、腐敗、黑社會行凶等聯係在一起,主要是三個方麵的問題:

        一、 黑心的開發商為了追逐暴利,利用住房這個不可替代的生存必需品,哄抬房價,以次充好,榨取百姓錢財,已到了不顧百姓死活的地步;

        二、 房地產業已成為腐蝕政府官員的最大溫床,因為暴利,使他們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金錢去賄賂官員,這幾年揪出的地方政府的比較大的貪官, 90% 以上與土地、工程有關;

        三、 房地產領域“暴力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暴力占用耕地,暴力拆遷,物業用暴力對付業主,都與開發商有關。“暴利”推動“暴力”,“暴力化”就是“黑社會化”。房地產商和社會黑勢力結合的社會現象,民眾感受很深。

        房地產人士:你這樣講不公平。我到了開發公司才知道,各個部門都是衙門,要想辦成事,就要打通這些環節。誰願意把口袋裏的錢拿去給人?都是逼出來的。

        我:我知道有時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進入到“雞生蛋,蛋生雞”的怪圈:貪官說,他們犯錯,是因為禁不住開發商用金錢對他們的誘惑;開發商說,拿錢賄賂是被貪官逼出來的,是貪官主動索賄的。在 2006 年全國檢察機關查辦商業賄賂犯罪案件中,發生在房地產領域的案件占三分之一多,房地產領域成為商業賄賂犯罪“高發區”。每個個案的情況可能不同,但官商勾結,商行賄,官受賄是不爭的事實。

        廣東的人大代表曾要求公開房產的成本,遭到廣東省建設廳的婉拒,理由是涉及到商業秘密,還說會影響公平競爭的環境。天大的怪事!房產的成本有何秘密可言?土地價、施工單位的工價、水電價、建材價都是公開的、透明的,怎麽一經過開發商的“組合”就變成商業秘密?要說有什麽秘密,一是高額的利潤不想讓社會知道,更重要的是權錢交易的黑色支出,這是開發商和土地、城建部門(包括某些市領導)共同的秘密,見不得人。

        主管部門保了開發商也就是保了自己,因此敢冒著得罪人大代表和輿論的風險。在國外,政府哪敢為了保開發商而去得罪國會議員和輿論?這也就是中國特色。這從另外一個方麵反映了中國的人大代表的地位,連開發商都不如。

        房地產人士:現在哪個行業不是這樣,為了避稅,都有兩本帳,國外也這樣。

        我:越是暴利的行業,越嚴重。房地產業最嚴重,其次是山西煤炭業。一些不法商,除了抬高房價,另一個手段就是改變小區規劃,提高容積率,盡可能多建房。

        我一次經過北京市委,看見幾十輛業主的汽車停在市委門口馬路上,車上貼的標語:“抗議開發商隨意修改小區規劃”、“抗議司法不公”。一打聽,原來開發商在房屋賣出去後,在原規劃預留的綠地上又建起了房屋。你我都知道,小區的容積率、建築密度和綠化率,是決定房地產項目贏利多少的重要指標。綠地少一些,容積率高一點,銷售麵積就會提高, 房地產商的利潤就會幾千萬、幾個億的增加。這裏肯定涉及規劃部門的腐敗問題。業主一狀告到法院。法院派了三個人去調查,開發商給這三人一人一套房後,業主敗訴。全國的情況差不多,開發商能出錢,因司法腐敗,業主和開發商打官司,很少能贏。

        官商勾結、權地交易的房地產腐敗,是建立在普通民眾的痛苦之上,他們的腐敗支出,讓購房的民眾買單,天理難容。我的看法是:官商勾結,主要責任在政府官員。所以,被槍斃的都是貪官,很少是行賄的開發商。但並不等於不處置不法的開發商。關鍵還是要從製度上解決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