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漫步在耶路撒冷老城 2017年以色列約旦行(9)

(2019-06-14 16:28:25) 下一個

 同一個神,創造了在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三大宗教。以後還從基督教裏分出了天主教,希臘正教,諾曼教等。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的基督徒可以自由從事宗教活動的國家。所有的教徒都極其熱愛這個神聖的城市,都認為她是屬於自己的。在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他們自己的耶路撒冷。

圖1、耶路撒冷老城分區地圖

耶路撒冷老城麵積隻有 0.9 平方公裏,卻以宗教及種族分成四個區,即基督徒區、猶太區穆斯林區亞美尼亞區。一條長4.5公裏的城牆將耶路撒冷老城和外界分開,城牆上共有8座城門,七開一閉,各具特色,各有故事。我們對老城的參觀時從穆斯林區開始。

圖2、大馬士革門

我們的大巴首先經過大馬士革門,導遊開恩讓我們下車照了相。該城門朝西北開,兩側各有一個塔樓,是耶路撒冷老城最壯觀的門。門內是穆斯林區和基督徒區的邊界,因門外的公路通往敘利亞大馬士革而得名大馬士革門,也被以色列媒體稱為示劍門或納布盧斯門。公元2世紀,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位時期,羅馬人在這裏建了一個羅馬城門,城門前立著一個羅馬勝利柱。英國托管時期挖掘出了羅馬城門 (現城門左下方),但是沒有找到勝利柱。

圖3、希律門

然後我們從希律門進老城。希律門是舊城北麵偏東的一座城門。蘇萊曼大帝修築城牆時,隻在這裏設置了一個小角門,很少開放。1875年,為了給舊城以北的街區提供一個入城通道,奧斯曼帝國擴建了原來的小門。希律門得名於處決耶穌時羅馬猶太省的統治者、大希律王的兒子希律·安提帕,據一些基督徒考證,希律·安提帕宮殿的地點就在希律門附近,彼拉丟曾經帶著耶穌去見他。

圖4、希律門進門就是穆斯林區

希律門進門就是穆斯林區。穆斯林區是舊城四個分區中麵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東到獅子門,南麵沿著聖殿山的北牆,西到大馬士革門西牆一線。苦路開始於該區。穆斯林區的人口有22,000人。這裏沒有巴勒斯坦人,居住的阿拉伯人都是以色列國籍的穆斯林。

圖5、行人中居多的是包裹著長袍的阿拉伯人

2005年7月27日,以色列政府批準在穆斯林區興建30套猶太人住宅,距離阿克薩清真寺僅有幾米遠。今天有60戶猶太家庭居住在穆斯林區。街道是古老的石板路,形形色色的人群穿梭其中,有時尚現代的遊客,但居多的還是包裹著長袍的阿拉伯人。

圖6、阿拉伯市場

走進穆斯林區的阿拉伯市場,擁擠的街道兩旁排滿了充滿伊斯蘭風情的商店,在這裏,在這裏,你可以買到頭巾、陶瓷盤、水煙、裝飾燈具等生活用品以及各式各樣的旅遊紀念品,整條街市被裝飾的富麗堂皇,多樣的色調吸引著眼球。除了各種中東特色的小吃貨真價實外,其它商品尤其是旅遊紀念品,大部分來自中國義烏。

圖7、市場裏擁擠的人群

經營這些店鋪的老板,基本以阿拉伯人為主,店鋪裏售賣商品的價格各異,個別心思活絡的店主還會根據不同的麵孔,開出不一樣的價格,所以中國式的砍價在這裏是必備的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買東西最好不要進穆斯林人的商店,一旦老板向你推銷費了一番功夫,你不買,就有可能受到威脅。如果街道上有大兵或者警察,情況會好些。

圖8、進入基督教區

基督徒區位於舊城的西北部,大多為宗教建築,有大約40處基督教聖地,其中包括基督教最神聖的地點聖墓教堂(另有文章專敘)。除了聖墓教堂占地最廣以外,希臘東正教宗主教區、方濟各會修道院, San Salvatore 和拉丁宗主教區也占據了大片地方。該區隻有少量的住宅房屋,大多集中在東南麵耶利哥門附近。其次為教育建築,例如路德會學校和聖皮埃爾學校。

圖9、路德會救贖主堂

路德會救贖主堂是位於基督教區的新教教堂,由建築師保羅·費迪南德·格羅斯興建於1892-1898年。教堂所在的土地位置曾經是古代的小馬利亞教堂遺址。由奧斯曼帝國的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在1869年贈給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1870年以後是德國皇帝威廉一世)。

圖10、教堂內景

1898年10月,威廉二世訪問耶路撒冷,成為幾百年間首位進入聖地的基督教君主。他將這塊土地作為禮物奉獻建新教堂,並參加獻堂典禮。他騎馬進城,通過特製的拱門。救贖主堂目前供阿拉伯語、德語、丹麥語、英語的路德會團體使用。這座教堂也是約旦和聖地福音路德會主教的總部。教堂邊的花園是醫院騎士團十字軍總部的位置。

圖11、古老醫院遺跡

教堂旁邊是十字軍時期醫院騎士團的第一家醫院的位置,現在是耶路撒冷老城基督徒區的一個街道和店鋪建築群。該處有著悠久的傳統,可追溯至猶大·馬加比時期(公元前2世紀)。最早的曆史記載是在公元600年,當時教宗額我略一世委托一位院長在耶路撒冷建立一個醫院,治療和照顧來聖地朝聖的基督教朝聖者

圖12、現在這裏是專門販賣皮具的希臘集市

到19世紀,基督徒區已經沒有空地可供發展。同一時期,蘇伊士運河剛剛開通,許多基督徒前往聖地旅行。這導致歐洲列強之間在耶路撒冷的影響力和競爭加劇。法國建立了醫院、修道院,還在舊城外毗鄰基督徒區的地方(稱為法國區)為遊客興建了旅館。在他們之前,俄國人在附近興建了俄國大院。1868年蘇丹將醫院區西部分配給希臘正教會。現在這裏是專門販賣皮具的希臘集市。

 

圖13、出售牛皮人字拖

這裏可以聞到牛羊皮特有的味道,的確是賣真皮物件的地方。猶太人以精明世界聞名,但碰上被稱之為“中國猶太人”的溫州人,誰勝誰負就很難說了。我從網上看到,一位溫州人到這裏看上牛皮人字拖,猶太老板要價以色列貨幣380(NIS),最後被溫州人砍到80成交。

圖14、猶太區的古羅馬集市

接著我們來到猶太區的古羅馬集市(Cardo)。該集市建立在卡杜馬克西姆斯遺址上,一部分街道被改造成現代的商鋪,出售猶太手工藝品。猶太人的工藝品基本都是由猶太人純手工打造,例如精美銀飾,義烏的產品很少。這裏有中國人很喜歡的死海海泥護膚品牌AHAVA。

圖15、在哭牆的上方是黃金頂清真寺(岩石清真寺)

猶太區的聖地是哭牆,又稱西牆,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長約50米,高約18米。牆身下方所見的巨大石頭,是兩千年前大希律王所加建,用以包圍所羅門聖殿的台基,使第二聖殿的平台更顯寬闊。在哭牆的上方,就是同樣著名的伊斯蘭教聖地—黃金頂清真寺(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哭牆禱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兩部分,男左女右,女士祈禱的地方被圍欄圍著。

圖16、女士祈禱

哭牆是猶太教聖殿兩度修建、兩度被毀的遺跡,是猶太民族2000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猶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來這裏的男人,無論是否猶太人,都一律戴小帽。他們認為,讓腦袋直接對著上帝是不敬的。如果遊客沒有帽子,哭牆入口處有教徒分發白紙帽,在離開前交還。

圖17、男士祈禱

猶太教(Judaism)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麵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 據說,在所羅門聖殿被羅馬人焚燒時,猶太人麵對坍塌的大殿和殘垣斷壁,聚集在西牆下失聲慟哭。期間,有人看見有六位天使也坐在一麵殘牆上哀聲哭泣。天使的淚水滲入石縫﹐從而使聖殿廢墟的殘壁永遠不倒﹐見證這段苦難與悲劇。

圖18、手拿《聖經》專心虔誠的猶太老人

在祈禱的人群中,有手拿《聖經》專心虔誠的猶太老人不住地點頭,他帶來了椅子和放聖經的支架,看來要一整天都沉浸在與上帝的對話中。猶太人禱告時不斷提神的名字,為免妄稱神的名,乃呼一次名,點一次頭。愈點愈多,變成慣例,乃懇切禱告的象征。

圖19、牆縫裏塞滿紙條

很多猶太人會往“哭牆”的牆縫裏塞寫著自己心願的紙條,也有塞支票的。2012年12月19日,哭牆出現一個“奇跡”,一名男子在祈禱時發現一個信封裝有507張支票,總金額竟高達5億美元(約合31.2億元人民幣)。被發現的507張支票來自世界各地,每張金額都在100萬美元左右,上麵有簽名但沒有寫是開給誰的。當地的拉比認為,寫支票的人可能想把他所有的財富都交給上帝。管理哭牆的猶太拉比和工作人員會隔一段時間清除遊客們塞在哭牆石塊縫隙之間的祈願小紙條。這些紙條會依照猶太人的傳統埋在附近的一座墓地裏。

圖20、哭牆的左側有一部分在室內

哭牆的左側有一部分在室內,進入和哭牆連在一起的“禮拜祈禱室”,裏麵擠滿了祈禱的猶太人,氣氛濃鬱。室內的櫃子裏裝的都是宗教書籍,大多數拿著“聖經”、“新約全書”等在進行活動。這些曾經被趕盡殺絕的猶太人,這些擁有全世界最頂尖智慧的猶太人,他們在曆史的洪荒中能夠不顧一切凝聚到一起複國,重新回到他們自己的土地上,站在與上帝最接近的聖城耶路撒冷,堅持著他們的信仰,他們是值得敬仰的民族。

圖21、哭牆留影紀念

1948—1967年間哭牆落入約旦手中,不容許猶太人到哭牆禱告。哭牆無人哭達19年之久。1967年六日戰爭中,猶太人自約旦手中收得哭牆。以士兵為首的猶太人湧到哭牆喜極而泣。以政府在西牆前辟出寬闊的廣場,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大屠殺紀念日、猶太新年、贖罪日等重要的國家或宗教節日,便在此舉行紀念活動或宗教儀式。

圖22、西牆地道(The Western Wall Tunnel)

聖殿山早年要比周圍的地麵高出很多。穆斯林控製耶路撒冷後為了方便穆斯林進入聖殿山禮拜,建造新房屋和街道時將地基抬高,免去了穆斯林進入聖殿山需要爬的台階。西牆實際總長485米,高32米,暴露在地麵上的西牆僅50米,多數都隱藏於地下。在西牆旁有一座門,進去後就是西牆隧道,買票後可以下去參觀,能看到建成西牆的最大一塊石頭“西石”,還可看到希臘王時期的水池和排水管道。我因為是一個人單獨進去的,怕與團隊走失,故沒敢參觀。回來後看了有關隧道的視頻,目前仍在開發中。

圖23、葉史瓦學院

西牆廣場對麵的現代建築是葉史瓦學院( Yeshivat Netiv Aryeh) ,是猶太複國主義意識形態精神領袖、以色列國防軍第一軍團以色列第四任德係猶太人 首席拉比的第一任首領 阿哈龍比納於2003年創立。第一批招收200多名學生。 大多數學生是來自美國的高中 學生,還有一些來自英國加拿大的學生。主要課程有猶太法典、猶太哲學、猶太複國主義等。葉史瓦學院以教師與學生的高比率而自豪。

圖24、糞廠門

參觀完西牆後,我們從糞廠門出城。該門是耶路撒冷舊城的一座城門,靠近西牆,是汽車的主要通道。糞門的名稱曾出現在《尼希米記》3章13-14節。它可能是因為從聖殿運出的排泄物經此運往欣嫩子穀焚燒。原本糞廠門規模較小,1948年約旦占領舊城後,在1952年加以擴建。1967年以色列占領後,建築師阿倫森修複了這座城門。 西牆的入口就在糞廠門內。

圖25、彈痕累累的錫安門

錫安門緊挨著糞廠門,又名大衛門,由蘇萊曼大帝 (Sultan Suleiman) 興建於1540年,因為正對南麵的錫安山而得名。之所以稱為大衛門,是因為大衛墓位於錫安山。初次來到錫安門的人都會為它上麵無數的彈印痕所震驚。1948年5月13日英國軍隊撤出耶路撒冷,將錫安門的鑰匙交給猶太領袖莫迪凱·萬家頓(Mordechai Weingarten)。

圖26、錫安門下路麵的大衛之星

1948年爆發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前總理拉賓指揮的猶太人精英突擊隊帕拉瑪赫在錫安門為爭奪猶太區控製權的戰鬥失敗,猶太人被趕出猶太區,從此錫安門和耶路撒冷舊城處於約旦控製之下,錫安門關閉。而對麵的錫安山由以色列統治。1967年,以色列軍隊從錫安山發起進攻,經過36個小時的戰鬥,以色列從錫安門攻入老城,完全占領耶路撒冷,錫安門重新開放。今天仍可看見當時兩場戰爭留下的密集彈痕。錫安門下的大衛之星,是由建築師什洛莫·阿倫森設計。

圖27、大衛雕塑

來到錫安山,首先看到大衛王雕塑。大衛王的形象是正在彈豎琴,一眼望去更像一位音樂家。而事實上,大衛王除了文韜武略,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精通音律,而且擅長賦詩,《舊約聖經》中的“詩篇”有不少是他的作品,他還擅長演奏豎琴。舊約撒母耳記提到,上帝對掃羅王不滿意時,就物色了新的國王人選,就是亞伯拉罕的後代,伯利恒出生耶西的小兒子大衛。掃羅常常被惡魔纏繞,於是上帝安排大衛去彈琴,掃羅就舒服了。所以我想大衛彈奏豎琴是將他引見給掃羅,並為日後成為以色列猶太國王的鋪墊。

圖28、馬可樓在上,大衛王墓在下

大衛王墓坐落在錫安山上。與聖母安眠教堂僅隔一牆,與耶穌“最後的晚餐”的馬可樓在一個院子裏,這兩個建於不同年代的建築形成了一個複雜的二層混合體,馬可樓在上,大衛王墓在下。馬可樓拉丁文原意為飯堂,是耶穌與門徒享用最後晚餐的地點。馬可福音14:15 記著耶穌對門徒說:“他必指給你們樓上一間布置整齊,預備妥當的大房間,你們就在那裏為我們預備。”

圖29、馬可樓如今作為一個禱告廳被使用

現在所見到的這座高樓可追溯到十字軍時期,房子原屬於方濟會,穆斯林將其沒收,改造成了一座清真寺。現在以色列當局將其向基督教教徒及全部遊客開放。漂亮穹頂、流暢的線條以及壁柱的柱頭都盡顯中古世紀的遺風。馬可樓如今作為一個禱告廳被使用。上圖右邊是穆斯林祈禱龕(mihrab)。

圖30、傳說是耶穌與十二門徒享用最後晚餐的地方

一牆麵凹進形成壁龕,上有拱梁支撐。壁龕之下為平台,台麵立一棵金橄欖樹,金光凝重,樹幹強壯,儼然生命再現。據說此平台是耶穌與十二門徒享用最後晚餐的地方。 事實上最後晚餐等事件很可能在附近發生,但不可能在現今的上樓房裏,因為它建於主後十二世紀。這個地點特別之處在於交織著不同傳統、宗教和文化。猶太人以此地紀念大衛之墓,穆斯林在祈禱龕前祈禱,基督徒看作耶穌最後晚餐和聖靈降之地而朝拜。彼此共存又彼此相爭

圖31、我們正趕上大衛墓裏麵正在舉行活動 

大衛墓不大,是十字軍在大衛王死後2000年在此建立起的。這裏是猶太人最崇敬的地方之一,是僅次於哭牆的猶太聖所。遺憾的是我們正趕上大衛墓裏麵正在舉行活動,不讓遊客進去。大衛王是古以色列國第二代國王以及統一的全以色列國王。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統一的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他在位40年,打敗了腓力斯丁人、迦南人、亞瑪力人,以色列王國的版圖空前擴展。多年來猶太人恢複故國故都的期望都以大衛為中心。基督教聖經《新約全書》強調耶穌是大衛的後裔。

圖32、聖母安眠堂

最後,我們前往聖母安眠堂(Dormition Abbey)。這裏是個交叉口,向左是大衛墓和馬可樓(最後的晚餐),向右是聖母安眠堂。圖片裏的建築雄偉建築就是聖母安眠堂。在曆史上曾有個有趣角色。在1948年建國到1967年六日戰爭之間,他最主要的功能是作為以色列軍隊用來監視約旦駐耶路撒冷舊城軍隊的觀察塔。

圖33、聖母安眠教堂及鍾樓

這座聖母安眠教堂及修道院(Church & Monastery of the Dormition)是紀念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安息主懷之處。據說1898年德國凱撒威廉二世用12萬德國馬克從蘇丹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手中買下了這塊5世紀拜占庭教堂遺址。1899年一位專職負責德國科隆總教區建築的建築師雷納德在此設計並建造了現在的這座修道院,並於1910年建造了這座雄偉的教堂。屬於德國聖本篤修會的財產 。聖母安眠教堂的建築風格很特殊,藍色的錐形屋頂,周圍是四個小塔樓,旁邊有一個高聳的鍾樓。

圖34、教堂上層內景

教堂分為二層,上層的祭壇簡潔而肅穆。聖堂裏布滿金色的馬賽克畫。地上踩的是十二星座與聖經人物的混和馬賽克地板,聖壇上方的半圓拱裏的馬賽克畫為聖母和幼年的耶穌。畫的下方為依撒意亞預言中的八位先知聖人以及拉丁詩句。大堂中聖壇左右,被六個圓拱分割成六個祭壇,每個圓拱內壁上都繪有金色的馬賽克畫,是這個修道院裏的精華之一,分別描述了耶穌的家庭、主教和多位教會聖人。

圖35、地下教堂正中央安放著聖母瑪利亞安睡的雕像

由螺旋式的樓梯通向地下教堂。地下教堂正中央安放著聖母瑪利亞安睡的雕像,是用象牙和櫻桃木製造的,是由科特迪瓦國贈送的。聖母瑪利亞蒼白的麵頰上似乎找不到存在於日常的繪畫與雕像中的一貫平靜,而是略帶些痛苦和寂寥。站在這裏回想聖母瑪利亞親眼看到兒子痛苦地死去並親手安葬了他,在悲傷與無奈之中,慈母的心一定是碎了!

圖36、耶穌基督在注視著自己的慈母

頂上有精美的馬賽克圖: 穹頂之上,耶穌基督在注視著自己的慈母;舊約時代6位著名女性(厄娃、米黎盎、雅厄耳、盧德、友弟德、艾斯德爾)圍繞著耶穌,在以色列曆史上記載了她們的美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