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不益壯

現居海外,常回國內,自稱
個人資料
正文

基布茲和采法特 2017年以色列約旦行(4)

(2019-04-21 18:21:35) 下一個

來到以色列,基布茲是不可錯過的參觀項目。我們參觀的是創建於1949年的拉維基布茲(Lavi Kibbutz)。這是以色列的一種集體社區,也是一種群眾性的社會自治組織。以色列導遊介紹說,如果把“基布茲”翻譯過來,應該是你們中國非常向往的“共產主義生活”。過去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現在也從事工業和高科技產業。

圖1、拉維基布茲的牌子

拉維基布茲派出了工作人員作為我們的導遊。導遊約有七十多歲,是該基布茲的第二代成員。據他介紹,第一代基布茲成員多數來自歐洲的猶太移民,她們見證了戰爭、壓迫、屠殺,不少希望能夠在巴勒斯坦建立新的理想家園。基布茲的目標是混合共產主義和錫安主義(猶太複國主義)的思想建立烏托邦社區,由此逐漸建立屬於猶太人的家園。可以這樣說,不了解“基布茲”及其發展過程,就無法了解以色列。

圖2、拉維基布茲派出了工作人員作為我們的導遊

1909年底至1910年初,第一個基布茲——德加尼亞基布茲在約旦河穀南端金納雷特(Kinneret)湖畔的德加尼亞(Degania)地區建立起來。這個基布茲最初隻有7名成員,他們集體勞動、集體生活、集體擁有並且保衛自己的財產和安全。在社會理想方麵,他們拒絕接受資本主義,希望建立基於社會主義的平等主義社會。社區裏的人沒有私有財產,工作沒有工資,成員間的收入平等分配,過著完全平等的生活,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都是免費的。

圖3、社區聚會的會所

導遊把我們帶到社區聚會的會所,開會時,男人坐一邊,女人坐一邊。導遊說,基布茲能在以色列產生,是有著一定的思想基礎和社會條件。第一代猶太移民思想受二十世紀初俄國激進社會主義革命思潮的影響,尤其是“烏托邦”集體農莊思想的強烈影響。成員的集體大會是基布茲中決定事務的“最高權力機構”,成員們通過直接民主方式參與到社區的管理。

圖4、社區辦公區

每個基布茲的最高行政領導是秘書長。秘書長下設幾個專門委員會,如教育委員會、生產計劃委員會、財務委員會、住房委員會、衛生委員會等。各委員會主任與秘書長一起組成基布茲的執行機構——秘書處,負責處理基布茲的日常事務。秘書長和各委員會主任都由基布茲全體成員大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2年至3年,專職專任。各委員會的委員則由不脫離生產勞動的基布茲成員輪流兼職擔任。有關基布茲的各種重大問題均由全體成員大會討論決定。基布茲每周六召開全體成員大會,討論並通過基布茲的預算和生產計劃,批準接納新成員,對管理者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等等。在決定所謂原則性問題時,簡單多數票還不夠,必須有2/3的票才行。

圖5、我們遇到了這個基布茲的第一批創建者

大部分基布茲也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建立的。到上世紀末,以色列的基布茲總數約300多個。基布茲實行全體成員民主管理製度。凡年滿18歲並服滿兩年以上兵役者可申請加入基布茲。申請者要經過一年的考察後方能成為正式成員。凡表現不好、屢教不改的基布茲成員,全體成員大會可以決定將其開除出去。在參觀過程中,我們遇到了這個基布茲的第一批創建者,他們大多已八九十歲,正在無憂無慮地安度晚年。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同他們握手。

圖6、導遊介紹第一批創建者

早期基布茲的生活十分艱苦。在阿拉伯人敵對的環境裏,在一無所有的條件下,麵對荒漠的土地,他們戰天鬥地,清運岩石、沙礫,在上麵蓋起簡易住房。他們挖溝掘井,引水灌溉,嚐試種植各種穀物。他們還艱難地清除一片片沼澤汙水坑,減少蚊蟲的肆虐和各種傳染病的威脅,為後來陸續到來的猶太人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在軍事方麵,每個基布茲都是一個準軍事組織,基布茲成員都有武器,他們平時生產,戰時打仗。

圖7、果樹

拉維基布茲裏一共有190戶、700多人,以種田為主,也幹一些農副業,奶牛場有800頭奶牛,果園以椰棗為主,還有果品加工廠、香料廠等,除了自給自足外,多餘的糧食、牛奶、蔬菜、水果等全部賣給國家。他們的工資並不多,但他們有醫院、幼兒園、學校、賓館、飯堂、圖書館、教堂等等,所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生活非常方便。

圖8、Glatt- Kosher酒店

拉維基布茲有很漂亮的Glatt- Kosher酒店,2009年建成,坐落在高山坡上,主要為猶太宗教旅客提供服務。酒店全方位服務包括餐廳、網球場、室內遊泳池(男女分開)、免費WIFI以及一個兒童遊樂場。

圖9、住宅周圍種滿花草樹木

成員住房由基布茲統一提供。每戶都有一套舒適的住房,包括客廳、臥室、衛生間等。未婚者也都有單間住所。房裏的一切,從燈泡到電視機、家具等等,一切全由基布茲提供。現在每戶建築麵積120平米。但家庭的布置並非一模一樣,人們可在費用差不多的前提下,按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物品的樣式和顏色。住宅周圍種滿花草樹木,環境優美。

圖10、每戶都有一套舒適的住房

在基布茲的食品店、服裝店,每個成員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表格,需要什麽隻管拿,簽個字就行,所以說基布茲內部沒有金錢往來,成員不領取任何報酬或工資。但一般基布茲都為每個社員設有一個外購用的帳戶,如果所需東西在基布茲內部實在買不到,則可以從帳戶上取些錢到外麵購買。

圖11、洗衣房

早先服裝完全屬於集體,一個成員這星期穿的衣褲,換洗後下星期可能就輪到另一個人穿。現在生產發展了,條件改善了,人們可到基布茲商店自行挑選服裝。為滿足成員對樣式、顏色的要求,基布茲還到外麵去購買服裝,並設有統—的洗衣房。從襪子到毛毯全部免費洗、補、熨、燙。

圖12、基布茲集體食堂

基布茲成員家裏一般沒有廚房,大家都在集體食堂就餐。一般采取自助餐的方式,各人自己挑選食物,然後端到桌上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吃。食堂裏除專職炊事員外,全體成員都要輪流到食堂幫工。

圖13、工作人員正在準備午飯

所有成員每天早上和中午都在公共食堂就餐。本來晚飯也是在公共食堂就餐的,但很多成員覺得一天之中不能和家人一起吃一頓飯有些不妥,於是經過所有成員投票決定,晚飯在家中自行解決。

圖14、幼教園

基布茲人的子女從小就過集體生活。嬰兒出生後交育嬰園,一年後轉入托兒所。孩子在4—5歲時進入幼兒園,7歲上小學,13歲之後進入少年之家,18歲中學畢業後服完兩年兵役,方可申請加入基布茲。這樣,基布茲人由於長期過集體生活,集體觀念、平等意識極強,而血緣觀念、家庭觀念則較為淡漠。這種從小形成的集體觀念和組織性,決定了以色列國家人民高度的統一,以及軍隊極強的戰鬥力。這是任何國家無法相比的。

圖15、幼兒園的活動場

基布茲對於以色列的經濟貢獻十分關鍵。它的耕地麵積為全國耕地的35%,其農業產值卻占全國總產值的40%,以色列全國50%的小麥、55.4%的牛肉和80.4%的棉花產自“基布茲”。它的工業產值也占全國的7%。因為原則上拒絕雇傭外部勞工,基布茲更有動力發展新技術,創造了許多農業上的新生產方式,包括後來著名的滴灌技術。近些年“基布茲”還大力發展旅遊業,建立了許多旅遊景點,並提供一流的飯店服務。“基布茲”像一個謎吸引著無數的觀光者,每年還有許多誌願者利用暑假到這裏來打短工。

圖16、基布茲的轎車(因公或節假日用車免費,因私用車需繳汽油錢)

從1948年建國到今天,以色列一共出現了17位總理,其中一半來自基布茲。在 以色列的精英人物中,有相當多的人要麽生活在基布茲,要麽在基布茲出生。在以色列國防軍中,許多高級將領也都是基布茲成員,如曾任國防軍總參謀長和國防部長的摩西. 達揚 。 1967年的中東戰爭中,以色列30%的空軍飛行員和近25%的陸軍軍官都是基布茲的成員。在這場戰爭中,以軍陣亡778人,其中200人來自基布茲。

圖17、該社區能看到一些四世紀時期古羅馬的半截柱子

抱著同樣的理想,為什麽東歐、蘇聯的猶太人在以色列能成功建成基布茲,而在東歐、蘇聯卻不成功?分析其原因:一是以色列充分尊重個人權利與自由的價值觀,人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或退出基布茲。其次,基布茲的社會實踐和管理人員是采用直接選舉的模式,即保證了集中領導的原則,又充分體現了民主原則。這種模式並不是當年蘇聯及東歐的統治者所想要的,革命時的口號歸口號,一旦掌權就是另一樣。

圖18、小鎮采法特

    我們還參觀了以色列最具特色的小鎮采法特(Tsfat)。采法特對大多中國遊客來說是比較陌生,但這座偏僻城市卻被許多歐美人推崇,旅遊時尚網站《孤獨星球》甚至將其評選為世界上最美的小鎮之一。采法特是加利利湖西北墨蘭(Mt。Meron)山上的石頭古城,海拔高達845米,為以色列海拔最高的小鎮,具有2000年曆史。該城是猶太神秘教的大本營。猶太人把采法特視為與耶路撒冷、希伯倫及太巴列並列的四大聖城之一。

圖19、街頭標誌

這小鎮據傳是在大洪水之後由諾亞的兒子建立的。有人認為, 耶穌斷言“一座山上的城市不能被隱藏”,就是指的采法特。十二使徒中的彼得、雅各也都是當地人,在加利利海捕魚為業。十字軍曾在此地建了城堡,以控製通往大馬士革的公路。這裏冷僻而偏遠,並沒有多少遊客。和耶路撒冷相比沒有那麽多聖跡可供追隨。和特拉維夫相比沒有那麽多現代化的設施讓人愉悅。

圖20、頭上戴著禮帽、蓄著大胡子的猶太人款款走來

2008年采法特的人口為32,000人。 居民中99.2% 為猶太人和非阿拉伯人,大街上幾乎看不到阿拉伯人。老城裏的居民大多保留著傳統的猶太習俗,不時看到頭上戴著禮帽、蓄著大胡子的猶太人款款走來,凝重中透著曆史的儀式感;其皮鞋踏在石板上的回聲,讓老城愈發顯得有些神秘。?

圖21、頭戴厚厚的蛋糕盒形毛皮帽的猶太人

偶爾也能看到頭戴厚厚的蛋糕盒形毛皮帽,蓄長須,身著沉甸甸的長袍的猶太人,他們是極端保守的正統派猶太人。這種穿戴示人的猶太人,基本上都是猶太教裏最有影響的支派之一——哈西德派(Hassidic Jews)。這個教派於17世紀在波蘭東部(如今屬於烏克蘭)興起,後二百年發展迅猛,構成了東歐猶太人群落中的主力。他們戴的大帽子以前都是用貂尾做的,現在常用兔皮和狐皮做。

圖22、采法特的美深深地鎖在巷子中

采法特的美深深地鎖在巷子中。城中不少巷子都很有來曆。其中最窄的一條小巷叫彌撒亞巷。據猶太教的傳說,彌撒亞(指的是上帝所選中的救世主)最終將在耶路撒冷出現,但他途中會經過采法特。於是就有這麽一位的婆婆,她用畢生的虔誠等候聖靈的到來,每天雷打不動地在巷口出現,生怕錯過了彌撒亞。人們被她的執著打動,把這條巷子稱作彌撒亞巷,甚至還在巷口樹了塊牌子,記述老奶奶的故事。

圖23、猶太學生放學了

十五世紀西班牙發生宗教迫害,大批西班牙的猶太難民逃命。而恰巧耶路撒冷的伊斯蘭教執政者采取寬容政策,收容了這些難民。他們多是高水準的知識分子,聚居在采法特,勤研聖經,將猶太神秘教“卡巴拉”(Kabbala)發揚光大。猶太思想家卡巴拉的研修中心也隱居在深巷之中。卡巴拉主義者專門研究猶太傳統的神秘哲學和知識,並且從聖經上找出密碼,所涉及的內容,包括上帝、宇宙和科學。

圖24、西方遊客

采法特曾經是大馬士革與阿卡港(Akko)兩地經貿路線的重要站點,馬可波羅前往中國時即由阿卡港(Akko)中轉。據說第一本希伯來語書籍就是在采法特印製的。采法特也是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出生地,在他13歲時,與當時居住在采法特的所有其他阿拉伯人一起,被猶太人驅趕離開了采法特。

圖25、歐萊巷則是全城最長的巷子

導遊向我們介紹,從法律上講,以色列人都要服兵役。唯一例外的就是這些猶太神秘教的教徒,部隊不願要他們。導遊說,如果看見穿黑色衣服、胡子很大很長、戴個黑帽子,特別是鬢角梳著2個小辮子的,一定是非常傳統的猶太人。如果戴白色帽子,衣服是現代的衣服,那就是中間派或是自由派猶太人。

圖26、采法特藝術家區的街頭雕塑

城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則是那些星羅棋布、依山伴雲的小巷,它們用一個個台階把整座城市串聯了起來。歐萊巷則是全城最長的巷子,幾乎從山頂一直蜿蜒到山腳。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當時英國人曾試圖用這條巷子把矛盾日益尖銳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區隔開。如今有名的采法特藝術家區就位於過去阿拉伯人的居住區,它在歐萊巷的東南側,鱗次櫛比地開著畫廊、工作室、設計室以及其它店鋪,使古城散發著藝術的光芒。

圖27、以色列當代藝術的畫廊公開展示和出售藝術品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采法特被眾多猶太藝術家發現。或許是悠久的曆史,或許是塵封的傳統,或許是山區風景如畫,又或許是老城中人們的生活熏陶和感染著藝術家們,他們紛紛來到采法特開設工作室和畫廊,許多獨具以色列當代藝術的畫廊公開展示和出售藝術品,使這裏迅速成為以色列藝術之都。

圖28、商店布置得精致頗有情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alifornian 回複 悄悄話 以色列充分尊重個人權利與自由的價值觀
=================================
非常讚同。雖然同情巴勒斯坦人的遭遇,但也十分驚奇和佩服以色列這麽小的國家能管理好完全不同信仰的族群,使大家蒸蒸日上地和諧生活在一個富饒的土地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