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賦 一
作者:木心
本篇的最初一念是,想到“賦”這個文體已廢棄長久了。“三都”、“二京”當時算是“城市文學”。上海似乎也值得賦它一賦。
古人作賦,開合雍容,華瞻精致得很,因為他們是當作大規模的“詩”來寫的(“賦者,古詩之流也”),輪到我覬覦這個文體,就弄得輕佻刻薄,插科打諢,大失忠厚之至的詩道。再者,太衝、平子二位先賢,都曾花了十年工夫從事,門庭藩溷皆置筆紙,現成的資料想必多得用不完,我卻托人覓一張上海的舊地圖也千難萬難,隻憑一己風中殘燭般的記憶,寫來實在上下勿著把,左右不逢源。原擬的九個章目,擇了其二其三,以《從前的上海人》為題,沒頭沒尾地發表了,當然不成其為賦,據說讀者都心癢,不滿足。那已是去年秋天的歉疚事。
現將另外的四個章目敷衍出來,興已①闌珊,不複有“三都”、“二京”、“一市”的聯想了,之所以還要以“賦”為名,意在反諷。這樣糟的糕,竟敢鄰比“古詩之流”――讀者在嘲笑作者太無自知之明時,就放鬆了更值得嘲笑的從前的上海人。
過去的過去
大約二十年代初到大約四十年代末,上海顯現了畸形的繁華,過來之人津津樂道,道及自身的風流韻事,別家的鬼蜮伎倆――好一個不義而富且貴的大都會,營營擾擾顛倒晝夜。豪奢潑辣刁鑽精乖的海派進化論者,以為軟紅十丈適者生存。上海這筆厚黑糊塗賬神鬼難清,詎料星移物換很快收拾殆盡,魂銷骨蝕龍藏虎臥的上海過去了,哪些本是活該的,哪些本不是活該的;誰說得中肯,中什麽肯,說中了肯又有誰聽?因為,過去了呀。
尤其在海外,隔著暫時太平的太平洋,老輩的上海人不提起上海倒也罷了,一提起“迪昔辰光格上海呀”,好比撬破了芝麻門,珠光寶氣就此衝出來,十裏洋場城開不夜,東方巴黎冒險家的樂園,直使小輩的上海人憾歎無緣親預其盛。尚有不少曾在上海度過童年的目前的中年者,怪隻怪當時年紀小,明明衣食住行在上海,卻撲朔迷離,記憶不到要害處,想沾沾自喜而沾沾不起來。這批副牌的上海人最樂於為正牌的上海人作旁證,證給不知“迪昔辰光格上海呀”為何物的年輕人聽,以示比老輩不足比小輩有餘。其實老輩的眷戀感喟,多半是反了向的理想主義,朝後看的夢遊症。要知申江舊事已入海市蜃樓,盡可按私心的好惡親仇的偏見去追摹。傳奇色彩鋪陳得愈濃,愈表明說者乃從傳奇中來,而那些副牌雜牌的上海人的想當然聽當然,隻不過冀圖晉身“上海人”的正式排檔耳。
“上海”!一望而知這塊地方與海有著特殊因緣,叫起來響亮爽脆,感覺上又摩登別致,其實是宋代人不加推敲地取了這個毫無吉慶寓意的乏名。宋代的上海起先是一個小鎮,到後來才升為縣,清季把上海歸屬鬆江府。道光三十三年中英江寧條約的訂立,不論惡運好運,上海是轉運了,從此風起雲湧蔚為商埠,前程一天比一天更未可限量。此丕變,以出現英、法等國的租界為征候為標幟。西方遠來的冒險家並不冒多少險,以經營地產為發財捷徑這是明的白的,那暗的黑的致富之道便是私販“洋藥”鴉片。反正“鴉片戰爭”的結果是開“不平等條約”之端,所謂“五口通商”的其他四口,自然不及上海的得地理之優越。市境處於黃浦江與吳淞江的合流點,扼長江門戶,東向出駛,近可達沿海諸埠,遠通東洋南洋西洋各國,西入長江、沿江省會襟帶衣連,是故當初京滬、滬杭甬、淞滬等鐵路之興建,皆以上海為起點。現下健在於海內外的“老上海”們,大抵記得租界浪向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邪氣好白相,也許忘了1927年的上海還隻算是特別市,到1930年才直轄當時的行政院,重新勘定市界,把原有的十七個市鄉概名為區。其中的特別區,便是英美合稱的公共租界及法租界。從黃浦江外灘起,由公共租界的大馬路和法租界的法大馬路,下去下去卒達靜安寺區長約十裏,就是口口聲聲的十裏洋場,或十裏夷場十裏彝場――翻翻這點乏味的老賬,無非說,上海與巴黎、倫敦這些承擔曆史淵源的大都會是不同類的。老賬如果索性翻到戰國時代,楚相黃歇請封江東是獻了淮北十二縣作交換,當然算得有頭腦、識時務,而江東的政治中心卻定在蘇州。春秋後期,東南沿海已藉水路發展商業,上海北麵有水道叫滬瀆。瀆是通海的意思。黃歇浚了一條黃歇浦(黃浦江),又修了一條通闔閭的內河(蘇州河),可奈三千食客中的珠履份子沒有造外洋輪船的工程師,春申君到底未能出國訪問對外貿易。
兩漢、魏晉南北朝,上海平平過,曾泛稱為海鹽縣、婁縣,唐代改稱華亭縣,隨設置船舶堤岸司、榷貨場,但還隻是“上海鎮”。宋熙寧年間,此鎮尚屬華亭縣,南宋的瞿忠、王世迪輩之所以在上海占籍生根,著眼於上海物價比杭州便宜,本人還是去臨安做官的。元朝短,鐵騎蹂躪,上海反見蕭條。明嘉靖之重視上海,那是為了築城禦倭寇。清初因鄭成功、張煌言的沿海活動,上海“海禁”了。康熙解禁,上海複蘇;康熙崩,雍正又把上海封閉――翻翻這點更寒酸的“流年不佳”的老賬,意思是“上海”從來沒有出過大事物大人物,就算明朝萬曆年間的徐光啟還像樣吧――總之近世的這番半殖民地的羅曼蒂克,是暴發的、病態的、魔性的。西方強權主義在亞洲的節外生枝,枝大於葉。從前的上海喲,東方一枝直徑十裏的惡之華,招展三十年也還是曆史的曇花。
繁華巔峰期
整四年,上海畸形②繁華的巔峰期是整整四年,已過去半個世紀。1937年秋末,日軍在杭州灣登陸,租界之外的上海地區全部淪陷,租界有了新名稱:“孤島”。“八一三”抗戰爆發後,不僅蘇州河以北的居民倉皇避入租界,上海周圍許多城市的中產者,及外省的財主殷戶富吏,紛紛舉家投奔租界,好像趕國難狂歡節,人口從一百萬猛增到四百萬。外國人非但不走,反而向西方呼朋引類。聯手利用租界當局的所謂中立政策,使“冒險家的樂園”加倍險了別人樂了自己。英美金融資本通過匯豐、麥加利、花旗三大銀行,穩穩控製著上海的經濟樞紐,歐美各國商品充斥上海,很多公司店鋪純賣舶來品,所以上海人一向對國際名牌精品背誦如流,藉此較量身份之高低。蘇聯的大輪船彩旗招展在黃浦江口,好萊塢影片與莫斯科影片同時開映,這邊桃樂賽摩娜巧笑,那邊夏伯陽怒目,國際間諜高手雲集,誰也不放過遠東最急劇的情報漩渦。法西斯德國特派大師級女宣傳家專駐上海,美、英、法、意、蘇聯都在上海精密設置間諜中心,《大美晚報》、《泰晤士報》、《密勒士評論》、《二十世紀》、《總匯報》、《時代》、《每日戰訊》,這些英文、法文、俄文、中文、日文的報刊布滿上海街頭,報童喊來琅琅上口琅琅換口。廣播電台更是直截了當,英國電台、蘇聯電台、德國電台,用中、英、俄、德、法、日等語言搶報新聞,宣傳戰空前白熱化。上海的商業電台在夾縫中自管自出花頭,忽而蓬拆蓬拆郎呀妹呀“香檳嗯酒氣滿場呀飛”,忽而銅磬木魚“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白衣觀世音菩薩”,梵音和靡靡之音無非為了做生意。
尚須回顧抗戰前的那幾年。中國江南得天時之美,莊稼及農副業收成普遍富饒,而上海確鑿在工業生產和市場消費的有機關係上,已形成係統頗見氣候,加之各地湧來數以百萬計的人口中,不乏挾巨資以爭長雄的俊傑,中產者也橫心潑膽,狠求發展,小產、無產的活動份子,個個咬牙切齒四出拚搏,有不可竊盡之精力――新的工廠、商店、旅館、酒家、遊樂場、大廈、公寓、小洋房,這邊破土動工,那邊落成剪彩,愈造愈摩登漂亮。租界四陬本來是黑暗冷清的,際此高樓林立萬家燈火,都市迅速膨脹,還是容納不了瘋狂湧來的人潮,大房東、二房東、三房東,即使是房客也招收單身寄宿者,甚至一個無窗無門的小角落,白天是小趙的窩,夜裏是老沈的巢。租費的昂貴不足為奇,奇的是“頂”費,頂費者既非信用押金,亦不是預付租款,完全是敲詐性的索取,而且必須一次付以足赤的金條,當時叫“條子”,租賃談判叫“講條子”。大房東先伸手,二房東向三房東伸手,三房東向房客伸手,房客向“大上海”伸手,金條亂飛,不舍晝夜,從1937年到1941年,隻要在租界上頂一個店麵、一隻電話,無不財源滾滾心寬體胖。然而若要成為“真正上海人”,就大有講究,一“牌頭”、二“派頭”、三“噱頭”(又稱“苗頭”)。“牌頭”是指靠山,亦即後台,當時說法是“背景”。總之得有軍政要員、幫會魁首、實業大王、外國老板,撐你的腰,即使沾一、兩分裙帶風,斜角皮帶風,也夠牌頭硬了,君不見客廳的最顯眼處掛著一幀大大的玉照――“××仁棣惠存 ×××持贈”,這便相當於“薑太公在此 百無禁忌”。再說“派頭”,原是人生舞台的服裝和演技,要在上海灘浪混出名堂來,第一是衣著華貴大方,談吐該壯時必壯,宜諧時立諧,更要緊的是壯諧雜作,使人吃不準你的路數,占不了你的上風,你就自然占了他的上風。交際手段玲瓏闊綽,用對方的錢來闊綽給對方看,“小魚釣大魚”,那小魚很大,大到使人不疑忌是誘餌。於是大魚上鉤,也有大魚假裝上鉤,一翻身將漁夫吞進肚裏。空論無據,且舉一、二實例:某甲上古玩市場,瞥見其友乙正要付款買翡翠項練,他上前開口:
“啥個末事啊,娘我看看叫!”(什麽東西,讓我瞧瞧!)
說著便把項練拿過來,問了價錢,掏出皮夾:“好格好格,我也付一半鈔票。”
乙當然少付了一半,項練呢,甲說:
“擺勒儂老兄手裏,賣勿到大價鈿,我來搭儂出貨,賣脫子大家對開,快來西格,勿要極。”(放在你老兄手裏,賣不到大價錢,我來幫你銷售,賣了對半分。很快的,不用急。)
乙倒呆了,甲說:
“那能?儂勿相信我呀?”(怎麽?你不相信我呀?)
隻好相信。後來的結果,即使不是上海人也能推想得出來――此小焉者,隻夠點明上海人玩手段的派頭,自有一種行雲流水之妙。試再舉例:當年虞洽卿獲悉宮廷寵臣到上海來采辦一票洋貨,巨額驚人。無奈誰也通不進內線,他便候機會趁大佬官巡幸在路上時,“不巧”撞傷其馬車,然後登門道歉請罪,然後賠償一輛格外精良時髦的新馬車,然後奉重贄設盛宴,然後大佬官談起那票洋貨,虞洽卿義不容辭,當差效勞,從中獲利無算,而全部過程實在英豪慷慨派頭十足。這種模式是上海大亨的看家本領,世襲法寶,後來的杜月笙也精於此道,多次用到當時的國家台柱身上去,一貫富而慳吝的黃金榮亦頗知及時大處著眼講派頭,小處則每次上澡堂都要在門口撒銀元,引眾起哄,“黃老板財神爺”。那年代伶界領袖也都以“老板”作尊稱,電台中報導:梅蘭芳老板,麒麟童老板。金少山則確鑿善裝老板派頭――至此豈非已從“派頭”詠入“噱頭”了?“噱”,在漢書中是大笑的意思,口腔之上下亦謂之噱,但上海話的“噱”的含義是不妙而微妙的,貶中有褒,似褒實貶,上海的官場、商場、文場、情場、戲場、賭場、跳舞場、跑馬場、跑狗場,無處不是噱頭世界,如說“牌頭”、“派頭”實為“噱頭”之先導,豈非亦屬於“噱頭”範疇麽。上海黑社會以層次複雜冠絕全球,紳士風度翩翩的鍍金博士,他是拜了“老頭子”的;相幫推車登橋,討幾個小錢的癟三,他是有上司“爺叔”的;每條路每條弄堂都由黑諸侯割據著,而聽令於黑天子。如此則紳士――老頭子,癟三――爺叔,黑諸侯――黑天子,其間的利害為用,全憑噱頭之高低。印證在數百萬市民的日常生活運作中,就是陳家噱周家、周家噱陳家、陳先生噱陳太太、周少奶奶噱周少爺、父母噱兒女、外甥噱娘舅。票房價值最高的滑稽戲,廣告:“噱天噱地”、“噱倒一家門”,巧言令色是噱功好,貌似忠厚是噱功更好,三十六計七十二變,上海人一字以蔽之:“噱”。罵年輕人“小滑頭”,他不生氣,抖抖單腿很得意③,因為承認他能耐超群,人家上他的當,他不上人家的當。罵年長者“老滑頭”,他不見怪,摘下眼鏡,哈了哈,揩揩又戴上,笑眯眯,因為這是在恭維他足智多謀,果斷脫略,處世術爐火純青――“噱”有陰陽之分,陰噱的段數高於陽噱,從前的上海人的生活概念,是噱與被噱的宿命存在,是陽噱陰噱的相生相克,陰噱固然歹毒叵測,而一旦遇上牌頭硬的,堂而皇之地噱過來,儂擋得牢伐〔加口傍〕。
上海的畸形②繁華巔峰期,工業成型,商業成網,消費娛樂業成景觀,文化教育馬馬虎虎,學校以營利為目的,故稱“學店”、“野雞學堂”,世風日下日下又日下,亂世男女冥冥之中似乎都知道春夢不長,既是糜爛頹唐煙雲過眼,又是勾心鬥角錙銖必爭,形成了“牌頭”、“派頭”、“噱頭”三寶齊放的全盛時代,外省外市的佼佼者一到上海,無不驚歎十裏洋場真個地靈人傑道高魔高。那繁華是萬花筒裏的繁華,由牌頭派頭噱頭三麵幻鏡折射出來,有限的實質成了無限的勢焰,任你巨奸大猾也不免眼花繚亂。強中還有強中手,此山更比那山高,棉紗大王、水泥大王、瓜子大王、梨膏糖大王,什麽都有王;糧霸、水霸、煙霸、糞霸,處處可稱霸,即使馬路邊上叫賣西貝貨的歪帽子老兄(西貝,賈,賈通假),若問“人家上當隻上你一次?”那老兄答:“每個人上我一次當,我也吃勿光用勿光哉!”這種老江湖乾坤的精明圓通,上海人大抵心裏有數無師自通,然後,“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牌頭派頭噱頭都屬轢碎揚棄之例――一個大都會,一宗觀念形態的淵藪,它的集體潛意識的沉澱保留期相當長。希臘羅馬凋零敗落如此之久了,現今的希臘人羅馬人脾氣還很大,肝火說旺就旺,是則要上海人免於牌頭派頭噱頭的折騰,還遠得不知所雲哩。而且,作為上海人而不講牌頭派頭噱頭,未知更有什麽可講的。
這一切泥沙魚龍聲色犬馬的詭譎傳奇,都是以十裏洋場為背景的――三十年代上海的國際公共租界、主政工部局的是英國人,而美、日等方自亦參預權利,機關職員有華籍、日籍、印度籍,還有白俄。法租界的麵積和勢力也不小,況且地區好,文化高,每與公共租界的當局起爭執。
1943年英美政府放棄了在中國的全部租借權,二次大戰結束,租界歸還中國,此後的四年,氣數是衰了,上海人仍然生活在租界模式的殘影餘波中,怎麽說呢,別的不說,單說英國在上海的投資,1949年尚高達三億英鎊。
無何英國人回英國,法國人回法國,美國水兵胡鬧了一陣也回美國了,日本人一敗塗地,摔碎碗盤回日本了,白俄走了(去加拿大、澳大利亞),猶太人走了(去美國、以色列、巴西)……外灘的百老匯大廈、沙遜大廈、匯豐銀行……呆立不動,等待易名改姓,譬如那號稱擁有世界上第一長酒吧的Shanghai Club,後來叫作海員俱樂部。
弄堂風光
先找一、二以資“比較”者,而後從前的上海弄堂的特色或能言而喻之。
北京的胡同,最初的感覺是兩邊垣牆之矮,令人頓悟武俠的飛簷走壁不可不信可以全信,腳下的泥路晴久了就鬆散如粉,下雨,爛作長長的沼澤,而矮牆多年不刷石灰,病懨懨地連過去連過去,連過去。門,像是開著,像是栓著,從隙間望進去,枯索的四合院之類,有槐、榆等等,樹大者,裏麵就以樹為主似的。複前行,垣牆恬不知矮地連過去連過去,門了,再過去直角拐彎,還是泥牆……出現磚麵的牆,磚的青灰色使人透口氣,分明一對石獅,兩扇紅漆的門,門和獅都太小,反而起了寒傖之感,北京的“胡同”是寂寞的,西風殘照也沒有漢家氣象了。杭州的“巷”呢,也早已與油壁香車遺簪墜珥的武林不相幹,兩堵牆墉凜凜對峙,巷子實際是窄的,看起來就更窄,牆之所以高,為了防火,故稱風火牆,封火牆,恐怕也是為了防盜賊,因而曆代堅持不置窗,隻有門,似乎萬不得已才開這個門,開了就緊緊關起來,多數是兩道的。每條巷概是白灰黑色調,清虛成鬱悶,行到巷與巷的交接處,有井,石欄光滑的井,周圍算是公用之地,婦人們蹲著傴著淘米淨菜,幾棵瘦伶仃的樹……杭州的巷,走著走著,不見得就是明心見性,卻是懶洋洋渴望睡午覺,其實高牆裏麵有的是妯娌爭風、姑嫂嘔氣、兄弟奪產、婆媳鬥智――牆白著,門黑著,瓦灰著,巷子安靜著。
上海的弄堂來了,發酵的人世間,肮髒,囂騷,望之黝黑而蠕動,森然無盡頭,這裏那裏的小便池,斑駁的牆上貼滿性病特效藥的廣告,垃圾箱滿了,垃圾倒在兩旁,陰溝泛著穢泡,群蠅亂飛,窪處積水映見弄頂的狹長青天,又是晾出無數的內衣外衫,一樓一群密密層層,弄堂把風逼緊了,吹得它們獵獵價響,參差而緊挨的牆麵盡可能地開窗,大小高低是洞就是窗,豔色的布簾被風吸出來又刮進去,收音機十足嘹亮,“一馬離了西涼啊界唉……青嗯的山唉,綠的水噢噢……”另一隻收音機認為“桃噢花江是美唉人窩,桃噢花啊千哀萬唉萬朵喔喔喔,比不上美唉人嗯嗯嗯多”,老嫗們端然坐定在竹椅上,好像與竹椅生來就是一體,剝蠶豆,以蔥油炒之,折紙錠錫箔,祖宗忌辰焚化之,西娘家桃花缸④收音機都是這樣的,小孩的運動場賭場戰場也就在於此,腳下是坎坷濕漉的一條地,頭上是支離破碎的一縷天,小鬼們鬧得天翻地覆也就有限,而且棚簷下的鳥籠裏的畫眉、八哥婉轉地叫,黃包車拉進來了,不讓路不行,拉車的滿口好話,坐在車上的木然泰然,根本與己無關,車子顛顛頓頓過去,弄堂的那邊也在讓路了,這邊的老嫗小孩各歸原位,都記得剛才是占著什麽地盤的。民國初年造起來的弄堂倒並非如此,那是江南的普通家宅,石庫門、天井、客堂、廂房,灶間在後,臥室上樓,再則假三層,勉強加上去,甚而再勉勉強強構作四層,還添個平頂。不知何年何月何家發難,前門不走走後門,似乎是一項文明進步,外省人按路名門牌找對了,滿頭大汗地再三叩關,裏麵毫無反應,走動在附近的人視若無睹,碰巧看那個長者經過,向你撅撅嘴,意思是繞到後麵去,上海人特別善於“簡練”,對方當然也要善於領會才好,這一撅嘴是連著頭的微轉,足夠示明方位了,但外地來客哪有這份慧能,仍處於四顧茫然中,長者卻已噙著牙簽悠悠踱去,落難者再奮起敲門,帶著哭音地叫:“三阿姨喲”、“大伯伯啊”,近處的閑人中之某個嫌煩了,戟手指點,索性引導到後門口,入目的是條黑暗的小甬道,一邊是極窄極陡的木樓梯,一邊是油煙襲人的廚房,身影幢幢,水聲濺濺,燒的燒洗的洗切的切,因為是幾家合用的呀,從早到晚從黃昏到夤夜,上海弄堂的廚房裏蠢蠢然施施然活動不止……為什麽死要麵子的上海人甘願封閉前門而不惜暴露“生活”的“後台”呢,那是人口爆炸的趨勢所使然,天井上空搭了頂棚,客堂裏攔道板壁,都成了起居室,不然就召租,一間即是一戶人家,進出概走後門,後弄堂相應興旺起來,稍有異事,傾弄聚觀,如沸如撼半天半天不能平息,夾忙中金嗓子開腔了:“糞車是我們的報曉噢雞,多少的聲音都被它喚噯起,前門叫賣唉菜哀〔加口傍〕,後門叫賣唉米……”上海市民們聽了認為中肯,日日所聞所見的尋常事,虧她清清爽爽唱出來。大都會的“文明”隻在西區,花園洋房,高尚公寓,法國夜總會,林中別墅,俱樂部,精致豪奢直追歐美第一流,而南、北、東三區及中區的部分,大多數人家沒有煤氣,沒有冰箱,沒有浴缸抽水馬桶,每當天色微明,糞車隆隆而來,車身塗滿柏油,狀如巨大的黑棺材,有一張公差型的闊臉的執役者揚聲高喊“咦哀〔加口傍〕――”,因為天天如此,這個特別的吆喝除了召喚及時倒糞,不致作其他想,於是各層樓中的張師母李太太趙阿姨王家姆媽歐陽小姐朱老先生,個個一手把住樓梯的扶欄,一手拎著沉重的便桶,四樓三樓二樓地下來,這種驚險的事全年三百六十五次都能逢凶化吉,真是“到底上海人”,而金嗓子把糞車唱成“報曉雞”,小市民未必都能領這份詩意,惡臭衝天的糞車隆隆而去,賣米的鄉下人果然來哉,上好的粳米,色白粒大,故稱“杜米”,滬語“大”作“杜”音,更有“香粳米”。煮熟後異香撲鼻,尤佳者是浙江⑤蕩田的“碧粳”,晶瑩如玉而微透翠綠,別致的是吳江的“血糯”,紫紅的糯米,糯得你沒有話說。賣菜者也各有標榜:“南潯大頭菜”、“無錫茭白⑥”、“高郵鹹蛋”、“蕭山大種雞”、“嘉興南湖菱”、“十家香毛豆莢”,討價還會,兵法原理大抵都用得上,誰買到了又好又便宜的東西,全弄堂為之豔羨,而且尊敬,“合算”,滬音“格算”,上海人在“格算、不格算”中耗盡畢生聰明才智,這就不是金嗓子所能唱得清楚了,所以周璿的抒情一轉轉為指控:“雙腳亂跳是二房東的小噢弟依弟”,想必是樓板縫裏下來的灰塵落在泡飯碗裏了,“哭聲震天是三層樓上的小噢東嗡西”,“小東西”可能是個無事生非的壞女孩,一吃虧就嚎啕不止,至此,金嗓子有點疲倦,苦笑:“隻有那賣報的呼聲,比較噢有書卷氣……”報紙即使是“號外”紅印,也總是凶多吉少,周璿自作聰明言過其實,但這支電影插曲還算是從前的寫實主義,最後,電影中的女主角表示“這樣的生嗯活,我實在有點兒過得膩”,這就很不真實,上海人從來不會感歎日子膩,張愛玲慣用的詞匯中有一個“興興轟轟”,乃是江蘇浙江⑤地域的口頭語,在中國沒有比“上海人”更“興興轟轟”的了,從前上海報紙的本市新聞多的是“自殺”消息,男則壯誌未酬女則香消玉隕,吞金、吞鴉片、吞來沙爾,這些決定告別上海的上海人,並非像周璿小姐所詠歎的“生活過得膩”,而是想興興轟轟實在興轟不下去,才一了百了,如果灌腸洗胃救轉來,養息十天半月,又會上理發店,然後開箱子抖出樟腦味的衣衫,然後再投入整個兒的興興轟轟之中,不是天無絕人之路而是當時的路還沒有真絕,從前的上海呀,迪昔辰光的上海灘浪呀,“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另一句也對,“魚有魚路,蝦有蝦路”,上海人,平日魚蝦吃得多,所以喜歡以魚蝦來自喻、喻他,弄堂角底的垃圾箱積滿了魚骨蝦殼,灼熱的煤球灰倒上去,腥臭隨風四散,背簍筐的撿破爛者向垃圾箱一步步走近,蓬首垢臉,神色麻木而虔誠……
上海的弄堂,條數巨萬⑦,縱的橫的斜的曲的,如入迷魂陣,每屆盛夏,溽暑蒸騰,大半個都市籠在昏赤的炎霧中,傍晚日光西射,建築物構成陰帶,屋裏的人都螃蜞出洞那樣地坐臥在弄堂裏,精明者悄然占了風口,一般就株守在自家門前,屋裏高溫如水爐烤箱,凳子燙得坐不上,蠟燭融彎而折倒,熱煞了熱煞了,藤椅、竹榻、帆布床、小板凳,擺得弄堂難於通行,路人卻又川流不息,納涼的芸芸眾生時而西瓜、時而涼粉、時而大麥茶綠豆湯、蓮子百合紅棗湯,暗中又有一層比富炫闊的心態,真富真闊早就廬山莫幹山避暑了,然而上海人始終在比下有餘中忘了比上不足,老太婆,每有衣履端正者,輕搖羽扇,曼聲叫孫女兒把銀耳羹拿出來,要加冰糖,當心倒翻,老頭子,上穿一百二十支麻紗的細潔汗衫,下係水灰直羅長褲,烏亮的皮拖鞋十年也不走樣,骨牌凳為桌,一兩碟小菜,啜他的法國三星白蘭地,消暑祛疫,環顧悠然,本來是上海人話最多,按說如此滿滿一弄堂男女老少總該喧擾不堪了,然而連續熱下來,汗流得頭昏眼花,沒有力氣嚕蘇,隻想橫倒躺成平的,天光漸漸暗落,黃種人的皮膚這時愈發顯得黃,瘦的肥的,再瘦再肥的,都忘我而又唯我地裎裸在路燈下,大都會的市聲遠近不分地洪洪雷輥,從前的上海的夏天呀,臭蟲多,家家難免,也就不怕丟臉,臥具坐具搬到弄堂裏來用滾水澆,席子卷攏而拍之舂之,臭蟲落地,連忙用鞋底擦殺,已經入夜了,霓虹燈把市空映得火災似的,探照燈巨大的光束忽東忽西,忽交叉⑧忽分開,廣播電台自得其樂地反諷:“那南風吹來嗯清涼……那夜鶯啼聲淒咦愴……月下有花一咦般的夢嗡……”蒲扇劈拍驅蚊,完全國貨的蚊煙像死爛的白蛇盤曲在地上,救火車狂吼著過了一輛,又一輛,夜深露重,還是不進屋,熱呀,進去了又逃出來,江海關的大鍾長鳴,明天一早要上班,從前的上海的夏令三伏,半數市民幾百萬,這樣睡在弄堂裏,路燈黃黃的光照著黃黃的肉,直到天明,又是一個不饒人的大熱日子。
亭子間才情
隻有上海人知道“亭子間”是什麽東西,三十年代的中國電影,幾乎每部片子都要出現亭子間的場景,魯迅的“且介亭”,大概也著眼於租界亭子間自有其“苦悶的象征”性。話說二十年代伊始,外國的本國的大大小小的冒險家,湧到黃浦灘上來白手起家黑手起家,上海人口密度的激增快得來不及想想是好事是壞事。所謂亭子間⑨者,本該是儲藏室,近乎閣樓的性質,或傭仆棲身之處,大抵在頂層,朝北,冬受風欺夏為日逼,隻有一邊牆上開窗,或者根本無窗,僅靠那扇通曬台的薄扉來采光透氣,麵積絕對小於十平方米,若有近乎十平方米便號稱後廂房,租價就高了。公務員、職工、教師、作家、賣藝者、小生意人、戲子、彈性女郎、半開門的、跑單幫的、搞地下工作的、乃至各種洋場上的失風敗陣的狼狽男女,以及天網恢恢疏而大漏的鰥寡孤獨,總是僥幸地委屈地住亭子間,單身、姘居是多數,也不乏標準五口之家,祖孫三代全天倫於斯者亦屬常見,因為“且”“介”呀,且介即租界,租界即洋場,洋場即有各種好機會可乘,外國新發明的“無線電”上海也仿造了,樣子像教堂的拱門,門裏擠出尖尖糯糯的女聲,憑空唱道:“上海呀本來呀是天堂,隻有噢歡樂嗬沒有悲唉傷,住了大洋房,白天搓麻將……”亭子間與大洋房相距總不太遠,靠在窗口或站到曬台邊,便見大洋房宛如舞台布景片那般擋住藍天,那被割破的藍天上悠悠航過白雲,別有一種浩蕩慈悲。亭子間裏的音樂家咽下油條,簌簌譜出:“轟轟轟,哈哈哈哈轟,我們是開路的先哀〔加口傍〕鋒,不怕你關山千萬重嗡,不怕你……”大家聽著覺得確很有誌氣,其實亭子間中的單身男女,姘居者,五口之家,三世同亭,個個把有限的生命看作無限的前程,因為上海這個名利場不斷有成功的例子閃耀著引誘人心,揚言“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時候,是屈得幾乎伸不起來的當兒,曬台上晾著的絨線滴不完的褪色的水,竹竿把頭頂的蒼穹架出格子,雙翼飛機從一格慢慢移到另一格,看來總歸要打仗了。“無線電”自管自響著“盛會噢喜宴開,噯賓客啊齊咦咦咦來,紅嗡男噯綠嘔女,好不開哀〔加口傍〕懷哀〔加口傍〕唉唉唉……”眼前紅的是磚闌上的鳳仙花雞冠花,綠的是蔥,或者是植在破麵盆裏的萬年青,上海人家的屋頂曬台都兼充堆棧,凡是不經常動用的狼犺物件,病獸般匍匐在那角子上,顯得逍遙悅目的要算飄飄於風中的衣褲床單,揚揚如萬國旗,寒酸中透著物華天寶之感,“夜上海哀〔加口傍〕夜上海,你是一個不夜城嗯……”此時將近正午,家家戶戶忙著煮飯燒菜,煤球爐擺在樓梯轉彎的小平麵上,看起來是臨時措置,十年二十年就這樣過去,靠老虎窗折下來的天光,或是一隻五燭的電燈泡,被油煙熏得狀如爛梨,藉著它的俯照,煎、炒、蒸、篤,樣樣來事,再加上房內秘製的糟、醬、醃、醉,以及吊在簷下的臘肉、風鰻……如果客人來了,四菜一湯,外加冷盆,不慌不忙布滿桌麵――上海人的嘴,饞而且刁,即使落得住亭子間,假鳳虛凰之流,拉攏窗簾⑩啃骨咂髓神閑氣定,半夜裏睡也睡了,還會掀被下床,披件大衣趿著拖鞋上街吃點心,非到出名的那家不可,寧願多走路,斯文一些的是帶了器皿去買回來,兢兢業業爬上樓梯,爾後,碗匙鏗然,聳肩伏在蘋果綠的燈罩下的小玻璃台板上,仔仔細細咀嚼品味,隔壁的嬰兒厲聲夜啼,搓麻將的洗牌聲風橫雨斜,曬台角的雞棚不安了一陣又告靜卻。鄉下親戚來上海,滿目汽車洋房應接不暇,睡在地板上清曉夢回乍聞喔喔雞啼,不禁暗歎:“到底上海人。”
然而亭子間生涯是苦惱的,厄隘蜷局。全是不三不四的凋敝家具〔⑾〕,磕磕碰碰,少了它們又構不成眠食生計,板壁裂縫,用新舊報紙整個裱糊起來,無聊時呆對半晌――胡蝶安抵莫斯科、百靈機有意想不到之效力、六○六、九一四,羅斯福連任美國總統、鷓鴣菜、消治龍、火燒紅蓮寺⑿、甘地絕食第六天、夜半歌聲兒童恕不招待、猴王張翼鵬、美人魚楊秀瓊、航空救國大家都來買飛機、人言可畏阮玲玉魂歸離恨天……還有鏡框在低低的天花板下算是掛得高高的,許多小照片紛然若有主次,日子久了,鬆歪而亂了陣列,有些已經泛黃而淡褪,總歸是本家姻親的頂好的幾個人呀,先父亡母的遺容是炭素擦筆畫,代價比較便宜,街角的畫匠著意按小照放大,無論天然、人工,都表示畫中人死了。凡五口之家者,每有一幀結婚照,也許當年景況好,也許硬撐也得撐個場麵,男的西裝筆挺,頭發梳得刷光,女的披上婚紗,那辰光叫兜紗,手裏捧束鮮花,已經流行康乃馨了,照片是黑白的,不莊嚴也有幾分莊嚴,結婚照是亭子間中的無上精品、隔年的月餅匣、加蓋的米缸、藤筐、網籃、皮包、線袋……床底下塞滿了就隻好亂擺,然而看得出是煞費苦心地每天在整頓,粗粗細細的繩索也理直了分別掛起來,不是舍不得丟掉,總歸是用得著的。
也許住過亭子間,才不愧是科班出身的上海人,而一輩子脫不出亭子間,也就枉為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