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一揮手的博客

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招幾個人生知己,能否?
個人資料
揮一揮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生的挫折感

(2006-10-11 17:22:23) 下一個
走廊裏有幾位對佛教禪學有研究的高手,看了他(她)們的文章很有啟發,想起自己二十幾年前學佛的經曆,體驗另一種經驗,也算有趣,寫來與諸位分享。
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進修,突然迷上佛教,整日捧著有關的書籍看,一早起床抄寫菠蘿蜜經,廢正業而不務。進而想做居士,覺得那種流連於出家和俗世的兩棲境況很瀟灑,是我理想的生活狀態。但不知門路在那裏。想這一類指點迷津的事應該和佛教協會有關吧。便問北京的同學佛教協會的地址。同學告訴我在白馬寺,既是寺廟也是中國。北京佛教協會的辦公地。

某天下午休課,我便興衝衝往白馬寺奔去。
那時白馬寺是灰色的,也沒人來往,大門洞開。我往裏麵走。
“走嘛,走嘛?”一老漢從後麵喊住我。我一聽,是山東口音。
老漢從門邊的一間小屋裏出來,手裏拿著煤鏟和簸箕。
我這才看清這是門衛室,或是傳達室。
我把來意說了。老漢上下打量我一番,

"知道這是嘛地方嗎?”
“佛教協會,我就是來找--”
“有木有介紹信?”
“佛教協會不是普度眾生嗎?再說我隻是有些私人事情請教--”
“你從那嗨來滴?!佛教協會也是個單位,你上單位木有介紹信,這不是鬧著玩兒咧!去,家走吧。啥時拿介紹信來,俺就放你進去。今個不行。”

我怏怏而回。

有幾天心情沮喪。滿心的美好希望被一個不合理的理由(在當時流行的)
擊破。事後我總結自己受到打擊後產生的沮喪是一種挫折感,以前頂多是失望,遺憾。兩者的感受是不同的,這是我第一次感到挫折感。

兩年後我碰到一件事,又讓我感受到挫折感。

我父母是北方人,為我起了個不錯的名字。可是我們生活在上海,我的名字用上海話說,發音不雅,所以我從小綽號象噩夢一樣跟隨我。北京回來不久我就辭職和朋友開公司下海了,所謂在江湖上混。可是生意和生活都不太順利。我的名字的發音,和上海人在搓麻將。擠公交車等等的不順暢時候的口頭禪一樣。我就迷信起來,一天到晚被人扡頭皮,怎會有好運氣?

好在形勢開放一點了,我想到改名字。

於是有一天我到街道派出所去,拿著戶口簿去改名字。

派出所隻有一個警察值班。

“啥事體?”

“我想改名字。”

“改名字?”他也是打量我一番。

“介紹信。”

“介紹信?我已經辭職了,再講我改自己的名字,要介紹信做啥?”

“儂不是從外星球來格伐?啥人曉得儂在外麵欠人家多少債,改名字想逃債啊。儂不要聽了不適意,這種事體多來西格。改名字也要組織手續的。辭職了,就到居委會去開一張介紹信。”

我無言以對,走出派出所。想到居委會那些老媽子,肯定更難纏,也就作罷。

改自己的名字卻被封殺,而我也有口難辯,改名的理由畢竟不堂皇。可是被封殺的理由也很荒謬。

再次感到挫折感。

失望和遺憾是一時的,還有翻本的可能,希望即在失望裏生存。

挫折感是種無可奈何。放棄的感覺,挫折感多了會消散人的意誌力。

所以我學佛學了半途,因為看到說禪的好文章滿心悲喜,引起回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雨打梧桐 回複 悄悄話 看了這篇文的感覺是:苦笑不得。幽默。
在介紹信恒星的時代,許多人在挫折感中練就了真本事,那就是:毅力。沒見那些訴訟狂嗎?為一件小事竟在法院的門口待一輩子,就為了那口氣,用秋菊的話說:討個說法。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人生在世,不可能處處春風得意,諸事順心,誰都會遇到挫折,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挫折又是一種挑戰和考驗。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關鍵的問題是應該如何麵對挫折。麵對挫折能夠虛懷若穀,大智若愚,保持一種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徹悟人生的大度。

記得我曾讀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小孩在草地上發現一隻蛹。蛹裏麵的蝴蝶正從一道小裂縫裏往外掙紮。蝴蝶的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掙紮的樣子十分不忍。於是,他便用剪刀把蛹殼剪開,幫助蝴蝶脫蛹出來。然而,沒有經過破蛹前必須經過的痛苦掙紮出來的蝴蝶,出殼後身軀臃腫,翅膀幹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了。自然,這隻蝴蝶的歡樂也就隨著它的死亡而永遠地消失了。這個小故事也說明了一個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歡樂就必須能夠承受痛苦和挫折。這是對人的磨煉,也是一個人成長必經的過程。 

青史之上,名人誌士或舉大業者莫不有擇於苦痛挫折也。“百裏奚之舉,孫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輟於逆境之苦也。而史遷之心,篤大誌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餒,於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擇生,終有絕唱之史;亦有武侯之誌,承先帝之德,盡報國之忠,劍指中原,不勝不休,雖失大計於街亭,義不擇退,再回出師,終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歎。”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初唐的王勃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他能直麵挫折,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若是他沒有開朗闊達的胸襟,豈會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非但沒有沉寂,反而能笑對痛苦;麵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所以,當我們麵對挫折時,第一不要放大挫折所造成的痛苦,第二不能讓自己過分地沉陷於痛苦、失意之中,頹廢不振、不能自拔。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固然有客觀因素,但也有主觀因素。我發現,生活中的許多挫折有不少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造成的。

平心靜氣地回首這麽多年走過來的路程,還真得打心眼裏說一句:感謝挫折。這份感悟中絕對沒有故作姿態的矯情,更不含事後的灑脫,這是一份凝重而苦澀的感悟,因為挫折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無奈。

人生的挫折使我看到了“山外青山,樓外樓”;使我懂得什麽叫“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使我感受到如果沒有烏雲和雷雨,太陽永恒的炎熱就會使萬物枯萎;使我意識到,有些事情該發生的總會發生,不能發生的永遠不會發生。人生的挫折給了我一份人生的饋贈,那就是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恩。

我知道,有些挫折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曆的,有些人生的彎路是每一個人必須要走的。中國有句富有哲理的古話叫“享童子福,背老來時”。因此,我們應該教會我們的孩子如何來麵對生活中的挫折。我認為,過度的舒適不僅不能使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反而會給孩子將來的生存帶來很多後患。因為經受的困難、挫折和磨練越少,孩子們的心靈就越嬌弱,越經不起風吹雨打,將來生活中一遇到挫折,心理上便很難適應,容易產生挫折感。難以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即所謂“背老來時”。所以,我們要舍得讓孩子們承受些挫折,讓他們學會鎮靜地接受不如意的現實,學會正確地控製情緒而避免過度的挫折感。適當的挫折可以提高孩子們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使他們今後能夠勇敢地麵對沒有我們的生活,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去戰勝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
人間的盒子 回複 悄悄話 我有個朋友曾寫信給馬鞍山那麽的一家尼姑庵要去當尼姑, 人家說, 收到全國各地象她那樣的來信有三千多。她寫信給我說, “真沒想到, 當尼姑還要開後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