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穀的回音

我的風格, 就是這東西南北無處不在的風, 有時會吹得你暈頭轉向, 有時會吹得你神清氣爽, 但你永遠不用懷疑風的真實, 與不羈。
正文

藝伎炮製錄

(2006-08-29 20:41:17) 下一個

Oops 一不小心, 把心裏話說出來了, 錯了錯了, 是藝伎回憶錄有消息說是第一部完全由西方人執導的東方題材的影片, 小說原著呢, 也是西方人寫的, 還聽到小說的原型藝伎曾要和作者打官司。 

 不過呢, 美國人可管不了這麽許多, 我筆下的你, 是我認為的你, 真實也好, 虛假也罷, 能讓北美人看得懂, 讀得順就行, 再來部夢工廠巨片造造聲勢, 就躋身於暢銷小說家的浩蕩隊伍了。

 你說這年頭, 怎麽地就撐死膽大的, 餓死膽小的了呢。  以前人說假的真不了, 真的假不了, 現在是時興真假夾雜, 假假真真, 似真還是假, 如夢如幻, 騙得你如癡如醉才罷。 

 拋開攝影角度上的美與醜不說,藝伎的那張鬼報(唉, 又講錯了, 是海報), 你見過長著純藍眼珠子,披頭散發的藝伎嗎? 要是程蝶衣當年的宣傳畫是這個得性兒, 那霸王別的是虞姬還是他招來的“姬“啊?

 當然了, 這張海報還是很反映了影片的本身。 一大半的時間, 幾位女主角(尤其是鞏俐演的那位)都處於這種狀態, 好像剛起床, 又好像隨時準備上床; 發髻疏鬆, 走路大步流星, 發起狂來不讓須眉, 頗有反封建, 追求自由的革命覺悟和氣魄。 可能導演就是要反傳統到底, 至今仍把臉塗的白白的藝伎, 在片中都好像沒錢買粉擦, 黃著一張臉, 風風火火地從一個茶室竄到另一個, 我時時有些擔心其中的一個會不會突然拿出把利器, 從嘴皮官司上升到另一個境界。 

 至於傳說中的能歌善舞, 巧言嬌笑, 隻是偶爾會有那麽靈光一現,剛提起點的興趣,還沒咋巴出味道,突然一陣淒涼的鼓聲大作, 一頭長發遮住大半張臉的白衣女子踩著高蹺似的東西登場, 舞姿音樂極為痛楚, 最後還有點點似雪花的布景道具飄落烘托氣氛, 我恍然大悟, 原來是六月雪!不覺想高呼“有趣, 有趣”。

 劇情悄悄的走了, 正如它悄悄的來, 好像什麽都是一眨眼間完成的;編劇編的稀裏糊塗, 演員演的無動於衷, 攝影倒是攝的如詩如畫--可惜我揉一揉眼睛, 沒帶走一片雲彩。隻記得開頭半小時主角的那個日本小演員挺有精神的, 像塊沒被汙染過的美玉。

 和朋友討論漫長的婚約--a very long engagement”時, 朋友對於其女主角有精辟的一言 “她真有靈氣!”。再確切不過了! 就是靈氣, 鞏, 章, 兩朵姐妹花始終缺的, 除了底蘊, 就是靈氣對人物的詮釋能力,對愛恨情仇的理解能力。  套用一句上海方言: 感覺“木噱噱”的, 嚼也嚼不動。

 到結束時留心了一下主創人員, 沒看到一個日本人的名字, 連服裝, 化妝之類的都沒看到。 (有看到的敬請指正)。  看來是下了一番苦心不讓有原汁原味混進來, 以免混淆北美人的視聽。 

 這是部看不看都無所謂, 看了, 也記不住的“回憶錄”。

(後記: 隻是討論影片, 可千萬別給我上綱上線, 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