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天地

交流防癌、抗癌最新資訊。歡迎廣大熱心於抗癌事業的專家、學者、醫學界的朋友們、對防癌抗癌資訊有興趣的人士來與賀醫生共同探究和交流!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有專家稱半數乳腺癌患者術後化療反傷身(ZT)

(2007-12-08 18:08:44) 下一個

 

http://www.sina.com.cn 2007120810:16 大洋網-廣州日報 

  作者: 雷坤 

 

  術後化療並非對所有乳腺癌患者都有效。 

 

  半數乳癌患者因各種原因導致過度治療!記者近日從南方醫院舉辦的“廣州乳腺癌高峰會”上獲悉,80%的乳腺癌患者都是手術後才進行化療的,但是從目前來看,一半患者對化療並不敏感,對於他們來說,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遠遠大於治療作用。葉長生指出,國際上最新的觀點是進行新輔助化療,即在手術前就進行化療,一方麵可判斷患者對化療是否敏感、有效,就像用藥物做“皮試”一樣;另一方麵,術前化療可使大部分原發性乳腺癌體積明顯縮小,提高保乳機會。

 

  

  半數乳癌患者存在過度治療

 

  葉長生說,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年增5%,其中城市發病率明顯高於農村,高收入女性明顯高於低收入女性,新發病患者中很多都是高收入白領。據悉,我國乳腺癌發病率雖低於西方發達國家,但患者呈年輕化趨勢,發病高峰比西方國家早了約10年。在西方人當中,60歲是乳腺癌發病高峰期,而在我國,接近40歲是第一個發病高峰,50歲左右是第二個發病高峰。在乳腺癌患者中,5%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此外,月經初潮早、晚育、生殖間隔年份減少、未哺乳、流產、絕經晚等,都是引發乳腺癌的原因。

 

  在我國乳腺癌患者中,逾半數存在過度治療的情況。葉長生指出,導致過度治療主要由以下三方麵原因引起:一是患者及其家屬害怕癌細胞全身轉移,著急進行手術;二是醫生保守治療,對發生癌變的乳房及相關組織一切了之,讓患者失去了對藥物是否敏感的觀察機會;三是兩種或多種藥物同時使用,不顧及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和承受能力,從而導致過度治療。

 

  術後盲目化療或有害無益

 

  在乳癌患者的過度治療中,過度化療比較常見。事實上,對於化療有些患者比較敏感,一用就有明顯的效果,但還有一部分患者不怎麽敏感,化療過後癌細胞沒有明顯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治療作用遠小於副作用,盲目化療隻會傷身。葉長生說,乳腺癌現在最常見的是術後進行化療,80%乳癌患者都是這樣治療。但是,從臨床來看,其中一半患者對化療並不敏感,他們盲目做了一個又一個療程,不僅病情無明顯好轉,反而身體狀況越來越糟。

 

  如何判斷患者對化療是否敏感有效,如何讓化療不敏感的患者避免雪上加霜?近幾年國際醫學界已經嚐試找到另一個辦法,這就是新輔助化療。一般的化療都是在術後進行,而新輔助化療是在術前進行。采用新輔助化療,可有效判斷患者是否對化療敏感,從而決定是否術後應該化療,應如何製定化療方案。除此之外,術前化療還可使大部分原發性乳腺癌體積明顯縮小,對進展期乳腺癌可以提高其切除率,對早期乳腺癌則可提高保乳機會。

 

  乳癌輔助治療“新概念”

 

  對於乳癌的輔助治療,目前醫學界有了很多“新概念”,主要包括:

 

  1.個體化輔助治療。輔助內分泌治療是個體化輔助治療的最好範例。多年來的臨床實踐已經證實,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病人采用這種療法能取得較好療效。

 

  2.密集化療。常規化療一般每個療程要給藥3周,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每2周給藥較常規3周給藥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最大,且腫瘤細胞不易恢複正常生長。在2005年和2006年版的《美國NCCN 乳腺癌治療指南》中,均將劑量密集方案作為早期乳腺癌輔助治療的標準方案之一。

 

  3.藥物調節卵巢。一係列臨床試驗結果提示,對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的高危複發病例,卵巢切除能提高存活率。然而,由於手術的副反應以及對病人心理的影響,在國外越來越多的病人選用藥物來調節卵巢功能。常用的藥物是腦垂體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戈舍瑞林,相對於手術和化療而言,其療效較好且毒性較低。

 

  4.靶向治療。靶向治療是利用腫瘤細胞可以表達,而正常細胞很少或不表達特定基因的產物,形成相對或絕對靶向,最大限度地殺傷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損傷很小。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療是近年來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已有部分分子靶向藥物成功地應用於臨床或進入臨床試驗,其中最為成功的是曲妥珠單抗應用於早期乳腺癌的輔助治療。

 

  術前化療有望增加保乳機會

 

  葉長生指出,新輔助化療又稱早期化療、原發化療,原來應用於不能手術切除的乳腺癌病人的治療,但醫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它能使其部分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轉為可以手術切除,還能使一些比較小的腫瘤得到保乳機會。現在,一些大的乳腺治療中心已經把術前化療納入治療程序。醫學界提出新輔助化療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乳腺癌並非局部疾病。按照以前的觀點,乳腺癌是個局部病灶。但是現在發現,乳腺癌不僅是一個局部病灶,更是一個全身性疾病, 它與雌激體及其受體的調控密切相關。很多所謂早期乳腺癌病灶已伴有遠處或全身轉移灶,這一現象普遍存在於任何實質腫瘤, 包括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等在內。而術前輔助化療對這些微轉移灶起一定的治療作用。

 

  第二,腫瘤休眠理論。原發乳腺癌腫出現後, 轉移灶可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保持無臨床症狀而不被發現, 這種休眠腫瘤之所以不生長, 是由於腫瘤細胞的增殖和凋亡取得了平衡。采用術前新輔助化療與抗血管生成藥物的聯合應用,通過間接增加腫瘤細胞凋亡,可控製轉移灶的生長,從而可能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

 

  第三,新輔助化療可降低腫瘤分期,使原本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轉化為能手術切除。

 

  通過新輔助化療,臨床上常見乳腺癌腫瘤縮小, 局部區域性病灶控製, 從而使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轉化為能手術切除,甚至有些較小的腫瘤還可獲得保乳手術的機會。

 

  據悉,傳統上將原發腫瘤直徑大於5 厘米,侵犯皮膚或胸肌者列為局部進展期乳腺癌,這些病例單用放療或手術的治療,10年無瘤生存率不到30% , 加用術前新輔助治療和術後輔助治療有望提高療效。

 

  而對於腫瘤較小的乳腺癌, 新輔助化療可減少死亡危機,不少歐洲學者已經應用新輔助化療來治療這些早期乳腺病例。

 

  第四,新輔助化療可抑製手術後殘餘癌細胞的生成和增殖。 研究表明,原發腫瘤切除後會導致細胞增殖加快。采用術前化療,則可抑製術後殘餘癌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