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07)
2008 (92)
2009 (126)
2013 (1)
目前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化療相對較混亂,不少腫瘤科醫生均采取的是“生命不息、化療不止”,或是幾個方案輪番上陣的做法,尤其在中國,幾乎所有腫瘤科醫生沒有二線化療的概念,這或許是許多病人及其家屬對化療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隨著癌症治療觀念的改變,癌症的診斷與治療也隨之改變。目前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公布了“不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NSCLC)治療指南”最新版。新版指南的修訂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1)氟脫氧葡萄糖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術(FDG-PET)無可爭議地被推薦應用到肺癌的診斷實踐中,而且在N、M分期中顯示了重要的位置;2)高度重視病理學診斷,如孤立的轉移灶、PET檢出的陽性結節等,指南強調需行活檢確定;3)修訂化療周期數,指南中指出,2~4個周期,最多不超過6周期的化療已然足夠;4)將靶向治療藥物吉非替尼(gefitinib)正式列入NSCLC的二線或三線治療藥物。
下麵就上述問題作一簡單的討論:
(一)關於FDG-PET在NSCLC診療中的作用:有關FDG-PET在NSCLC診斷上的應用時機,指南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主張在胸部CT檢查之後即進行PET全身檢查。由於PET與CT單獨檢查均有一定缺陷,因此為彌補CT或PET單獨檢查的不足,近年的進展是,建議這兩項檢查聯合應用於初治病人的分期,由於FDG-PET的準確性要高於CT掃描,而CT所提供的解剖方麵的數據對製定治療方案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提供代謝方麵數據的FDG-PET可作為CT的補充,據此建立起來的技術就是所謂的PET-CT。 PET-CT檢查所提供的數據信息改變了20%以上肺癌病人的治療計劃。這也是為什麽PET-CT會被強調早期應用於NSCLC的診斷和分期之中的最主要原因。
(二)關於病理學的確診作用: 盡管腫瘤影像學檢查技術已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假陽性問題仍然未能徹底解決。假陽性意味著對惡性腫瘤的高分期是一種假像,其結果是誤導對患者治療策略的製訂,有可能使一部分能治愈的病人變成不能治愈。因此,對於縱隔淋巴結或全身其它部位的孤立性病變,新版指南強調了病理學確診的作用。當PET和CT在確定縱隔淋巴結轉移上結果不相一致時,須行縱隔鏡檢查,而且專家小組認為,即使在CT和FDG-PET結果均陽性的情況下,在無檢查禁忌或能輕易取到組織的情況下,仍不能排除縱隔鏡檢查,明確診斷可更理性地決定治療方案。
(三)關於化療周期數:從倫理學和病人長期生活質量的角度來看,NSCLC化療的最適合療程是目前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療程過長會導致毒性積蓄,引起其它的治療相關症狀和體征。但如果長期化療能有效地延長生存時間,兩者相衡取其利,對相當一部分病人采用長期化療也不是不可以的。三項Ⅲ期隨機臨床研究表明,經3~4個周期化療無效的病人終止化療是很明智的選擇。資料顯示,大多數病人經3~4個周期化療後,繼續再出現當初的治療作用的可能性很小,因而,ASCO專家小組修改原來的推薦,建議對即使是化療有效的病人,初始化療也不應超過6個周期。
(四)關於吉非替尼靶向治療問題:ASCO新版指南明確推薦,對一線含鉑方案化療後進展又有合適行為狀態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推薦多西紫杉醇單藥二線治療;對含鉑類方案和多西紫杉醇化療後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推薦使用吉非替尼。 NSCLC三線治療概念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場新的變革。
或許,我們應該審視晚期NSCLC內科治療的合理順序問題。無論如何,最終共同的結果應是有利於病人的最佳治療,從而達到對晚期肺癌病人“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