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貪婪
(2007-01-14 11:54:47)
下一個
貪婪是貶義,但這是利益衝突時對彼方的指責,其實此方如何不貪婪?我們先不談群體的情況,但可用個體的來類推。
個體的貪婪是生存的需要,是外界有限的可供利用的物質和能量與個體生存繁殖無限的潛能的矛盾的結果。也就是生存的壓力,自然的選擇的結果。通俗地說,如果某個生物體不能盡量從外界攝取物質和能量,就不能活下去,不能生下自己的下一代,就要滅種。也即:不貪婪就滅亡。舉個例子,科學家觀察到,老虎如果在羊群中獵殺,他會殺死所有的羊,遠遠超過老虎本身一頓飲食的需求。即使那些多餘的獵殺所得,老虎也不存儲而是拋棄。這是典型的貪婪,但對當時的情形而言,老虎殺得越多,能吃到的就越多,對生存就越有利。但老虎沒有足夠的預見性,不懂的控製自己的貪婪已獲得更大的利益。人類有預見力,就能把貪婪發揮到其他物種達不到的新高峰。
以吃飯為例,正常成年人的食物攝取量是大於需要量的(故在發達國家,肥胖是通病),但人類的知識和預見力使有的人能控製自己的對食物的貪婪來換取更長久,更健康的生命,這是更高層次的貪婪。當然有的人號稱不貪婪,其實他們是抑製自己對某些需要的貪婪來滿足其他的貪婪。而那些其他的需要很可能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上的。如某些宗教要求信徒放棄世俗的物質或精神享受,而去追求永生,就是那種意義上的貪婪。
其實,貪婪是人類前進和文明發展的動力。可以說,沒有貪婪,就沒有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的祖先發明了更好的狩獵武器,用於交流協調集體行動的語言文字,建立了部落,社會。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獵取更多更大的獵物,采集更多的果實,防禦其他部落或猛獸的攻擊。擴大的人類社會迫使人類發掘更多的食物來源,開拓更多的殖民地,發明更多的工具和武器,也產生了更多的精神需求和更複雜的社會結構。到現在,我們可以做到較少的人能攝取更多的物質和能量來養活更多的其他人類:生產力越來越高了。當然,社會結構也就更加複雜,精神產品也進一步豐富。
貪婪會有盡頭嗎?沒有。如開頭所說:人類的個人需求和繁殖能力是無限的,而外界的可供使用的物質能量卻總是有限的,貪婪就沒有最終滿足的一天。如果貪婪被最終永久地滿足了,人類社會的盡頭就到了,故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社會所謂的物質極大豐富的理想社會是烏托邦。
它怎麽沒有老虎那麽貪婪,也許是來自非洲的原因吧.亞洲的老虎可能屬於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