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狐仙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吃遍天下美食;喜歡簡單的生活,有趣的朋友,曼妙的文字......
正文

色如何戒?

(2007-10-23 23:57:22) 下一個


未能免俗,也趕在滿世界的吐沫腥子裏去看了“色,戒”。

影片精雕細琢,唯美巧兮,象沅玲玉的臉;

梁朝偉戲精入骨,肌豐臀美,不枉我少女時代對他的胡思亂想,以至於出了影院,“荷爾蒙”仍有點居高不下。看來李安陰謀得逞,不過也證明我的內分泌係統運轉良好。

對我來說,這部片子值得一看,遺憾的是略顯“平淡” ------ 似乎缺少點觸動心靈的張弛。

顯然,李安對此片用心良苦。竊以為,他有心想做中國的 Lawrence 吧。

上世紀初,英國作家 D. H. Lawrence 寫了本驚世駭俗的書“恰特萊夫人的情人”,其中大量細膩柔腸優美透髓的性描寫曾經讓滿世界雞飛狗跳,吐沫腥子橫飛。然而今天,這部探討“現代工業文明與人性的衝突”的小說卻成了不朽的巨著。


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包括情感上和生理上的幸福。這種追求不會隨著朝代的更迭而改變,也不會因為戰亂而離棄。 恰特萊夫人最終選擇了回歸本心和自然的人性,並走向了希望;而王佳芝卻因為追求“愛”而走向毀滅。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 Lawrence 並不乏崇拜者。比如鬱達夫,林語堂。而林在“紅牡丹”中也有幾處直露的 “ 性 ” 描寫,風格頗似 Lawrence 。

張愛玲的原著,並沒著太多篇幅去渲染易先生和王佳芝的床事,而更多著眼人麵對命運的無奈。

社團同學的一句“你上來吧。”,便因此而改變了她的命運;而她緊要關頭的一念之差,更斷送了自己和其他同學的性命。

女人為了愛是可以不要命的,尤其是一個缺乏愛的女人。由於戰亂,父親帶著弟弟去了英國,而遲遲不肯接她;貪財的舅媽賣掉了父親留給她的房子;為了性誘易先生,她失身於同學,卻遭到鼓動她獻身的同學的鄙視,甚至包括鄺欲民(電影中這點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所以麵對易先生瘋狂的情欲,碩大的鑽石,漸漸開放給她的心,她生平第一次有了被人愛的感覺,以為“這個人是愛我的。”,而為國鋤奸這個神聖使命在人性麵前已變的縹緲。

要表現這個主題,情欲戲本可拍的委婉朦朧,點到為止。而李安的床戲卻掏心扒肝,短兵相接,咬牙切齒。是不是他認為最直白原始的“性”才能表現出“複雜的人性”呢?

按理上,人應先有感情才有情欲。然而人性是如此複雜,曾幾何時,情欲可以主宰一個人的心,可以強烈到顛倒乾坤,可以引導人找到愛和幸福,也可以讓人走向毀滅,就象恰特萊夫人,就象王佳芝。

“食色性也”,人性如此。如果不是皈依佛門,與其用戒, 不如給予合理的疏導。聽說當年希特勒因為愛上了一個尤太女孩遭到拒絕而由此痛恨尤太人,從而改寫了人類的曆史;而王佳芝在錯誤的年代,以錯誤的手段,愛上了錯誤的人。恰特萊夫人無疑是幸運的,因為她在人性的綻放裏找到了希望。

藏傳佛教有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的西藏本沒有人類。大地上隻住著兩個生靈:女羅刹和即將成佛的靈猿。羅刹愛上了靈猿。她告訴靈猿,如果他不管她的愛,即使成了佛,她也要變成最凶惡的魔鬼來對付所有的生靈。除非英俊的靈猿娶她。

在娶羅刹和成佛之間,靈猿徘徊了三天三夜。為免日後生靈屠炭,他於是娶了羅刹,繁衍造就了極善和極惡混合的新種類 -------- 人。

據說,在成親的那一夜,靈猿哭了,因為正果不複存在;羅砂也哭了,因為愛必須遷就對方。

所以人實在是個複雜的東西, 不按理出牌的也大有人在,否則人間哪裏會有那麽多愛恨情愁的故事來讓我們彼此娛樂呢?


原創文章。可以轉載,但言語一聲,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fangyuanzhi 回複 悄悄話 電影“色戒”想表達什末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25338
fangyuanzhi 回複 悄悄話 世間的姐妹們心太好了。 就連易先生在回到王的空屋落寞而坐,都讓多情的姐妹們同情萬分,其實這正是電影的聰明。讓抗日主角成了無情無義,見鑽眼開的小人。讓成了有情有義,顧全大局的情聖。 事實是王救了易, 易先生殺了救他的王佳芝, 該得到同情的應該是死者, 不是落寞而坐的殺者。
glass_view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有深度, 博引學說. 看來這個"色"本不能解
忘情島 回複 悄悄話 Jenny MM,

最近一直瞎忙。看電影已從我的生活日程裏消失多年了。你的文章倒是早看了。真是飽讀詩書啊。不記得看過紅牡丹。其實連‘色 戒’也沒讓我想起是張愛玲的。又去念了一遍才想起第一次讀時很有感觸。張愛玲的許多人物都是天之將傾也伊人仍悠閑地點著爐香蚊香, 而這一位卻沒能悠閑得起來。之所以沒連起來,大概就是你
說的張的小說不事渲染,沒想到讓現代人如此浮想聯翩,應該有看頭的:-)。

同感同歎:‘緊要關頭的一念之差,更斷送了自己和其他同學的性命’

好文!
Wuyiwuyian 回複 悄悄話 看過了片子,又讀了你的評點,對李安的良苦用心又有了一些認知.看色戒,不能不言"色",片中床戲描寫如此"咬牙切齒",多次"短兵相接",給人的心理震撼是不言而喻的.這樣的宣泄對主題是否必要,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一點感受或許是相通的,即,沒有如此直白的展示,"梁朝偉"這個奸雄的嘴臉和"湯唯"這個憤青的情愛,恐怕是給觀眾打不下如此深的烙印.
雨飛 回複 悄悄話 阿純同誌:

“潛規”之說的一點思索:

你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是我在看《斷背山》時沒意識到的:同性間有個潛規則,本來總有一個柔媚的男性角色。

你這樣一說,我才恍然大悟,本來是這麽回事的啊! 可我們在《斷背山》看到的兩個男主角,卻都是同樣陽剛之氣十足。李安並沒有安排其中之一為柔媚的角色,我們看不到任何一個有半點的陰柔。李安的這一處理,為他喝彩! 拍案叫絕!

一個是陽剛的,另一個則柔媚的,似乎這樣才更符合那個潛規。但如果那樣處理,我覺得那就是《斷背山》的一大敗筆,就變成了徹頭徹尾的純粹的同性戀片!

而我們看到的《斷背山》,不感覺電影是在大肆宣揚同性戀,隻覺得李安想突出的主題,是純粹的情與愛,而非突出同性戀。一個“情”字,可大可小。可大到生死相許,可大到山崩地裂;可小到如下了一場毛毛雨,可小到如同灑在臉上的一滴水珠,不留痕跡。“情”啊,無論大小,都可歌可泣。我想,李安隻是在描述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而人的情感其實無處不在,不管老少,不管同性、或異性。

我們看到的兩個主角,都是用大刀闊斧的粗線條揮灑出來的輪廓,男人魅力十足,任何一個都不屬柔媚之列。他們在高山上騎著駿馬的軒昂,策馬回眸一笑的英氣,他們在牛仔帽沿下各自那一雙深邃互相傳神的眼睛,他們那隨意的一身牛仔裝酷酷的扮相,他們時而一起談笑風生的瀟灑,時而欲想相見而不得如願的憂鬱,他們後
來每年偷偷赴約前的期待、快麵臨赴約時的欲望、終於見麵時的熾熱。。。。。。所有深刻的展現,兩個人,一個基調,是同樣的男人味。所不同的,一個明朗、活潑健談;一個深沉、內向寡語;一個不顧一切,一個瞻前想後。但相互吸引著,揮之不去。付出的,都是愛。這一愛,長達二十年,久經不衰。。。

非常慶幸《斷》片沒按那“潛規”來處理,而展現的,全是十足的陽剛之氣。這一點,不知李安是經過深思熟慮,還是湊巧?

不好意思Jenny,借了你的一方寶地與人大談“斷背”。我想,那是因為你的文章寫得太好了,才引發了人們隨之而來的一係列熱烈反響。:)

祝各位晚安!
jennytomato 回複 悄悄話 阿純同誌:
那“斷背山”的評論是你寫的?寫的好極了,說到骨頭裏去了。這是一部要細細體會的經典,其中的細節處理,體現了李安的導演力度,讓普通人的愛(即使是同性之愛)豐滿,溫馨,彌久,隨性。從前我對同性戀還頻有微辭,但看過這部影片後,我發現我能更客觀,更寬容看待這個群體。這就是好影片的力量。它能帶來心靈的震撼,或者感動,或者思考。隻是“色戒”帶給我的更多的是Physical shock. :)))
純屬個人視角 回複 悄悄話 還沒看到《色戒》,不看也可,因為我是沒打算戒的:)

《斷背山》:愛,是與生俱來的力量。

中國人談論同性戀題材的影片莫過《春光乍泄》、《藍宇》和張元的那部《東宮西宮》,同性戀題材永遠都在一個狹促的空間展開,然後多半留下帶有濃重荷爾蒙氣息的衝動鏡頭讓人念念不忘,聊作談資。

雖然不是很懂西部牛仔文化,但相信作為同性戀事件的時代背景,1963年的懷俄明不會擁有比近年中國更加開放和寬鬆的輿論環境。李安的水準顯然不是體現在題材的爭議性上,同性戀被李安處理成生活的常態,而不是試圖引起爭議或者博得諒解的姿態;同性戀被立案處理成緩慢的情感沉積,而不是激烈的洶湧迸發;同性戀的話題性被李安轉化為愛的普泛性,重要的不是同性戀的道德評判,東方細膩的手法證明:愛,是與生俱來的力量。

Ennis遺失在山上的衣服被Jack珍藏起來,然後兩個人位置互換。同性戀並不是總有一個柔媚的男性角色。Ennis遺失在山上的衣服被Jack珍藏起來,蒼老的Ennis送走了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小女兒,然後打開衣櫃,風光優美的斷背山明信片卻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知道那裏曾有過的美好故事,或者說美好生活,一個老人對著兩件套在一起的舊衣,喃喃說了句:I swear……,顯然,這是小女兒走後,明白了Jack深情的Ennis的誓言,沒有教堂的神聖誓言。

《斷背山》是《喜宴》的升級版,一個98係統,另一個是XP。李安這台東方處理器把曾經對同性戀的關注上升到更寬泛、更溫和、更富人文氣息的角度,李安遊走東西方文化之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李安作品的情懷始終都是西方背景下的東方情懷,你能說《斷背山》這種結局處理不類似於岩井俊二的《情書》麽,東方人含蓄隱忍的美好是普泛的美好,李安也再次向我們證明西方文明並非都是赤裸裸的永遠亢奮的肉體。

大多數同性戀題材的電影並沒有為同性戀的地位作出有力的呐喊,相反它們的視角和態度仍舊以把玩和獲獎為主,沒有一部同性戀電影如此端莊、冷靜、沉默,不能肯定它的客觀,但至少它反駁了一個潛規則:同性間的愛並不是總有一個柔媚的男性角色。

梁朝偉和張國榮的激情戲被稱為“春光乍泄”,實際上這部迷離瑣碎的電影是有著美好初衷的,但顯然王家衛的處理方式是為了拿獎,有時你真的會為王家衛支離破碎的“時間灰燼”之類汗顏;《藍宇》把故事處理的很淒美,像經典韓劇,但它的關注仍舊不是凡常視角下的關懷;《東宮西宮》就更不要說了,它的衝擊力是變態的,當然它也探討了同性戀的後天因素;《無極》裏劉燁對張東健的一抱被視為笑談,因為它突然和極端。

它們都還缺少一個平和冷靜的視角。《綠巨人》的失敗是李安這種魅力的一次錯誤運用,爆裂的不是李安的;《斷背山》的成功是李安這種魅力的合理釋放,李安之為李安,便在於此。


雨飛 回複 悄悄話 謝謝Jenny關照!

可我缺少的就是堅強, 太多的卻是眼淚啊! 唉, 人若沒出息起來, 還有救嗎? :)

祝周日好!
jennytomato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各位老師和好朋友。雖然是“過來人”,看電影之前也被打過預防針,但其中的“床戲”仍然鎮了我。其實它和電影情節並不衝突,但我承受能力一般,所以就替李安同誌操點心,還把勞倫斯也扯出來,似乎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看到的。

雨飛,我同意你說的“不管多麽惡貫滿盈的人,都有柔軟脆弱,甚至真性情的時候”。-----我想那老易也不容易,一個整天生活在“地獄”中的人,好不容易喜歡上一個女人,並開始信任她,可最後發現還是個要刺殺自己的“女特”。

有時間你去看看片子。既然李安的電影你都看過,這一部就更不能錯過:)看的時候一定要堅強啊:)

另外:我很喜歡“斷背山”,它的結尾處也賺了我不少的眼淚。
純屬個人視角 回複 悄悄話 所以人實在是個複雜的東西, 不按理出牌的也大有人在

切中要害
雨飛 回複 悄悄話 好久沒來你這一方寶地看看,煥然一新啊。圖片更新、文章更新、空氣清新 ... 我太跟不上形勢了。那《色,戒》,我還沒看呢! 不敢妄加評論。

電影雖沒看,你的文章豈能不讀?

驚歎你居然連D. H. Lawrence 都給想到了。運用引經據典,古今中外的例子,來分析、評論《色,戒》,手法別具一格、獨出心裁。

笑著,來讀你把李安的那段床戲形容成“掏心扒肝,短兵相接,咬牙切齒。”這幾個詞用得入木三分!我雖然沒看那電影,可就憑你這一串形容,那畫麵已經鮮明地、栩栩如生地蹦跳了出來。有形、有色、有像、有動、有程度 ... 貼切得忒生動!

據說李安把小說原著最後易先生平靜自得的描述,令人毛骨悚然的結局,在電影末尾改編成易先生狠心下令,但卻悲傷含淚,流露脆弱柔軟和真情至性的一麵。直覺告訴我,他這一改,改得漂亮。我想,不管多麽惡貫滿盈的人,都有柔軟脆弱,甚至真性情的時候。

王佳芝畢竟過不了“情”這一關,注定她做不了間諜,當不了刺客。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死了的人,死得坦然,死得無怨,死得無悔;而活著的人,那易先生真能那麽平靜自得嗎?活著的人就真能比死去的更幸運嗎?

唉,其實沒看這電影,不該妄加評論的。我怎麽又憑空想象,胡言亂語了呢?

《色,戒》,你推薦了,我一定去看。李安拍了十部電影。據說,十部有十部不同的精采。我隻看了其中的兩部,《臥虎藏龍》和《斷背山》。

《斷背山》的原著,李安讀原作讀了八次,痛哭了八次,才把這片子弄了出來;拍完了《色,戒》,與家人野外郊遊時,突然對著空曠的大自然嚎啕大哭。我想,李安在拍這些片子的時候,像是把自己掏光掏盡,心力交瘁了。我想,在他用血融於水,水融於血的心力之作下,這些著作再怎麽“平淡”,也不會“平淡”到哪去吧?

我記得,《斷背山》的最後,艾尼斯捧著傑克的血衣,邁著沉沉的步子,朝山裏走去...電影在那個逐漸消失的背影中結束...整個故事似乎沒有轟轟烈烈,緊張刺激的場麵,甚至略帶“平淡”。可我怎麽覺得在那“平淡”裏,看著那個背影,心中升起的,卻是一種轟鳴的震撼?看李安的電影,不“平淡”啊,邊看,邊震撼。那震撼,是漸漸的,由心底生出的,形成一股力量,直上腦蓋,直衝雲霄,飛出天外...《斷背山》的震撼餘音,回蕩在那座壯美蒼鬱的大山;《臥虎藏龍》的震撼餘音,回蕩在懸崖峭壁,飛落至水底深淵,久經不息...

隻覺得李安的電影,氣吞山河! 平淡乎?

行者有框 回複 悄悄話 英文標題就不戒了,小心別玩色:))
否則就是 Abstinence, 還 不都急了,哪有觀眾~
戈壁小花 回複 悄悄話 “按理上,人應先有感情才有情欲”----咱們中國人的觀念
李安用西方人的觀念拍中國人的故事,這就是他對此片用心良苦,高妙之處吧!


旁白 回複 悄悄話 哈哈! 他的美臀是替身的吧?

也看過, 但沒用想象中的好! 我看過他所有的電影。。。

喜歡從你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
呆霸王 回複 悄悄話 不知上一留言為什麽少了字?

>>略顯“平淡”------似乎缺少點觸動心靈的張弛。

同感!李安的另兩獲獎片也一樣。


>我竊以為< 是病句。 去掉“我”。
Flamenco_Girl 回複 悄悄話 男女之愛和自身擴張成了人們行為的主要原動力。王佳芝起初參加愛國演出和加入形動多是出於對鄺裕民的好感。她是一位感情豐富渴望愛的女學生(看愛情電影時淚流滿麵強忍哭泣),這與她成長過程中的缺憾有關。
acme 回複 悄悄話 The biggest tragedy of this girl is she never got a chance to experience love. "那,難道她有點愛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地說不是,因為沒戀愛過,不知道怎麽樣就算是愛上了。"
You pointed it this part very precisely-- "尤其是一個缺乏愛的女人". If a person is lack of love, she/he is really mentally unstable and is capable of many distructive conduct.
Ultimately, love is our saver.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