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 - 1791)
談起莫紮特,不能不提到另一位音樂家約翰.克裏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 1735-1782)。這是因為小莫紮特在倫敦期間和他有過一段特殊的友誼。
我對古典音樂是門外漢,最多是平時選擇一些著名的古典樂曲聽聽,所以當我剛接觸到克裏斯蒂安.巴赫的時候,我還以為是譜寫“布拉登堡第二協奏曲”的德國大音樂家呢。這首樂曲曾在一九七七年美國宇航局發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航天飛船時,被錄製在鍍金唱片上送往宇宙。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巴赫與創作“布拉登堡第二協奏曲”的巴赫不是同一個人,而是父子關係。
巴赫家族是一個音樂世家,三百年來連續出現了五十多位音樂家。但是最有代表性的當屬被世人稱之為音樂之父的塞巴斯蒂安.巴赫,簡稱巴赫。他的兩個兒子在音樂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那就是二兒子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和小兒子約翰.克裏斯蒂安.巴赫。人們為了將他們區分開來,稱巴赫的第二個兒子為漢堡巴赫,小兒子為倫敦巴赫。很顯然倫敦巴赫與倫敦肯定有一種特殊的淵源。
倫敦巴赫是為了排練他的歌劇作品,放棄了在意大利教堂裏當風琴手的終身職業,於一七六二年來到倫敦的。一七六四年,當莫紮特一家風塵仆仆地來到倫敦時,倫敦巴赫在倫敦的名聲已經如雷貫耳,而且他還是夏洛特皇後和她的孩子們的鋼琴教師。
小莫紮特對他很是崇拜,倫敦巴赫雖然比莫紮特年長二十一歲,可是卻非常喜歡這位小天才,小莫紮特甚至會坐在倫敦巴赫的膝蓋上練琴。有時候,小莫紮特會跟著倫敦巴赫進宮為國王和皇後演奏。他們可以在一架鋼琴上輪流將一首曲目彈完,銜接的毫無瑕疵,天衣無縫。
據說,莫紮特的音樂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倫敦巴赫的影響。尤其是莫紮特的前三部交響樂、很多奏鳴曲以及他的歌劇都帶有倫敦巴赫作品的影子。我雖然不敢妄加評論,可是憑他們兩人親密無間的友情,我估量幼年的莫紮特不可能不受到倫敦巴赫的影響。
莫紮特離開英國以後,倫敦巴赫曾經到巴黎去探望正在巴黎巡回演出的莫紮特。後來倫敦巴赫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英國。倫敦巴赫去世以後,已經回到故鄉薩爾斯堡的莫紮特非常傷心,他回顧了倫敦巴赫對他的影響,並且專門寫信告訴朋友:“這對於音樂世界是一個無可估量的損失”。
看到倫敦巴赫與莫紮特在倫敦的傳奇友誼,我用了許多辦法想知道倫敦巴赫曾經住過的地方,可是卻一無所獲,看來倫敦巴赫的故居不是已經不複存在就是一個永遠的謎。不過我知道倫敦巴赫在倫敦有過家庭,因此第一個可能性較大。就在我采用各種方法查詢他的故居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了他逝世以後長眠的地方。
倫敦巴赫逝世以後被埋葬在倫敦市中心的聖.潘克拉斯老教堂的花園裏。我猜想倫敦巴赫也應該住在該教堂附近,並且生前在這裏做禮拜或懺悔,最後從這裏走向了天堂。聖.潘克拉斯老教堂就在聖.潘克拉斯路上,靠近新建的聖.潘克拉斯國際火車站,即歐洲之星高速列車的終點站。
我很容易就找到了這座教堂,這是一座看上去與眾不同的古老建築,有著一千六百多年的曆史,是英國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走進教堂的花園,我想從散落在各處的碑群裏找到倫敦巴赫的石碑。碑群的數量有近百個,我在花園中前後左右徘徊,仔細閱讀所有能猜得出的碑文。由於碑上的墓誌銘已經被風雨和時間侵蝕的斑駁陸離、模糊不清,除了幾座名人墓被我意外發現,倫敦巴赫的墓碑就是不見蹤影。
我詢問了好幾位在花園裏休息的當地人,就連上了歲數的老人都沒法給我任何線索。不得已,我隻得推開了教堂的大門,可是森嚴靜默的大廳裏除了坐著幾位正在禱告的信徒,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我。懷著最後的希望,我在花園裏又轉了一圈,這一次竟然是得來全不費工夫,我一眼就看見倫敦巴赫的石碑安靜地平躺在一座方尖塔的鐵欄杆旁邊。
這一次的尋訪讓我有點失落,倫敦巴赫的石碑是被我找到了,可是記得他的人卻越來越少。看來隨著歲月的流逝,倫敦巴赫的名字隻能是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了。
2010年08月10 日於倫敦
Old St. Pancras Church
J C Bach\'s Tumb 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