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山,越過海洋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
個人資料
正文

倫敦戲劇街劄記

(2008-02-09 13:26:21) 下一個
當你在倫敦的唐人街周圍散步時,你一定會發現,隨著你的腳步在大街上移動,一家戲院剛從你的眼前消失,另一家戲院很快又在你麵前冒出。這些戲院就像影子似的,與你不棄不離。其實此時你正走在倫敦的戲劇街上。

嚴格地說,倫敦的戲劇街,不是一條街的概念,而是一個特定的的區域。當你在這個區域內漫步,你仿佛是在戲院之間穿梭。這些戲院建築風格各異,牆上永遠掛著色彩鮮豔的劇情海報,而且還會附上某家著名媒體對該劇的評語,這些評語往往短小精悍、驚愕煽情,從而吊足了你的胃口。就連這裏的路牌也有異於其它地區,因為在每一塊路牌所指示的路名上方都會有一行相同的標誌 -“THEATRELAND”。我想來想去,覺得把它翻譯成戲劇街最為妥當。

倫敦的戲劇街,就像一張密密麻麻的網絡,散布在倫敦的西區範圍內,網絡的節點就是戲院的所在地。這個區域南麵以斯特廊(Strand) 為界,向北至牛津街(Oxford Street)。西麵以攝政街(Regent Street)為界,往東到金寺路(Kingsway)。這四條街道將戲劇街圍成了一個口袋形的區域,裏麵集中了三十八家各種類型的戲院子。加上泰晤士河南岸的幾家戲院,包括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和國家劇院。維多利亞火車站對麵的兩家戲院以及邊界周圍的一些劇場,目前屬於倫敦戲劇街的戲院共有六十三家之多。

這些戲院,在唐人街和考文特花園一帶尤為集中。在那兒,常常是連續幾家戲院隔路相望或首尾相接。例如在唐人街的莎士比利大道同查寧十字路相交的劍橋廣場上,宮廷戲院(Palace Theatre)占據了其中的一個角,這個廣場,平時車水馬龍,組成了五條放射型的車道。就在戲院對麵的一條小路裏,有另外兩家戲院緊挨著。而在宮廷戲院的左邊,鳳凰劇場就坐落在書香四溢的查寧十字路上,那裏除了書店還是書店。而戲院右邊的中國銀行附近,又是三家戲院相鄰為伴。除此以外,還有一幢庭院式結構的對稱建築,隱藏在宮廷戲院背後的小道上,滲透著一種特別的韻味,那裏是愛德華王子劇場。

在戲劇街上演的劇目中,可以分為話劇、音樂劇、歌舞劇和喜劇等幾種類型,有一些劇目是幾種類型的混合物,很難區分。例如最近在皇家居瑞巷劇院(Theatre Royal Drury Lane)上演的《指環王》就是一部載歌載舞、劇情強烈的音樂劇。這是迄今為止,倫敦戲劇街上成本最高的一檔戲劇。

這些上演的劇目裏,絕大部分都是能讓觀眾放鬆心情的娛樂劇。即使是嚴肅的題材,一旦經過劇作家、導演和演員們的加工和再創造,也變成了詼諧有趣的輕喜劇。為了迎合另一族人群的口味,在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和倫敦大劇院裏,莎翁的戲劇總會是常年不斷。而考文特花園裏的皇家歌劇院和倫敦音樂廳(London Coliseum),也足以讓另類觀眾享受另一種情調。

一個劇目如果能在倫敦戲劇街上演,就等於買到了保險,不愁沒有人看。而且往往是一演就是幾年或幾十年。在戲劇街上演的劇目裏,最長演出周期排行榜的首位要數恐怖劇《誘捕(Mousetrap)》了,這部戲今天還在離唐人街不遠的聖馬丁大劇院裏上演,今年正好跨過第五十七個年頭,已經打破了世界紀錄。另外,從法國作家雨果作品改編過來的音樂劇《悲慘世界》,自一九八四年開始,先在宮廷戲院上演,後又移師皇後劇場,一直是百演不衰。由埃頓.約翰作曲的音樂劇《獅子王》,迄今為止,也已經立足於倫敦戲劇街八年,相當於中國人民長期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年頭了。

目前,最能吸引觀眾的劇目是歌舞劇《情色舞蹈(Dirty Dancing)》。來自美國的遊客則更加鍾情於音樂劇《Q 大道(Avenue Q)》,這是因為劇中自始至終流露出一種輕快俏皮的美國風。在《Q大道》的演員陣容中,還有一位中國演員在劇中擔任了重要角色。

倫敦的戲院最早形成於莎士比亞年代,在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期,泰晤士河的南岸出現了一些專演莎士比亞戲劇的劇場,這些劇場其實也是商業劇場的雛形。惋惜的是,這些劇場如今大都已經不複存在,唯一留下來的莎士比亞環球大劇院,如今正活躍在人們的視線裏。

皇家居瑞巷劇院(Theatre Royal Drury Lane)是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戲劇街劇院,這家以馬路名來命名的皇家劇場就站立在居瑞巷這條僻靜的小路上。該劇院創建於1663年,在經過了曆代風雨以後,至今還是容光煥發。當你推開帶有皇冠標誌的大門後,會發現裏麵的一切陳設都還保持著數百年來的一貫風采。在前廳的兩邊角落裏,一邊站著的是莎士比亞全身銅像。另一邊則坐著一位手持煙鬥,目光炯炯的老人。他是二十世紀英國最著名的劇作家和演員庫瓦德(Noël Coward)先生。

居瑞巷雖然隻是一條不寬的小馬路,前後卻有五家戲院簇擁著,如果稱他們為世紀老人則一點也不為過。在沒有演出的間隙裏,這條馬路顯得那麽恬靜安詳。那怕臨近開演出和散場的時候,在這裏你也看不到擁擠,聽不見喧嘩。在路的另一頭,一幢具有現代風格的倫敦大劇院又頓時讓這條小路恢複了青春。

到了十九世紀,倫敦的戲劇街逐步形成了規模,一家又一家的戲院以考文特花園為中心,向外拓展。那時的戲院,幾乎全是老板、劇作家和演員三位一體。所以一家戲院往往隻上演戲院老板自己的戲。

在倫敦戲劇街看戲的觀眾裏,外國遊客約占了四成,這其中,美國遊客就占了近一半。在這些美國人的眼裏,倫敦戲劇街才是紐約百老匯的真正源頭,他們來英國,除了旅遊,就是來親身體驗一下倫敦戲劇街的風情。

三百多年以前,大英帝國從荷蘭殖民者手裏接收了北美東部的一個海港,並重新改名為新約克(紐約)。接著,英國人在百老匯地區開了第一家戲院,從而將英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帶到了這片還未開化的土地上。十九世紀初,百老匯地區的戲院開始多了起來,但劇目內容與演出方式總還是沿襲著倫敦戲劇街的風格。所以當我們今天津津有味地在談論美國的百老匯時,別忘了倫敦戲劇街才是當今戲劇界的老大哥。

近年來,倫敦戲劇街的表演形式也刮到了中國。數年之前,英國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和《貓》劇組曾在中國風靡一時。今年年初,英國的《貓》劇組又要再一次踏上中國這塊大地。就在中國鼠年來臨之際,北京舞蹈團也會亮相皇家歌劇院的小劇場,在那兒舉辦整整五天的“中國之夜”現代舞表演。

在倫敦戲劇街,你隻要化上少則十鎊,多則五、六十鎊,就能在任意一家劇院裏,開開心心,認認真真地欣賞一場原汁原味的大戲了。

2008年01月12日


戲劇街的路牌上都會有一個特殊標記



戲劇街上最早的劇場創建於1663年



劍橋戲院就坐落在七條小街的匯合點



宮殿戲院是戲劇街上最雄偉的一座戲院



喜劇院附近的酒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